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許以工師

呂子也沒客氣,起身接過去順手將長劍拔出一半這才發現竟然是一把青銅長劍。青銅劍始於商代,當時的劍身長度都較短。隨着製作工藝的不斷提高,春秋時期已經加長到五十幾釐米。但這個長度已經是極限,若是超過六十釐米極易出現斷折現象。

而此時呂子手裡的這把劍之所以被稱爲長劍,是因爲其劍身已經長達七十多釐米。千萬別小看這多出來的十幾釐米,在格鬥中更容易刺到對手。

出於對這個傳說家族的尊重,王翦並沒有去探究製作工藝方面的問題。但他卻是一直接觸這個家族,所以對某些方面還是知道一些的。當他見呂子愛不釋手時,乾脆做個解說員給答疑解惑。

人家既然敢做到這個長度,必然將所有的可能都考慮在內。再說這又不是件裝飾品,是要被將士帶着上陣殺敵見真章的。若是上去砍兩下就會斷折,當前的長度就會失去真正的意義。

呂子顯然也知道青銅劍的長度決定其韌性如何,左右擺擺又反覆用內勁震動都完好無損。提着劍走到帳外,順手砍斷一根粗樹枝發現毫無問題。不由地驚歎道:“果真是了不起!如此工藝本身就是個奇蹟!”

王翦對此早就習以爲常,聽到這話也只是笑笑。

“只此一件?還是...”

聽到呂子帶有些許擔心的提問,王翦充滿豪氣地答道:“回稟大人!只有材料齊全,咱們是可以量產的!”

呂子要的就是這個答案,聽罷也是按耐不住激動。右手握拳猛地一揮,許諾道:“太好了!王將軍!你可願意擔綱工師一職否?”

所謂的工師,在古代爲掌管百工及手工業的專職官員。爲百工之長,專門負責營建工程和管教百工諸事。他只對國相負責,爲三級管理制度,工師下面還分有丞(車間主任)和工匠兩級。這樣的管理制度簡單便捷,剩下許多需要層層批覆和彙報的環節。這樣可以少些吃閒飯的管理,從而杜絕和減少腐敗的機會。

這纔回來便被許以如此官位,一般人得到此任命估計早就暈過去了。王翦可不是一般人,當即表示自己非行軍打仗的將軍不幹。打小苦習文武藝,不就是爲了將來能征戰四方馳騁疆場的嗎!無端跑到大後方去當個後勤保障官,還不如回家務農來的實在呢!

聽到如此回覆,呂子忍不住哈哈大笑。其實他也就是這麼一說,畢竟這些工匠都是人家王翦招收回來的。因爲某些工藝存在家族傳承問題,臨陣換將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也可以這麼說,工匠都是衝着王翦的情義纔來的。若是還沒有給安頓好就貿然給拆分開,事情往往就會出現不可估量的反覆。雖然爲了尊重工匠的家傳秘密不外泄,國家曾頒佈過有關的保護政策。而且從高瞻遠矚的角度分析,秦取代周已經是個大趨勢。但這個答案對於甘願遠離城市喧囂歸隱山林的家族而言,有關天下的歸屬與誰顯得並不重要。

綜合以上原因,如果王翦此時提出職務請求那是必須要答應人家的。這裡面不存在要挾的成分,而是權宜。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家放低姿態招收各國精英人士來幫助發展並委以重任也不在少數,所以對如何處理好這種特殊關係早已是輕車熟路。

呂子在此時說出來,也不過是圖個順水人情罷了。再說人事方面的安排委任仍然是一家之主的王說了算,他可不敢擅自做主。當即表示工師一職還能遞上話,若是想去當將軍帶兵打仗,非君上不能許之!

假如求賢者沒爲自己打算,那就另當別論了。他會提前跟人家說明這些,且不會藉此獲取升遷的機會。事情有時就是這麼簡單,提前的告知會讓對方有個心理準備。如果同意跟來,那就是原則上已經認可這種拆分開的結果。歸國以後再出現各種人事方面的安排,工匠大師就會默許此事。

關於這一點很重要,所以不得不多費些口舌闡述。對於這方面的弊端答案,王翦顯然也是知道的。所以在請人家出山之前,就反反覆覆提醒這是國家派自己前來求賢,裡面不存在個人的利益得失。雖然最終還是存在個人情世故,但它的理論基礎卻已在本質上發生變化。

我同意隨君前往,是爲國家的統一爲百姓黎庶的幸福而來。這本身就是對大義無限的熱愛與追求!人生在世本就庸庸碌碌,豈能就此再無信仰!?

總所周知,對於下屬官員的任命都是有秦王親自來決定的。照這個前提看,呂子此時的許諾就顯得有點吹牛的意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呂子有屬於他自己的建議權。而且這個建議權的級別極高,可以直接跟秦王面談建議。

只要不是違反國家的有關政策,君上也是會當場准奏所請的。所以說他剛纔承諾王翦許以工師一職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極有把握能夠實現這一許諾。

王翦對於他自己的未來其實早有打算,而且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準備好了。所以不管別人現在怎麼許諾,反正去大後方是萬萬不能的!

呂子現在可是如獲至寶,不管是王翦的歸來還是他手裡現在拿着的這把武器都屬於絕世寶貝。他的這位穿着動物皮毛的師兄可是老師口裡的優等生,如假包換的大將之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這句話可不是當笑話講的。

禦敵致勝需要的是精兵強將,可要是一人分根柴火棍上陣也就顯得太過牽強了不是。配給這些勇士以高精尖的武器,無疑於是如虎添翼。所以單憑進獻手中的這柄樣品劍,秦王肯定是會大賞特賞的。到時再趁機替王翦提出這個請求,相信自然是無不準的。

水到渠成的好事自然使得心情也不錯,當場跟王翦表示這件事情就由他來負責好了。不就是想出徵打仗嘛,簡單的很!於是這事便初步敲定下來,着實讓這位王師兄偷着樂了好幾天。

王翦也是個有心之人,見呂子對青銅劍愛不釋手自然跟着高興。忙告個假轉身離開,不一會兒雙手捧着個長方形木盒返回。“大人!這個是屬下打算進獻給我王的天山劍,請您過目一下看看還有何不妥之處。若是那裡有問題的話,小人這就命工匠修改。”

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朵蓮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九十二章 盡力而爲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山一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會心一笑第五十章 小心火燭第九十三章 兒女情長第七章 歷史使命第二十七章 三發連射第五十二章 家族概念第九十六章 排水系統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一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十五章 用人之際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急任務第二十五章 追殺部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登高望遠第六十三章 銳不可擋第七十八章 將軍甲冑第七十二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一章 將軍大令第九十七章 控制軍隊第三十三章 百步穿楊第三十八章 尺有所長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事無常第六十九章 三棱箭頭第七十九章 鹿死誰手第八十七章 找人單挑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身之鏡第五十四章 囚籠計劃第三十九章 交換人質第八章 將軍威武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一十四章 穿山越林第二十八章 爲誰而戰第六十五章 通天大道第八十一章 追隨光明第九十二章 秘密行動第十章 血色雲彩第九十二章 等你千年第三章 全球戰略第三十五章 戰與不戰第九十章 擊掌爲約第三十七章 營地失守第六十四章 探求夢想第一百五十八章 三岔路口第六十章 風生水起第五十章 舟橋部隊第七十五章 秦國海軍第四十二章 騎虎之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秦軍戰旗第一百五十八章 三岔路口第八十章 五千精銳第八十四章 尋醫問藥第一百六十章 征戰天下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二十二章 斷竹續竹第一百四十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界之戰第三十三章 誰在敲鼓第三十七章 營地失守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二十六章 只爲信念第四十二章 冊封官職第二十一章 絃斷誰聽第七十七章 軍令如山第三十七章 營地失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無常勢第四十章 籠中之鳥第八十章 一支羽箭第二十五章 重裝上陣第七十九章 各負其責第二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三十四章 觸類旁通第一章 赳赳老秦第一十一章 冰河之水第十章 一聲嘆息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八十一章 挖地三尺第六十八章 阻擊陣地第一百章 根深蒂固第九十九章 夜越趙營第四十七章 你的國家第三十五章 戰與不戰第一百零七章 趙括書卷第三十二章 軍功獎勵第一十二章 齊王態度第八十一章 挖地三尺第四十九章 擔水提漿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事無常第一百二十五章 魂歸止兮第八十四章 國家繼承第三十五章 隨隊軍醫第九十三章 趙府令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身之鏡第二十八章 飲用水源第九十五章 批覆文件第九十六章 隨風葉落第三十一章 述職報告
第一百六十七章 那朵蓮花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戰在即第九十二章 盡力而爲第一百六十二章 一山一湖第一百三十五章 會心一笑第五十章 小心火燭第九十三章 兒女情長第七章 歷史使命第二十七章 三發連射第五十二章 家族概念第九十六章 排水系統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一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八十五章 用人之際第一百七十四章 緊急任務第二十五章 追殺部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登高望遠第六十三章 銳不可擋第七十八章 將軍甲冑第七十二章 風雨欲來第八十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一章 將軍大令第九十七章 控制軍隊第三十三章 百步穿楊第三十八章 尺有所長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事無常第六十九章 三棱箭頭第七十九章 鹿死誰手第八十七章 找人單挑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身之鏡第五十四章 囚籠計劃第三十九章 交換人質第八章 將軍威武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一十四章 穿山越林第二十八章 爲誰而戰第六十五章 通天大道第八十一章 追隨光明第九十二章 秘密行動第十章 血色雲彩第九十二章 等你千年第三章 全球戰略第三十五章 戰與不戰第九十章 擊掌爲約第三十七章 營地失守第六十四章 探求夢想第一百五十八章 三岔路口第六十章 風生水起第五十章 舟橋部隊第七十五章 秦國海軍第四十二章 騎虎之勢第一百二十六章 秦軍戰旗第一百五十八章 三岔路口第八十章 五千精銳第八十四章 尋醫問藥第一百六十章 征戰天下第七十六章 殺敵冒功第二十二章 斷竹續竹第一百四十章 正面交鋒第一百四十九章 神界之戰第三十三章 誰在敲鼓第三十七章 營地失守第七十八章 何患無辭第二十六章 只爲信念第四十二章 冊封官職第二十一章 絃斷誰聽第七十七章 軍令如山第三十七章 營地失守第一百二十九章 水無常勢第四十章 籠中之鳥第八十章 一支羽箭第二十五章 重裝上陣第七十九章 各負其責第二十八章 面授機宜第三十四章 觸類旁通第一章 赳赳老秦第一十一章 冰河之水第十章 一聲嘆息第六十八章 王孫子楚第八十一章 挖地三尺第六十八章 阻擊陣地第一百章 根深蒂固第九十九章 夜越趙營第四十七章 你的國家第三十五章 戰與不戰第一百零七章 趙括書卷第三十二章 軍功獎勵第一十二章 齊王態度第八十一章 挖地三尺第四十九章 擔水提漿第一百三十六章 世事無常第一百二十五章 魂歸止兮第八十四章 國家繼承第三十五章 隨隊軍醫第九十三章 趙府令牌第一百二十八章 護身之鏡第二十八章 飲用水源第九十五章 批覆文件第九十六章 隨風葉落第三十一章 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