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2章 因果

第1492章 因果

三皇子前來質問王湄如的時候,主要的打算還是繼續拿王湄意威脅她照自己的指示行事,給太子定下罪名,可萬萬沒想到,王湄如已經知道王湄意的死訊了。

王湄如最初並沒有解釋這一點,只是在聽他自說自話地抱怨她忽然殺人,言語間卻並沒有爲蕭琮之死感到多麼傷心,反而全副心神都放在如何利用蕭琮的死來對付太子之後,才驚覺自己犯了蠢。她殺了蕭琮又如何?三皇子這種沒心沒肝的人是不會覺得傷心的!興許會覺得煩悶,那也是因爲蕭琮之死影響了他原本的奪嫡計劃而已!但既然人都死了,他就要利用這件事,將不利自己的情況轉化爲有利於自己的情況。至於蕭琮之死的真相?他並不是很在乎,否則就不會在質問完王湄如之後,連她殺人的真正理由都沒問出來,就先忙着威脅她要照自己的話去招供了。

這個事實讓王湄如對三皇子的恨意更深了。她興許直到這一刻才醒悟到,三皇子是個多麼涼薄又無信無義的人。蕭琮這樣的重要臂膀兼至親好友死了,在他心目中都不如對付太子重要,顯然他早已經考慮過早晚要置這位臂膀於死地了。蕭琮曾經爲他做過的一切,他都沒放在心上,眼裡只能看到那個寶座。這樣的人,她又怎能相信他得償所願後,會信守承諾,放過她的性命,再給妹妹王湄意治好腳傷、尋一門好親事,保其一生榮華富貴呢?

是她錯信了人,纔會把親妹妹送到了豺狼手中,使得妹妹年紀輕輕就悲慘地失了性命。而她本來的倚靠太子,也因爲她與三皇子勾結,葬送了原本就屬於他的皇儲之位。太子一旦被廢,她這個太子愛妾再得寵,也不可能有辦法享有本來的權勢了,更別說是爲妹妹報仇!她竟然如此愚蠢無能,連給妹妹討個公道都辦不到!

王湄如就是在這般激憤怨恨的心情中,傷到了三皇子的。她手裡沒有什麼武器,但她頭上有不少金銀髮簪,身上佩帶的荷包中,也有做針線用的小剪刀。當時屋中無人,門外離得最近的侍從或侍衛至少在三丈開外,三皇子陷入了自己的思緒中,背對着她在敘述着剛剛構想完畢的僞造供詞,要她開口去將太子陷入死地。他從來沒把她這個弱女子看在眼裡,並不認爲背對着她,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危害,而這正好給了王湄如極好的機會。

據朱瑞事後從附近守衛的禁衛那邊打聽到的情況,再結合現場留下的血跡與屋內擺設的凌亂程度分析,他估計王湄如應該是用某種小型的利器從背後襲擊了三皇子的背部,但因爲利器太小了,三皇子穿的衣裳又厚,所以只是讓他受了輕傷,更多的是驚嚇與疼痛。三皇子愣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可就是這一小會兒的功夫,已經足夠王湄如再次對他展開攻擊了。這一回他受傷的是右手手腕的位置,傷口似乎不是很深,但流了不少血。三皇子以爲要害被割開了,當場就嚇得尖叫不已,將附近的侍從與禁衛引了過來。他們發現王湄如攻擊了三皇子,就想要把人捉住,正好碰見太子闖進來,拿着刀揮舞着威脅所有人不得靠近,他們只好退下了。

太子原本攜怒而來,到了現場後發現王湄如傷了三皇子,頓時又轉怒爲喜。他認爲香浮手記上記載的內容一定全都是謊言,王湄如壓根兒就沒有背叛過自己。他抱着王湄如安慰追問,王湄如哭着說三皇子欺負她,他竟然真的信了,不但對三皇子破口大罵,還攔着門外的人入內救治三皇子。

三皇子一邊忍痛捂着傷口,一邊與太子對罵。就在兄弟倆的對罵之中,事情的原委也漸漸變得清晰。這一回,王湄如似乎不再隱瞞真相了,她把事情全都告訴了太子,也向太子懺悔。太子傷心又難過,但更多的是對三皇子的痛恨。

朱瑞來了之後,太子也不肯讓他帶人進屋救走三皇子。爲了阻止任何人進屋,他甚至不惜持刀比在自己頸脖處,拿自己的性命威脅所有靠近的人,一旦有人膽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進入房間半步,他就直接抹脖子給別人看。

不管太子是不是即將被廢,如今他還是一國儲君。他的性命還是挺重要的。朱瑞並不覺得自己有必要冒這個風險。燕王來了之後,他也把這個情況告訴了父親,勸說父親慎重行事。

不是他厭惡三皇子,不在乎三皇子的生死,而是……一旦太子真個抹了自己的脖子,他們父子就有可能要揹負逼死太子的責任了。何苦來呢?這根本就是皇子之間狗咬狗罷了,誰又能比誰高貴些?三皇子利用人質威脅王湄如,算計了太子,確實很陰險,但太子明知道事情輕重,還縱容王湄如去傷害自己的親兄弟,又算什麼好人?更別說還有皇帝被下毒的事……若是三皇子因爲施救不及,身體有個好歹,失去了皇位繼承權,甚至是性命,也只能說他是自作自受。最終定論的兇手是太子也好,王湄如也好,對所有人而言都是相當“方便”的結果,無礙大局。

除非皇帝下明旨,否則朱瑞是不會讓自己父子二人陷入無必要的麻煩當中去的。更別說眼下的局勢,對他看好的皇位繼承人四皇子其實更有利。

除非皇帝下明旨,否則朱瑞是不會讓自己父子二人陷入無必要的麻煩當中去的。更別說眼下的局勢,對他看好的皇位繼承人四皇子其實更有利。

當然,朱瑞這些想法,是不會在太后面前明言的。但謝慕林在旁聽着他的敘述,隱隱約約也能猜到丈夫的想法。她也有同感。

三皇子機關算盡太聰明,卻沒想到被自己所輕視的工具給反噬了,真真是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只是太后氣得不輕,扶着永寧長公主與謝慕林的手都在發抖:“混賬!兩個都是混賬!”

她伸手抓住了燕王的袖子,讓兒子替下孫媳婦原本的職責,就這麼扶着一雙兒女走向了太子、三皇子與王湄如所在的房間。她纔不管兩個孫子與二孫子的妾之間有什麼恩怨情仇。身爲皇家子弟,天皇貴胄,爲了私情與利益,在所有人面前鬧到這個程度,真是太醜陋了!

醜陋到不配做朱家的子孫!

(本章完)

第1631章 摔傷第698章 不妙第456章 坦言第573章 痛哭第1326章 憂心第1417章 挑撥第795章 送行第1525章 暗算第417章 薛家第19章 溫飽第48章 提醒第136章 湯碗第980章 赴宴第190章 家常第963章 訂婚第449章 道謝第1113章 嫁妝(下)第893章 盤算第519章 賓主第318章 疑心第1355章 相求第307章 太宗第1461章 抽薪第1608章 窗外第737章 提醒第495章 邀約第1340章 斜眼第179章 天真第540章 胡思第622章 坦白第96章 心跡第1042章 疑雲第846章 登高第983章 進言第1079章 忌諱第978章 相送第1650章 君臣第1507章 暗示第350章 正室第535章 出殯第1240章 太后第716章 傳聞第1383章 防備第1511章 套路第781章 婚姻第680章 不平第1146章 泄露第950章 懇求第30章 捨棄(推薦加更)第709章 籌備第882章 透露第1228章 親迎第927章 尬聊第1569章 共識第151章 事後第778章 告狀第1403章 來客第836章 長輩院第178章 嘲諷第966章 聽聞第738章 舊案第1625章 惡化第359章 妥協第1401章 壽宴第964章 請託第35章 李家第243章 興趣第1394章 煩躁第1515章 引導第539章 發熱第1668章 天倫第82章 焦慮第95章 猜測第1029章 艱難第1349章 提醒第570章 關照第914章 解釋第253章 侍疾第641章 渠道第563章 生辰禮第1392章 尷尬第1314章 談資第1568章 迷茫第1599章 處置第223章 分析第1384章 進宮第762章 羞恥第32章 貨郎(推薦加更)第879章 瘋語第1038章 燈會第380章 入駐第885章 乖巧第1475章 嫁禍第67章 外室(推薦加更)第39章 清點第73章 察覺第267章 危言第1507章 暗示第182章 表露第902章 好詩
第1631章 摔傷第698章 不妙第456章 坦言第573章 痛哭第1326章 憂心第1417章 挑撥第795章 送行第1525章 暗算第417章 薛家第19章 溫飽第48章 提醒第136章 湯碗第980章 赴宴第190章 家常第963章 訂婚第449章 道謝第1113章 嫁妝(下)第893章 盤算第519章 賓主第318章 疑心第1355章 相求第307章 太宗第1461章 抽薪第1608章 窗外第737章 提醒第495章 邀約第1340章 斜眼第179章 天真第540章 胡思第622章 坦白第96章 心跡第1042章 疑雲第846章 登高第983章 進言第1079章 忌諱第978章 相送第1650章 君臣第1507章 暗示第350章 正室第535章 出殯第1240章 太后第716章 傳聞第1383章 防備第1511章 套路第781章 婚姻第680章 不平第1146章 泄露第950章 懇求第30章 捨棄(推薦加更)第709章 籌備第882章 透露第1228章 親迎第927章 尬聊第1569章 共識第151章 事後第778章 告狀第1403章 來客第836章 長輩院第178章 嘲諷第966章 聽聞第738章 舊案第1625章 惡化第359章 妥協第1401章 壽宴第964章 請託第35章 李家第243章 興趣第1394章 煩躁第1515章 引導第539章 發熱第1668章 天倫第82章 焦慮第95章 猜測第1029章 艱難第1349章 提醒第570章 關照第914章 解釋第253章 侍疾第641章 渠道第563章 生辰禮第1392章 尷尬第1314章 談資第1568章 迷茫第1599章 處置第223章 分析第1384章 進宮第762章 羞恥第32章 貨郎(推薦加更)第879章 瘋語第1038章 燈會第380章 入駐第885章 乖巧第1475章 嫁禍第67章 外室(推薦加更)第39章 清點第73章 察覺第267章 危言第1507章 暗示第182章 表露第902章 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