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蜂窩煤出

張彩本人並無太多惡行,可他擔任吏部尚書期間,配合劉謹,卡人家官帽子,所以仇人遍地啊。

對於官員而言,阻人前途,無異於殺人父母。所以,儘管張彩只是替劉謹辦事,可拉的仇恨絕對不小。當初,劉謹就是利用張彩卡百官的帽子,然後逼他們送錢,每個人至少千兩,甚至幾千兩。很多官員爲了給劉謹送禮,甚至不得不去借高利貸。

但劉謹因爲機靈地做了假賬本,把錢全獻給正德了,所以正德饒了劉瑾一命,讓他去南京守明孝陵去了。劉謹一走,曾被他欺壓的百官們頓時就找不到發泄怒火的對象了。所以,之前劉謹的黨羽都遭了殃。

已經入閣的曹元,被迫辭職。但百官並未放過他,最終曹元被雙開,不再享受退休副國級待遇,而是直接擼爲庶民。甚至,連進士的讀書人待遇都給取消了。

除了曹元,曾經攀附劉謹的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也被逮捕。這貨比較倒黴,錦衣衛本就是經不起查的部門,而石文義又幫劉謹幹了很多髒活。所以,這貨最倒黴,直接被處死了。

另外,已經退休的前內閣大學士焦芳,也被追責,取消了副國級的退休待遇。

還有一個叫劉宇的,也曾入過內閣,雖然只做了幾個月閣老,但也算是以副國級待遇退休了。但此番清算,劉宇的退休待遇也被取消了。需要指出的是,劉宇是第一個向劉謹賄賂上萬金的人,養大了劉謹的胃口。在劉宇賄賂劉謹之前,劉謹收受的賄賂,一般也就幾百兩的樣子。有了劉宇的賄賂作爲樣板,劉謹後來就提高了價碼……而作爲第一個賄賂劉謹萬金的人,劉宇的職位也是坐火箭般地往上飆,臨退休前還過了一把閣老的癮……但劉謹倒臺,他的閣老待遇也沒了……

但論起劉謹一黨中最招人恨的,還是張彩。誰叫他是劉謹卡人脖子的具體經辦人呢?但事後調查時,百官們驚訝地發現——張彩本身,居然沒什麼破綻……除了跟人家要過兩次美妾外,居然沒什麼劣跡……而且,跟人討要美妾,在古代也不算什麼罪過……

所以,現在百官對張彩恨得直咬牙,但卻找不到能將其全家流放的證據,只能用“攀附閹黨”的罪名,先將其抄家,並取消其高官退休待遇和讀書人身份……

但是,這段時間,朝堂上要求把張彩全家流放嶺南的呼聲依舊很響。只是,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而已。

……

正德其實也知道張彩是劉謹手下最有才能的官員,其才能,超過大部分朝臣。可是,眼下張彩在朝中是人人喊打,就算是正德,也不能幫其說話,否則肯定會被羣臣給懟回來。

但是,讓馬林這個番夷把張彩挖走,正德也心有不甘啊……

“馬愛卿,張彩也算有才華之人,就這麼白白給你,朕心有不甘啊……”年輕的正德很直白地說道。

馬林呵呵一笑,道:

“陛下,這次臣不會讓您吃虧的!”

“哦?怎麼個不讓朕吃虧法?”正德好奇道。

“蜂窩煤!”馬林只簡單地說了三個字。

……

事實上,讓蜂窩煤在明朝問世,也是馬林早就考慮好的事情。當初,馬林耍手段從克里弗公爵約翰二世手裡換到了魯爾區大片土地。然後,又謀奪了雷克林豪森等魯爾區領土。其目的,就是爲了魯爾區的煤炭。

但取得魯爾區大部分領土後,馬林卻不敢一下子拿出蜂窩煤技術。不然,約翰二世等人肯定會反悔。而且,約翰二世是馬林的盟友。如果過早拿出蜂窩煤技術,會給人坑隊友的印象。在這個羣雄混戰的時代,坑隊友的惡名可是要不得的。

因此,馬林早就打算好——假借去明朝的機會,讓蜂窩煤技術出現。這樣,大家就沒話說了。你看,我也是去了明朝才知道有蜂窩煤技術的,不是真心要坑你們……

但事實上,蜂窩煤技術是20世紀纔出現的技術,是1949年山東德州的郭文德發明的。這個發明很不起眼,但在20世紀後半葉,幾乎大部分城市居民都是用蜂窩煤做飯的,受惠人數爲幾億人……

所以,現在大明業沒有蜂窩煤技術。馬林的打算,就是先把蜂窩煤技術提供給明朝,然後再假裝是自己從這邊學走了技術……

而馬林要提供給技術的人,自然就是正德皇帝了……

……

但正德帝並不理解蜂窩煤的價值,看到面前那個小蜂窩煤爐子,正德帝好奇地問道:

“馬愛卿,這是什麼?這玩意能值一個張彩?”正德一臉的“你逗我玩呢”的表情。

馬林沒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

“陛下可知,燒一頓飯要多少柴草?”

正德搖搖頭,他出身宮廷,哪裡知道這些?

馬林只好自己回答:

“燒一頓飯要一捆柴草,一天三頓,就要一大捆柴草。就算用手推車運送,一車柴草也燒不了幾天。”

然後,馬林指了指蜂窩煤爐,道:

“可這種蜂窩煤,只要三塊,節省點用,就可以燒一天。而一個小推車運輸的蜂窩煤,可以燒個把月……”

“那價格……”

“臣打聽了下,煤的成本在1文錢一斤左右,而蜂窩煤一個二斤多,三個不過六七斤,也就幾文錢。但三塊蜂窩煤,卻能滿足一家人燒飯燒水所用。”

“而且,蜂窩煤不佔地方。皇上應當知道,現在每家每戶都有專門的柴房,裡面堆滿了柴火。而若是採用蜂窩煤,都未必需要柴房,直接堆在廚房角落裡即可……”

“這倒是個大好事……”正德點點頭。古代就有“居長安,大不易”的說法。貧民百姓的住房有限,卻要必須騰出一間屋子來對方柴草,的確很浪費。另外,買那麼多柴草,光是運柴火的腳伕所需的費用也不低。

根據歷史記載,唐朝時長安年人均耗薪柴550公斤,相當於每天1.5公斤,也就是三斤。一家五口的話,就是每天耗費柴火15斤……

但柴火價格是高於煤的,馬林去市場上打聽了下,柴每百斤160文,也就是1.6文一斤。而木炭更貴,每百斤480文,也就是4.8文每斤。秸稈要便宜點,但也比煤炭略高……

而且,蜂窩煤80%是煤,20%則是黃泥和水。3塊蜂窩煤重7.5斤,但實際只有6斤煤……

6斤煤對比15斤柴草,且柴草單價高於煤……

不但如此,使用蜂窩煤燒飯,還不用專門準備一個柴房……

不管怎麼算,都是使用蜂窩煤大大划算了……

第1594章 四贏第1332章 獨輪戰車第1474章 平衡之道第771章 再生兒子就叫馬雲第1860章 唬得不輕第314章 震驚伊比利亞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97章 海軍進攻受挫第1796章 優勢互補的聯合第1846章 法國海戰思想起源第117章 替條頓國說和第304章 狼牙突擊隊第1831章 演戲第1385章 無賴行爲(請假)第1541章 愛德華求援第1323章 過河難第971章 誰是凱子?第410章 購買“坎特雷拉”第653章 渡海開始第1031章 說服岳父大人第1920章 扶持一個索倫可汗第1704章 代爲鑄幣?第1451章 外籍軍團第1223章 大清洗計劃第351章 盜賊團計劃第1844章 畢杜思第606章 炮銅和海軍銅第1281章 安吉拉的病第1181章 大明未亡,《桃花扇》卻出第175章 呂伐登淪陷第1378章 騎兵學校第1881章 聲東擊西第376章 威尼斯入坑(下)第863章 好事成雙第744章 來就送毛妹!第834章 代價和目標達成(中)第31章 我的兒子叫凱撒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566章 繼續購買黑奴第388章 比賽訓練模式第1481章 石油和樟腦第1980章 黑人僕從軍第583章 探索智利航線,勢在必行第895章 里斯本風雲(上)第1594章 四贏第1669章 正式開打第1696章 糖菸酒專賣和海地島開發計劃第1848章 擴編海軍第1651章 廣種檳榔第821章 楓糖第1063章 發大財了!第756章 瘋狂大采購(上)第1366章 妥協和平衡之道第1703章 瘤牛和黃銅幣第1613章 投降不殺第26章 借槍第914章 哥薩克來了第813章 帝國臨時會議第1225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71章 一盤大米飯第1327章 迅速全殲第373章 威尼斯入坑(上)第1522章 亞馬遜探險隊第906章 胡安國王來訪第1203章 尋找出磺坑第1931章 兵甲換耕牛第1632章 蘇伊士運河的消息第613章 戰鬥民族第1511章 蜂窩煤第711章 獲得報酬第325章 開鑿運河的安排第1846章 法國海戰思想起源第58章 丹麥國王的決定第368章 糧食換船隻方案第1522章 亞馬遜探險隊第1095章 兄弟第1524章 菠蘿罐頭和水果汁飲料第884章 再派船去印度第149章 哥倫布再出發第1632章 蘇伊士運河的消息第822章 利用印第安人採集楓糖第455章 陣地戰(三)第1976章 毛里塔尼亞計劃第258章 獲得北明斯特地區第577章 亞美利哥歸來第338章 合謀第221章 定裝火藥第1591章 數量優先第581章 “指導”馬丁.路德第1456章 治安官和警長並存制度第44章 使勁轟,別給我省彈藥!第270章 小哥倫布第1361章 多事之秋第1113章 曲終人散第807章 怎麼會這樣?第266章 送點半身板甲給愛德華第579章 印度賤民第1125章 “女王”和“內閣”第810章 戰而勝之(上)第316章 重點冬小麥
第1594章 四贏第1332章 獨輪戰車第1474章 平衡之道第771章 再生兒子就叫馬雲第1860章 唬得不輕第314章 震驚伊比利亞第642章 火燒敵營(上)第97章 海軍進攻受挫第1796章 優勢互補的聯合第1846章 法國海戰思想起源第117章 替條頓國說和第304章 狼牙突擊隊第1831章 演戲第1385章 無賴行爲(請假)第1541章 愛德華求援第1323章 過河難第971章 誰是凱子?第410章 購買“坎特雷拉”第653章 渡海開始第1031章 說服岳父大人第1920章 扶持一個索倫可汗第1704章 代爲鑄幣?第1451章 外籍軍團第1223章 大清洗計劃第351章 盜賊團計劃第1844章 畢杜思第606章 炮銅和海軍銅第1281章 安吉拉的病第1181章 大明未亡,《桃花扇》卻出第175章 呂伐登淪陷第1378章 騎兵學校第1881章 聲東擊西第376章 威尼斯入坑(下)第863章 好事成雙第744章 來就送毛妹!第834章 代價和目標達成(中)第31章 我的兒子叫凱撒第413章 根本停不下來第566章 繼續購買黑奴第388章 比賽訓練模式第1481章 石油和樟腦第1980章 黑人僕從軍第583章 探索智利航線,勢在必行第895章 里斯本風雲(上)第1594章 四贏第1669章 正式開打第1696章 糖菸酒專賣和海地島開發計劃第1848章 擴編海軍第1651章 廣種檳榔第821章 楓糖第1063章 發大財了!第756章 瘋狂大采購(上)第1366章 妥協和平衡之道第1703章 瘤牛和黃銅幣第1613章 投降不殺第26章 借槍第914章 哥薩克來了第813章 帝國臨時會議第1225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71章 一盤大米飯第1327章 迅速全殲第373章 威尼斯入坑(上)第1522章 亞馬遜探險隊第906章 胡安國王來訪第1203章 尋找出磺坑第1931章 兵甲換耕牛第1632章 蘇伊士運河的消息第613章 戰鬥民族第1511章 蜂窩煤第711章 獲得報酬第325章 開鑿運河的安排第1846章 法國海戰思想起源第58章 丹麥國王的決定第368章 糧食換船隻方案第1522章 亞馬遜探險隊第1095章 兄弟第1524章 菠蘿罐頭和水果汁飲料第884章 再派船去印度第149章 哥倫布再出發第1632章 蘇伊士運河的消息第822章 利用印第安人採集楓糖第455章 陣地戰(三)第1976章 毛里塔尼亞計劃第258章 獲得北明斯特地區第577章 亞美利哥歸來第338章 合謀第221章 定裝火藥第1591章 數量優先第581章 “指導”馬丁.路德第1456章 治安官和警長並存制度第44章 使勁轟,別給我省彈藥!第270章 小哥倫布第1361章 多事之秋第1113章 曲終人散第807章 怎麼會這樣?第266章 送點半身板甲給愛德華第579章 印度賤民第1125章 “女王”和“內閣”第810章 戰而勝之(上)第316章 重點冬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