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朝會

第484章 朝會

太安二十五年,七月初十,清晨。

雍王府,永安殿左右偏殿內,大批官員在此處聚集。

今日舉行大朝會,所以只要是能來的官員,此刻全都聚集在了永安殿。

這裡不只有文官,還有一些武官,許洪等人也在其中。

雍王府的大朝會,本來規定是每月初一十五,但基本沒嚴格執行過。

今日初十召集朝會,官員們也沒太意外,這確實就是趙延洵的風格。

此刻他們關注的重點,是今日朝會將有那些大新聞。

一般來講,這種高規格的朝會,很少議論什麼大事,而是被當成議論

官員們議論紛紛,衆人各有說辭,時間就這麼慢慢流逝。

“升朝……諸臣入殿!”

當殿外外響起太監的聲音,大臣們紛紛從椅子上起身,然後按照級別高低排好班列。

在前方太監引導下,東西兩側偏殿的官員們,列好隊伍徐徐走向永安殿。

順着臺階往上,衆人得以進入永安殿,當先引入眼簾的,便是那金碧輝煌的御座。

當年大晉太宗趙洪章奪取帝位之後,便將自己的潛邸進行改建,秦王府的一切都參照帝王之制。

趙延洵受封雍王,秦王府被太安帝改成了雍王府,讓趙延洵得以安然享受這些規制。

進入大殿,官員們站在自己位置上,頭微微低着看着地面,等待着雍王殿下升座。

大殿內人雖多,但此刻沒一個人開口說話,更給此處增添了幾分威嚴肅穆。

當聽到大殿後方響起腳步聲時,官員們更是屏氣凝神,等待着趙延洵出現。

很快,趙延洵從“御座”西側通道走出,後面跟着七八名太監。

今日趙延洵衣着正式,身穿紅色團龍圓領袍,頭戴烏紗翼善冠,表情嚴肅的他威嚴深重。

提着衣袍下襬,趙延洵徐徐走上御階,最終在王位上落座。

只見霍安走到御階前,目光掃視一衆官員,高聲道:“升朝……”

這句話是信號,衆人在聽到之後,立馬大禮參拜,而後山呼道:“臣等叩見殿下!”

趙延洵微微調整了坐姿,待自己感覺更舒服些後,纔開口道:“宣詔吧!”

在場大臣仍是心中茫然,只有跪在最前方的長史和樞密使,才知道今日會發生什麼。

只見霍安從身後小太監手中,接過了一份文卷。

衆人靜心聆聽,能在大朝會上正式宣讀的事,所有人都必須要重視。

“大王詔……”

“隴右光復在即,孤當應時制略,爲保百姓平安,防備怪物突襲,故而決定恢復隴右五衛之所……”

“任命許洪爲元陽衛指揮使,任命段宏爲寧陽衛指揮使之職……”

設立隴右五衛,此事只在小範圍內知曉,所以當霍安宣佈時,多數人心頭都感到驚訝。

而這,也恰好是趙延洵的目的,這種重大時間就應廣而告之。

雖然是第二次被宣佈,自己要成爲衛所指揮使,許洪既然還是忍不住心中激動,甚至比在謹身殿時更激動。

“五衛新設,各衛所兵員皆有不足,徵兵之事由樞密院會同各府縣衙門,議定執行補充兵源事宜……”

幾個衛所既然設立了,不可能許洪幾人當光桿司令,徵兵確實是迫在眉睫的事。

“此番徵兵人數一萬,於年終時完成,時間寬裕,樞密院可逐步完成,切不可爲完成任務,而下調徵兵標準……”

隴右七府,按趙延洵的推測,起碼也有二十萬活口,而且其中青壯比例較高,徵兵一萬不成問題。

更何況,現在到年終還有四個多月,足夠樞密院完成任務。

第一份詔書宣讀完畢,霍安將詔書收起之後,遞給了身側一名小太監。

然後他勾着腰,目光看向了寶座上的趙延洵。

此刻,趙延洵正端着茶杯,手拿杯蓋撥弄着漂浮的茶葉。

眼見霍安詢問之意,趙延洵微微點了點頭。

於是霍安轉過身,再度面向御階下的一衆朝臣,朗念道:“大王詔……”

“隴右七府將下,各地官衙空缺,爲保百姓秩序,孤將重設隴右各府衙,現將各知府人選予以公佈……”

隴右剩餘六個府,知府人選是昨天議出來的,對此兩位王府長史之情。

但在未正式宣佈之前,他倆沒對外透露一個字,這也是爲了避嫌。

“授馬寶昆遼平知府……”

馬寶昆已經上任了很多天,只是在今天公佈這一情況,在場衆人對此並無感覺,他們更想知道其他知府人選。

“授劉景輝天金知府……”

劉景輝,此人只是個秀才,但在知縣任上乾得很好,被提拔也算正常。

“授羅倫顧蒙知府……”

一聽這話,許多人心裡就泛起了嘀咕,畢竟他連羅倫是誰都不知道。

當然了,長史司和樞密院的官員,都知道羅倫這位曾經的北地郡布政使,成文光可沒少把羅倫往外介紹。

爲了擴大自己一系官員的影響,成文光也是不遺餘力。

雖然有人不知羅倫是何人,但有趙延洵的絕對權威在,現場沒一個人敢有意見。

“希望爾等,以百姓生計爲重,盡心牧民,如此……方不負本王授爾等知府之職!”

被唸到名字的六人,此刻全都在大殿上,只聽其高呼道:“臣等必當竭盡所能,護民生計!”

此刻,只見趙延洵放下了茶杯,同時端正了自己坐姿。

“諸卿平身吧!”

從第一道詔書到現在,衆人已在地上跪了近十分鐘,此刻連膝蓋都有些疼了。

待衆人起身後,趙延洵開口道:“現在已經快到八月,種下去的糧食即將成熟,秋收的時候就快到了!”

“年前只在元陽大量耕種,但這些糧食是所有人一起吃的,所以也得所有人都出力收糧!”

大殿內寂靜無聲,所以人都認真聽着,因爲這是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如今已經光復的各府縣,都要都城內抽調青壯到元陽,把糧食儘快收取入倉!”

元陽府內人口雖多,但因爲最近兩次徵兵都在這裡,所以青壯數量是有下滑的。

而剩餘的元陽青壯們,承擔着甲冑兵器和其他器物的生產,能分出來收糧的人着實不算多。

所以,從其他地方抽調青壯來收糧食,就成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在此過程中,也能增強其他府縣百姓,對王府這個大集體的向心力。

(本章完)

第893章 改變第424章 萬念俱灰第696章 兩樣心情第9章 末世降臨第585章 謹身殿的燈火第448章 兄弟重逢第276章 想法變第12章 端倪第701章 言必稱九叔第865章 平叛第75章 逃!第505章 探照燈第255章 廢墟第855章 西蠻子第273章 當立者誰?第116章 孤之過矣第420章 位面之子第136章 呵斥第882章 馬驚第372章 獸行第489章 山谷裡第849章 天御關外的來客第291章 反目第52章 雍王府第613章 教導隊第848章 威脅第705章 追擊第15章 屍體風波第51章 迎王第444章 戰時升級第63章 雍王要反?第528章 一擼到底第160章 驕兵第122章 圍城第722章 濟水西第678章 首功第178章 圍殺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370章 殺狼第775章 蓉城外第653章 皇帝難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第195章 出城第83章 殺殺殺第213章 起風波第529章 刺激第379章 村之急第553章 鹽之重第892章 軍國大事第531章 前線2第466章 團圓第259章 震怒第810章 借宿第481章 王爺聖明啊第762章 皇帝願禪位第291章 反目第466章 團圓第422章 朱孝安的勇氣第556章 好像是人第838章 交卷第230章 月圓第143章 殺頭日第813章 針鋒相對第474章 西北的消息2第89章 非常手段第414章 各自安排第301章 萬歲第658章 爾等有大用第452章 城內亂2第753章 平叛事第811章 衛所軍第178章 圍殺第406章 定略第30章 禍患之源第293章 天馬堡第411章 借力打力第209章 安頓下來第252章 盜賊第829章 皇上聖明第460章 親自過問第200章 情況彙報第871章 公審2第423章 撤第500章 承天大典1第569章 永福宮夜話第235章 應對第73章 首殺第104章 應對第498章 二級喪屍第184章 不想死第82章 詭譎第393章 行刑第446章 大忙碌第675章 御前會議第406章 定略第569章 永福宮夜話第417章 抵禦第91章 親眼見第136章 呵斥
第893章 改變第424章 萬念俱灰第696章 兩樣心情第9章 末世降臨第585章 謹身殿的燈火第448章 兄弟重逢第276章 想法變第12章 端倪第701章 言必稱九叔第865章 平叛第75章 逃!第505章 探照燈第255章 廢墟第855章 西蠻子第273章 當立者誰?第116章 孤之過矣第420章 位面之子第136章 呵斥第882章 馬驚第372章 獸行第489章 山谷裡第849章 天御關外的來客第291章 反目第52章 雍王府第613章 教導隊第848章 威脅第705章 追擊第15章 屍體風波第51章 迎王第444章 戰時升級第63章 雍王要反?第528章 一擼到底第160章 驕兵第122章 圍城第722章 濟水西第678章 首功第178章 圍殺第670章 誅逆賊 靖國難第370章 殺狼第775章 蓉城外第653章 皇帝難第349章 朱晉璋的抉擇第195章 出城第83章 殺殺殺第213章 起風波第529章 刺激第379章 村之急第553章 鹽之重第892章 軍國大事第531章 前線2第466章 團圓第259章 震怒第810章 借宿第481章 王爺聖明啊第762章 皇帝願禪位第291章 反目第466章 團圓第422章 朱孝安的勇氣第556章 好像是人第838章 交卷第230章 月圓第143章 殺頭日第813章 針鋒相對第474章 西北的消息2第89章 非常手段第414章 各自安排第301章 萬歲第658章 爾等有大用第452章 城內亂2第753章 平叛事第811章 衛所軍第178章 圍殺第406章 定略第30章 禍患之源第293章 天馬堡第411章 借力打力第209章 安頓下來第252章 盜賊第829章 皇上聖明第460章 親自過問第200章 情況彙報第871章 公審2第423章 撤第500章 承天大典1第569章 永福宮夜話第235章 應對第73章 首殺第104章 應對第498章 二級喪屍第184章 不想死第82章 詭譎第393章 行刑第446章 大忙碌第675章 御前會議第406章 定略第569章 永福宮夜話第417章 抵禦第91章 親眼見第136章 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