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零章 肅清

過完年,官員們述職完畢,或是等着重新派官,或是繼續連任,都已經有了明確答覆,至於走親訪友攀扯關係也趁着年節都告一段落了。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合心意的自然高興,不合心意的也沒法找人訴說,只能先上任再說了,總好過那些沒有職務安插的閒散人員要好得多。

只是除了御史鄭大人以外,還有兩個御史也接連上了摺子,不僅彈劾了翰王和衆多官員私下往來密切,還暗喻其有收受賄賂之嫌,較之前一次鄭大人的摺子,這幾份摺子更加詳細的羅列了涉及官員的姓名和官職以及賄賂的財物等明細,康帝就算想將此事毫無聲息的遮掩下來也不成了。畢竟此風若是不及時制止,關乎的可是金薩國千秋萬代的大業,康帝當即就將此事交由太子調查,至於涉及其中的宇王和輝王則令其閉門思過,再此期間不得隨意外出走動。對於一個皇子,又是有封號的王爺,這樣的處罰着實不算輕,好在當事人倒是沒有什麼不滿的情緒,不用上朝倒是更合他們的心意。

太子有些過意不去的看着翰王,二弟,這次委屈你了,其實這種事情也不是你的錯,緩一步解決也未嘗不可,可是憑白搭上你的名聲,我這做兄長的實在是有些汗顏。

宗澤翰深邃如海的眸子盯着手中的茶杯半響才嘆了一口氣,凡事都有利弊,當年我們安插人手就想到了這一層,可是不用此法勢必會讓血流成河,雖然成大事者最忌悲天憫人,可讓無辜百姓命喪黃泉也不是我們的初衷,這麼多年,我們胸中都有一個志向。可一旦這個志向實現了,我又覺得無事可做,回頭想想這些年的所作所爲,有些事的弊端就能輕易看出來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沒錯,可是人都是有貪慾的,水至清則無魚,雖然不要求每個人都奉公守法,清正廉明,可不該有的心思就要及早扼殺,免得再步弘帝后塵。至於我。你倒是不用擔心,橫豎這些年我也拼累了,你若是對我有愧。不如讓我做幾年閒散王爺,好好和宸兒過過神仙逍遙日子。

太子卻頗爲不贊成宗澤翰的說辭,擡手在空中一揮,說道,你倒是說的輕鬆。留下這麼一大攤子自己跑去逍遙,你可別忘了臥龍先生留下的那本書可是有一半都沒參透,怎麼也得弄清楚了再說其它的。

宗澤翰精明的眼中閃過一道光芒,可是被他一眨眼的功夫就遮掩了過去,轉而說起自己眼下的現狀來,你可別忘了。宸兒現在身子重,過不了幾個月就要分娩了,雖然對於我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爲沒有說什麼抱怨的話。可時間一久在心裡難免會有患得患失的時候,我不想因爲這些影響她的心情。再者說,臥龍先生久居金薩國,你跟他呆在一起的日子要比我久遠一些,他平日的所作所爲難道你就沒有看出什麼端倪?他若是想告訴你自然就明說了。若是不想告訴你任憑你想破了頭也猜不出他下一步棋會怎麼走。如今看來,他書中所隱藏的東西必然是我們現在無法實現的。與其強行參透,不如等待一個契機,說不定到了那天就迎刃而解了。

對於臥龍先生,他們對其有着一種近乎神明般的敬意,雖然知道他是前朝太子,可早前通過各種渠道打探來的消息,又覺得實在不像,尤其是最後消失的那一剎那,若不是太子親身經歷,恐怕沒人會相信,當然,這種連自己都不信的事情也僅限於有限的幾個人知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太子不是沒想過這些,可是作爲未來的儲君,考慮問題畢竟要比一般人長遠一些,可他也知曉臥龍先生布下的棋局,不是一般人所能解的,當初需要集合衆人之力奪得天鄴王朝,如今更是需要有這樣一個人和一個契機來完成臥龍先生留下的謎題,而這個人選非翰王莫屬。以翰王的能力他此生註定不可能平淡,可同時他也知道翰王不是一個受制於人的人,一旦他下定了決心,很難有人讓他改變主意。而如今,這種狀況卻又有了一個契機,那就是被翰王捧在手心裡寵愛的翰王妃了。

太子想清楚了其中的彎彎繞繞,也就不糾結於此了,把心思轉到了眼下正需要辦理的事情上。

這件事演變到今天,不是他們一時興致所至,而是早就預測到了今日這種局面,歷朝歷代都要經歷從開國百業待興到繁榮發展的鼎盛時期,再由鼎盛時期發展到千瘡百孔的衰落,往返更替,便會被另外一個朝代所替代,所謂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與其說是一種交替往返的規律,不如說是人爲的推動,而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避免那一天的到來,不管子孫後代如何作爲,最起碼他們還活着一天,就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哪怕只是有一個苗頭也不行。可是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他們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們自然也有一個章程,總不能因爲這件事情,讓舉國上下的大小官員都人人自危,甚至讓百姓們對朝廷和官員失去信心。說白了,這次的事情,也是給一些已經起了不良心思的官員一個警示,希望他們在未來的官途中多爲民辦事,知道什麼事情是他們該做的,什麼事情不是他們該做的就成了。

因爲有了御史的強硬參與,康帝也不好再袒護翰王,畢竟若是對敢於諫言的御史使用皇權,失去的不僅是人心,更會影響到國家日後的發展,失了人心,日後誰還敢說真話呢?這是一個上位者最失敗的地方。顯然,康帝不是昏君,在國家社稷與皇子之間,他自然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太子也曾在軍中行走,又有六部協查相助,一旦有了決斷,行事自是比普通的官員更爲老練和迅猛,待他查清所有來弄去脈後,當即就將涉案官員全部看押起來,交由六部重新審覈其在任期間的政績和風評,若是看得過去也就算了,給予適當的口頭警告以觀後效,若是政績和風評實在看不過眼,或是降職,或是從富庶之地調往貧瘠之地,給予重頭再來的機會也不算是冤枉,由此一來,任誰都不會說朝廷此番舉措是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了,至於那些政績和風評良好的,早就在述職之後給予了獎賞,至於翰王這出敞開大門任你自由出入的行爲,可謂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你若是有心走一遭也不能怨旁人陷害了你,你若是不屑一顧,壓根就沒有參與的心思,反倒在這時候脫穎而出,說不定就能撿個大便宜。

比如說象州知州周越,雖然與翰王有着連襟的關係,此次趁着年節也到翰王府遞了拜帖,但因爲林傾華的關係,林傾宸並沒有對其與衆不同,周越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妻子和妻姐之間的關係,雖然後來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到底不比普通的姐妹關係來的親厚,他又有幾分傲骨,秉着爲朝廷效力的心態,反倒散了與翰王私交的念頭,就是走妻姐這條線路他也沒有多想,不過這次述職之後倒是得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就是在象州的任期滿了之後,他會調到博州,雖然只是平級調動,但是博州可是比象州要繁華許多,更何況還在京城的管轄圈內,倒是讓不少上躥下跳的官員看着眼紅的很。

周越雖然覺得自己的政績可圈可點,倒也不認爲能好到得如此大的餡兒餅,可這畢竟不是他走歪門邪道得來了,倒是很坦然的接受了,不過在臨走之前還是到翰王府遞了帖子,至於人家見不見那又另當別論,只要自己禮數到了就成。沒想到這次倒是得了翰王的親自接見,雖然談話不多,但是從翰王不怒而威的眼神中和幾句肯定的讚揚中,周越似乎有些瞭解之前自己在翰王府受到的冷遇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有些人不相交,未必就是與自己無益。

若說康帝二十年前的佈局是構造框架,之後的所作所爲是填充血肉之軀,那今天他的兒子們佈局的這場官員肅清行動就是注入新鮮的血液,將那些已經化膿或是有了淡淡斑點的隱疾連根拔除,讓原本就已經有了生機的新王朝更加向一個光明的方向發展。

至於翰王在此次事件中所受到的牽扯,官員們和百姓自然有不同的說法,一時間京城大街小巷、茶樓酒肆倒是比年節還熱鬧了幾分。

不過翰王也不是吃素的,在官員肅清事件正在風頭之時,他協助太子殿下提出了一條關乎國計民生的措施,立刻就將衆人的視線吸引了過去,之後在全國上下自然也就引出了一場新的熱潮。

第163章 招聘(中)第17章 文家第15章 成親(上)第62章 隱露第53章 口諭第27章 遊園第59章 意外(上)第62章 隱露第70章 輪滑第72章 疑竇第26章 心思第78章 要錢(中)第66章 同行第88章 作難第18章 盧氏第67章 被放第117章 機緣第71章 麻草第20章 新婚(中)第155章 孕事(下)第158章 歸順第31章 相認(上)第16章 謝意第112章 託辭第69章 見霧修文第4章 心思第28章 禍端(二)第74章 查驗第48章 僞幣第178章 壞心(下)第114章 鋪墊第47章 說書第3章 家人第34章 回程第147章 查封第32章 看戲第14章 生日(上)第96章 失蹤(上)第122章 啓程——(四)第88章 到達第19章 遊山(下)第153章 孕事(上)第55章 見面(中)第62章 丁香第38章 過繼(下)第33章 串門第79章 樹下(上)第19章 遊山(下)第78章 春情(上)第34章 回程第8章 八卦第102章 攪局(上)第57章 七夕——實施第88章 作難第122章 風潮(下)第58章 守歲第20章 問安(上)第16章 生日(下)第31章 承諾第85章 表情(上)第87章 鋪子第72章 農奴第95章 決定第31章 承諾第7章 洗三第24章 心意第133章 浮世(上)第97章 辭舊第41章 相遇第12章 宴後(下)第43章 前奏第12章 海鮮第178章 壞心(下)第20章 救美第78章 相許第117章 密訓第14章 解毒(中)第25章 探問第73章 上元(下)第106章 夜客第14章 啓程——前方有阻礙第159章 做媒(上)第一二十章 風潮上第一七十章 逃責第30章 請假第32章 看戲第112章 相交(下)第113章 難產第76章 屠馬第148章 交惡第一六十章第40章 見面第79章 春情(中)第21章 新婚(下)第21章 問安(中)第159章 做媒(上)第36章 晚飯第61章 失蹤(下)第100章 約定
第163章 招聘(中)第17章 文家第15章 成親(上)第62章 隱露第53章 口諭第27章 遊園第59章 意外(上)第62章 隱露第70章 輪滑第72章 疑竇第26章 心思第78章 要錢(中)第66章 同行第88章 作難第18章 盧氏第67章 被放第117章 機緣第71章 麻草第20章 新婚(中)第155章 孕事(下)第158章 歸順第31章 相認(上)第16章 謝意第112章 託辭第69章 見霧修文第4章 心思第28章 禍端(二)第74章 查驗第48章 僞幣第178章 壞心(下)第114章 鋪墊第47章 說書第3章 家人第34章 回程第147章 查封第32章 看戲第14章 生日(上)第96章 失蹤(上)第122章 啓程——(四)第88章 到達第19章 遊山(下)第153章 孕事(上)第55章 見面(中)第62章 丁香第38章 過繼(下)第33章 串門第79章 樹下(上)第19章 遊山(下)第78章 春情(上)第34章 回程第8章 八卦第102章 攪局(上)第57章 七夕——實施第88章 作難第122章 風潮(下)第58章 守歲第20章 問安(上)第16章 生日(下)第31章 承諾第85章 表情(上)第87章 鋪子第72章 農奴第95章 決定第31章 承諾第7章 洗三第24章 心意第133章 浮世(上)第97章 辭舊第41章 相遇第12章 宴後(下)第43章 前奏第12章 海鮮第178章 壞心(下)第20章 救美第78章 相許第117章 密訓第14章 解毒(中)第25章 探問第73章 上元(下)第106章 夜客第14章 啓程——前方有阻礙第159章 做媒(上)第一二十章 風潮上第一七十章 逃責第30章 請假第32章 看戲第112章 相交(下)第113章 難產第76章 屠馬第148章 交惡第一六十章第40章 見面第79章 春情(中)第21章 新婚(下)第21章 問安(中)第159章 做媒(上)第36章 晚飯第61章 失蹤(下)第100章 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