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廟劫案

看來人的樣子似乎不是普通村民,估計是他們領頭的。

他一出來,其他人立即住了口。

這人對我們拱了拱手,說道:“各位既然是趕路的,那就請繼續趕路,到其他地方去歇腳吧。這座小廟宇裡不太平,大家就不要在這裡耽擱了。”

一聽這話,我就斷定這人非同尋常。

畢竟是領頭的,用現在的話說,那是當領導的。這人說話很得體,不似他手下這些普通民衆,開口就傷人。

我立即朝他拱了拱手,正準備說話。

他手下一個人卻先開口了:

“劉大人,我看他們形跡十分可疑,說不定就是這廟中土匪的同夥。

不能就這麼放他們走,先把他們抓起來審問審問。”

說着,就舉着刀向我們逼近。

從剛纔這話中,我們已經知道,這領頭的人姓劉,他手下的人叫他“劉大人”,那很可能他也是元朝的官兒。

那廟中被圍之人說不定纔是普通民衆,纔是和我們一條戰線上的人。

見那姓劉的手下步步逼近,陳定邦、羅仁他們也操起了傢伙。

我一看這樣對峙下去可不好,連忙示意陳定邦他們收起兵器,對姓劉的他們說道:

“劉大人,你們千萬不要誤會,我們真的是趕路的。

也是看見這裡圍了好些人,感到好奇,所以纔過來看看。

不知這廟中被圍的究竟是什麼人?

聽你們剛纔的喊話,似乎他手裡還有個小孩子。”

那劉大人也立即朝他手下襬了擺手,示意他們收起兵器。

然後纔對我們說道:“在下乃江浙省元帥府都事,姓劉,單名基。

因江浙一帶這些年不太平,朝廷讓我在這裡協助緝拿盜賊。

這廟中土匪的父親前些天被我緝拿住,砍了頭。

沒想到他一個人偷偷溜到我家中來實施報復,劫持了我的兒子,現在正被我困在這廟中。

據我分析,你們肯定和他不是一夥的,你們還是快趕你們的路,不要在這裡妨礙我們緝拿盜匪。”

聽了他這話,我低頭仔細揣摩着他的話,“姓劉,單名基。”那不他的名字就叫“劉基”嗎?劉基?劉基……

“劉基”這兩個字怎麼聽起來這麼耳熟呢?

我反覆唸叨着“劉基、劉基……”

突然我一拍大腿,暗想:劉基,不就是劉伯溫嗎?

於是,我趕緊擡起頭,仔細打量着劉基,這人清雅脫俗,目光中透着睿智,應該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劉伯溫。

那劉基被我看毛了,疑惑地問我道:“這位兄臺,有什麼不對?”

我立即回他道:“敢問劉大人,也不是也叫劉伯溫?”

那劉基更加疑惑地看着我,問道:“不錯,我的表字伯溫。兄臺難道認識我?”

聽他承認了,我立即對他拱拱手道:

“劉大人,久仰大名啊!

再下姓胡,單名碩。

我們真的是趕路之人,我們本在濠州、和州一帶做營生。

最近去了趟泉州,因爲近來天氣不好,不好走水路返回,因此走陸路,準備從這裡到杭州,再經蘇州回和州。

劉大人你學識淵博,是我們這些後生晚輩學習的楷模,當然是我認識你,你不認識我啦!”

劉伯溫聽我說出了他學識淵博的話,定然也就知道我們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至少也是識書達理之人。

於是,對我們客氣道:“兄臺謬讚啦!我只不過比你們年長几歲,哪談得上學識淵博啊!”

聽他這麼說,我知道他是認可我們了,不會再把我們當成敵人了。

於是,我便問他道:“劉大人,這廟中究竟是什麼情況?這劫持你兒子之人,又究竟是何人?”

劉伯溫道:“這說來話長,我簡單點給你們講講吧!”

接着就給我們講起了這事兒的原委。

原來,這廟中之人姓譚名誠,還不到二十歲。

他父親原是個雕刻匠,靠替別人刻印章、刻印書的模板謀生。因爲他們家是祖傳的這門手藝,因此他父親在青田縣這一帶還算是小有名氣。

也就是前些年,這方國珍在浙江這一帶起事,徐壽輝一路攻下了杭州,不少人就不安分了起來。

這其中就包括譚誠的父親,竟然夥同幾個土匪,幹起了偷印至正銀鈔的勾當。

自前年杭州被徐壽輝攻克後,劉伯溫便回到了青田縣老家。

不久,朝廷下達詔書,任命他爲江浙省元帥府都事,主要任務就是緝拿浙江這一帶的土匪。

雖然朝廷沒給劉伯溫派一兵一卒,但他還是按照朝廷的指令辦事,帶着家人、族人組建了一支武裝,專門在家鄉這一帶緝拿盜匪。

這譚誠的父親就在今年上半年被劉伯溫抓住砍頭了,但他們僞造至正銀鈔的雕刻模板並沒有繳獲,據說就在這譚誠手中。

於是,劉伯溫繼續緝拿這譚誠。

沒想到這小子真是膽大,竟然自己找上門來了,劫持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也明確地告訴這小子了,只要他放了自己的兒子,交出僞造銀鈔的雕刻模板,劉伯溫就當他是投案自首,從輕發落。

沒想到這小子還不依不饒了,要劉伯溫去他父親墳頭磕頭認錯,然後再支付一筆贖金,才肯放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覺得這小子真是異想天開。

聽了這話,我也大致明白了。我思考了片刻,認爲這事還是和解了比較好。

其一,這劉伯溫日後是朱元璋面前的大紅人,咱可得跟他搞好關係,如果今天能幫着他救出他的兒子,至少今天也算是和他交了個朋友。

這其二,那個叫譚誠的,出生雕刻世家,他父親都給雕刻出僞造銀鈔的模板,據說此模板還在他手中。

日後,我們要是得到了這個模板,大量印刷假銀鈔,一是不用爲錢的事兒發愁了,二也是從經濟上給元朝統治者一個有力的打擊。

他們這些古人可能不懂得戰爭不僅要靠雙方兵對兵、將對將,血戰沙場,更打得的是後勤,是經濟實力。

從經濟上拖垮敵人,比攻下敵人的城池要輕鬆得多,也可以讓更多的無辜百姓免受戰爭的創傷。

我心裡立即打定了和解此事的主意,但問題是怎麼才能讓雙方和解。

我分析了一下,當下造成雙方這種對峙局面的原因,是都過分地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對方。雙方提出的要求,都是讓另一方不可能接受的。

先拿譚誠來說吧,他要求劉伯溫到他父親的墳頭磕頭認錯,還要支付大筆贖金。

這劉伯溫怎麼可能就範呢?

劉伯溫可是朝廷任命的江浙省元帥府都事,雖然朝廷沒派出一兵一卒,但好歹也是個官兒。

他怎麼可能爲了自己的兒子,去死在自己刀下的土匪墳頭上磕頭認錯呢?

更別提支付他大筆贖金了,能對這譚誠網開一面,放他一條生路都不錯了。

再說說這劉伯溫。

雖然他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還是什麼朝廷任命的江浙省元帥府都事。

但說白了,這些都是虛的,朝廷不會給他一兵一卒,目前也不會給他一錢一糧。

說得更透徹一點,就是統治階級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給了他一個虛職,讓他去跟那些土匪、地方割據勢力內耗。

現在,他的兒子在譚誠手中,對方隨時可以拼個魚死網破,一刀結果了他的兒子。

憑什麼出來向他投降,然後將自己的命運交在他的手中?

這譚誠是主動潛入劉家,抓他的兒子。他如果不來,劉伯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抓得住譚誠。

說明這譚誠也是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來的,現在要讓別人束手就擒,這怎麼可能?

至於這江浙省元帥府都事,我得先跟大家把元帥府這事兒說清楚。

元朝的元帥府制度,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始階段,主要是元朝初期,爲了妥善安置一些降將降官,授予了一些元帥的官位。

其實元軍的主要建制是萬戶、千戶、百戶這個系統。

“元帥”這個官位的的確確對於蒙古人來說是個“舶來品”,主要是宋、金、遼、西夏等國有這個官位,因此爲了體現對降將的優待,仍讓他們擔任原來這個職務。

這第二階段,是從蒙哥即位之後,只到十三世紀末。

這個階段,元朝逐漸完成了國家統一,治理天下成了首要任務,“元帥”這個官位逐漸減少。

第三個階段,就是十三世紀末至元朝滅亡。

這一階段,各地紛紛發生農民起義,元朝政府爲了苟延殘喘,在一些前沿陣地設立了一些元帥府。大部分都是一紙空文,只有個官銜,沒有一兵一卒、一錢一糧。

打個比方,就好象蔣介石敗走臺灣後,在西南之地大量發放委任狀,任這個爲什麼什麼司令,那個也爲什麼什麼司令。

說白了,就一張紙,沒人沒槍沒錢,讓這些人到處招募一些土匪勢力,妄圖與大陸作最後的抗爭。

當然,這些被任命的人,最終大部分都發展成爲土匪勢力的頭子,在建國初期浩浩蕩蕩的剿匪運動中,這批人被逐步肅清了。

因此,要想這件事情和解,我覺得雙方必須都作出讓步。

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四百五十七章 採石磯失守第四百八十八章 劉聚的情商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六百五十六章 謝再興以死謝罪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491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589章第十一章 參透玄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二十三章 追殺千戶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戰在即第五十六章 巨大的隕坑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針第六百九十章 陳日禮繼位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589章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589章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一章 引子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六百九十章 陳日禮繼位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夥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殺人誅心第六百章 爭奪高冠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麗美女第五百零七章 常遇春“犯二”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六十章 交椅之爭第一章 引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朱升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588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三百四十二章 與陳叔明攤牌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嶺第八十章 到達峽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張必先殺到
第四百三十三章 趙普勝被殺第四百五十七章 採石磯失守第四百八十八章 劉聚的情商第五百零六章 馬壋受降第五百一十六章 官二代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面目全非之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製造混亂第三百四十三章 徵求意見第六百九十七章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第六百五十六章 謝再興以死謝罪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百四十三章 水雷的鼻祖第491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東窗事發第二百九十三章 劉聚得子第五百九十五章 沈萬三的小姨子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589章第十一章 參透玄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二十五章 杜黑子的政治頭腦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二十三章 追殺千戶第七百零二章 以退爲進第七百零八章 胡惟庸升官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戰在即第五十六章 巨大的隕坑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三百八十九章 九字方針第六百九十章 陳日禮繼位第四百五十五章 鴻門宴弱爆了第五百章 截胡高麗第589章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五百六十七章 此消彼長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九十四章 鄱陽湖避雪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術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589章第二百八十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六百零二章 輪番勸降第三百零七章 領工資嘍第四百二十八章 掘城而入?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四十章 阿古達木的奸計第一章 引子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南樞密分院成立第二百九十七章 秘密訓練基地第二百三十一章 常遇春再得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二百一十章 甜蜜的新婚第六百九十章 陳日禮繼位第六百七十七章 歸隱之約第四百九十一章 生死相許第二百零八章 採石磯告急第五百一十四章 平定浙東第六百五十五章 《九陽神功》?第六百三十一章 打虎英雄武松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夥第六百二十二章 關中亂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事態嚴重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元璋欲稱吳王第三百七十一章 先去騰衝救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殺人誅心第六百章 爭奪高冠山第二百八十八章 朱老爺子的心病第五百一十七章 高麗美女第五百零七章 常遇春“犯二”第七十二章 韭菜山伏擊戰第六十章 交椅之爭第一章 引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朱文正來要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六百一十三章 李飲冰告狀第一百六十一章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第七百一十四章 賜婚李祺第四百七十一章 常遇春出獄第一百一十章 初見朱升第二百三十四章 太平送彈第二百八十九章 打開天窗說亮話第588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常遇春救駕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四百八十四章 給劉伯溫“挖坑”第三十一章 襲殺蒙古兵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二百九十八章 正式開訓第一百六十五章 劉聚讓賢第三百四十二章 與陳叔明攤牌第九十六章 商人沈富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嶺第八十章 到達峽州第五百九十九章 張必先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