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是人不對
然而人生而爲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懂得剋制。剋制住取捨、剋制住貪慾、剋制住罪惡。
皇帝如今覺得她好,盼着她脾性壞些、張揚跋扈些;只怕她真囂張跋扈了,皇帝又該不喜了。
誰不想做個肆意妄爲的人。
但爲一個人的一句話,去改變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怎麼不乾脆叫天塌下來,壓死她!叫世界重啓一回。
“皇上高看奴才了,奴才不是良善,而是這一丁點兒的事兒,奴才擔得下來;自然也就不見憤怒。倘或奴才有了孩兒,這手法炮製到它的身上,奴才會憤怒得想趕盡殺絕所有的人。”沁柔一直清楚,她不需要良善的標籤,良善的標籤,一戴就只能戴一輩子。
說白了,這個委屈,她受得,也不在意;但同樣的事宜,發生在她愛的人的身上,她就受不得,她不忍祂受這樣的委屈。
沁柔與康熙講了她素來藏着的這樣一個道理:
“皇上知道嗎?一個一貫的好人,忽然間做了一件惡事,世人就會懷疑他做過的所有好事,是不是惡的事,背地裡又做了多少別的惡事;但一個惡的人,偶然間做的一件好事,世人總是會很歡喜,因爲這一件事,讓旁人覺得祂良心未泯,也是一個‘好人’了。”
“真的挺好笑的,世人爲其歡喜什麼呢?歡喜世間多了一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壞人’,歡喜世間又增添了一個所謂的從‘苦海無邊’裡‘浪子回頭’的惡魔嗎?”所以佛家纔是最大的笑話。
這世間所有的惡事,只有被害人才有權利決定要不要追究,要不要原諒。未經他人苦,莫言他人過。
她對‘良善’這個詞,着實有些敏感了。也十足地過敏,過敏到提起的時候,便十足的先感覺到不適了。
所以惡就是惡,善就是善。而沁柔,寧願做個惡人。
“奴才寧願做個惡人。”沁柔最後斬釘截鐵的總結。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她是個良善之人,這樣的刻板印象,對她有害無益。
雖然沁柔明白,她着實不應該在乎所有人的印象的。
康熙一直看着沁柔,她的神色很是認真,淡淡的嘲諷,十足地事實。肚子裡藏着這樣多的道理,但卻從不會有一一道明的時候。
康熙更是有自己的想法,他看着神情激烈的沁柔,不得不教她,也告訴她:
“惡是用來做的,不是用來說的;你見過哪個惡人,四處宣揚自己做了何等惡事的。”
作惡,素來只做不說!所以,惡人,從來都不會說自己是個惡人;也從始至終,不會覺得自己是個惡人。這樣的,纔是真正地,惡人!
道理說得比誰都清楚,怎麼不見她付諸行動。過於清明,反而剋制。
“皇上此言有理。”沁柔略一思索,反倒是贊同道:“多少惡的人,明面上都會披層好看的皮兒。”
明面上,不定是個多好的人呢?但當事情爆發之時,他們絕不會發自內心地認爲自己有錯。
因爲那麼長時間,如果他真的覺得自己有錯,早就停下來了;不會一錯再錯;真相大白的,都是不認爲自己有錯的。
所以說啊!她離惡人,不是差一段距離,而是查了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皇帝補充了一句。
而後殿裡,烏蘇裡庶妃纔回了寢殿,便聽了自己身邊伺候的奴才回稟了一句:“皇上在前頭呢?”
皇上在哪裡,不必提,整個承幹宮裡,皇上除了去貞順齋裡,還能去往何處。
烏蘇裡庶妃一怔,“看來今兒又是哈達納喇庶妃侍寢了。”這也說明她的選擇沒有錯。 烏蘇裡庶妃也得爲自己打算,她唯一的優勢,就是資歷頗深,一些該知道的、後來又被封口的,她也不少知道。
如今這些,就是她生存的籌碼。
她有知道更多的籌碼,而納喇庶妃雖然資歷淺一些,但她有寵啊!宮裡,只要有寵,就幾乎什麼都有了。
算起來,還是她要更落下風一些。
向納喇庶妃示好,成也好,不成也好;成了她賺,不成她也不虧。納喇庶妃,總能從旁人嘴裡,知道事情的真相的。
“是,貞順齋跟前的那三棵桂樹生得極好,倒是極爲應景,可不就貴氣上門了嗎?”初一也是道。
可惜不能四季裡開花結果,初一曾聽聞一件罕事,在福建、臺灣地區,有一種桂樹,名喚四季桂,一年四次開花結果。
卻不耐嚴寒。在紫禁城裡存活不下來,不然貞順齋跟前的三棵桂樹,換成四季桂,更顯得貴氣十足。
“貞順齋也不是頭一天貴氣上門了。”烏蘇裡庶妃明白初一話裡的意思,納喇氏甫一進宮就得寵,幾個月過去了,更得寵。不是貴氣上門是什麼?
哪裡是桂樹的事兒。那是桂樹,又不是月老的紅繩,能叫人死心塌地;不然宮裡各個寢殿外都早種了桂樹,迎貴氣上門了。
是人不對!
“也不知納喇庶妃能記住我們幾分,”烏蘇裡庶妃打起了精神道:“我也不敢強求,只求來日我落難,她能看顧我幾分。”不必爲她費心費力,但行舉手之勞,就好了。
“庶妃,咱們盡人事,聽天命吧!”初一道。先瞧瞧,走能奔出一條路來,實在不成,她們也沒法子。
主動權的繩索不在她們手上。
烏蘇裡庶妃和初一在憂心忡忡,貞順齋裡,康熙帝問了沁柔,“剛纔怎麼一副神思不屬的樣子。”
康熙帝也還是放心不下,心生着擔憂,別又在別處受了委屈。皇上總擔心這一點兒。
“也沒什麼,請安的時候,皇后娘娘說,碧喇庶妃咳嗽了兩聲。”沁柔尋機反問道:“皇上可收到消息了。”
“收到了,”康熙道了一句,他是缺皇嗣,但也沒那麼在意皇嗣,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有福分,令帝王去在意她腹中的皇嗣,“朕掛心你!皇后打理六宮以來,一貫賢惠,必然會請了太醫來仔細照料。”
生下來是福分,生不下來,就是沒福氣。
碧喇庶妃有孕以後,康熙帝看都沒去看一眼,不過是不在意罷了,說到底,不是自己在意的人。
康熙溫情道:“來日沁兒有了咱們的孩子,朕必然是事事掛心。”天還乍暖還寒,他就已經期待他們的孩子孕育成長了。
珍珠與瓦礫,怎麼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