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

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

遼平府西北方是延泗縣,此縣地勢相對平坦。

因延泗縣靠近大河,所以其境內水網較,在遼平府內屬於膏腴之地。

這樣一處地方,是必須要被拿下的,而且優先級應該很靠前。

如今明王朱晉璋,就在延泗縣城外,這座城池已經向他敞開了大門。

朱晉璋外表看起來三十模樣,一雙目光如炬的眼睛,平白給他增添了幾分威嚴。

此刻朱晉璋身着鎧甲,正盯着從縣城南門出來的人。

此人亦是一身甲冑,入櫃黃天衍出現在此,就能認出此人是他的結義兄弟張子明。

眼看着張子明出來,朱晉璋臉上泛起了笑容。

靠近之後,張子明跪在朱晉璋面前,參拜道:“參見明王殿下!”

朱晉璋下了馬,親自上前將張子明扶起,臉上笑容燦爛道:“子明,五天拿下延泗縣,你沒讓我失望!”

張子明答道:“幸不辱命,實爲僥倖!”

朱晉璋揹負雙手,徐徐道:“你哪哪兒都好,就是太謙虛了,要是其他人立下你這功勞,早就在我耳朵邊嗡嗡叫個不停了!”

言罷,朱晉璋取下頭盔,徑直往城裡走了去,這座城池迎來了他的新主人。

城池之內排列着的,很難說是正經的軍隊,但這些人臉上所含煞氣,卻是很多正經軍隊所沒有。

這些多次經歷過生死的軍隊,從相對的角度來看,絕對稱得上是虎狼之師。

可惜,他們遇到的對手更爲虎狼。

捋了捋絡腮鬍子,朱晉璋大踏步走進了城門,周遭士兵全部都下跪行禮。

越是在亂世,越是要強調這些禮節,如此才能加固威嚴,才能把上下尊卑刻入人心,纔能有效建立起秩序。

他朱晉璋起家,靠的就是鐵一般的手腕。

朱晉璋身後,除了跟進來的張子明,還有其他一些軍官,穿着比普通士兵要好許多,朱孝勇本人就在其中。

爲了更好控制軍隊,朱晉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家族人,旁人他不大信得過。

所以即便朱孝勇大敗,朱晉璋也只是象徵性的懲罰了他,隨即就給了他將功折罪的機會。

比如這次張子明帶兵攻伐延泗縣,就是以朱孝勇爲副將,如今延泗縣被拿下,自然也有朱孝勇一半功勞。

衆人進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破敗情形,好在喪屍已經被清空了。

徐徐往城牆上走去,朱晉璋沉聲道:“子明,如今延泗已被拿下,下一步該當如何?”

張子明不假思索,答道:“殿下,我們該將白山縣拿下!”

“爲何?”

張子明解釋道:“白石山地處遼平最南端,扼守遼平元陽之要道,而且還可勾連萊宣府,如此要地我們不佔,要是被雍王府佔據……形勢將對我們極爲不利!”

朱晉璋點了點頭,目光卻掃向了身後一文士,說道:“吳卿卻說,讓我們暫停攻伐,以春耕爲重……你們都是我的股肱之臣,如今卻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這位“吳卿”,名叫吳平軒,原是興安縣衙一小吏,也是第一批投效朱晉璋的人。

此人在衙十幾年,爲人腦子靈光人情練達,便成了朱晉璋的第一幕僚。

此刻被朱晉璋點到,吳平軒隨即上前兩步,面向張子明侃侃而談道:“張將軍,如今到了春季,若不適時開展春耕,明年咱們吃什麼,考慮事情要長……”

沒等吳平軒把話說完,便被張子明打斷道:“雍王的勢大,危機已是迫在眉睫,我們根本沒有多少時間,若不盡早拿下白山……雍軍一旦北上,咱們就無險可守,必然會被困死!”

對雍王府的實力,張子明有更清晰的認知,所以他一直主張先拿下白山縣。

可延泗縣內水網密佈,乃是防備喪屍和耕種的寶地,所以最終朱晉璋決定先取延泗。

原本張子明以爲,待拿下延泗縣後,朱晉璋會直接對白山用兵,如今看來事情並未如他預料中發展。

只聽吳平軒冷笑道:“你別忘了,雍王府如今也在開展春耕,那有你說的那般危險!”

張子明語氣森冷道:“雍王府本就勢大,他們自然可以從容春耕,可我們不行!”

“他們勢大,難道我們就是軟柿子?”

眼見二人要對噴起來,只聽朱晉璋呵斥道:“好了,吵什麼吵!”

兩人這才偃旗息鼓,此刻卻是誰都不服誰。

事實上,朱晉璋此刻也很糾結,以至於他也沒能做出決定。

春耕有多重要自不必說,但張子明所說的雍王府,確實也是心腹之患。

於是朱晉璋轉過身去,面向一衆部下說道:“你們怎麼看?”

在場衆將無一人開口,張子明看向了一旁的朱孝勇,希望他能出來說說兩句話。

朱孝勇是唯一正面和雍王府打過的,他來說明雍軍的強大再合適不過。

朱孝勇硬着頭皮,開口道:“王爺……雍軍強大,若不拿下白山縣,沒等咱們餓死,雍軍就把刀架咱脖子上了!”

作爲敗軍之將,在這個時候渲染雍軍強大,朱孝勇無疑克服了極大壓力。

自己沒餓死,雍軍就刀架脖子了……這句極具說服力。

朱晉璋臉上陰晴不定,最終目光掃向張子明道:“兩千軍馬,半個月時間,能不能拿下白山縣?”

仔細思量之後,張子明咬牙道:“能!”

“好……”

朱晉璋走到城牆邊,隨即轉身看向身後衆人,沉聲道:“立刻召集兵卒,三日之後開赴白山!”

兩千兵馬,已是朱晉璋能調動的全部兵力,畢竟各地還要留守兵馬。

嚴格來講,朱晉璋手下的兩千多兵馬,對比其下轄的三萬人口,軍民比例已經非常之高。

畢竟雍王府下轄人口近八萬,兵馬加起來也纔不到四千。

所以朱晉璋不但兵力比不過,在生產力上一樣極大落後於趙延洵。

只聽朱晉璋道:“這次,本王親征!”

幾乎全部兵力拉出去打仗,朱晉璋得親自領兵才放心,畢竟這關乎到己方勢力的存活。

“此次出征事關重大,所有人務必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在十五日內將白山縣拿下!”

“誰若是貽誤軍機,亦或者懈怠拖沓,本王必當嚴懲!”

一番話說得是殺氣騰騰,在場衆人盡皆凜然,紛紛躬身應是。

(本章完)

第934章 喪屍亂3第917章 兩山堡的黃龍旗第140章 揭發第848章 威脅第540章 回府第589章 談判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第646章 入城第833章 庭杖第543章 結業典禮第61章 橫下心第125章 陳玉和第95章 拉開帷幕第176章 村內無餘糧第492章 殺喪屍2第859章 不粘鍋第119章 城內權貴第718章 金山書院第54章 夜話桃花島第198章 夜難安第3章 應對末世的準備第648章 各有心情第385章 捉拿1第683章 養濟院的夜色第902章 夜半第350章 遼平府第372章 獸行第878章 得靠學生第372章 獸行第138章 識時務者第121章 夜難安第610章 夜哭太廟第114章 小道入內第868章 城池內第524章 柳山驛3第814章 劫了他第67章 王之威壓1第942章 忠死節2第557章 村民第525章 佔據第21章 刺客第413章 頭破血流第311章 表彰大會第37章 鉗制第50章 元陽府第152章 蘇家莊第64章 難辦的都司第600章 奪權第917章 兩山堡的黃龍旗第401章 結訓2第158章 白玉璧第464章 視察第753章 平叛事第458章 聚衆第519章 觀後感第437章 亂起2第730章 天下於我何加焉!第648章 各有心情第96章 黃天衍第57章 請帖第117章 官道林子第578章 覲見第709章 大牢內第117章 官道林子第3章 應對末世的準備第420章 位面之子第549章 陶陽伯府第794章 王府之衰第243章 回水溝村第571章 議事第99章 諸府之人第65章 闖進王府第364章 審理所出手第381章 村子內1第819章 舉子們第482章 考較前第392章 爆炸2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394章 田間地頭第233章 罪在朕躬第844章 吸收第584章 戰前動員第197章 入夜第680章 撤第853章 入關第793章 你放心第616章 碼頭上第228章 重逢第271章 太子歿第600章 奪權第113章 躲起第297章 固守第874章 敲定第889章 王庭有變第488章 秋收開始第412章 柿子撿軟的捏第420章 位面之子第231章 人不圓
第934章 喪屍亂3第917章 兩山堡的黃龍旗第140章 揭發第848章 威脅第540章 回府第589章 談判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第646章 入城第833章 庭杖第543章 結業典禮第61章 橫下心第125章 陳玉和第95章 拉開帷幕第176章 村內無餘糧第492章 殺喪屍2第859章 不粘鍋第119章 城內權貴第718章 金山書院第54章 夜話桃花島第198章 夜難安第3章 應對末世的準備第648章 各有心情第385章 捉拿1第683章 養濟院的夜色第902章 夜半第350章 遼平府第372章 獸行第878章 得靠學生第372章 獸行第138章 識時務者第121章 夜難安第610章 夜哭太廟第114章 小道入內第868章 城池內第524章 柳山驛3第814章 劫了他第67章 王之威壓1第942章 忠死節2第557章 村民第525章 佔據第21章 刺客第413章 頭破血流第311章 表彰大會第37章 鉗制第50章 元陽府第152章 蘇家莊第64章 難辦的都司第600章 奪權第917章 兩山堡的黃龍旗第401章 結訓2第158章 白玉璧第464章 視察第753章 平叛事第458章 聚衆第519章 觀後感第437章 亂起2第730章 天下於我何加焉!第648章 各有心情第96章 黃天衍第57章 請帖第117章 官道林子第578章 覲見第709章 大牢內第117章 官道林子第3章 應對末世的準備第420章 位面之子第549章 陶陽伯府第794章 王府之衰第243章 回水溝村第571章 議事第99章 諸府之人第65章 闖進王府第364章 審理所出手第381章 村子內1第819章 舉子們第482章 考較前第392章 爆炸2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394章 田間地頭第233章 罪在朕躬第844章 吸收第584章 戰前動員第197章 入夜第680章 撤第853章 入關第793章 你放心第616章 碼頭上第228章 重逢第271章 太子歿第600章 奪權第113章 躲起第297章 固守第874章 敲定第889章 王庭有變第488章 秋收開始第412章 柿子撿軟的捏第420章 位面之子第231章 人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