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難處

第1072章 難處

很難說當初曹皇后在策劃自己的死亡時,是不是就已經預見到了這一幕。

就算皇帝很想廢掉太子,就算很多人都知道皇帝很想廢掉太子,但是一位正式冊立了多年的太子,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廢掉的。若是先廢后,讓太子失去“正宮所出的嫡長子”這一天然身份,還有幾分希望。但如今皇后名份尚在,皇帝就不可能輕輕鬆鬆地把他廢掉。

曹皇后臨終前請求皇帝廢儲又有什麼用?一國儲君廢立的大事,是深宮婦人能左右的麼?她能提,朝廷百官也可以不理!

早前曹皇后尚在,曹家也權勢滔天,還有二皇子與林家與他們相爭時,朝中各種關於換太子的議論就沒停過,當時許多思想正統的官員是無意摻和進來的。可等到林家與二皇子歇菜了,曹皇后與曹家也退縮了,皇帝似乎真的能把太子廢掉的時候,他們就跳出來了。

太子既然沒有大錯,就不可以無過被廢!他是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太子太傅們有責任把太子教導好,東宮屬官更有輔佐太子不犯錯的職責。太子犯了小錯,那就是太傅與東宮屬官們沒做好,不能隨隨便便就說太子不配爲儲了!正宮嫡出,又是長子,太子是名正言順的國之儲君,怎麼能隨隨便便就廢掉?!皇帝在這種事情上,也不能隨心所欲的。如果任由皇帝憑自己的喜好去決定儲君歸屬,還要要什麼祖宗家法?!

四皇子是很聰明,也沒什麼明顯的缺點,可他畢竟是寵妃所出的小兒子,也沒什麼特別大的功勞。他無論是出身、年歲還是資歷,都乏善可陳,完全是因爲皇帝寵愛,纔在兄弟中突顯出來了。哪怕皇帝近來已經有意讓其生母喬美人告病,隱於人前,又納了新寵,好淡化四皇子寵妃之子的出身,但朝臣們也不都是好糊弄的,還記得他的根腳呢!

除非哪一日太子犯下了無可饒恕的大罪過,否則他再不適合爲儲,四皇子再聰明受寵,朝臣們也依舊認定禮法爲尊,反對皇帝廢長立幼!

不但皇帝在朝堂上開始收到各種各樣的進諫,連後宮裡安享晚年的太后娘娘,也沒少聽到進宮請安的誥命們勸說了,甚至還有宗室裡的老太妃、王妃們到她跟前旁敲側擊的,試探皇家的用意。禮法什麼的,其實也是對正室嫡子的一種保障。如果皇家決定要廢了正宮所出的嫡長子,改捧一個美人所生的小皇子上位,那是不是意味着,各家王府的正妃以及她們所出的兒子們,待遇也不同以往了呢?

太后被煩得不行,多年沒犯的頭痛症都復發了。

燕王夫婦當然不可能拒絕太后降臨,只是到時候要如何安排太后,又是個難題。

永寧長公主趕在宮中旨意傳到北平之前,寫了信命人快馬趕來送信,就是暗示燕王夫婦早作準備的。

燕王與燕王妃接到信後,就煩惱了一天。燕王府在什剎海邊上倒是有兩三個別院、園子什麼的,景緻不錯,夏天住着也很舒服,可他們不確定太后會帶上多少隨從來,爲了保護太后的安全,只怕隨行的護衛也不能少了,那幾個園子哪裡容得下那麼多人?

本來這種事,只需要讓四皇子的生母喬美人上位,冊立爲後,問題也就解決了。有了第二位皇后所出的嫡皇子,廢太子的影響就顯得沒那麼大了嘛。可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后,都接受不了喬美人爲後——她那出身、那性情、那見識智慧,哪裡配得上呀?!

皇宮內外一片亂糟糟的,宗室裡也不消停。皇帝可以跟朝臣們打嘴仗,慢慢說服他們接受自己的觀點,但太后卻無心繼續與宗室命婦、外臣誥命們糾纏下去了。她也不想天天聽皇子們的哭訴,甚至不想看到二皇子被趕出皇宮時的情形。所以,當她聽到永寧長公主進宮提起今年四月的北上之行時,就立刻提出了同行的提議。

可問題是,紫禁城中那麼空,太后娘娘就算帶了幾百個隨侍宮人住進來,也依舊空得很。晚上週圍黑漆漆一片的,既冷清,又嚇人——太后娘娘纔不想受這個罪呢!

北平城裡是有一座皇城的。當初太宗皇帝設計、建造了紫禁城,就是爲了讓皇家人入住。然而紫禁城空置多年,除了偶爾有一兩皇帝北巡時經過北平,有可能在此暫時落腳外,壓根兒就沒有過常住居民。況且這座皇城佔地也大,裡頭卻只有不多的僕從負責日常灑掃維護,真正需要大肆清掃或修葺時,還要臨時從外頭找人。因此,紫禁城內部很空,也很清靜。

永寧長公主的意思是,太后到北平來,是想躲避那些煩心事,散心兼休養的,所以,最好安排個舒適安逸點兒的地方,要景緻好,住着舒服,清靜少人的,但也不能離城太遠了,因爲太后娘娘習慣了熱鬧,偶爾也會想要尋點樂子的。

太后要出門散心,還能美其名曰,要去各地名剎古寺禮佛,爲皇上、已故皇后與諸皇子祈福,爲大明祈福!這個理由一出,朝臣們還能反對她麼?這事兒雖然還未下明旨,但已經算是基本定下了。

城中有一處本來規劃時專門爲太后這個身份的貴婦人準備的宮殿,也喚慈寧宮,地方挺大,還帶個不小的花園,相當舒適,地點也比較靠近皇城西門,離燕王府相對較近,出入算是方便。按照規矩,太后娘娘若降臨北平,那定是要安排到這座慈寧宮中住下的。

於是燕王妃又想起了紫竹院來。這地方挺大的,景緻也不錯,少有外人前來,離城還近,坐船走水路,能從什剎海、積水潭直達,交通上就比較方便了。況且這園子雖說在建造的時候,就經時任燕王的手,對原本的規劃進行了改造,添加了許多能住人的房舍,但因爲最早是用作皇家行在的,所以周邊有規劃給護衛隊準備的住處。再加上這一片沿着水道,居民不多,倒是十里外有一處軍營,是個遠離塵囂、不易擾民的所在。倘若太后娘娘願意入住此處,園中還有一處寺廟能供她禮佛祈福所用,可以說相當方便了。

燕王妃已經有兩年沒來這裡了,一旦想起此事,便帶着女兒臨時過來一趟。太后北巡的消息還未傳開,她不能讓外人知道這事兒,只能藉口遊春,順便邀請謝家人同行,作個擋箭牌。

蕭瑞說完這一切後,謝慕林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色。但還沒等她說些什麼,蕭瑞又給她放了個驚雷:“太后娘娘若真的決定來北平散心,我與父王、王妃商量了,會試着向皇上請求,把四殿下也一併請過來隨行。”

謝慕林愣了愣:“什麼?!”

(本章完)

第328章 吃瓜第1254章 非常人第634章 打趣第522章 派人第185章 上門第1004章 勸母第1173章 鍾情第1024章 謙卑第889章 鎮定第96章 心跡第1266章 敗走第1157章 真兇第303章 懊惱第75章 情報第1087章 暮春第788章 母女第1379章 憂心第268章 聳聽第1622章 願望第119章 出獄第352章 貶斥第1110章 安歇第1170章 決裂第724章 開宴第1147章 誤會第1604章 驚聞第1473章 爆發第267章 危言第436章 囈語第1490章 齋宮第1300章 不捨第1262章 和睦第1201章 戒心第553章 細節第870章 提親第1636章 等待第98章 同行第583章 相看第167章 頭痛第354章 中秋第1073章 考慮第1649章 守門第115章 難過第207章 動搖第1285章 走運第38章 先機第648章 無言第930章 暗報第483章 抵達第1639章 補藥第88章 盜案第625章 責任第479章 祖孫第1001章 本子第496章 茶樓第389章 告誡第1093章 舊家第686章 臺階第179章 天真第1675章 情義第364章 定親第610章 搪塞第1648章 送行第1146章 泄露第480章 馬車第1119章 親疏第1544章 準信第1237章 晨起第1311章 錐心第430章 接木第1666章 中宮第349章 織課第549章 山門第635章 回朝第335章 勸和第453章 摯友第1604章 驚聞第198章 傷心第768章 驚險第101章 回報第1165章 陪房第1107章 大姐第567章 心機第521章 猜測第1442章 吐槽第169章 反駁第1349章 提醒第763章 狗血第654章 旅途第1642章 齊聚第152章 回家第166章 歸還第274章 名醫第41章 採買(推薦加更)第538章 賠罪第845章 消停第503章 拜訪第175章 出發第442章 掩飾第105章 漣漪
第328章 吃瓜第1254章 非常人第634章 打趣第522章 派人第185章 上門第1004章 勸母第1173章 鍾情第1024章 謙卑第889章 鎮定第96章 心跡第1266章 敗走第1157章 真兇第303章 懊惱第75章 情報第1087章 暮春第788章 母女第1379章 憂心第268章 聳聽第1622章 願望第119章 出獄第352章 貶斥第1110章 安歇第1170章 決裂第724章 開宴第1147章 誤會第1604章 驚聞第1473章 爆發第267章 危言第436章 囈語第1490章 齋宮第1300章 不捨第1262章 和睦第1201章 戒心第553章 細節第870章 提親第1636章 等待第98章 同行第583章 相看第167章 頭痛第354章 中秋第1073章 考慮第1649章 守門第115章 難過第207章 動搖第1285章 走運第38章 先機第648章 無言第930章 暗報第483章 抵達第1639章 補藥第88章 盜案第625章 責任第479章 祖孫第1001章 本子第496章 茶樓第389章 告誡第1093章 舊家第686章 臺階第179章 天真第1675章 情義第364章 定親第610章 搪塞第1648章 送行第1146章 泄露第480章 馬車第1119章 親疏第1544章 準信第1237章 晨起第1311章 錐心第430章 接木第1666章 中宮第349章 織課第549章 山門第635章 回朝第335章 勸和第453章 摯友第1604章 驚聞第198章 傷心第768章 驚險第101章 回報第1165章 陪房第1107章 大姐第567章 心機第521章 猜測第1442章 吐槽第169章 反駁第1349章 提醒第763章 狗血第654章 旅途第1642章 齊聚第152章 回家第166章 歸還第274章 名醫第41章 採買(推薦加更)第538章 賠罪第845章 消停第503章 拜訪第175章 出發第442章 掩飾第105章 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