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徐達避雷

終於,在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在西吳各路大軍的猛攻之下,蘇州城的各處城門相繼失守。而此時的張士誠已經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他一邊安排親兵繼續在城內堅持與突入城內的西吳軍巷戰,一邊迅速安排了兩件重要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迅速派人殺害了已被他囚禁九年的廖永安。

第二件事情,就是讓兵士在齊雲樓下堆積了大量的柴火等易燃物。

張士誠帶着一衆妻妾及子女,來到了齊雲樓下。

張士誠對衆妻妾及子女說道:“城已破了,西吳軍馬上就殺到了。你們都到樓上去吧!你們要是被西吳軍抓到,必然是受盡百般折磨而死。與其這樣,咱們不如一家人死在一起,到了陰曹地府,咱們一家人還是團聚在一起。”

衆妻妾皆攜子女哭哭啼啼地上了齊雲樓,張士誠親自在下面點燃了那些早已堆積好的柴火。

看着火勢越來越大,衆妻妾及子女都已陷身火海斃命之後,張士誠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繩子,系在一棵離齊雲樓不遠的歪脖子樹上,然後上吊自殺了。

或許是張士誠的命太硬,就在蘇州城破之時,徐達命令兵士帶着李伯升、呂珍、潘元紹、潘元明、“五太子”等人入城分頭尋找張士誠的下落。

就在張士誠剛剛上吊之際,隨西吳軍入城的張士誠舊將趙世雄發現了齊雲樓前上吊的張士誠。趙世雄與西吳軍兵士迅速將張士誠解救下來,掐了幾下人中,張士誠就活過來了。

找着了張士誠的下落,徐達很高興。他親自拜會了張士誠,但張士誠始終一言不發。

徐達無奈,只好讓李伯升、潘元紹、呂珍等人常伴張士誠身邊,意圖讓這些人來勸說張士誠向朱元璋投降。

對於李伯升、潘元紹、呂珍等人的勸降,張士誠也是一律不予理會,甚至眼睛都不睜開一下,他是不想再看見這幫自己昔日深信的重臣。

攻克蘇州、活捉張士誠,這麼大的好消息,徐達立即發出緊急軍報,送往應天的朱元璋。

因爲張士誠始終不發一言,而且拒絕進食,徐達也來不及等朱元璋的答覆,立即派人走水路送張士誠迴應天。徐達可不想讓張士誠因爲絕食而死在自己手中,那樣的話,將來要是朱元璋怪罪下來,自己可擔不起。

徐達不僅加派軍士護衛張士誠迴應天,還讓李伯升、潘元紹、呂珍他們幾個跟着船一同迴應天。徐達交待他們幾個,要全力確保張士誠的安全,如果張士誠在路上出了什麼事兒,絕不輕饒他們幾個。

雖然張士誠在途中還是堅持不進食,但好在蘇州與應天相隔不遠,張士誠到應天之後,一切還是安然無恙。

將張士誠押解到了應天,交給了朱元璋的親衛隊,徐達的任務算是完成了,李伯升、潘元紹、呂珍他們幾個的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徐達派出的這些人則立即掉轉船頭,返回蘇州。

朱元璋得知張士誠已被送來了應天,正思謀着怎麼跟張士誠會面的細節問題。朱元璋心中最理想的方案當然是張士誠向他投降,然後他像對待陳友諒的父親、兒子及兄弟一樣,封他一個什麼爵位,將其軟禁起來。這樣一來,江浙一帶的民心纔會迅速歸向於自己。

正是因爲朱元璋有如此多的考慮,他就不可能在張士誠被押往應天的第一時間與其會面。也正是因爲他沒有在第一時間與張士誠會面,這明末兩大梟雄至死都沒有能會上一面。

當日夜間,趁着親衛隊不備,張士誠解下自己的腰帶,上吊自盡了。

當朱元璋得知張士誠的死訊,氣得是將茶杯都摔碎了。

當還身在蘇州的徐達得知了張士誠在被押往應天后的當夜上吊自盡,心中暗自慶幸:總算成功地避雷一次!

廖永安的屍首是被親弟弟廖永忠發現並收殮的,畢竟蘇州城一破,別人都在尋找張士誠的下落,而廖永忠卻在尋找哥哥廖永安的下落。

好在是張士誠處決廖永安之後,廖永安被秘密囚禁一事兒也就不再是秘密了。廖永忠尋找廖永安的遺體,並沒有大費周折。

收殮好哥哥的屍體之後,廖永忠立即上書朱元璋,請求親自扶哥哥靈柩歸老家巢湖,將其安葬。但朱元璋並未同意其請求。

朱元璋派人來蘇州告訴廖永忠,他親自派人運送廖永安的遺體回巢湖安葬。朱元璋派來的人着重強調,廖永安的遺體途經應天之際,朱元璋將親自前往江邊祭奠。

朱元璋親自派人運送廖永安的遺體回巢湖安葬,並承諾在應天江邊祭奠廖永安,這對於廖家來說,已是非凡的榮耀了。廖永忠雖然不能親自扶哥哥的靈柩回家鄉,但也說不得什麼。

至於朱元璋爲何不讓廖永忠扶哥哥靈柩回家鄉巢湖,那是因爲朱元璋對廖永忠另有重任。

按照朱元璋的指示,衆將在蘇州整頓兵馬之後,以湯和爲徵南大將軍、廖永忠爲副將軍,立即攻佔上虞、餘姚二地,然後迅速南下,攻取方國珍的地盤兒。

南下進攻方國珍的另一路大軍由李文忠爲主帥、朱亮祖爲副帥,兵出浦城,立即向方國珍的重兵屯集地慶元發起攻擊。

兩路南征大軍一南一北,從兩個方向夾擊方國珍,朱元璋這是要一舉平定江南的節奏。

雖然南征方國珍的兩路大軍中,李文忠並未被朱元璋授予什麼徵南大將軍之類的,但是,朱元璋可是給了自己這個親外甥一個大大的實惠。

張士誠兵敗被俘之後,朱元璋立即令李善長等人行文,成立了浙東行省,其地盤兒不僅包括今天的浙江,還包含江蘇的大部分地方,以及即將攻克的福建諸地。而這浙東行省的最高長官,也就是浙東行省的右丞就由李文忠來擔任。也就是說,李文忠現在也稱得上是封疆大吏、一方諸侯了。

考慮到李文忠還年輕,辦事兒容易衝動,爲了不讓其重蹈朱文正的覆轍,朱元璋是絞盡腦汁,給李文忠治下的浙東行省派去了一個重要人物楊憲。

楊憲一向以敢於得罪人、行事潑辣的風格甚得朱元璋歡心。當初朱文正與李飲冰在洪都城內鬧得滿城風雨,朱元璋本來是派汪廣洋去替他到洪都申誡朱文正的,考慮到汪廣洋的行事風格不夠強硬,朱元璋便派楊憲同行。

朱元璋此次任命楊憲爲浙東行省參政,其實他更重要的工作還是自己的老本行檢校。

臨行前,朱元璋親自找楊憲談話。朱元璋告訴楊憲,李文忠是我外甥,但他太年輕了。你此去浙東行省,就是要替我管住他。軍事上以他爲主,民政、吏政上就由你做主,如果出了問題,我唯你是問。

對於朱元璋臨行前的重託,楊憲自然是不敢怠慢。他也下定決心,到了浙東行省,一定要將各項事務都抓起來,要幹出點兒成績給朱元璋看看。

朱元璋本來是想派一個人去浙東行省替李文忠掌掌舵,幫李文忠將浙東行省治理好,出一些成績。誰知,因爲後來的一些機緣巧合,這二人在浙東行省又鬧成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再來說說朱元璋最重要的兩張王牌——徐達和常遇春。朱元璋在安排妥當浙東行省的相關事宜後,立即命令徐達和常遇春二人迅速率大軍班師迴應天。與此同時,朱元璋從徐州前線召回前期立下大功的傅友德。

十月初,徐達、常遇春、傅友德三員大將齊聚應天,朱元璋召集身在應天的諸將及謀士們召開了一場重要的軍事會議。

會議開始之前,朱元璋將傅友德是狠狠地表揚了一番。朱元璋說,這次能成功地滅掉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參與圍攻蘇州的諸將自然是功不可沒。但是,傅友德在徐州痛擊南下侵犯徐州的元軍,也是爲圍攻蘇州贏得了寶貴而充分的時間。

朱元璋說到這裡,又順帶着將徐達又表揚了一番。朱元璋告訴衆人,當初徐達向他推薦傅友德可鎮徐州的時候,他心裡還有點兒沒底。

可是這次傅友德在徐州一戰成名,讓朱元璋格外驚喜。朱元璋順帶着對常遇春又是一頓猛誇,說強將手下無弱兵,說常遇春爲他培養了一個重要的軍事人才。

緊接着,朱元璋話風一轉,說以傅友德之才,應當單獨引領一軍。同時,朱元璋又對常遇春半開玩笑地說道:“我的常先鋒官,這次能取下蘇州,你的結拜大哥也立功不小。先前嘉興府、嘉定州的投誠,你安插的人也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這一次,你雖然立了大功,我不僅沒有及時獎賞你,反而要先找你討一個人喲!”

常遇春聽朱元璋這麼表揚他,雖然心中高興,但是也不敢怠慢。聽朱元璋說找他要一個人,連忙稱自己能爲吳王培養、輸送人才是莫大的榮幸。

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一百六十章 再結善緣第一百一十一章 銅陵匯合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十七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爺子立功了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見元帝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內訌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銅陵匯合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變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術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蘇州第九十一章 營救思淑(下)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嶺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六百九十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六百四十章 宋興反水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一百零一章 安慶三結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一百零八章 吳嘯天的部署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七十七章 帶隊赴峽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七章 穿越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七百二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令人膽寒的紅色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李會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準備出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五百七十五章 陳維林“戰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夥第十五章 楊過的原型第五百三十九章 陳友諒的王炸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三百四十八章 慫恿朱文正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二百一十一章 二女受傷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
第二百二十二章 沈李相會第三百章 競選班長第一百二十章 殺回錐子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一百六十章 再結善緣第一百一十一章 銅陵匯合第四百五十八章 陳友諒發大招第一百四十六章 沈萬三大賺一筆第十七章 風雲突變第五百五十九章 天亡朱元璋?第三百二十章 朱老爺子立功了第三十章 藍玫尋死第三百四十章 叔明見元帝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完內訌第三百一十九章 新式短槍第六百零三章 陳理出降第四百零八章 丟人丟大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銅陵匯合第六十二章 入夥之爭第一百七十一章 和州有變第四十九章 外科手術第二百四十六章 再取採石磯第六百二十三章 佯攻蘇州第九十一章 營救思淑(下)第三十四章 偷襲錐子山第四百四十八章 老油條耿再成第三百九十九章 朱文正的高論第三百二十九章 北上大都第五十七章 原來是蟲洞第三百六十二章 擒獲夷首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克常州第五十三章 再探黑石嶺第四百七十九章 龍灣大捷第七百零三章 沐英的懷疑第二十八章 峽州一別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壽輝“駕崩”第六百二十章 假伊尹,真董卓第四百零五章 錐子山上的藏寶洞第六百九十九章 溫水煮青蛙第三百五十三章 必須守住的秘密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六百四十章 宋興反水第三百二十一章 遷居應天第三百九十一章 地價漲瘋了第六百八十七章 “可悲”的奶奶第二百七十二章 陳元貴的損招第四百零二章 下輩子還做兄弟第一百零一章 安慶三結義第一百三十六章 派人去和州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說話第一百零八章 吳嘯天的部署第二百四十章 傅友廣的煩惱第七十七章 帶隊赴峽州第六百七十四章 阿魯溫投降第三十七章 見好就收第七章 穿越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藍玫換刀第三百六十六章 交易初步達成第七百二十八章 內憂外患第三百五十六章 營救朱文正第六百六十九章 強渡洛水第七十六章 蜀中來信第二百八十六章 賄賂的藝術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器世家第五百六十四章 令人膽寒的紅色第一百六十六章 中了“六合彩”第五百七十七章 蜜桃成熟時第四百八十五章 嚥下嘴邊之言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場規劃第二百零四章 攻克太平城第一百四十章 鍊鐵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常州報信第五十五章 奇怪的大黑石頭第二百一十四章 放虎歸山第四百零一章 誠王“化緣”第四百零七章 熱火朝天地印錢第四百一十五章 劉李會面第一百七十二章 準備出山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五百七十五章 陳維林“戰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唐家入夥第十五章 楊過的原型第五百三十九章 陳友諒的王炸第二百五十九章 順應天命第三百一十章 把工資都交給老婆第四百四十四章 常遇春請罪第四百九十三章 龍擡頭,再聚首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文忠凱旋第三百四十八章 慫恿朱文正第六十六章 苦練精兵第三百二十三章 京杭大運河的前世今生第二百七十七章 調配人員第六百五十二章 吳城古鎮第三百二十八章 再結安答第二百一十一章 二女受傷第五百六十章 偷天換日第四十二章 準備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