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

(求訂閱求月票。)

說起造反時,人人豪氣萬丈,真遇到官兵,卻是腳底抹油者活得長久些,徐礎正在猶豫要不要當場對翻江龍下手,只見他一個躍起,同時轉身,向營地跑去,連馬匹都不要了。

吳軍諸頭目四散奔逃,只剩下少數人還守在原地。

徐礎大喝一聲:“大敵當前,擅逃者死!”

鮑敦沒跑,第一個拔出刀來,喝道:“是好漢的就留下,是孬種的受我一刀!”

鮑氏族兵紛紛拔刀,唐爲天更是大怒,一步躥出去,掄起棍棒打倒一人,隨後追趕小姓諸頭目,他跑得快,棍棒打得也準,很快攆回大部分人,只有少數人逃之夭夭。

七族頭目與荊州羣豪跑得慢些,聽到叫喊,又紛紛回來。

徐礎向鮑敦道:“情況危急,我有不情之請……”

“這個時候還客氣什麼?吳軍可以進城,但是隻能進外城。”

“請鮑公去開城門,我去前方查看敵情。”

鮑敦點頭,徐礎向重新回來的衆人道:“官兵已是強弩之末,沒什麼可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家先進城暫避,一切全聽鮑城主安排。”

說罷又叫上幾人,上馬隨自己去前方。

進城總比無頭蒼蠅似地逃亡強得多,衆頭目心緒稍定,紛紛回營,叫上自己的人開拔。

徐礎攔住一羣小姓兵卒,詢問官兵所在,結果衆說紛紜,按他們說法,徐礎騎在馬上就該望見煙塵。

與絕大多數初創的義軍一樣,吳軍缺少斥候與軍紀,易受傳言蠱惑,徐礎帶人迎上逃兵,要親眼看一看。

雖說推選半途而廢,在唐爲天看來,公子已經獲勝,不停地衝着人羣喊道:“給大都督讓路!”

這句話還真有些效果,人羣讓開,幾名小姓頭目跟在徐礎身後,很快也跟着喊出同樣的話。

小姓十營就當路而建,穿過混亂不堪的營地,徐礎來到一處小丘之上,終於望見了官兵的身影。

官兵出現在遠處的一個拐彎路口,依山腳列陣,前方是兩排車輛,還沒有安置完畢,能看到士兵在忙碌。

徐礎以馬鞭指向官兵,扭頭向跟隨者笑道:“諸位無需慌張,官兵不足千人,且將領膽怯,遠道而來,不求速戰速決,反而列陣自保,必是無能之輩。”

徐礎之前只叫上幾個人跟隨,這時身後卻有五六十人,還有更多人徒步跑來。

千斤秤沒跑,也在跟隨者當中,疑惑地問:“不到千人嗎?在這裡看不太清。”

“那就到能看清的地方。有馬者隨我來,無馬者留下。”徐礎拍馬疾馳,回到大路上,直奔官兵而去。

有馬者不到三十人,二話不說立刻跟上的只有唐爲天,其他人都要猶豫一會,然後才陸續跟上,隊伍抻得很長,最後幾個人是在步兵的注視下才不得不追上去,如果可以的話,真想將坐騎讓給他人。

徐礎不管身後有人無人,縱馬奔馳,離官兵陣線越來越近。

官兵如臨大敵,從車廂後伸出兩排長矛,鼓聲響動,將校叫喊,兵卒匆忙排列。

相隔一箭之地,徐礎能夠望見拐彎另一頭的情形,如他所料,官兵其實並不多,心中不由得輕嘆,如果他有一支真正的軍隊,此時此刻就能衝散官兵,獲得首勝。

官兵也是失策,如能趁吳軍驚慌之時衝鋒,將以少勝多,免去此後的許多麻煩與傷亡。

徐礎又嘆一聲,朝廷無將,自己無兵。

已有數人跟上來,官兵以弓弩射擊,沒什麼準頭,也不夠整齊,寥寥數支落在附近。

徐礎又拍馬往前馳出一段,甚至能看清對面兵卒的五官。

這一次,只有唐爲天跟上來,揮舞棍棒,發出少年的嗥叫聲。

徐礎只是來示威,見越來越多官兵備好弓弩,立刻調轉馬頭,回到追隨者中間,向千斤秤等人笑道:“如何?官兵就是這點人。”

“大軍可能在後面。”千斤秤小聲道。

“那就等大軍到了,決一死戰!”徐礎帶着頭目往回走,有意壓慢速度,不像來時那樣疾馳。

頭目們不好意思跑在前面,頻頻回頭顧望,官兵居然也沒追來,繼續排兵佈陣。

待到覺得安全之後,頭目們的臉色恢復正常,鬥志也高漲起來,讚揚大都督之勇,對戰勝官兵又有了信心。

徐礎趁機下令,命衆頭目各去招集兵卒,進城避難,又讓人將小姓營地中的雜物一律推開,“給官兵留條通道,打起來痛快些。”

走不多遠,鮑敦、孟僧倫等人帶兵趕來接應,見徐礎無事,心中大安,又見小姓將士對他言聽計從,更生敬佩。

小姓十營還是跑掉不少人,翻江龍將自己的部下幾乎全都帶走。

剩下的各營總算合爲一軍。

徐礎知道,這一戰對自己、對吳軍至關重要,勝則站穩根基,敗則一切重頭再來,而且帶上敗軍之將的名頭,再想拉攏將士,只會更難。

回到城下,徐礎拒絕進城,就在路邊召集所有頭目。

孟僧倫明白他的用意,替他說道:“在下護國將軍孟僧倫,推舉徐礎爲吳國大都督,統領各部,司命諸將,各位誰有異議?”

官兵就停在十幾裡以外,吳國大都督的名號已不如從前那樣搶手,徐礎又已顯出謀略與膽識,衆頭目無人反對,齊齊下拜,共呼“徐大都督”。

吳軍尚未完全進城,許多兵卒駐足觀望,也跟着一塊高呼。

徐礎只能享受片刻的得意,待呼聲稍歇,大聲道:“既得諸位推舉,我就不再客氣。如今外敵當前,我若有不當之處,請事後再論,戰時違令者,立斬不赦。”

“原該如此,請大都督下令。”這種時候,誰也不會與新任統帥爭權。

“鮑敦聽命。”

“屬下在。”

“我命你爲護軍將軍,執掌軍法,諸營相爭、將領不和,皆由你判決,法不容情,切莫徇私。”

“屬下遵命。”

“將軍孟僧倫、將軍宋星裁、將軍千斤秤……”徐礎一連叫出十個人的名字,分別是七族、小姓、荊州與鮑氏頭目,“你們各從本部揀選精兵二百,隨我駐紮在城外,擇機與官兵一戰!”

徐礎又命王顛守衛外城,另一名鮑氏頭目守衛內城。

衆人心中或有怯意,或有疑問,當着衆人的面,都不敢向新任大都督提出來,各自按命行事。

徐礎要來一杆長槊,在離城三裡的地方劃出一條線,大致標出十將與其部下的位置,以免各部發生爭執。

兩千將士很快就位,這讓徐礎稍感滿意,覺得這支軍隊並非一無是處。

這次列陣頗爲及時,衆人剛剛站好不久,一小隊官兵就過來查看情況,見叛軍人多勢衆,扭頭就跑,沒敢靠得太近。

官兵的膽怯令吳軍擁有更多時間,徐礎前後奔馳,佈置鹿角柵和城外的營地,進城一次,與鮑敦商議,將隨軍家眷都送入內城,將士仍留在外城,分片紮營,查點人數,以備後用。

直到傍晚時分,守城之軍才初具模樣。

唐爲天自告奮勇,前去查看敵情,第一次騎馬,此後全靠雙腳,跑來跑去,通報官兵的動向。

官兵的人數在增加,但是沒有進攻跡象,同樣在陣線後方安營紮寨,看來是要等大軍到齊之後,再做打算。

徐礎真想發動一次突襲,卻找不到合適的將領與兵卒,心中恨憾不已。

入夜不久,徐礎終於第一次進到自己的中軍帳裡——那就是一頂很普通的帳篷,連旗幟都沒有,門口插着兩杆長槊,以示區別。

徐礎與諸將一同吃飯,商議應敵之策,也藉機觀察一下這些頭目誰堪大用。

徐礎雖是大將軍之子,其實並不擅長打仗,他得尋找幾名真正的將領。

千斤秤頗有人望,對兩軍交戰卻沒什麼想法,徐礎任命他爲中軍將軍,守衛陣線到城門這一塊地方。

吳國滅亡未久,七族雖然衰落,子弟當中仍有不少人學過兵法,雖說經驗不多,在江東與官兵交戰時更是敗多勝少,但是至少懂得進退之術,徐礎任命他們爲將校,分管兩千精兵。

至於荊州諸豪,徐礎選出兩部充當親兵。

一連串的任命之後,七族子弟明顯佔據優勢,甚至“奪取”了其他人的部下。

徐礎解釋道:“權宜之舉,待戰後重做劃分,將士仍歸舊部。”

沒人提出異議。

徐礎知道,肯定有人心懷不滿,但是此戰勝算不大,沒人願意爭搶將校之職。

“官兵立足未穩,我有意趁夜襲營,諸位以爲如何?”徐礎問道。

諸將互視,宋星裁第一個開口:“首戰勝敗,關乎全軍士氣,我以爲夜襲乃是妙計,願爲前驅。”

徐礎大喜,他需要這樣一位勇將。

一名荊州將領也願參加夜襲,徐礎同意,讓兩人各去選出一百人,不必區分營屬,必要身體強建、膽大敢爲者,並許以重賞,分別是全家人的一月口糧,以及過冬衣物。

徐礎送走諸將,單獨留下鮑敦,有些話他早就該說,一直等到現在,拱手道:“我知鮑將軍心懷疑慮,請問便是。”

鮑敦先是一愣,隨即笑道:“大都督曾說朝廷已將汝南城遺忘,結果卻派來官兵,以爲我會因此而生疑慮嗎?大都督想多了,正因爲看到官兵怯戰,我更確信天成將亡。”

徐礎心中稍安,“吳軍草創,我亦是初次與官兵交戰,分派佈置有何不足之處,萬望鮑將軍指點。”

鮑敦嗯了一聲,沒有謙讓,“守城我還有些想法,至於兩軍交戰,我也沒有經驗,我看大都督與諸將……皆非帶兵之人。”

“哈哈,讓鮑將軍言中了。”

“此戰無論勝敗,大都督都得找個人來幫忙。”

“銘記於心,其實我有一個極佳的人選,可惜此人不在這裡。”

宋星裁進帳,他已選好兵卒,隨時可以前去夜襲敵營。

“先去休息,四更出發。”徐礎對這次夜襲寄予厚望,恨不得親自去一趟。

第五十章 無險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四百零一章 黴運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禮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虎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六章 良藥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第二百九十七章 鑿缺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五十八章 血跡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二百四十七章 驚夢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五章 翻山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四百三十七章 問故第二百九十三章 蠱惑第三百零一章 指點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都第四百五十四章 稱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三十三章 進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六十九章 關卡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零九章 送禮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四百章 大仇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二百一十一章 狂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兩方第五百一十五章 斷鏈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妻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二百零七章 突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二百五十章 大略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奪益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二章 聽事第四百九十章 大敗第六十九章 關卡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勢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七十八章 識人
第五十章 無險第五百一十章 比武第二百五十五章 肘腋第五百五十章 文武第四百零一章 黴運第四百四十九章 孽子第三百九十章 悶酒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四百八十三章 爭禮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五百一十二章 快計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三百二十三章 養虎第四章 文稿第二百九十一章 魔女第三百七十四章 城下第三十三章 夜訪第二百七十七章 小術第三百三十五章 問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襲第三百八十六章 良藥第四十一章 怒極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家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第二百九十七章 鑿缺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回家第五十八章 血跡第三百零四章 出走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差第三百六十三章 再思第二百四十七章 驚夢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五章 翻山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三百六十六章 忍受第一百六十六章 借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五百一十三章 半成第四百六十八章 問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拜伏第九十四章 請封第四百三十七章 問故第二百九十三章 蠱惑第三百零一章 指點第二百七十九章 排場第三百三十七章 登閣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都第四百五十四章 稱王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王第三十一章 保媒第五百零二章 必行第四百八十七章 論雄第三百三十三章 進城第一百一十七章 百姓第三百五十八章 同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臉面第六十九章 關卡第四百二十五章 入漢第三百一十章 焚信第五百零九章 送禮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第一百三十二章 矮人一頭第四百章 大仇第七章 循名責實第二百一十四章 智窮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都督第二百一十一章 狂態第三百七十五章 兩方第五百一十五章 斷鏈第二百一十七章 縱虎第二百二十章 歉意第一百八十五章 屈伸第二百六十八章 無爭第四百八十八章 變臉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妻第五百四十九章 激流第五百零六章 沒錯第六十四章 負累第二十四章 孝子第二百零七章 突變第四百八十二章 錯覺第五百零八章 各證第二百七十八章 逆徒第一百零二章 所求第二百五十章 大略第三百六十九章 兩計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奪益第二百四十章 報仇第一百二十六章 埋伏第二百一十九章 懸賞第二章 聽事第四百九十章 大敗第六十九章 關卡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勢第二百二十一章 稍等第七十八章 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