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三 我的一切,就在其中

辛棄疾覺得他在指導司內所得到的答案還不夠完善。

那是一種成型的成體系的思想,可以指導接下來的行動,卻並不能解除他的疑惑。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這種思想的根源到底來源於何方,爲什麼會誕生。

因爲看出了辛棄疾在思想上的混亂,蘇詠霖把自己最早給自家人還有工場裡的工人們上課所用的資料整理了一下,交給了辛棄疾。

“看看這些吧,我和你一樣,也是從小讀聖人經典長大的,但是我現在卻要走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些,就是我改變想法的根源,希望你看了之後,可以找到解決你的困惑的答案。”

辛棄疾看着那厚厚一疊紙張,伸手接過,點了點頭。

“我會全部讀完的。”

“嗯,我的一切,就在其中。”

蘇詠霖拍了拍辛棄疾的肩膀。

辛棄疾點了點頭,回到自己的住所,把這厚厚的一疊紙張攤開來,開始一張一張的細細閱讀。

他很快就驚訝的發現這並不是什麼長篇大論,而是一些蘇詠霖的親身經歷。

他把自己從小到大走過看過的地方、人、事件記錄下來,類似於民情諮文,這厚厚的一疊紙張幾乎全都是這些內容。

辛棄疾一開始有些疑惑,這和他那種格格不入的思想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關係呢?

可是耐着性子看了一張紙之後,辛棄疾忽然明白了。

這是蘇詠霖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近乎於他自己爲自己寫的自傳,寫的是別人,也是他自己。

他作爲一個生活優渥錦衣玉食的官家大少爺到一個叛逆的造反者這一角色轉換究竟是爲了什麼,他究竟盡力了怎樣的思想轉變,緣由全都在這裡了。

第一張紙一看起來就挺有年份的,記錄的是蘇詠霖九歲的時候跟着父親南下販私鹽,在松陽縣見到很多吃不上飯的人的事情。

那個時候蘇詠霖憐憫他們,想把身上的錢都給他們,讓他們吃飽肚子,但是他的父親阻止了他。

他的父親對他說,你能救他們一時,讓他們吃上一兩頓飽飯,但是之後呢?

你能管他們一輩子飽飯嗎?

這一羣人你或許管得了,但是吃不上飯的人成千上萬,咱們販私鹽雖然賺得多,也養不起成千上萬的人。

所以,他的父親讓他收起良善之心,只對可以利用的人施以恩惠,對無法利用的人則不要管太多,因爲他們早晚都要死。

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用的人身上,讓對自己而言最有用的人活下來,收取他們的忠誠,獲得他們的效力,這纔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那些一看就沒有什麼用處的泥腿子,則不要有多餘的關注。

蘇詠霖對父親的看法十分不滿,他認爲這樣的看法是有問題的。

都是人,爲什麼要區別對待?

而且比起該救誰的問題,他更加在意爲什麼這些人會吃不上飯。

想到這個問題關鍵之後,他這樣詢問父親。

他的父親當時愣了一下,很久之後才說因爲天災人禍,但是人禍顯然是最主要的。

地主和官員聯手,藉着天災的機會,用各種手段把農民的土地巧取豪奪,讓有地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坐吃山空,最後淪爲流民。

地主和官員越來越富庶,無地農民則越來越悽慘,能在城裡找到工作還好,找不到的,最後就是這樣的下場。

蘇詠霖又問那些人爲什麼要掠奪農民的土地?

憑什麼?

父親回答說,因爲那些人有權有勢,且無比貪婪,他們儘管已經有了很多,但是渴望獲得更多,慾壑難填,哪怕全天下所有的土地都被他們佔據了,他們也不會滿足。

蘇詠霖又問難道沒有人管束他們,任由他們胡作非爲嗎?

父親說,往前歷朝歷代都有人管束,但是咱們大宋是沒有的。

他最後做了總結,認爲吃不上飯的人之所以吃不上飯,天災的原因只佔一部分,且不是最主要的,人禍的原因纔是最主要的。

所以要讓吃不上飯的人吃的上飯,最主要在於解決人禍的問題,不能讓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肆無忌憚的掠奪土地。

同時蘇詠霖想到往前歷朝歷代都有抑制土地兼併保護農民的政策,可是有宋以來卻沒有了類似的政策,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覺得很困惑,想要去找到答案。

這一張紙就寫到了這裡。

讀完之後,辛棄疾感到很驚訝。

覺得蘇詠霖年僅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並且想到了人禍爲主天災爲輔的問題,並且思考起了土地兼併的事情。

太聰慧了。

他九歲的時候還在祖父的指導下苦讀儒家經典呢。

辛棄疾對蘇詠霖的思想歷程有了極大的興趣,於是開始接着往下看。

往下看,就能看到蘇詠霖歷次跟隨父親或者祖父外出的見聞,多是百姓的斑斑血淚,僅僅從文字描述就能感覺到迎面撲來的悽慘絕倫,以及他內心越發濃重的怒火。

可是這種怒火併未影響他的思考,他依舊維持着正常的思維進行思考。

他從中不斷的自我摸索,終於發現有宋一代不進行土地兼併的抑制政策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

以往歷朝歷代抑制土地兼併的實質是稅法和徵兵對自耕農戶口的需求,賦稅和兵源都來自於龐大的自耕農戶口單位,他們需要通過控制土地兼併來確保賦稅的收入和兵員的數額。

但是這一情況隨着中唐以來的生產力發展和人口增加以及社會動亂髮生了徹底的改變。

均田制和府兵制度的崩潰以及兩稅法的出現爲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併開啓了先聲。

到了宋朝,收取賦稅和招募兵員這兩項維持政權的必須行爲已經不再需要政府費力維持一個龐大而穩定的自耕農階層而去實現了。

賦稅不再以受田丁男作爲徵收單位,而改以田畝和資產作爲主要賦稅徵收標準,不管是誰掌握土地,只要土地還在宋國境內,就能徵稅。

徵兵制度則從役兵制度改爲了募兵制度,不需要依靠自耕農戶口來徵兵,而是面向社會出錢招募。

宋初統治者也從制度層面消除掉了地方豪強尾大不掉的隱患,使得地主豪強不再是一家一姓王朝的掘墓人,至少表面上看起來不是。

因爲土地兼併而失去土地的人口則有相當一部分因爲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海上貿易的發展而被吸納爲工商業人口,形成了市民階層。

他們靠打工出賣勞力和智力獲取收入,而不是靠耕種田地獲取收入,他們沒有生產資料,是無產者,生死存亡都和土地沒有直接關聯,和國家的經濟大環境有關聯。

而有宋以來取消宵禁,打破坊市界限,讓商品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吸納了大量的無地人口。

人口流動性和財產的不確定性自打有史以來第一次產生了劇烈的變動。

時代變了。

繁榮的經濟的確在相當層面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使得有宋一代農民起義雖多,卻始終不能做大、不能威脅趙宋皇室的政權。

當然,這也只是緩解,並未實質解除,然而這並不足以導致宋的滅亡。

女真人的入侵致使北宋覆亡更多的是一種偶然性事件,並不是土地兼併造成的。

但是即使沒有女真人入侵,趙宋王朝應該也會在更遙遠的未來因爲愈演愈烈的社會矛盾而最終走向崩潰。

可是這個崩潰到底是多久,誰也不知道。

可能是三百年,或者是四百年,甚至可以是五百年。

只要工商業繼續發展,城市足夠繁榮,科技不斷進步,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宋帝國甚至不會因爲土地兼併而崩潰,而是因爲其他的經濟因素而崩潰。

亦或不會崩潰,而是依靠其他某種手段迎來全新的宋帝國,發生內部變革,獲得更長久的生命。

但是在這段過程之中,遭受苦痛而不斷喪生的人民羣衆也將成爲這一前所未有的社會進程的殉葬品。

他們的苦難,他們的悲劇,他們的哭喊,不會有任何人記住,也不會流傳於後世。

趙宋政權絕對不會爲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而做點什麼,因爲他們的生活好壞並不會影響趙宋政權的統治強度。

至少在社會矛盾全面激發以前不會。

這又是何等殘酷?

到這裡爲止,辛棄疾差不多讀了四分之一的蘇詠霖手稿,而直到這裡,根據記錄的年月推斷,這是蘇詠霖十六歲的時候得出的結論。

辛棄疾徹底地被震撼了。

——————————————————————

PS:我感覺日本還是存在於二次元的世界比較好,對人類更有益。

八百四十八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是孫子義九百二十八 我已經看到吳拱的死期了十 造反,開始了三百九十六 完顏奔睹覺得有點不對勁一百四十二 完顏亮不來,老子先過去!一千零五十 讓明軍炸營!一千五百一十六 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千四百七十六 量花剌子模之物力,結古爾王朝之歡心一千五百六十一 青樓的終結七百二十七 辛棄疾第二次出使南宋七百 趙構出奔四百八十二 豺狼最懂豺狼二百三十一 此刻,正是徹底毀滅勝捷軍之時!三百二十 蘇詠霖狠狠地黑了一把南宋九百四十八 我養你們!一千五百四十三 他沒有離開羣衆二百七十二 他真的非常討厭這些高門大戶九百六十 對手,實現夢想的另一隻手九百七十三 大明不能走回隋唐老路一千四百五十 大明國旗飄揚在北海之畔二百五十二 趙作良引咎辭職一千二百六十四 成爲下一個朝廷一千三百五十八 南宋已經徹底滅亡了四百八十 擴建兵團五百九十 稱帝建國的時機,已然到來一千五百九十三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一千二百七十二 徐通不結婚二百二十八 完顏阿鄰決定後撤一千一百一十四 打到你們接受爲止!一千二百一十四 既在江南,何來臨安?一千三百四十八 我們鬥不過,躺平還不行嗎?一千五百一十一 我們可以提前慶祝了一千四百二十三 蘇詠霖難以休息一千五百六十五 救濟院二百六十九 強硬的拳頭可比巧舌如簧要好使多了一千一百九十九 他寧死也不要那種智慧第1665章 天佑大明啊一千三百八十 我後悔了第1672章 任期一千二百三十一 趙不息是個體面人一千一百三十九 政變進行時一千四百二十八 讓你吃個痛快一千五百一十四 蘇詠霖頗爲顧慮一千二百四十四 交子熱三 醒不來的夢七百四十三 李道之死一千二百二十四 進來,歡迎,退出,好走二百三十二 給我活下來!四百二十一 不會有人爲敗者說話一千一百八十七 您又該怎麼主持朝政呢?四百一十九 完顏亮堅持南下第1664章 戰爭結束與北洋探險船隊二百零八 他們都急了九百零三 正是因爲遠,才必須要聽朝廷的一千四百二十五 一口吃掉高麗可以嗎?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三百零四 高存福十分矛盾一千二百五十二 外部介入的力量是存在的七百五十九 鐵馬掌四百一十四 每一個人都有披荊斬棘的使命六百三十二 你們難道也想三年亡國嗎?四百九十五 他不能自私的認爲所有人都是無私的二百三十九 孫子義臣服九百零二 不把神銳軍薅禿了,他就不姓姜一千五百五十 進攻中都!救出蘇詠霖!清君側!三十六 素質教育漏網之魚七百九十二 賺錢嘛,不寒磣一千二百四十四 交子熱一千四百六十九 我有新爸爸了!三百一十九 以趙構作爲人類基準而存在的世界是不能存在的五百八十一 田豐收可以活下去了八十九 術虎思濟的執念七百九十七 熱烈歡迎明軍入城四百七十一 爲人臣者不得誹謗君上四百三十六 收復燕雲!洗雪恥辱!驅逐胡虜!光復中華!一千零六十四 我請客一千一百四十三 做自己心中認爲是正確的事情一千五百九十 辛棄疾完敗八百一十三 蘇詠霖南下開封一千五百七十 他們不需要理解一千零五十七 早知如此,我就該學蘇詠霖!一千五百九十三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變九百五十九 明國,小人之國也!八百五十八 掙錢嘛,不寒磣三百八十六 錯的不是我,而是你一百二十九 術虎思濟對年輕人非常失望一百二十四 孔拯是個識擡舉的人一千五百一十七 大明,真的就只是蘇詠霖一個人的大明一千五百一十七 大明,真的就只是蘇詠霖一個人的大明一百七十六 耶律成輝並不想造反八百六十六 陛下,水至清則無魚二百一十六 我就用他的人頭爲南征大軍祭旗!第1662章 源義經投降九百三十七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三百九十 金軍全面出擊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三百八十四 光復軍真的能吃飽嗎?五百五十二 這李仁孝好像有點軟弱可欺的感覺啊
八百四十八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是孫子義九百二十八 我已經看到吳拱的死期了十 造反,開始了三百九十六 完顏奔睹覺得有點不對勁一百四十二 完顏亮不來,老子先過去!一千零五十 讓明軍炸營!一千五百一十六 開弓沒有回頭箭一千四百七十六 量花剌子模之物力,結古爾王朝之歡心一千五百六十一 青樓的終結七百二十七 辛棄疾第二次出使南宋七百 趙構出奔四百八十二 豺狼最懂豺狼二百三十一 此刻,正是徹底毀滅勝捷軍之時!三百二十 蘇詠霖狠狠地黑了一把南宋九百四十八 我養你們!一千五百四十三 他沒有離開羣衆二百七十二 他真的非常討厭這些高門大戶九百六十 對手,實現夢想的另一隻手九百七十三 大明不能走回隋唐老路一千四百五十 大明國旗飄揚在北海之畔二百五十二 趙作良引咎辭職一千二百六十四 成爲下一個朝廷一千三百五十八 南宋已經徹底滅亡了四百八十 擴建兵團五百九十 稱帝建國的時機,已然到來一千五百九十三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一千二百七十二 徐通不結婚二百二十八 完顏阿鄰決定後撤一千一百一十四 打到你們接受爲止!一千二百一十四 既在江南,何來臨安?一千三百四十八 我們鬥不過,躺平還不行嗎?一千五百一十一 我們可以提前慶祝了一千四百二十三 蘇詠霖難以休息一千五百六十五 救濟院二百六十九 強硬的拳頭可比巧舌如簧要好使多了一千一百九十九 他寧死也不要那種智慧第1665章 天佑大明啊一千三百八十 我後悔了第1672章 任期一千二百三十一 趙不息是個體面人一千一百三十九 政變進行時一千四百二十八 讓你吃個痛快一千五百一十四 蘇詠霖頗爲顧慮一千二百四十四 交子熱三 醒不來的夢七百四十三 李道之死一千二百二十四 進來,歡迎,退出,好走二百三十二 給我活下來!四百二十一 不會有人爲敗者說話一千一百八十七 您又該怎麼主持朝政呢?四百一十九 完顏亮堅持南下第1664章 戰爭結束與北洋探險船隊二百零八 他們都急了九百零三 正是因爲遠,才必須要聽朝廷的一千四百二十五 一口吃掉高麗可以嗎?一千五百一十八 《洪武革新詔》三百零四 高存福十分矛盾一千二百五十二 外部介入的力量是存在的七百五十九 鐵馬掌四百一十四 每一個人都有披荊斬棘的使命六百三十二 你們難道也想三年亡國嗎?四百九十五 他不能自私的認爲所有人都是無私的二百三十九 孫子義臣服九百零二 不把神銳軍薅禿了,他就不姓姜一千五百五十 進攻中都!救出蘇詠霖!清君側!三十六 素質教育漏網之魚七百九十二 賺錢嘛,不寒磣一千二百四十四 交子熱一千四百六十九 我有新爸爸了!三百一十九 以趙構作爲人類基準而存在的世界是不能存在的五百八十一 田豐收可以活下去了八十九 術虎思濟的執念七百九十七 熱烈歡迎明軍入城四百七十一 爲人臣者不得誹謗君上四百三十六 收復燕雲!洗雪恥辱!驅逐胡虜!光復中華!一千零六十四 我請客一千一百四十三 做自己心中認爲是正確的事情一千五百九十 辛棄疾完敗八百一十三 蘇詠霖南下開封一千五百七十 他們不需要理解一千零五十七 早知如此,我就該學蘇詠霖!一千五百九十三 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一千一百八十九 川蜀之變九百五十九 明國,小人之國也!八百五十八 掙錢嘛,不寒磣三百八十六 錯的不是我,而是你一百二十九 術虎思濟對年輕人非常失望一百二十四 孔拯是個識擡舉的人一千五百一十七 大明,真的就只是蘇詠霖一個人的大明一千五百一十七 大明,真的就只是蘇詠霖一個人的大明一百七十六 耶律成輝並不想造反八百六十六 陛下,水至清則無魚二百一十六 我就用他的人頭爲南征大軍祭旗!第1662章 源義經投降九百三十七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三百九十 金軍全面出擊一千四百七十 突如其來的劫持三百八十四 光復軍真的能吃飽嗎?五百五十二 這李仁孝好像有點軟弱可欺的感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