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興奮歸興奮,搭乘的是拖拉機。
拖拉機上除了兩邊橫板上坐人外,中間堆滿了要去趕集的雜貨, 還有雞鴨,味道可謂精彩紛呈,再加上顛簸,而且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拖拉機,纔到鎮上,宋葳蕤差匆匆吃的早餐都吐出來。
而且爲了趕上集市,他們天還麼亮就出發了,也難怪母親不想讓她跟着來。
這會兒的她真是又困又難受。
到了集市後,就很熱鬧了,他們找了位置後, 開始席地擺攤了。
集市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宋葳蕤坐在母親身後,探出一顆小腦袋,一雙大眼睛撲閃撲閃地看着趕集的景象。
本來她想自己去走走,但母親怕她丟了,不同意,說等東西賣完了 ,再帶她區逛逛。
她只好跟着母親,盼着東西儘快賣完。
母親做的不同品種的菇醬倒是沒過多久就賣完了,反而一些農家土特產不怎麼好賣,畢竟大部分家裡都會種點菜什麼的,只有一些特色,大家又稀罕的東西纔好賣,價格還高。
宋葳蕤就將自己看的都記在心裡。
回來,母親讓荷花幫她看一下攤位,她帶丫頭去買點吃的。
荷花讓她們快去,不要餓到孩子。
媚娘就帶着女兒玩兒先去逛一圈,看看別人都賣什麼,還有什麼東西好賣。
“小妹妹你這帽子和襪子,哪裡賣的啊?真好看。”有個抱着孩子的年輕媽媽看着丫頭的針織帽子和勾着花邊的羊毛襪子問道。
“是我娘自己織的。”宋葳蕤應道。
“妹子你自己織的,你手也太巧了。你能不能幫我女兒也織兩套,我買。”
“那個……我不住這裡 ,可能不太方便。”媚娘婉拒道。
“沒事,你願意的話,下次有來趕集再拿來賣給我就行。我就住鎮上,看你女兒穿這麼好看,我也想給我女兒買。”
“這樣吧,我下個月也會來趕集,到時候織一些過來賣,你要是有合適的你過來買。”
“好啊,你就這樣說定了,我先走啦——”
對方說完喜滋滋地抱着孩子走開了。
“娘,你哪裡還有空織啊?”
“晚上正好閒着就可以做了。你不用擔心娘。”媚娘說完帶着女兒繼續逛着。
也給女兒買了一些吃的,還買了布和幾捆羊毛 。
還買了四個油炸餅 一個一毛錢。
這餅裡沒什麼料,就加了一點蘿蔔絲,但香脆。
畢竟這個年代好吃的東西並不多,這已經是他們平時難得能吃到的美食了。
回到攤位後,媚娘拿了一塊給女兒,然後就遞給荷花。
荷花推辭了一番,媚娘索性直接拿了一塊塞給她,
“趁熱吃,買來就是要吃的。”
就這樣,她們三個人吃着油炸餅,有滋有味,有說有笑的。
東西終於賣完了,她們又一起去逛了一圈,再買點生活用品,然後返程。
回來後已經過午了,媚娘匆匆做了午飯,娘倆一邊做飯一邊聊着今天的收穫。
“娘,我們下次去趕集,別直接賣菜了,賣點加工品吧!”宋葳蕤提議道。
“賣什麼加工品?”
“比如賣泡菜啊,我們之前種的蘿蔔和大白菜下個月就能收成了。
到時候做點泡菜賣,奈放而且應該會好比純粹賣菜好賣一些。
再搭配娘做的雜菇醬,賣點土豆粉和涼粉什麼的。”
“就怕不合口味不好賣,而且接下來天氣更冷了,菌類也沒那麼多。”
“所以我們得多賣幾樣,摻着賣。
當然這也得看我們怎麼去推廣,不管什麼年代的人,都會有獵奇心理。
只要我們的推廣能到位,銷路就不是問題。
我們可以先想一個品牌,比如老幹姐!”
“你這是赤過果果的抄襲。”
“我就舉個例子!”宋葳蕤笑道。
“不過你說的也沒錯,是得有競爭力和多樣化。”
有了方向,母女倆幹活就更有幹勁了。
宋葳蕤雖然小,但勝在有專業技術,而且頭腦靈活,也能幫上不少忙。
當然她們做好後,也沒有馬上推向市場,而是先給比較好的,多走動的鄰居送一點,一方面感謝他們平時的關照,一方面則是聽聽他們的意見,也好改進。
其中以宋和平家的兩個兒子反饋最好。
宋詞覺得包裝得改進一下,最好提前分好,一份一份的賣,看起來衛生,賣也方便。
宋翊在吃完咂吧嘴的時候冒出了一句,
“媚娘嬸,怎麼這麼甜啊?”
“甜?”媚娘有些懵。
自己嘗一口,覺得鹹淡剛剛好啊!
宋葳蕤也跟着嚐了一口,然後看向宋翊並問道,
“哪裡甜了?”
шшш¸ttκa n¸Сo
“我也覺得有點偏甜了。”這時宋詞跟着附合了一句。
宋葳蕤和媚娘面面相覷,後來她們意識到是自己口味的問題,她們平時吃 的菜,她都習慣放點糖提鮮,但口味就會偏甜了。
她們平時吃習慣沒感覺,這會兒聽宋翊說了才注意到這個細節。
改進了,幾個鄰居都說這次更好吃了,還問她哪裡學的,媚娘只能含糊地說自己瞎琢磨出來的。
後來春泥跑來找她們,面紅耳赤地問說,她能不能來給她們打個下手,掙一點點錢,這樣她就可以自己賺學費,父母應該就不會反對她上學了。
“可以啊,你爹孃要是同意你過來幫嬸,嬸就付你點工資。”媚娘爽快地答應了。
“謝謝,媚娘嬸,我晚上就跟我爹孃說。”春泥興奮地應道,跑回家去了。
“娘,我們自己都還沒賣出去呢!”宋葳蕤遲疑地說道。
“沒事,如果真能幫上春泥也好。”媚娘笑着應道。
爲了像宋詞說的那樣,能打包成一份一份,一開始用袋子,但袋子不便宜,而且裝起來也不好看,特別是雜菇醬。
媚娘只好去打聽哪裡有玻璃瓶賣,結果鎮上都沒有,得去更遠的地方問問。
“娘,跟它換啊!”宋葳蕤提醒道。
後來媚娘就用不同的東西跟易物空間換了玻璃瓶以及一些需要的食材。
母女倆正式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晚上一有空閒媚娘都會用來織帽子和襪子。
宋葳蕤不希望母親那邊辛苦,就自己學着織,結果太醜了,母親還得拆掉重新織,更費事。
宋葳蕤就自己囤了點山貨,跟空間換了一臺智能織毛衣的機器,這樣她就能幫母親做一部分,剩下的收尾和鑲邊美化就留給母親搞定了,省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