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后命丞相後勝先行退下,然後只用了一句話便打消了呂子的顧慮。她告訴呂子,定奪齊國大事,向來都是由她拿主意。這麼大的一件事情,丞相是不敢獨斷的。
只要不是齊國派人刺殺秦王,別的問題都好說。後勝剛纔承認派出家臣之時,曾提及此事太后是知道的。既然有君王后的這句話擺在這,呂子算是徹底放下心來。此時再經這麼一提醒,也就恍然大悟了。連忙承認自己剛纔腦子太熱,所以沒注意到。本打算告訴君王后千萬別被小人利用,話到嘴邊也就沒說出口。
......
呂子此時看着並不知危機重重的子楚在那吵吵着要外出吃酒,看過太多爲權力之爭導致朋友不再是朋友親兄弟反目成仇的他不知爲何突然感到一陣難過。
秦趙兩國都打成那樣,人家平原君趙勝仍然願意遵循當初的承諾保護秦國王孫。相比之下,到底誰遠誰近誰對誰錯!?想到這,呂子不由地長嘆一聲。
“子楚!你現在不能出門,更不會被允許出城。想來你也知道,咱們秦國跟趙國剛剛打了一仗。四十幾萬趙卒全軍覆沒於上黨。而你貴爲秦國王孫,憤怒的趙人恨不得你馬上出現!”
聞聽此言,子楚慘然一笑。他何嘗不知此事,甚至懷疑自己還能不能活着離開趙國。身爲帝王家的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此生將都身不由己。若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不用等誰的命令又或者是等誰同意就可以想辦法脫離險地。
而作爲秦國王孫,如果沒有大王的詔命,就是死也要死在趙國。他不怕死,而是擔心王妃和剛剛出生的嬰兒。能將這母子二人平安送出邯鄲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心煩意亂之間,這纔想借酒消愁。果真外出被殺,也許就可以不用再爲此而鬧心了吧!
爲讓子楚徹底心安,呂子慢慢剖析當前的形勢。他告訴子楚,自己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能夠偷偷把王孫一家送出邯鄲城,卻只有百分之一的把握保證王孫一家大小安全離開趙國。如果幸運得脫,那麼離開趙國以後去哪兒!?
秦法嚴峻,論其罪不論其身份。違抗君令者,斬立決!
沒有秦昭王的命令擅自離開邯鄲,這屬於是擅離職守。別說子楚再也不能回到秦國,就是以呂子爲首參與營救計劃的衆兄弟自此也是有國難投。兄弟們私底下搞點小動作尚可,只要大王不予追究就沒事。可象這種營救王孫的大事,跟把天捅個窟窿差不多。不做則已,一做必然是驚天動地!
以秦國目前的實力,那個諸侯敢爲保護秦國王孫而跟秦國開戰!?如此看來,此時的子楚只有留在趙國最爲妥當。只要平原君在,就算天塌了都不用擔心。
總算聽懂的子楚頓時明白過來,不過還是感覺有點不放心。“他趙勝也是個聰明人,怎肯爲保護我這個秦國王孫而得罪趙人?”
呂子微微一笑,答道:“因爲他是趙勝!”
呂子在趕往趙國之前,曾與秦國上卿馮去疾通過秘密書信的方式商量過此事。在他看來,保證子楚的安全是可以行權宜之計的。假如條件允許的話,索性逃出邯鄲脫離虎口。至於事後追責的問題,到時候再說。就目前而言,當然是先把人救出去爲上上策。
比呂子更爲了解秦國國內形勢的馮去疾明確表態,此事欠妥。倒不是他擔心呂子這邊會什麼出問題,而是置身處地爲子楚考慮。他在回信中提到,如果我們將此次壓力理解成是大王的一次考驗,呂郡守該怎麼辦!?
行虎口脫險計!?有待商榷啊!
馮去疾認爲,迅速分析並把握當前最關鍵的問題纔是重點!老頭子是誰!?他怎麼能不知道子楚此刻的處境!?之所以留在邯鄲不管不問,這裡面自然是有文章的!希望郡守大人不要被暫時的局勢迷了雙眼,並期待呂大人能夠讀懂大王的心思,爲我秦國立下不世之功。
正所謂,話不說不透!
經馮去疾的提醒,呂子沿途仔細考慮再三。最終決定賭上一把,押寶在平原君趙勝的身上。他深知就算成功救出子楚一家也沒用,天下之大能容天下人,卻無王孫子楚的一席之地!
呂子趕到邯鄲以後乾脆住了下來,只爲暗中保護子楚。隔三差五去找這位王孫吃酒鬥悶子,只爲讓子楚沒時間去想那些煩心事。現在只能等,等天時。等人和,等秦昭王最終決定接子楚回國!
消息傳到秦昭王的耳朵裡,老頭子只是一笑置之。一日偶發奇想,以私人的身份修書一封。呂子乃一堂堂郡守也,不去上任也就罷了,卻整天酒池肉林不思進取,這是何故啊!?
收到書信的呂子隨後以私人身份回書一封,嚴重表示自己會認真對待此事。等書信發出去以後,馬上叫上孫十三備馬去王孫府上赴宴。他告訴徹底傻了的十三,身爲君子就要重諾。老頭子的書信是今天才收到的,而答應子楚吃酒是昨天就說好的。至於被老頭子罵整天醉生夢死需要改正,那也是明天的事情。
老天從不負有心之人,由呂子親自參與並指揮的人生最大賭注最終結下了豐碩的果。王孫子楚不但沒有危險,現在還在嚷嚷着要出去喝酒呢!不但如此,懷胎十三個月的小異人也順利誕下。
別看子楚沒有多少秦家子嗣的風範,襁褓之中的小趙政卻秉承了秦王家的強勢。就算見過世面的呂子第一眼見到這個嬰兒之時,驚呼,此乃我天下之主也!
年末,昌盛記大掌櫃呂子正式對子楚表明他的秦國郡守身份。隨後遵照秦昭王的詔命,派人送子楚返回秦都咸陽面見秦昭王並通知馮去疾暗中接應。
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國一代明主秦昭襄王病逝,享年七十五歲。太子安國君贏柱繼位,史稱,秦孝文王。
公元前250年十一月底,登基僅三天的秦孝文王贏柱祭祀途中遇刺身亡。秦國國內進入大動盪,以秦國貴族舊勢力爲首的叛亂持續達數月之久。秦國少壯派的代表人物呂子權在此次內亂中失蹤,隨後下落不明。
公元前249年,春。少壯派的馮去疾、蒙武、王翦、李信等一班年輕人齊心協力平定內亂。推舉子楚繼位,史稱,秦莊襄王。子楚在位三年勵精圖治恢復國力,並請出流落在齊國避禍的呂子回國輔政。
公元前247年,掌握秦國軍政大權的呂子出示秦昭王的遺命通告天下,並輔佐十三歲的太子趙政登上王位。恢復其贏姓子孫的名姓,史稱,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