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張庶妃解禁足
沁柔沒一會兒,氣就消了,皇帝走人,她自個兒也前往坤寧宮,把烏蘇裡庶妃都忘了。
在路上遇到了她,才發現,昨兒烏蘇裡庶妃還賣了一個好呢?左右怎麼處置她也還沒拿定主意,就先放着吧!
看後續怎麼發展,要麼認;要麼不認。無非就是這兩個結局。看什麼事兒吧!舉手之勞的事兒,她就順手幫上一幫,大過大錯的事兒,就各人顧各人好了。
沁柔拿定了主意,也是一如既往地態度,看不出什麼轉變來;烏蘇裡庶妃怔愣了一會兒,也沒心思去琢磨了,一會兒給皇后娘娘請安要緊。
坤寧宮裡沁柔又遇到了文庶妃和李庶妃。沁柔的目光不這痕跡地落在了兩人身上。
文庶妃是一個文文靜靜地淑女,完全不像是遭受了那些的樣子;若非康熙親口告訴她,她都會懷疑那些是不是真的。
尤其那日,庶妃們隱約提起之時,也沒見誰的臉色瞅向了文庶妃和李庶妃,文庶妃、李庶妃兩人,更是面無異色,好似所言所語,與她們全無關係。
再一看李庶妃,就更是看不出來。她站在那兒,即便在聽着衆人的談話之時,也落落大方。
劉姓罪人,沁柔沒見過,不過李庶妃、文庶妃,瞧着都不是蠢物,也不是心無溝壑之人。
或許,兩人都是順勢而爲,因爲帝王想要,所以她們揣測到了這一點,甘願以自己爲刀,去斷一個人的前程,掙屬於自己的榮寵。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換一個角度想,人家爲自己,也沒錯;進了宮中,誰不想得寵!誰又願意失寵。
皇帝每日裡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寵愛更是有限度的,你有了別人就沒有!
非此即彼。誰不想自己是擁有的那個人。至於什麼手段,贏的人才有思考對錯的事;輸的人,只能考慮生活的艱難。
一樁事由,前因後果,沁柔也俱瞭解了,只心中又多了一件腦子清明的事兒。
說起來她覺得劉罪人糊塗,又焉知在旁人眼裡她不糊塗。人陷於其中,總是更容易看到別人的不足,而很難看到自己的不足。
自己的不足,更容易讓敵人看到。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迷霧伴身,人人都有迷路、看不透的時候。
所以說,人身在局中,難免就有不能辯白之時。不然豈有人心難測一說。
前車之鑑,不知道說的是誰呢?指不定她也會成爲別人的前車之鑑。
沁柔思考着哲理,皇后也落座到了高高在上的鳳座之上,衆人與皇后娘娘請安。
而後宮裡,張庶妃也解了禁足。
晨昏定省中,少了一個因孕在身、於鹹福宮靜養的碧喇庶妃;又多了一個因解了禁足、再度恢復晨昏定省的張庶妃。
三個月啊!沁柔的眼睛落到了張庶妃身上,實打實的禁足了三個月,今日才總算出來了。
張庶妃今日換了一身新衣裳,也拿出了一副好狀態,態度恭敬地跪在坤寧宮正殿的正中央。 皇后娘娘一臉欣慰,張庶妃關了這麼久,也該出來了。皇后拿她有用處!
但皇后場面上的話也不會免了,皇后還要正六宮,掌管後宮,叫衆人心服口服,也要叫衆人明白,有功比賞、有過比罰。
“張氏,禁足了三個月,你可知錯了。”皇后瞧着張庶妃跪地請安,而後淡淡地問了她一句。
張庶妃態度十分恭敬,禁足了三個月,她是實打實地怕了,年關的時候,她還揣測皇上與皇后娘娘,會不會放她出來;
後來他們沒有,於是張庶妃也怕了,她怕皇上與皇后會遺忘了她,她會直接禁足,悄無聲息地老死在宮中。
再次重見天日,張庶妃別提多喜悅,又重新來到坤寧宮裡給皇后娘娘請安,張庶妃都十分欣喜。
沁柔沒太注意,張庶妃在宮中消失了三個月,一時之間,她還想不起這個人來。
但其餘的庶妃們,都心明眼亮着呢?早早地就想到,這幾日裡,張庶妃的禁足就滿了,也不知皇后娘娘會不會把她放了出來。
畢竟大格格已經沒了,她自己又許久不出現在眼前,宮裡想要遺忘一個人,太容易了。
瞧着跪在正殿中央的張庶妃,不免臉色複雜,沒想到她還是被放了出來。不必皇上提及,皇后娘娘自會解了她的禁足。
張庶妃十分恭敬,甚至眼裡還有幾分感激,“奴才知錯了,謝皇后娘娘教導奴才,奴才再不敢犯。”
想到這裡,張庶妃感覺示意自己的奴才呈上了一方刺繡,“奴才在禁足之時,深思己過,十分愧對二格格,奴才十分不安。思來想去,也想爲二格格於佛前祈福。”
張庶妃繼續一字一句道:“因奴才也唯有一手刺繡還能入眼,因而特意尋了內務府,請她們替奴才備了這方繡帕,奴才日日裡誠心供奉於佛前,於佛前一針一線,繡得這方吉祥咒,乞求二格格吉祥如意,請皇后娘娘過目。”
皇后越聽,臉上的表情越是和緩,給身邊伺候的寰燕一個眼色,就去將張庶妃繡的祈福的經文,呈了上來。
這一遭,是殿內的庶妃所不知道的。
後宮裡,能這麼手眼通天,令內務府的奴才閉嘴的,還能有幾個。
只怕鳳座上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早就收到了消息,只是依舊瞞着她們罷!
她們每日裡那麼多的時間,不算計這些,還能怎麼打發呢?
皇后仔細閱覽,撫摸了一下由張庶妃一手所繡的經文,緩和了語氣,也擡起了頭,對張庶妃道:“你有心了,本宮瞧過了,繡得確實很好。”
皇后將經文遞給了一旁伺候的圜燕,“把經文收起來,既是張庶妃,精心爲二格格繡的祈福經文,回頭爲二格格供奉到佛前去,也叫佛祖保佑二格格吉祥如意。”
“是。”圜燕恭敬地應聲。
她是皇后的心腹,最是明白皇后的意思,主子娘娘本身就有扶持張庶妃之心,不然也不會特意着人拐彎抹角地提點了張庶妃。
張庶妃如今聽勸,不僅恭敬地等待着禁足解除,又給出了這麼一個漂亮的交代,皇后娘娘,自然就有心幫她立起來。
果然,下一秒,皇后便與張庶妃道:“你也起來吧!本宮隨後吩咐內務府,將你的綠頭牌也掛上去。本宮與皇上都惦記着大格格、惦記着你;只是本宮也都惦記着二格格、惦記着董氏,你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