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招民令

愚飾邪、善愈、任弗、樸鄙、令考其、因之然、勢必齊、韓多、比正、避純粹、周豐、戚師、陳規、石明、谷涉、冉冉、輔子徹、輔子洵、桑淨、水若、車芸、屈嫺、6承軒、夏柔、桑紋錦、白輿、柒金繭、何然、皇甫慕雲、皇甫朝雲、樑錯、左震河等一一從四面高樓上而下。一時間,東騎鬱郅城裡大約五十餘名臣子一一到齊。他們分執法,執政,立於左右兩班,看得出來,雖然北信君沒有開過一次的朝會,但他們本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

王良的座位就在北信君的下。她自然而然的傾身到一側,那裡有一支豎起的銅管,王良把上面的木塞拿下,然後道:“後房,給衆臣上茶點!”不消一會兒,一隊侍女就出來了,她們的人數並不多,但卻推着小車子,把杯子送到了每一個人的面前,然後倒上了熱茶,還在邊上放上了一兩樣不一的小點心,有米糕,有面餅,種類不一。

王良見衆臣子都有尷尬不由得笑了,道:“大家不要緊張,你們往日裡在本相的殿室裡吵得要吃人似的,現在卻怕什麼?君上歸國,勤於政,這是好事,往日裡你們有什麼不明白的……”她正要說由君上處理解決,北信君卻是怕了,大叫道:“住口!各位臣工,往日怎麼處理的,以後還是找女相,本君不管這些瑣事。”王良拿起茶杯道:“但不知君上要管什麼?”

北信君咬咬牙,道:“這次本君上朝,有三件事情,要對大家說!”衆臣子一躬道:“請君上示下!”北信君感嘆,瞧瞧,分離的時間長了,這裡面的人都不怎麼敢和他說話了。在過去,這裡面的老人兒,如周豐、戚師、陳規、石明、谷涉、冉冉都和北信君在一起面對面說笑過。當北信君從齊國回來的時候,也和愚飾邪、善愈、任弗、樸鄙、令考其、因之然、勢必齊、韓多、比正、避純粹等法學士子們說長道短,議下天法學的優劣。更是和墨家弟子們折節下交,那時也不見這些人如此恭敬呀。看來地盤大了,權勢重了,在這些臣子的心裡,已經拿北信君當成了一個大國的君主看待了。

想想這也是正常的,現在的鬱郅城,實就裡說,縱然不及大梁的富麗,不如燕薊的古樸,不如邯鄲的熱鬧,不如臨淄的繁華,但卻另有一種新奇妙趣在裡面。對於這些人來說,鬱郅要食天下無雙,要穿衣飾千奇,要住房屋百怪卻又不失整潔,在生活上,整個城市給墨家的“自來水”迷住了,先進的廁所方便的手紙,衛生的垃圾站,還有方便的下水道供排污水,這是縱東方六國也不及的先進大城!唯一欠缺的,就是人口太少了。現在的鬱郅人太少了,走在街上,雖然街道乾淨平整,一塊塊青石磊磊有序,一排排的樹木使得空氣清新,特別是家家戶戶門口特色的草坪、花圃,更是讓一衆文人士子迷戀不已。在鬱郅,東騎人佔了三萬,餘下四萬竟然都是魏楚等士子商人租購的。就是這樣,還有一大批空房,就是沒有人住哇!可沒有法子,東騎建立的太快了,它的威名還沒有大到可以無分類別的吸收外國人進入的地步!

北信君感嘆之後,深深的體會到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要努力的道理。他道:“本君說的第一件事,是這次出征,大獲全功,當然,這離不開諸位打理好了安定的後方,所以前方將士們纔可以克敵立功!”衆臣再道:“恭喜君上!”但說話的聲音,大多數並無多少的驚喜之意。這一點不足爲奇,因爲在其它的國家,比如說朝堂上,是分文武兩班的。但看東騎的朝堂就明白了,東騎人分的是法政兩班,一部治政,一部治法,兩者相輔相成,治政的只管治政,管法的只管理法。雖然在這兩者間有交集,但卻有足夠的法令可以施行,要怎麼做,參考法律就是了,如果法有問題,就上提到議會討論,一般來說,這種治政方法如同流水一樣,一點問題也沒有,就算是有,也是極個別的小問題,不足爲道。相比秦國衛鞅變法那種到處割手指切腳趾削鼻子做苦役的變法,東騎的法太讓人容易接受了。

百姓們少了對法莫名其妙的畏懼,而是從畏法走到了懂法上來。秦國不行教育,和那些老百姓講道理他們都不明白,用強硬的辦法,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但北信君是一個重理的人,要告訴百姓,爲什麼定立這條法,這條法有什麼作用。當然,不是沒有人提歪理的,但這種人正常太少,不理他,小民百姓,還真敢和國府對抗不成?再加上東騎國沒有俗套的貴族,自然談不上侵害到了誰的利益,反而是九成九的人都得到了大利,於是東騎的法就如此順利的進行着。一年的時間,上百名的士子們投身入到了法家,學着法學,他們在東騎混得如魚得水,縱然百姓不識字,也是給管理的僅僅有條。

而治政者也是容易,這一點是要實學的,各個的農吏一般都是會種地給北信君教導過的老東騎人,對於如何施肥,如何下種,均勻播種,又如何使用馬拉犁具,如何使用水車車水,如何打井,如何挖地窯,如何養兔,如何種蘑菇,精到的不行。至於商者,他們在東騎雖然行有規,來有矩,受到監視……這是防止坐間。東騎的秘密太多,保密制度更是深入到了每個人的人心,甚至東騎出臺了《東騎法》,規定個人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任何限定的秘密給別人無故的探知宣揚都是犯罪!或者標明瞭不可以進出的地方你進了,這也是犯罪,東騎最大的一條法令是,哪怕是平民的房間,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時候,縱東騎王北信君也不可以隨意進入。但東騎沒有關稅,而且東騎的商品太多了,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讓商人對此趨之若鶩,大商還有猶豫,但一些小商人,幾乎都跑到了東騎來定居,特別是秦國的一些小商人,甚至老雍城、雲陽、頻陽、眉郡、杜縣、藍田……就連陰密都有人往東騎跑!這些人秦人叫逃法者,但東騎人叫自由者!

無論從哪點說,衛鞅重農抑商的法中,對商的打壓太嚴重了。一戶商戶,行商破產,居然就要當奴!這從哪一點來說都是說不過去的!商業充滿了風險,給這樣的一條繩子一套,哪個商人還能平心靜氣的做生意?一度的,連街邊賣肉的裡面,你都找不到一個秦國的本國人。秦國的商業,漸漸的淪落到了東騎國和魏、楚、齊諸國的手裡。在歷史上,最後,留在秦國最多的商人是魏商和齊商。但現在不同了,而是東騎商人!不僅如此,在北信君回國後,由於加大了紙幣的印刷,所以東騎一次性定下了在秦國投資一萬萬錢的計劃,本來是要投五萬萬錢的,但由於想到萬一把秦國喂的太足,會一下子吃掉東騎,所以不得不緩了。

法與政的結合,讓東騎在政事上沒有問題,但卻把東騎的官員們剝離於軍事之外。

比如說魏國,吳起也好,老公叔也罷,包括現在的公子卬,無不是對軍事政事都指指點點的人。特別是在當時,一些文人由於允文允武,所以他雖然管着政事,也關心軍事,文人干涉軍事的作風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在東騎,這些文臣們赫然現,滿朝上下,什麼樣的人都有,但就是沒有一個軍方的人。那軍方不存在麼?當然不是的,軍方有着自己的行事方法,管到軍事的不是說沒有,王良,還有那些基本的官軍。可是這些卻與文臣們沒有一點關係。一些墨家的人到是知道一點軍方的事情,但他們的知道也僅限於軍器裝備。軍方的工廠,軍方的營地,軍隊的人數,戰鬥力,他們的駐地,一切的一切,文臣們竟然是不得而知。

當然,他們也不是真的一無所知,比如說,他們就知道,彭盧這個地方,是絕對不能進入的,能進出於彭盧的,只有軍人,只有軍隊,只有王良和北信君少數人。軍隊獨立在了國家的外邊,這一點讓文臣們有些不大能接受。在他們的感覺裡,軍方就如同一個獨立王國一樣。如此一來,時間長了,文臣們對於軍方的事情也就默不關心了。軍方如何如何,反正與他們是沒有關係的,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他們還恨着軍方,比如說一些軍人鬧出了事,這卻由不得他們管,而是由所謂的軍事法庭管理。軍事法庭裡的人也是法家的,但他們只是管理這些事,對於軍隊的真正面目,還是一摸兩閉眼。唯一讓這些文臣們知道的一點就是,東騎軍的軍兵們戰鬥力還是說得過去的。可那又能怎麼樣?還是和文臣們沒有關係。

北信君說的高興,但意想中的山呼萬歲,彈冠相慶的局面卻沒有出現,而僅僅只是不鹹不淡的四個字————恭喜君上!這讓北信君大感面子下不來。王良意識到了這一點,她站了起來,到北信君的身前,這讓文臣們又有了一絲的想法,北信君的好色人所衆知,他和女相王良的曖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猗漣就當衆罵過王良以色事君!可王良和北信君都是那種不在意這種小話的人,兩人一番細說,最後北信君點頭。王良歸座道:“人來,上我東騎地圖!”在她的喝令下,兩個侍女用長長的細竿把掛着的東騎地圖挑着拿了下來,這地圖是繪在布帛上,不僅有着東騎的地圖,同樣有着天下諸國的地圖。

“諸位臣工,你們都小視了君上的這次西征!請看,這裡,”王良拿出自己的佩劍在地圖前,用劍指劃了一下:“這裡,是我東騎國現在的國土範圍!”這一點衆臣都是知道,東騎雖人不多,但地絕對是大的!現在能積五十萬以上的人口,豈是小國能容得了的!看到這樣的地圖,縱然是沒有多大歸屬感的文臣也不由生出東騎非小的體悟。可王良卻揮着劍,用劍尾端在地圖上斜着劃出了一個扁圓,將那整個祈連山一帶上到居延澤下連到了青海都劃在一起,其實這裡並不是給東騎佔領,但這只是時間問題,隨着時間過去,北信君留在那裡的一萬多兵馬,配合他們的劫掠戰鬥和北信君留下的戰術,一切都將是北信君的。所以現在劃到東騎的地圖裡也是一樣的。一個長長的勺子形地圖出現了,從上面看,東騎的國土一下子擴大到了近三倍!王良重重的道:“諸位,這裡現在也成了我大東騎的領土範圍啦!”

衆臣一下子嗡了起來。從北信君出征開始,他們只知道東騎打仗,北信君喜歡打仗,打一個戎胡,可是萬萬想不到,北信君打下的竟然是如此的龐大!這麼一大片的國土,雖然人少點,路上遇上的散戶牧民也給北信君練刀殺光光了,但這國土是實打實的存在着的。

這下,衆多的臣子們不得不站了起來,向着北信君大禮參拜。道:“恭祝君上,君上神威,我東騎地廣無邊!”這話是當頭的大臣說的,後面的臣子們跟着學聲,雖然不整齊,但這興奮勁總算是出來了一點!北信君心道:“現在可算是來勁了!”他壓下這不快道:“地是本君打下來的,但打下來不是說就由本君的軍隊去治理,而是還要靠諸位臣工纔是。女相,你說!”王良行了一禮,揮退女侍挑着地圖下去,然後回座位說道:“經過本相與君上連夜的商量……”衆臣心道:“你別來這一套了,你和君上商量,還不是你自把自爲的!”

王良不知道,繼續道:“我們決定,在新佔的領土上,建五十座城,添一百二十個縣,八百戶農莊,當然,一下子做這些事,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爲我們東騎什麼都不缺,就是少人,我們的人力不足,不僅是平民國民不足,連官員也又出現了不足的局面!在這裡,君上和本相都有了一連的解決辦法,一個是招天下野民令!只要願意到我東騎來的,不管是什麼樣的人,那些在本國得不到國民待遇的野民都可以到我們東騎來,我們給予給與公民權,同時,我們會解放一部本國的奴隸,讓他們提前除去奴籍。給他們公民權!”

商部第一大臣何然上奏道:“如此一來,所費的金額必然驚人,君上大徵歸來,我們東騎錢財已經緊張了,雖然君上回來,可以得到一定的緩和,但一下子拿出這筆鉅款,只怕是不行的!”他的話裡只有一個真正的意思,那就是,不能加稅。因爲東騎在農事上徵的稅並不多,很少,相比各國十稅二三(這個說法,按理來說並不算多的,在古時,稅率一度的達到了十稅五六!但在戰國時,這筆稅並不是固定的,有的時候,國府會立別的明目收別的稅,比如公子卬自己就加收了城門稅等種種。所以雖然說是十稅二三,但真正的數目還是要高於這個數字!),東騎的稅賦真輕的離譜。東騎的四等民,他們的稅賦最重,但卻也並不真正的重,十比二,可是奴隸一般哪有那麼多的收入?所以相對的,交的也是少。北信君的這個法子是鼓勵百姓自富自肥!你有錢了,錢多了,我纔好收多一點,比如你有一百元,我收你十比二,是收二十元,但如果你是軍人,收入多,打仗搶的麼,有一萬元,那麼二十稅一,也是五百大元,不少了!何然說話,怕的是北信君胡亂的加商稅,影響了東騎現在勃勃生機的商業展。

不過北信君卻是大手一揮,道:“不要緊,本君這次出征,所得財物頗豐,錢全由此出。”按理說東騎打仗,戰利品大多歸了士兵,但這批錢財北信君當然不能讓士兵們帶着打仗,而是收了起來,美其名曰替你看着,同樣的,也可以付錢收購這些戰利品,於是一塊美玉,往往一兩百元就可以拿下了,而這些回到東騎,轉入魏齊,翻手就是上百過千倍的利潤。北信君付出的是紙票子,還是他自己印的,但卻可以從東方六國拿回大把的真金銅錢。所以,雖然名義上東騎士兵拿主要的戰利品,但這些戰利品卻就是這樣流回到了北信君的口袋裡,本來士兵可以得到八成的戰利品,但這其中,有六成還是回到了北信君的手上,不然他也不至於這麼財大氣粗了!

本書。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42章 侃大山騙人第711章 好兵嬴駟第249章 大牛首入城第804章 秦奪河西第761章 死人的衣服第274章 劉羲封王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120章 大總管第340章 杜摯訪東騎第186章 櫻亭下第430章 下山下山第248章 再擊夾山道第533章 仗照打,馬照跑第478章 北信男君真正的信第633章 賺六千萬金?第695章 龐大的北秦領土第373章 孫臏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340章 杜摯訪東騎第270章 過年第566章 北秦伯至第411章 唱響的征服第2章 我是誰第599章 再發三萬兵第70章 一搏三百第569章 對局談心話北秦第57章 搏熊第171章 要開會了第365章 神兵大荒第395章 東騎法第202章 女武者的悲傷第514章 流金的五月(一)第59章 愛與痛第225章 鄧陵子勸兵第269章 走出悲傷第132章 迷路羔羊第590章 秀色可餐也第434章 北賽山之戰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604章 最後的防守第339章 十五歸國記(二)第489章 白雪問罪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217章 王良注太公第240章 新的計劃第127章 戰鬥之歌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445章 最後的反擊第554章 過河、過河第29章 少樑之戰結束了第653章 親自……前來?第495章 史上第一次刺妖第421章 兩國的談判第376章 孫武子遺陣第329章 北信男君第480章 朱夷吾的第一次外交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218章 女上將軍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71章 落敗遭擒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665章 巫山起雲雨,龍鳳要呈祥第750章 龐涓三策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68章 問案第539章 名君齊王哉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556章 北秦人小小的打擊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690章 三個人的決定第495章 史上第一次刺妖第206章 新到的兵器第174章 青堡會議(三)第734章 聰明人的選擇第347章 見面不識君第715章 褪皮的張儀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75章 釋公叔第74章 立國之志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680章 拿女人換馬第459章 勝利者的姿態第645章 墨家夜會第591章 見君不易第53章 櫟陽城下第696章 落榜第90章 定族興業第378章 小舞女的命運第32章 黃鳥悲情歌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550章 《鵲巢》第587章 戰前序曲第309章 國士之論第580章 趙國狐氏族第300章 夫妻會面第566章 北秦伯至第102章 指尖眉的下撩斬第518章 趙軍的小襲
第42章 侃大山騙人第711章 好兵嬴駟第249章 大牛首入城第804章 秦奪河西第761章 死人的衣服第274章 劉羲封王第787章 選擇上策第120章 大總管第340章 杜摯訪東騎第186章 櫻亭下第430章 下山下山第248章 再擊夾山道第533章 仗照打,馬照跑第478章 北信男君真正的信第633章 賺六千萬金?第695章 龐大的北秦領土第373章 孫臏第783章 愛拼不一定會贏第340章 杜摯訪東騎第270章 過年第566章 北秦伯至第411章 唱響的征服第2章 我是誰第599章 再發三萬兵第70章 一搏三百第569章 對局談心話北秦第57章 搏熊第171章 要開會了第365章 神兵大荒第395章 東騎法第202章 女武者的悲傷第514章 流金的五月(一)第59章 愛與痛第225章 鄧陵子勸兵第269章 走出悲傷第132章 迷路羔羊第590章 秀色可餐也第434章 北賽山之戰第727章 吃肉與喝湯第604章 最後的防守第339章 十五歸國記(二)第489章 白雪問罪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217章 王良注太公第240章 新的計劃第127章 戰鬥之歌第607章 趙浪北秦山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445章 最後的反擊第554章 過河、過河第29章 少樑之戰結束了第653章 親自……前來?第495章 史上第一次刺妖第421章 兩國的談判第376章 孫武子遺陣第329章 北信男君第480章 朱夷吾的第一次外交第694章 狼進羊圈了第218章 女上將軍第596章 趙軍論戰第71章 落敗遭擒第766章 桂陵之戰第665章 巫山起雲雨,龍鳳要呈祥第750章 龐涓三策第469章 東騎第一次的朝會第168章 問案第539章 名君齊王哉第472章 軍權的麻煩第619章 北秦式的政治第556章 北秦人小小的打擊第349章 衛鞅,還是走了第690章 三個人的決定第495章 史上第一次刺妖第206章 新到的兵器第174章 青堡會議(三)第734章 聰明人的選擇第347章 見面不識君第715章 褪皮的張儀第513章 墨門風波起(二)第75章 釋公叔第74章 立國之志第561章 步軍的唱響第680章 拿女人換馬第459章 勝利者的姿態第645章 墨家夜會第591章 見君不易第53章 櫟陽城下第696章 落榜第90章 定族興業第378章 小舞女的命運第32章 黃鳥悲情歌第724章 自古帝王皆好色第550章 《鵲巢》第587章 戰前序曲第309章 國士之論第580章 趙國狐氏族第300章 夫妻會面第566章 北秦伯至第102章 指尖眉的下撩斬第518章 趙軍的小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