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無關的人太多,張沁兒又顯得不理不睬的,劉康盛最終只在張沁兒家寥寥吃過午飯,便告辭而去。
這一去府城,便長久未曾再見面了。
時光荏苒,時間終於進了八月。
天空湛藍,秋高氣爽,一派颯爽之意。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村民們紛紛精心照料着莊稼,心下盤算着時間,只要山貨成熟,便得搶先進山撿山貨。
對於張沁兒家來說,八月尤其的重要,因爲八月便是鄉闈的日子。
時隔三年,晗生終於要再次考秀才了。
第一回考秀才,完全只是提前適應考場,大家都沒有抱什麼期待,所以心態很平和,但是這一次卻是晗生極爲信心,大家也抱以期待,關於考試的種種需要注意的細節,張志仁更是每天必說的,久而久之,張沁兒也大致瞭解了些。
原來考試分爲三場:第一場,試《四書》義三道,經義四道。第二場,試論一道,判語五條,詔、誥、表內科一道。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三場考試,分別在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
考生入場,要經過嚴格的搜查,不許挾帶。
張沁兒聽了後,頓覺這考秀才比前世的高考還要可怕。考試的事情,她幫不上什麼忙,就跟着楊氏整天做些美味可口的飯菜,讓晗生好好的補一補身體,別把身體給累垮了。
時間很快就到八月八日了,張志仁親自替晗生趕車,這次考試他要親自陪着晗生。
楊氏和張沁兒也一同前去,她們的任務依舊是負責伙食。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三場考試總算結束了,發榜還需要幾日,考後晗生也不需要再去書院讀書,所以一家人便回到鄉下。
或許是看晗生面容迅速的消瘦了不少,所以大家都不再提考試的事情,儘量說些輕鬆的話題。
等到發榜的那天,一大早張志仁就忍耐不住了,趕着驢車就朝縣城走去。雖說鄭成凱之前說過會替他們看,要是有好消息,必定第一時間告訴他們。
但是這種事情,哪裡能夠靜心呆在家裡等,還是自己親自去看的好。
張沁兒她們這回沒有跟着去,心中也極爲緊張和期待,一方面對晗生極爲有信心,但是一方面科舉是出了名的難,一個縣城那麼多學子,也不過百分之一的人能夠錄取罷了。
而就算考中了秀才,以後也需要歲考,秀才升附生,附生升增生,增生升廩生,皆由歲考升級而來,一旦選擇了科舉之路,便是時刻不能懈怠的。
在大家的期待下,張志仁他們直到下午纔回來,但是驢車還沒有停穩,楊氏還沒有問話時,看到張志仁和晗生面上藏不住的笑容,彼此就明白了。
“這是考中了?”楊氏驚訝的問着。
張志仁哈哈笑着,極爲得意,看着大家說:“那是當然!這可是我的兒子啊!晗生是好樣的!名次還很排前面,以後就可以進縣學讀書了。”
“太好了!”楊氏開心的不行,自己兒子考中秀才了,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她拉着晗生的手,看着晗生的面容,原來不知不覺中,她的兒子已經長的這麼高,這麼優秀了。
“好兒子!”
晗生沒說什麼,只抿嘴笑着,看着全家人臉上的喜悅和激動,他的眼神中有着些許羞澀。
成爲秀才,只是第一步而已!以後他將奮發讀書,爭取考中舉子、進士!他一定會當官,徹底的改變這個家庭的社會地位!
如此想着,清澈的眼神中迸發出一股耀眼的光芒,張沁兒注意到晗生眼中的壯志凌雲,心中不覺一片柔軟。
她總是相信,不管以後的路多麼的艱難,晗生也終將會成功的!
“哥哥,祝賀你。”張沁兒走過去,伸出手將晗生整個人都抱住。
晗生並非瘦弱書生,每天也有進行一些鍛鍊,但是畢竟這半年爲了苦讀,身體消瘦了不少,張沁兒這一抱,輕輕鬆鬆便全部抱住了。
“你可要多吃些才行,太瘦了!”張沁兒忍不住抱怨着,男人太瘦總覺得不好看。
晗生無奈,低聲說:“以後我天天吃兩碗飯怎麼樣?我現在還在長身高,很難胖起來的。”
“是哦。”張沁兒仰頭看他,晗生已經比她高出大半截,目測也有一米七八了,再長下去,到一米八也不是難事。
“對了,潘牧之考中了沒?”楊氏忽然想起晗生的同窗來,他們二人感情不錯,所以現在關心的問上幾句。
“考中了,名次就排在晗生的前面,我們回來的這麼晚,就是因爲看完榜單之後,就買了禮品送到何山長家中。”張志仁樂呵呵的笑着,丟給楊氏一記彼此都懂的眼神。
既然這考試已經出了結果,那麼那件事也該試探下口風了。
“是該多感謝何山長,要不是有他,咱們晗生也不會這麼輕易考中秀才,當初你爹還是考了幾回,才考中的呢。”楊氏哈哈笑着,把張志仁的老底給掀出來了。
惹來張志仁不悅的一瞪,不過眼中掩藏不住的笑意完全出賣了他。
今年晗生才十七歲,若非名師指導,這等年紀考中秀才的人,實在太少太少。
“我兒子自然比我更厲害的!”張志仁與有榮焉的說着,又提起一件事:“咱們晗生考中秀才,這在富足村也算頭一份的,原本我不打算辦酒,不過想了想,還是辦回酒吧。”
秀才雖然難得,卻也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權勢,頂多以後上衙門大堂有免跪、口稱學生的權利罷了。張志仁一方面爲自己兒子驕傲,一方面又怕晗生太過驕傲,所以纔不想大肆辦酒,不過想到秀才在富足村也算頭一份,所以才起了辦酒的心思。
不說他,恐怕張老頭知道晗生考上秀才後,也會提議辦酒的吧。
考試前幾天,張老頭就喊他過去談話過,言下之意對晗生的考試尤其的關注。
楊氏自然是張志仁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樂呵的說:“那就辦酒,咱們兒子考中秀才,也算光耀門楣,是該慶賀慶賀,你看日子定在哪一天,我提前準備好一應用具。”
“就定在九月初吧,還有幾天時間準備下,我回頭就把請帖給寫了。”張志仁下了決定,以前村中辦酒,不過是隨口說一聲,告訴人家時間地址就行,這一次張志仁故意想酸一酸,特意寫成正式的請帖,也好顯得格外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