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流言

第1151章 流言

藥材沒問題,質量還挺好的,量也不算少。

謝慕林迅速把藥收好了,對張婆子道:“張媽媽把地方收拾出來,工具都準備妥當,一會兒我就讓人送一批藥材到你那兒去。我陪着你,照方子先熬一鍋藥試試。”

張婆子忙笑着應了,轉身就忙活起來。

謝慕林則叫了自家幾個丫頭出力,把剛弄回來的藥材先搬回自己的院子,然後摒退左右,獨個兒把藥重新打包好了,附上標籤,拿匣子裝了,貼好封條,又拿絲繩捆了兩圈,然後方纔找出幾包熬潤喉蜜煉膏要用的藥材,拿大籃子裝了,命小桃送到張婆子那兒去,讓她先做初步處理。她自己則是命人給永平郡主那邊送信,並不隨意派人送藥,免得不知情的下人途中出了什麼差錯。

永平郡主那邊早得了她的提醒,自己雖然一大早就跟着家人進了紫禁城,卻留下了一個知道內情的心腹女護衛,一收到謝慕林的信,便立刻到謝家把藥帶走,直接送進紫禁城去了。

只不過,外人好唬弄,自己人卻不見得不聰明。

在大戶人家當了這麼多年的差,張婆子心裡是有主意的。謝家主人很好,仁慈恤下,出手也大方,但她畢竟一把年紀了,丈夫張老寒的腿腳不好,又幹不了什麼重活,繼續在謝家待下去,等她老到幹不動時,兩口子就真的沒什麼用了。就算主人家願意給他們養老,也不過是回老家看房子田地去。張老寒的腿腳,離不開北瑞堂的膏貼。可回了湖陰老家,她上哪兒找這膏貼去?就算能找到,也沒多少銀子去買了!

張婆子自然不會不信自家小主人,也就不再多問了。

這一批膏送了出去,住在同一條街上的人家路經謝家時,又能隱隱約約聞到略帶香甜的藥味,都知道謝家確實是在制膏了,還有誰會對他家先時採買大批藥材的事生疑?

但二姑娘要嫁進燕王府去了,倘若她覺得自己有用,把自己夫妻二人帶上,今後他們就是王府的下人!別說身份與尋常官宦人家的僕役不同,光是二姑爺是郡王,還是北瑞堂的東家,這份量就不一樣了。主人家鋪子裡賣的膏藥,倘若她侍候得好了,就算不能得了賞,也能打個折吧?買起來也方便。張婆子是無論如何也要爭取這份巧宗的,斷不可能惹二姑娘生氣。隨二姑娘怎麼說,她都照辦就是了!

張婆子越發精心地從事制膏的事業,把它當成了自己的進身之階。她的丈夫張老寒也默默地配合着妻子的計劃,仔細地打着下手。謝慕林對他夫妻二人的工作成果十分滿意,心裡已經在盤算着要把他們列入陪嫁名單了,但主要的注意力,還是放到了紫禁城那邊。她想知道,四皇子的身體情況是否有望好轉?

張婆子就曾私下問謝慕林:“二姑娘,您先時讓人買回來這麼多種藥材,制熬卻只用了二三十種,那剩下的那些怎麼辦?都是拿來糊弄人,不叫他們猜出咱家秘方用了什麼藥的麼?可就算是要糊弄人,也犯不着買那些貴的、稀少的、難買的吧?如今好不容易買到了那麼多藥材,卻派不上用場,是不是太可惜了?”

文氏十分歡喜,正好這兩日有些上火,便要了一罐子早晚沖水喝,覺得效果不錯,總算放下心來了。她讓張婆子加緊熬製一批,近來不少熟悉的人家聽說了謝家要制膏的事,紛紛來向她討要呢。新膏製出來了,正好可以送一圈人情,免得她們總是來催她。

謝慕林把藥送出,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無事一身輕。她果然如先前對周圍的人所說的那樣,帶着香桃,陪張婆子夫妻倆熬製膏方。幾個人都是新手,但謝慕林與香桃都曾親眼見杜家人熬過兩回,還算清楚步驟與手法,磕磕碰碰的,試了三次,總算熬出了象模象樣的蜜煉膏來,吃在嘴裡,感覺跟往年從杜家醫館拿回來的是一樣的口感與味道。

謝慕林不可能跟她說實話,只好告訴她:“正是高價又少見的藥,才容易誤導人呢,別人要是有心要偷我們的方子,肯定會覺得花大價錢買回來的藥材是必用的,這就坑到他們了。你也不必擔心,藥材買回來了,就沒有浪費的道理。這會子不用,是正在風口浪尖上,不能輕易引人懷疑。等到這事兒風聲過去了,我自有地方處置它們,肯定不會把好東西浪費掉的!”

可是太后一行人進了紫禁城,就連着幾天沒了消息。燕王府一家每日進紫禁城去,一大早進去,天黑了纔出來。永寧長公主直接就住在了城中,馬駙馬帶着兒女僕從住進燕王府,每天也要往紫禁城中請安,起碼要待上兩個時辰纔會回來。他們也不跟旁人提起在紫禁城中都經歷了什麼,對太后的病情更是閉口不言。有人試探着給馬大公子遞了帖子,邀請他參加某個本地書畫名家的聚會宴席,馬大公子婉拒了,道是長輩有恙,需要侍疾,不敢貪圖玩樂。

北平城裡的官宦權貴圈子,很快就傳言滿天飛了。大家猜測太后的病情會不會很不妙?要知道燕王府的兩位府醫自打進了紫禁城,就沒出來過,要不是太后病得實在太重,身邊離不得人,又怎會如此?這麼說來,太后得病後,不肯原地醫治,也不肯折返京城,非得加快行程到北平來,是要見小兒子最後一面呀!

沒過兩日,又有消息傳來,京中接到永寧長公主密摺的皇帝下了旨意,命正在普陀山禮佛的四皇子速速趕往北平爲太后侍疾,越發加重了這種傳言。

皇帝自然是不能輕易離開京城的,但正出行在外的四皇子卻可以代替父親去給祖母盡孝。要不是太后的病情不樂觀,皇帝也不會這般折騰心愛的小兒子呀!

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爲,皇帝屬意小兒子繼承大寶,朝廷上卻有許多人反對廢長立幼。皇帝這時候下旨命小兒子前來北平侍奉重病的太后,大約是想借孝順名聲與太后的尊榮給小兒子擡轎子了!

流言在北平城中四處傳播着,沒什麼人留意到,新封的永安郡王朱瑞,帶着幾個隨行人員,低調地微服進了城。

(本章完)

第95章 猜測第1304章 病因第1303章 無題第1600章 等待第510章 提前第132章 人手第575章 糾結第361章 挑明第1645章 彌留第729章 藍氏第641章 渠道第94章 議論第398章 功德第201章 紛雜第1006章 大度第1069章 紫竹第1066章 烏龍第647章 分析第131章 舊僕第696章 障礙第364章 定親第852章 求情第469章 哀求第850章 錨第853章 探望第754章 耳聞第1197章 失誤第544章 行蹤第913章 盤算第1183章 出嫁(上)第18章 疑心第853章 探望第1197章 失誤第337章 點心第147章 相爭第1044章 算計第2章 差評第357章 開席第1409章 準話第1596章 當年第256章 心平第521章 猜測第19章 溫飽第1236章 新房第1075章 嚮導第1367章 討論第663章 嗣子第275章 勸誡第706章 忽悠第543章 消息第361章 挑明第250章 狼狽第1214章 發愁第1275章 慈母第341章 楊四第223章 分析第19章 溫飽第31章 茫然第1207章 報告第1007章 大雪第1109章 夜談第1232章 推廣第76章 作死第1315章 婆媳第756章 不安第225章 強辭第157章 送人第1270章 嗣子第648章 無言第1639章 補藥第143章 北平第862章 庇護第398章 功德第135章 錦匣第1572章 寧王府第368章 不安第1574章 邀請第595章 思考第467章 準備第876章 舊誼第1526章 不甘第801章 揚州第1541章 逆鱗第406章 家宴第1584章 表態第1104章 喜憂第604章 挑撥第1468章 推斷第481章 出發第1409章 準話第185章 上門第616章 來人第437章 人脈第1082章 秘信第124章 共識第346章 惱怒第972章 傳聞第803章 會面第1446章 碰頭第1577章 顧慮
第95章 猜測第1304章 病因第1303章 無題第1600章 等待第510章 提前第132章 人手第575章 糾結第361章 挑明第1645章 彌留第729章 藍氏第641章 渠道第94章 議論第398章 功德第201章 紛雜第1006章 大度第1069章 紫竹第1066章 烏龍第647章 分析第131章 舊僕第696章 障礙第364章 定親第852章 求情第469章 哀求第850章 錨第853章 探望第754章 耳聞第1197章 失誤第544章 行蹤第913章 盤算第1183章 出嫁(上)第18章 疑心第853章 探望第1197章 失誤第337章 點心第147章 相爭第1044章 算計第2章 差評第357章 開席第1409章 準話第1596章 當年第256章 心平第521章 猜測第19章 溫飽第1236章 新房第1075章 嚮導第1367章 討論第663章 嗣子第275章 勸誡第706章 忽悠第543章 消息第361章 挑明第250章 狼狽第1214章 發愁第1275章 慈母第341章 楊四第223章 分析第19章 溫飽第31章 茫然第1207章 報告第1007章 大雪第1109章 夜談第1232章 推廣第76章 作死第1315章 婆媳第756章 不安第225章 強辭第157章 送人第1270章 嗣子第648章 無言第1639章 補藥第143章 北平第862章 庇護第398章 功德第135章 錦匣第1572章 寧王府第368章 不安第1574章 邀請第595章 思考第467章 準備第876章 舊誼第1526章 不甘第801章 揚州第1541章 逆鱗第406章 家宴第1584章 表態第1104章 喜憂第604章 挑撥第1468章 推斷第481章 出發第1409章 準話第185章 上門第616章 來人第437章 人脈第1082章 秘信第124章 共識第346章 惱怒第972章 傳聞第803章 會面第1446章 碰頭第1577章 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