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連戰告捷

福王一番肺腑之言,說的在座衆人與有榮焉。

“全仰仗殿下仁名,臣等不過是盡本分而已,怎敢居功自傲。”

鄒明遠客氣地回答,只不過溢出言表的喜色,誰都看得出他此刻春風得意的心情。

素以大王心腹自居的他,自然覺得恩主所言,句句皆是在褒獎自己。

甚至不等福王發話,就開始吹噓自己立下的功勞,渾然忘了,今日先登沒他甚麼事情,可是縱容手下士卒劫掠,卻少不了他一份。

周圍一衆將領也是應聲附和,衆口紛紜,生怕說慢了就被別人搶去自家功勞。

陳慶之老神在在坐在角落邊,彷彿一個小透明,冷眼旁觀這羣丘八爲非作歹,渾不顧福王已經有些發黑的臉色。

還沒有攻下京城,就迫不可耐地邀功請賞,也不怕到後面封無可封,狡兔死,走狗烹嘛?

這也是他明知斷人財路,非要點破兵匪劫掠之事的緣故。

畢竟福王起兵的大義就是奉祖訓清君側,天子身邊有佞臣禍亂朝綱,使民不聊生,爲了匡扶朔室自己迫不得已方纔訓兵起事。

可一旦開了縱容劫掠的口子,他和所謂的佞幸又有何區別,失去這份大義,那句清君側的口號更是不攻自破。

況且身爲宗室,此行的目的又是爲了大侄子那張龍椅,事成之後,天下都是他的,鄒明遠等人的作爲無異虎口奪食。

縱容麾下將士劫掠,敗壞自己的名聲,只是豐了那些將領的腰包,與他又有什麼益處?

若非這麼做有卸磨殺驢的嫌疑,生怕搞得麾下離心離德,福王早就想殺雞儆猴了,哪裡還需要陳慶之主動給他遞刀子使。

這些也就罷了,如今福王難得敘敘舊情,拉進彼此距離,他們倒一個個吹噓起自己的功勞,那點心思誰看不出來啊!

無非是想借着人多勢衆,逼福王認下他們的功績,日後也好加官進爵,世襲罔替。

全然忘了結黨營私,自古以來都是帝王們的大忌。

或許他們心知肚明,然而肉就掛在嘴邊,有些人見着好處連命都不要,也有的心懷僥倖覺得法不責衆,自己又身輕言微,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子頂。

和這羣蟲豸在一起,怎麼能搞好造反呢?

陳慶之可不想被豬隊友拖累,索性一開始就和他們劃清界限,要做,就做孤臣,做純臣!

福王不是想要一把刀嘛,自己就給他當這把刀又何妨,只要這幫潛邸舊臣還在一天,也就不必擔心遭到清算。

哪天勳貴成了趙桓指哪打哪的忠犬,自己差不多不是先天也該是外罡宗師,在這個偉力歸於自身的世道,趙桓還敢拿他開刀不成?

於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有了白天這出心照不宣的雙簧戲。

“諸位愛卿,今日攻城本王有言在先,先登濼州城牆者,賞千金,官三級。”

“陳校尉身先士卒,爲此戰首功,孤欲命陳卿拜虎賁中郎將,不知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趙桓輕咳一聲,並未應下衆將領的邀功,而是話鋒一轉提及陳慶之的功勞。

在福王看來,陳慶之這個人選正好。

首先作爲邱道榮的乘龍快婿,此人怎麼也算在座諸位的子侄。

有這麼一分香火情在,即便是日後異軍突起,一羣長輩也不好太過打壓袍澤的後輩吧。

再者,能夠在那等氛圍下冒大不韙提出整肅軍紀,想必此子也是眼睛裡容不下沙子的剛正性子,也只有這種人能頂住勳貴的反撲,不同流合污。

甫一說完,趙桓就眯起眼睛,默默觀察起衆人的反應。

虎賁中郎將只聽福王一人調遣,再往上便是各號的雜牌將軍,可以說這樣的封賞,趙桓幾乎是不加掩飾的表露對陳慶之的看重。

這讓一幫潛邸老臣有些吃味,看向陳慶之的眼神也愈發不善。

自家隱姓埋名,爲了恩主大業臥薪嚐膽,臨到頭卻讓一個乳臭未乾的臭小子後來居上,這樣的事情放在誰身上都不會好受。

偏偏此子又是邱道榮的女婿,他們若是對一個小輩下絆子,說出去怕不是要被鎮守後方的弟兄們笑話。

只能捏着鼻子認下這樁任命,心裡卻也難免多了幾分芥蒂。

見到目的達成,趙桓復而豪爽地笑了起來。

站起身,舉起酒盞示意在場諸位將領。

“孤能振臂一呼而天下歸心,全賴諸位愛卿,來來來,今朝金盃滿飲,日後定不失封侯之位!”

一席話簡直說到了諸將的心坎上,幻想着封侯拜相的美妙場面,紛紛面紅耳赤舉起酒杯,恨不得把心都剖出來表明心意。

這樣熱烈的場面裡,唯有陳慶之與趙桓靜靜獨立,彷彿兩個不相干的孤家寡人。

……

此後九日,淮寧平定。

再十一日,樾省陷落。

很多時候,戰爭都是一個比爛的過程,只要你比我更爛,我就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大概是曹克勇的遭遇激起武將們兔死狐悲的心理,勤王大軍一路所向披靡,見者無不望風而投,稍微有些節操的也是按兵不動,坐觀局勢。

但凡泰安帝表露出殃及家人的意思,立馬二話不說投靠福王。

而這樣做的後果,也讓泰安帝越發地不信任武官,竟是派出身邊太監充作監軍。

說實話,當趙桓拿到暗報時還有點不敢相信,都到了這個時候,泰安帝居然還有心思和武將勾心鬥角,這是正常人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福王當機立斷拿出自己昭武帝之子的身份,招安各路舉棋不定的藩鎮武將。

就這樣一路打到奉隸關下,往後一步就是大朔都城——堰京。

只要攻破這座雄關,堰京就再也沒有一絲防備的餘地,顯然泰安帝也有在此地與福王叔的勤王軍決一死戰的意思。

窮盡京營十五萬大軍,又招來三路兵馬合計四十萬,在奉隸城外一決勝負。

是役,泰安帝四十萬大軍盡數潰敗,奉隸城下,勤王大軍的前方除去堰京再無其他阻礙。

第36章 密道得寶第35章 劫難第138章 蛛絲馬跡第243章 神霄寶鏡第205章 衆生相,白骨觀第64章 舉國無一是男兒第62章 北戎王庭第41章 風波平第259章 父子反目第239章 城外遭遇第187章 賭約第36章 密道得寶第18章 定光寺第57章 指點迷津第51章 三皇門滅 【求訂閱,2/5】第210章 善音議親第234章 唯我獨尊第14章 登州府第182章 買命錢第98章 傳道授業第147章 託月獻技第243章 神霄寶鏡第202章 此地無仙亦無佛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02章 此地無仙亦無佛第228章 入眼皆虛妄第213章 重逢第213章 重逢第45章 連戰告捷第86章 玉磯子第262章 非拜真佛,拜我也第208章 破開見障第261章 立太子白象來賀第86章 玉磯子第227章 七品吉祥如意青蓮第124章 道破第235章 風波漸起第175章 巽風其人第252章 奈何生在帝王家第28章 洞房花燭第227章 七品吉祥如意青蓮第265章 脣亡齒寒第37章 老祖第85章 高明瀚第235章 風波漸起第107章 虎豹雷音第239章 城外遭遇第83章 奉祀第4章 威遠鏢局第203章 妙德見親第118章 飛劍斬妖第83章 奉祀第268章 攻城攻心第280章 誘敵深入第308章 憐蒼生,殺生爲救生第45章 連戰告捷第2章 重開人生第46章 朕非亡國之君第184章 增壽第162章 死生存亡第154章 使絆子第100章 青羊觀第160章 驚變第33章 起事第92章 童男童女第306章 長養善心第80章 一世之秘第112章 心懷鬼胎第258章 事了拂衣去第273章 君視臣如土芥第175章 巽風其人第291章 滅其王城第282章 裡應外合第4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7章 指點迷津第226章 屍骨林第199章 天胡開局第130章 算不如閒第74章 煉炁十重第47章 符印第81章 仙砂返魂籙第289章 陪葬第92章 童男童女第272章 希冀與絕望第253章 神像第281章 識破第114章 朝出竅,暮夜遊第5章 綠林一十三道第168章 說錯話的後果第111章 定神出竅第186章 黃粱一夢第29章 將夜第164章 失控第141章 殺心第30章 帶投大哥第134章 異變第28章 洞房花燭第45章 連戰告捷第117章 惑神紗第35章 劫難
第36章 密道得寶第35章 劫難第138章 蛛絲馬跡第243章 神霄寶鏡第205章 衆生相,白骨觀第64章 舉國無一是男兒第62章 北戎王庭第41章 風波平第259章 父子反目第239章 城外遭遇第187章 賭約第36章 密道得寶第18章 定光寺第57章 指點迷津第51章 三皇門滅 【求訂閱,2/5】第210章 善音議親第234章 唯我獨尊第14章 登州府第182章 買命錢第98章 傳道授業第147章 託月獻技第243章 神霄寶鏡第202章 此地無仙亦無佛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202章 此地無仙亦無佛第228章 入眼皆虛妄第213章 重逢第213章 重逢第45章 連戰告捷第86章 玉磯子第262章 非拜真佛,拜我也第208章 破開見障第261章 立太子白象來賀第86章 玉磯子第227章 七品吉祥如意青蓮第124章 道破第235章 風波漸起第175章 巽風其人第252章 奈何生在帝王家第28章 洞房花燭第227章 七品吉祥如意青蓮第265章 脣亡齒寒第37章 老祖第85章 高明瀚第235章 風波漸起第107章 虎豹雷音第239章 城外遭遇第83章 奉祀第4章 威遠鏢局第203章 妙德見親第118章 飛劍斬妖第83章 奉祀第268章 攻城攻心第280章 誘敵深入第308章 憐蒼生,殺生爲救生第45章 連戰告捷第2章 重開人生第46章 朕非亡國之君第184章 增壽第162章 死生存亡第154章 使絆子第100章 青羊觀第160章 驚變第33章 起事第92章 童男童女第306章 長養善心第80章 一世之秘第112章 心懷鬼胎第258章 事了拂衣去第273章 君視臣如土芥第175章 巽風其人第291章 滅其王城第282章 裡應外合第4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57章 指點迷津第226章 屍骨林第199章 天胡開局第130章 算不如閒第74章 煉炁十重第47章 符印第81章 仙砂返魂籙第289章 陪葬第92章 童男童女第272章 希冀與絕望第253章 神像第281章 識破第114章 朝出竅,暮夜遊第5章 綠林一十三道第168章 說錯話的後果第111章 定神出竅第186章 黃粱一夢第29章 將夜第164章 失控第141章 殺心第30章 帶投大哥第134章 異變第28章 洞房花燭第45章 連戰告捷第117章 惑神紗第35章 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