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枠八章 銅元和紙幣

然後,兩個又聊到明李當前的貨幣政策。

韓臨東說道:“殿下,草民以爲,如今朝廷雖然鑄造了五銖錢,可是畢竟攜帶還是不夠方便。莫不如鑄造無孔的銅元,以爲銅錢之上。”

“銅元?”

“正是!”韓臨東肯定地回答。

韓臨東的話讓李存真頗感意外。他沒有想到如今是十七世紀,竟然有人使用和後世一樣的詞彙,且還有如此超前的想法,真是難得。

之所以說韓臨東十分超前,是因爲銅元其實是在晚清光緒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889年時纔出現的,是一種機械幣,中間無方孔,因此又稱爲銅板。

銅板的出現是因着社會經濟發展對貨幣的大量需求產生的。甲午中日戰爭以後,各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瘋狂的劃分“勢力範圍”和搶佔“租借地”的瓜分浪潮。

隨着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國對外貿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銀外流加上沉重的戰爭賠款,清政府的財政恐慌日益嚴重。同時,由於帝國主義爲掠奪目的對中國的投資,客觀上使中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於是,社會對貨幣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銅元,就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應運而生了。

從光緒三十年到三十四年,根據梁啓超的統計,大清總共發行銅元一千兩百四十二萬六千六百七十一枚。此後濫鑄之風盛行,銅元一再貶值。北伐以後,銅元逐漸被鎳幣所取代,逐步退出流通。

李存真問:“韓先生能否再說一說?”

韓臨東回答:“殿下所造銅錢,十足十,含銅量和銅錢上的錢兩數都對得上,因此大受歡迎。但這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需要太多的銅。而銅本身還可以用來鑄造火炮等物,全用來造錢並不划算。

草民以爲可以發行銅元,以銅元上的數目爲準,而不是以含銅量爲準,這方纔是上策。如此一來,其實是一條致富之路。”

李存真點了點頭說道:“收鑄幣稅?”

鑄幣稅這三個字韓臨東也是第一次聽,但是他憑藉超強的理解力稍加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含義,隨即便點了點頭說道:“正是。”

李存真口中的鑄幣稅其實很好理解。如果這次發行銅元,規定一枚銅板可以兌換五十個銅錢,可是銅板中的含銅量只相當於五個銅錢,那麼再去除燃料費,運輸費,工人工資的十五個銅錢的本錢之後這個銅板本身就掙了三十個銅錢了。這三十個銅錢就是鑄幣稅。

其實,李存真非常贊成韓臨東的主張。自從鑄幣以來,南京鑄幣局日夜忙個不停,手工翻砂鑄造效率低下,明李不得不使用機器輔助製造銅錢從而提高了生產率,但是手工翻砂鑄造並沒有被完全取消。

經過半年奮鬥到永曆十五年三月,雖然已經鑄造了不少錢幣,而且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但是數量還是不足,舊銅錢仍然在使用。可以說,這個階段是新錢和舊錢同時使用的時期。

如果此時發行銅元,逐步回收舊錢,將舊錢熔鍊重新鑄幣。這樣流通中新幣就會逐漸增多,舊錢也就慢慢消失。而銅元其含銅量自然是少於其所標註的數值的,如此說來,在十七世紀銅元卻是貨真價實的“劣幣”。然而這種劣幣背後卻有國家做擔保。格雷欣法則就會逐漸起作用,這種所謂的“劣幣”會逐漸驅逐良幣,流通當中就會逐漸被銅元所佔據。

李存真想過發行紙幣,只不過大明的寶鈔信譽早就已經破產。想要重新發行紙幣需要一個過程。

李存真此前已經和自己陣營的人商議發行紙幣,衆人也都沒有什麼意見,畢竟李存真從來都不會出錯,早就已經獲得了衆人的認可。事實上,張煌言、李茂之、陳顯祖和常琨等人根本就沒有金融知識。雖然李茂之和陳顯祖目前正在忙着籌備成立保險公司,但是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兩個人並不清楚,這還需要“科學院”的數學家們的支持,需要概率率和大數定律的支持。

發行紙幣這個主意,其實早在李存真在南洋的時候就已經在思考了。畢竟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李存真十分羨慕貨幣金融體系薅羊毛的快感,最厲害當然要屬與黃金脫鉤之後的美元了,那可是讓全世界都在爲美國買單。美國什麼都不用幹,單單是來一輪量化寬鬆,就能收割世界。這麼好的買賣李存真當然要乾了,而且要大幹特幹。

紙幣之所以到今天仍然沒有發行,有三點原因:一是大明寶鈔信譽破產,江南百姓和那些有錢的大戶雖然有健忘症,但是寶鈔貶值的事仍然記憶猶新,明李需要進一步穩定市場增加人們對明李貨幣的信心然後才能發行。畢竟李存真不是董卓,只想發行無字小錢斂財,明李有長遠的打算;

其次則是李存真希望在紙幣上多下點功夫,例如:水印、油墨、樣式等還沒有籌劃太好,需要一切準備妥當再發行紙幣。在李存真看來,當他發行紙幣之後,滿清肯定是要對紙幣下手的,所以防僞非常重要。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準備金不足。現在是十七世紀,還沒有到美國人玩貨幣的那個時代,如果沒有準備金,紙幣會立刻貶值,然後就會重新變成紙。到時候出現惡性通脹,明李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何況,信用貨幣的產生也需要一個過程。

其實韓臨東所說的銅元也是不足值得,不足值的銅元和紙幣一樣都屬於信用貨幣,全都依靠國家政權暴力強制推行。

不過,李存真不是笨蛋,他得了兩千多萬兩銀子的稅銀,打算拿這個作爲準備金髮行紙幣,承諾可以用銅元和紙幣兌換銀元,如此一來銅元和紙幣背後有貴金屬支撐就不會太過離譜了。只不過現在準備金實在太少了,按照李存真的估算最少也要有八千萬兩到一萬萬兩銀子做準備金纔可能發行紙幣。

第五十三章 勒索第二章 阬殺2第三十一章 攻打崇明2第三十四章 花果從軍第卅七章 你瞅啥第卅二章 緬甸形勢第八十四章 弔詭第八十八章 落花有意2第九十五章 戰役部署第七十八章 瘸相寒微時第四十七章 攻破外城第五十章 糞桶將軍第圩四章 刺客的誕生1第五十九章 蒼水先生第圩八章 重建諜網1第一百二十二章 小夏侯惇第十九章 銀山大勝第七十章 衆將逼宮1第七十二章 單挑第八十八章 形勢堪憂第卌二章 債券大漲第十九章 賴塔被俘第一章 歲月第卌七章 劉玄初(不建議讀)第五十章 援救第五十四章 水上伏擊第八章 南洋火槍第圩七章 周培公第八十六章 勝負已分2第九章 南路血拼1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第二章 阬殺2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四十八章 新兵訓練第二十七章 元首海國公第六十七章 再談2第五章 高考真相第一百零三章 忠烈祠第七十一章 衆將逼宮2第八十八章 形勢堪憂第一百九十章 痛殲三旗第一百卌七章 炮神駕到第一百廿八章 痛斥第枠八章 銅元和紙幣第廿九章 大數定律第八十二章 女將威風第廿一章 恢復東江鎮2第五章 信譽至上第三十九章 情令智昏(求收藏、票)第七十章 輔臣世權第五十六章 活着真好第九章 安排第七十五章 鬥將第一百零一章 清晨第四章 慎思第十一章 賭徒第八十三章 於七高徒第一百圓六章 犧牲1(求票)第五十二章 榻前第五十四章 湊錢第卅一章 人壽保險第九章 中央情報局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五十八章 病危1第十五章 北路爭雄5第七十二章 說服太后第二十七章 小山包候第一百圓三章 鏈彈打騎兵1第六十章 第一跳第進六章 大發展1第五十八章 遭遇高資鎮第卅九章 議罪銀第卅五章 死因可疑第五十章 婦人之見第六十三章 忠誠與背叛第二十九章 長江沸騰2第七十一章 意欲親征第七十二章 不興大明誓不還第二十一章 僞博果爾2第五十七章 作亂第一百枠二章 夕陽斜照1第五十九章 癡情皇帝第七十二章 單挑第卅九章 蛙跳第七章 攻打江西第七十五章 鬥將第一百卅二章 鐵娘子第八章 師兄說4(不建議看)第二十六章 形勢轉折第圩九章 主客不合第六十五章 忠誠與背叛3第卅二章 雙喜臨門第七十三章 單挑2第四十六章 用計2第卌五章 三桂癡心第十六章 開戰第枯二章 預防內卷化第十一章 平定浙江2第卅五章 在世盧梭2第圓三章 滿清局勢1
第五十三章 勒索第二章 阬殺2第三十一章 攻打崇明2第三十四章 花果從軍第卅七章 你瞅啥第卅二章 緬甸形勢第八十四章 弔詭第八十八章 落花有意2第九十五章 戰役部署第七十八章 瘸相寒微時第四十七章 攻破外城第五十章 糞桶將軍第圩四章 刺客的誕生1第五十九章 蒼水先生第圩八章 重建諜網1第一百二十二章 小夏侯惇第十九章 銀山大勝第七十章 衆將逼宮1第七十二章 單挑第八十八章 形勢堪憂第卌二章 債券大漲第十九章 賴塔被俘第一章 歲月第卌七章 劉玄初(不建議讀)第五十章 援救第五十四章 水上伏擊第八章 南洋火槍第圩七章 周培公第八十六章 勝負已分2第九章 南路血拼1第進二章 兵家不爭之地第二章 阬殺2第六章 大罵錢謙益第四十八章 新兵訓練第二十七章 元首海國公第六十七章 再談2第五章 高考真相第一百零三章 忠烈祠第七十一章 衆將逼宮2第八十八章 形勢堪憂第一百九十章 痛殲三旗第一百卌七章 炮神駕到第一百廿八章 痛斥第枠八章 銅元和紙幣第廿九章 大數定律第八十二章 女將威風第廿一章 恢復東江鎮2第五章 信譽至上第三十九章 情令智昏(求收藏、票)第七十章 輔臣世權第五十六章 活着真好第九章 安排第七十五章 鬥將第一百零一章 清晨第四章 慎思第十一章 賭徒第八十三章 於七高徒第一百圓六章 犧牲1(求票)第五十二章 榻前第五十四章 湊錢第卅一章 人壽保險第九章 中央情報局第卅八章 科學與制度第五十八章 病危1第十五章 北路爭雄5第七十二章 說服太后第二十七章 小山包候第一百圓三章 鏈彈打騎兵1第六十章 第一跳第進六章 大發展1第五十八章 遭遇高資鎮第卅九章 議罪銀第卅五章 死因可疑第五十章 婦人之見第六十三章 忠誠與背叛第二十九章 長江沸騰2第七十一章 意欲親征第七十二章 不興大明誓不還第二十一章 僞博果爾2第五十七章 作亂第一百枠二章 夕陽斜照1第五十九章 癡情皇帝第七十二章 單挑第卅九章 蛙跳第七章 攻打江西第七十五章 鬥將第一百卅二章 鐵娘子第八章 師兄說4(不建議看)第二十六章 形勢轉折第圩九章 主客不合第六十五章 忠誠與背叛3第卅二章 雙喜臨門第七十三章 單挑2第四十六章 用計2第卌五章 三桂癡心第十六章 開戰第枯二章 預防內卷化第十一章 平定浙江2第卅五章 在世盧梭2第圓三章 滿清局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