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時代的分界線(中)

.1929年1月21日,上午11時整,日本九州島西北岸,佐世保軍港。

作爲日本傳統的造船中心和重要海軍基地,這座美麗的軍港曾經見證過日本帝國海軍的崛起和繁榮,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期間,這裡兩度成爲日本聯合艦隊母港和海軍大本營所在地,無數日本國民正是在這裡目送自己的艦隊出征,又在這裡迎接將士凱旋。

如今的佐世保依舊擁有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這裡仍是日本三大深水軍港中條件最好的一個,然而日本帝國海軍的榮耀已經不再,過去那桅杆如林、炮艦如山的熱鬧場景隨着歷史遠去了,偌大的港灣內只有少的可憐的幾艘小型艦船,造船區的船臺上癱着幾艘還未完工便遭到來自空中的致命打擊的巡洋艦,與這片落敗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曾作爲天皇御艦臺的華麗大理石臺,爲了躲避德軍轟炸,那臺子上搭起了大大的白色迷彩網,下面的每一根欄杆、每一塊石頭都被打掃得一塵不染,一隊全副武裝的海軍士兵甚至不分日夜的在那裡守衛巡邏,確保沒有破壞分子可以接近這裡。

“一定會有那麼一天,帝國重新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海軍,天皇陛下將在這裡檢閱強大的艦隊,任何一個國家都臣服於帝國的威望之下,一定會有那一天的!”

每當自己輪班執勤的時候,一名看上去已經年逾五十的日本海軍士官都會用他那隻剩下四根手指的右手輕輕撫摸御艦臺最外圍的石欄杆,並且不厭其煩的重複這一句話,而他每次說這些的時候,跟隨他的士兵不僅沒人表示懷疑,眼睛裡甚至寫滿了期待。

擁有衆多深水泊位的碼頭眼下一天都不會有幾個行人,更不用說前來卸貨的船隻和工人,除去每週德國轟炸機羣光臨地那兩天,這裡都是靜悄悄的。偶爾打破這平靜的,是出現次數越來越少的銀色戰機。作爲日軍在佐世保尚存的軍事力量之一,同時也是整個日本防空體系中最西邊的一環,陸軍第9航空軍負責保衛這片港灣的天空。

不過,自從對馬島上的機場及航空設施被德國空軍徹底夷平以來,這個航空軍地防空警戒範圍就由東後撤了50公里,在釜山陷落之後,他們還得和速度更快、機動性能更強德國俯衝轟炸機甚至是戰鬥機抗衡。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連續吃了十數場敗仗,最終到了只能執行有限警戒任務的地步。當歷史的巨輪不可逆轉的進入1929年的時候,儘管仍保留着一個航空軍的番號,這支部隊事實上只剩下不到40架飛機,其中有1/3因爲缺少維修零件而處於癱瘓或是半癱瘓狀態,尚能起飛的也因爲油料有限的關係連升空警戒都要得到航空軍司令部長官的批准。也就是說,這個由一個陸軍航空軍保衛地港灣早已喪失了最基本地空中屏障,而保衛港口的任務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海軍守備部隊和陸軍地面部隊的肩上。

在佐世保,距離碼頭幾步之遙的港區早已沒了鼎盛時期的那種勃勃生機。街頭巷尾行人寥寥無幾。所能看到的大都是穿着深藍色軍大衣的海軍士兵或是穿着土黃色大衣的陸軍士兵,他們年齡、經歷甚至手中的武器各不相同,他們有的曾在東南亞呆過。有的1928年秋天的時候還在朝鮮半島服役,有地則是半年前才應徵入伍的,用雜牌軍來形容他們並不過分,就是這樣七拼八湊成的海陸軍守備部隊擔負起了佐世保港區及周邊軍事設施的防守重任。

當朝鮮半島上最後一支日本陸軍部隊覆滅之時,對馬、嚴原、壹歧等島嶼成了日軍本土防衛最西面的據點,而與這些島嶼相隔數十公里的福岡、馬關、佐世保則是西線防禦的重點,派駐這裡的守軍不可謂不多,僅佐世保區區數十平方公里一地,就有海軍第17守備旅團5000餘名士兵和陸軍第35師團1萬7千人,其中2/3的兵力負責海岸防守。另外1/3則是專門地防空部隊,然而,大批守軍所使用的卻是相對落後的武器和非常有限的空中預警力量,那些20毫米、40毫米的高射機關炮早已被證明難以威脅到高空飛行的德國重型轟炸機,而75毫米、80毫米和100毫米的高射炮則由於射速慢、精度差的弱點同樣難有作爲,而作爲日本戰時研製的第一款對空警戒雷達“甲型”雷達,其警戒範圍僅有20公里,且往往受天氣原因和對方干擾無法正常工作。

不僅是武器裝備,在後勤補給方面。駐守佐世保的日軍部隊長期以來也是飽受困擾,他們缺少彈藥和油料,缺少車輛和藥品,缺少肉食和酒類,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什麼都缺,最近三個月,由於德軍成功佔領朝鮮半島南部並建立起以釜山爲核心的龐大空軍基地,大批德國戰機得以從距離九州僅200公里的機場起飛,包括戰鬥機和俯衝轟炸機在內的衆多德國戰機將進入日本領空當作是家常便飯,日軍防空炮兵部隊在防禦難度陡增的同時傷亡也急劇上升,僅陸軍第35師團就損失了近3000名士兵和超過60門防空炮,但是日本軍部不僅是面臨兵力捉襟見肘的窘境,即便是想要在本土調動援軍,遭到嚴重破壞的交通設施也讓不論騎兵、裝甲兵還是步兵成了純粹的步行軍。德軍的空襲一陣緊過一陣,佐世保駐軍卻一遍又一遍的被告知他們所急需的武器補給和援軍仍在遙遙無期的“途中”。

儘管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是不可否認的,日本士兵擁有這個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頑強的鬥志和不屈精神,他們素來藐視生命的價值,他們將生存的意義看作是爲天皇效忠,在許多時候,他們不得不用自己的意志力來彌補武器技術和指揮官素質上的劣勢,在這佐世保軍港也是一樣。他們的敵人是如此強大,他們的軍部是如此無能,他們的處境是如此的不妙。他們中卻鮮有人成爲逃兵,今時今日,他們仍然勇敢的保衛着這座基本被遺棄的港灣。他們中許多人都相信,只要大和民族不滅,只要佐世保軍港不毀,他們總會有東山再起的一天

11時02分,炊事班的士兵們正在準備午飯,噹噹的切菜聲和漸漸飄散的飯香味讓人暫時地忘記這糟糕的戰爭而惦記起自己的肚子來。一日三餐只能吃個半飽,卻讓士兵們更加期待自己的下一餐,儘管那輕微的、時有時無的嗡嗡聲已經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可是德國飛機的偵察和監視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既然自己的炮火夠不着對方,對方又不會打擾自己吃飯,那就繼續這樣相安無事吧!

突然間,一聲巨響從港區西面傳來,而在此之前根本沒有任何的徵兆,沒有那種令人緊張地防空警報聲。沒有航空炸彈落下時那熟悉的尖銳聲音。沒有槍聲和炮聲,一切都是那樣的正常。

第一聲巨響之後還不到一秒,第二聲、第三聲巨響接踵而至。當人們習慣性的擡頭看天地時候,那景象卻讓這裡每一個人,不論海軍士兵、陸軍士兵還是躲在窗戶後面的普通平民,都大大的吃了一驚!

隕石,確切的說是帶着火焰的灰色箭型人造隕石,以每秒超過1公里的速度劃空而來,一顆接一顆,如同流星雨一般降臨在這片早已是千瘡百孔的土地上,人們甚至看不到一個敵人的蹤跡,更沒有辦法作出任何的抵抗。

接二連三的爆炸刺激着人們脆弱地耳膜。一股一股的濃煙在各處升起,即便是爆炸點距離自己有上千米之遠,人們仍能清晰的感受到那種巨大威力帶來的衝擊,若是距離再近一些,人們甚至因爲被剎那間的猛烈震動而跌倒,在日本這樣一個地震多發的島國,更加強烈的地震人們都經歷過,但當這種情況是人爲製造之時,人們還是從內心底感到深深的恐懼。

直到第12聲巨響平息後足足半分鐘。

港區裡才響起了嗚咽的防空警報聲,士兵們開始奮力轉動他們的防空炮,非防空部隊的士兵和平民開始涌入防空掩體,然而一切都爲時已晚,敵人的進攻剛剛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驚恐還未消去,人們開始相互詢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是德國人的轟炸嗎?顯然不是,它們落下時的軌跡與航空炸彈決然不同!

是德國人的戰艦炮擊嗎?顯然不是,老兵們清楚的知道什麼樣的爆炸是戰列艦主炮造成的,而且,沒有人能夠看清楚炮彈落下時的情況。

那是什麼?難道是傳說中的天外飛仙嗎?

爲了解開這個疑團,人們開始探察那些奇怪炸彈留下的痕跡,那一個個近乎圓形的大坑是如此的大,甚至超過人們所見過的最大的彈坑,裡面的每一寸泥土都呈現出高溫炙烤後的焦黑顏色,爆炸範圍內的一切似乎都被碾成粉末,周圍數十米內的建築大都崩塌!

“我看過紀伊號的炮擊,這和它410毫米主炮的威力不相上下!”

海軍老兵的話讓人們再一次將目光投向海面,可那裡哪有德國軍艦的蹤影?何況12顆這種炸彈的威力,實際上遠遠超過了超級戰列艦紀伊號一次齊射所造成的破壞和恐慌。

時間在這樣一種充滿疑惑、持續緊張和恐懼的詭異氣氛中流逝着,十分鐘之後,防空警報解除,人們開始陸續返回自己的崗位或是住處,二十分鐘後,防空部隊的官兵解除了一級戰備,半個小時之後,當人們以爲這一切都已成爲過去的時候,流星雨再一次降臨了!

此時在釜山的a17火箭發射基地裡,連同辰天在內的衆多高級將領和技術專家們正聽着從佐世保上空那三架高空盤旋的轟炸機上傳來的觀測報告:

“7……8……9……10、11……噢,12,是的,我們觀察到全部12枚a17在地面爆炸,除了有一枚落在近海之外,其餘11枚全部落在佐世保港區,我們能夠觀察到所有的煙柱,它們讓佐世保成了點着蠟燭的生日蛋糕!……再確認一遍,所有12枚a17按照預期計劃落下,時間非常準確,幾乎是分秒不差!”

“那個飛行員很有趣!”辰天對身邊的朱麗安娜說道,“插着蠟燭的生日蛋糕,這真是再形象不過了!”

“真是太匪夷所思了!沒有飛行員操控,它們在飛行了200多公里之後竟然分毫不差的擊中目標!太匪夷所思了!”自從目睹那些大“鉛筆”一個個帶着長長尾焰升空之後,朱麗安娜就顯得十分的驚訝,驚訝之中還帶着幾分崇拜,對這種超新技術的崇拜,也是對人類偉大創造力的崇拜。

“不,說分毫不差並不準確,在這種距離上我們的a17是允許有一定偏差的,落點在這個預計偏差範圍之內就算是發射成功的!”辰天用一種在旁人看來相當專業的語言說道,“例如那枚落在近海的火箭,它偏離了我們的目標,也就是佐世保的港區,但它也算是一枚合格的火箭,畢竟我們的火箭導航技術還在不斷提高之中!”

“原來是這樣啊!”朱麗安娜和旁邊的幾位將領,包括提爾皮茨和奧利,都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在辰天這個“先知”面前,他們在火箭方面的瞭解確實還只是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就在這時,一名穿着白大褂的技術人員在皇帝侍從官的陪同下來到這主觀測大廳內。

“陛下,博士向您請示,下一批a17是否準時在12點發射!”

шшш ттkan ¢o

“呃……”辰天看看周圍的將領們,“不用了,我對前面兩次發射十分滿意,現在我們應該先填飽我們的肚子,至於下一批a17……暫時定在下午1時30分發射吧!對了,告訴博士,請他也也一起過來用餐吧!我們要好好慶祝,慶祝我們的a17成功發射,也慶祝人類在火箭技術上取得歷史性突破!”

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37章 長城熱血第11章 年級對抗第54章 圖紙第25章 戰在遠東第310章 怪獸出籠第24章 明爭暗鬥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68章 大戰在即第21章 憨人第37章 皇位第159章 成功的大電影第25章 超級蛙跳第65章 敵後搗蛋隊第48章 進行曲第64章 解放第45章 推土機行動第47章 在天空中賽跑(下)第5章 鬧劇收場第71章 轉折第41章 火拼第1章 新的世界第40章 塞翁失馬第18章 英倫諜影第38章 野獸與惡魔第59章 陸上戰事第46章 潛流第50章 高麗之刃第34章 魚雷的力量第121章 千人冢第41章 風雨欲來第78章 空中重錘第49章 天使還是魔鬼第58章 空中管風琴第3章 我們絕非軟柿子第52章 暗戰第88章 名將對決第3章 門線救險第44章 新總統的天空艦隊第21章 施立芬新傳第158章 森林之王(下)第9章 難題第92章 新角色第24章 明爭暗鬥第19章 尊嚴第30章 磨刀第48章 探密吉吉航空第7章 狙擊喬治.巴頓第67章 流冰消逝第133章 元首的碰面(中)第145章 借人道主義之名第42章 刺秦第113章 飛彈計劃第50章 我的世界我作主第28章 暫結的爭端第2章 小丑墨索里尼第21章 追擊邱吉爾(下)第6章 東防西擊第37章 長城熱血第20章 重返華盛頓第28章 斬首行動第5章 騎士第18章 忠誠的代價第9章 歐亞大橋第27章 帝國財富第6章 百年慶典第17章 大西洋攻略第5章 鬧劇收場第46章 毒氣第19章 我們都是騎士第32章 戰鬥的號角第21章 橋(4)第10章 收穫第4章 墨西哥梟雄第64章 解放第52章 殺敵一千第45章 推土機行動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52章 暗戰第6章 男爵的紅披風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33章 和平年代的新軍團第46章 甕與鱉第1章 新的世界第3章 帝國朝陽第27章 帝國財富第43章 各自前進第5章 哥尼斯堡少年軍校第7章 老虎駕臨第56章 圈套第21章 盟友與敵人第37章 海上決戰第158章 森林之王(下)第46章 在天空中賽跑(中)第37章 晚安,丘吉爾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161章 X聯隊(中)第27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29章 亂世浮生
第135章 人造英雄(上)第37章 長城熱血第11章 年級對抗第54章 圖紙第25章 戰在遠東第310章 怪獸出籠第24章 明爭暗鬥第22章 蝙蝠與刺鳥第20章 最後的黑暗第68章 大戰在即第21章 憨人第37章 皇位第159章 成功的大電影第25章 超級蛙跳第65章 敵後搗蛋隊第48章 進行曲第64章 解放第45章 推土機行動第47章 在天空中賽跑(下)第5章 鬧劇收場第71章 轉折第41章 火拼第1章 新的世界第40章 塞翁失馬第18章 英倫諜影第38章 野獸與惡魔第59章 陸上戰事第46章 潛流第50章 高麗之刃第34章 魚雷的力量第121章 千人冢第41章 風雨欲來第78章 空中重錘第49章 天使還是魔鬼第58章 空中管風琴第3章 我們絕非軟柿子第52章 暗戰第88章 名將對決第3章 門線救險第44章 新總統的天空艦隊第21章 施立芬新傳第158章 森林之王(下)第9章 難題第92章 新角色第24章 明爭暗鬥第19章 尊嚴第30章 磨刀第48章 探密吉吉航空第7章 狙擊喬治.巴頓第67章 流冰消逝第133章 元首的碰面(中)第145章 借人道主義之名第42章 刺秦第113章 飛彈計劃第50章 我的世界我作主第28章 暫結的爭端第2章 小丑墨索里尼第21章 追擊邱吉爾(下)第6章 東防西擊第37章 長城熱血第20章 重返華盛頓第28章 斬首行動第5章 騎士第18章 忠誠的代價第9章 歐亞大橋第27章 帝國財富第6章 百年慶典第17章 大西洋攻略第5章 鬧劇收場第46章 毒氣第19章 我們都是騎士第32章 戰鬥的號角第21章 橋(4)第10章 收穫第4章 墨西哥梟雄第64章 解放第52章 殺敵一千第45章 推土機行動第30章 第三次登陸作戰第52章 暗戰第6章 男爵的紅披風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33章 和平年代的新軍團第46章 甕與鱉第1章 新的世界第3章 帝國朝陽第27章 帝國財富第43章 各自前進第5章 哥尼斯堡少年軍校第7章 老虎駕臨第56章 圈套第21章 盟友與敵人第37章 海上決戰第158章 森林之王(下)第46章 在天空中賽跑(中)第37章 晚安,丘吉爾第20章 致命大貝爾塔第161章 X聯隊(中)第27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29章 亂世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