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詫異

她沒有帶上丈夫盧普,也沒有帶長女與小兒子。有十五歲的長子相陪走這一趟,就足夠了。她清楚嫡母嫡兄對自己從無好感,她此番上京,二房也是不聞不問。她只求盡到禮數,不讓嫡母嫡兄有藉口指謫就是了,卻沒打算帶上丈夫女兒幼子,讓他們陪她一同承受嫡母的冷言冷語。之所以帶上長子,還是因爲一個孩子都不帶,禮數上說不過去罷了。

不過,她原以爲會受到的待遇,竟奇蹟般地沒有降臨到她頭上。她進了二房的宅子,卻沒能見到嫡母嫡兄。他們正忙着應付忽然其來的兩樁大|麻煩,一個往從前相識的權貴人家閒散子弟那兒去打聽消息,一個回孃家問清楚商號那邊到底出了什麼事,都不在家中,彷彿完全忘記了,她事先遞過來的請安帖子上,寫明瞭今日過府請安的事實。

只有嫡兄的妻子,長嫂小薛氏抱病出面接待了她。

小薛氏本來是薛氏的孃家親侄女,秦伯復嫡親的表姐妹,也算得上是秦幼珍的表姐妹了。因爲薛氏早有心要娶她爲兒媳的緣故,在她少年時就常接她到家中小住,所以小薛氏與秦幼珍自小就相熟。只是由於薛氏厭惡庶女的關係,小薛氏受她影響,並沒有跟這個便宜表姐妹結下深厚的情誼,關係並不親近。但兩人性情都比較溫和,因此一直相處得還算融洽,見了面,也是客客氣氣地,不會紅臉。

秦幼珍讓長子給舅母見禮,小薛氏也誇了孩子幾句,並送上不錯的見面禮,連盧悅娘與盧初亮的份也沒落下。雙方雖然親切不足,客氣有餘,可這場面比秦幼珍原本預想的相強得多了。

她不免問起了嫡母嫡兄不在家的原因。小薛氏連日養病,又心灰意冷,對家裡的事沒有從前那麼關心了,只簡單地提了提秦伯復考評不佳,可能會丟掉官職,因此出門打點去了,又說起薛家近日遇到的麻煩事。

雖然小薛氏也是薛家女,但出事的分號並不是她這一房所有的,平素也不聽她的號令,因此她也是淡淡的,還有閒心點評一句:“素日我就勸過他們,做生意還是要以誠信爲本,不該做偷工減料的事,他們只是不聽。如今吃了虧,後悔也遲了。不過這也不是壞事,只要他們日後安分經營,不要再使那上不得檯面的小手段,早晚能重振分號的。今日賠出去的銀子,只當是買個教訓了。”

秦幼珍有些訝異。她察覺到了小薛氏語氣中的冷淡,好奇長嫂到底是遇到了什麼事,怎的聽起來性情都不一樣的呢?若換了是小薛氏從前年輕的時候,這時一定是憂心忡忡,煩惱着孃家的生意是否會出大問題,而不是象現在這樣,輕描淡寫地提起,彷彿她是個外人一般。

不過,秦幼珍更關注的,還是嫡兄的考評:“大哥怎會出這樣的岔子?他一向熱心仕途,應該不會在衙門的公務上出什麼大差錯纔對,考評怎會只得箇中下呢?”事實上,秦伯復哪怕在衙門裡只是吃閒飯的,光是衝着他的家世出身,也不會有哪個上司沒眼色地給他評個“下”,起碼也得是個“中平”纔對。今年他卻得了“中下”,定有她所不知道的緣故。難不成嫡兄是得罪了哪位實權高官?還是得罪了皇上?

對此,小薛氏仍舊是淡淡地:“大爺如今熱衷於鑽營,於公務上並不十分用心,與衙門裡的同僚相處得也不甚好,人緣不佳。我雖然也曾勸誡過他,但他哪裡聽得進去?反怪我婦道人家沒有見識。我如今身子不好,也是有心無力,且隨他去吧。”

秦幼珍更覺得有問題了:“大嫂,你這是怎麼了?莫非跟大哥有什麼誤會?”

“我們沒有誤會。”小薛氏轉移了話題,“姑奶奶如今是住在長房麼?我們四丫頭如今也在長房借住養病。我每常派人去看她,她都說自己已經沒有大礙了,讓我別操心。我卻擔心她只是報喜不報憂。姑奶奶既然住在長房,想必見着四丫頭了?不知她如今可好?”

秦幼珍其實早就覺得秦錦春寄居長房不歸一事透着古怪,聞言忙道:“四丫頭無事,我昨兒才見過她,她與她姐妹們一處玩笑,氣色很好,並不見有病容。難道她竟是生病了麼?既然生病了,怎麼不在家裡養病,反而借住到長房去了?”

小薛氏臉上的笑容放鬆了些:“她沒事就好。長房清靜,又能請到太醫,在那兒養病,比在家裡受閒氣要強得多了。我不能在她身邊護着她,還請姑奶奶多照應她點兒。雖然長房諸位都很和氣,但我們太太纔在長房鬧了一場,我們這些做晚輩的,心裡也覺得過意不去,就怕四丫頭這孩子多心,總是鬧着要回來。”

秦錦春鬧着要回家,那就讓她回家好了。小薛氏爲什麼要攔着不許小女兒回來?而且,長房人多,僕人也多,哪裡就比二房“清靜”了?

秦幼珍心中覺得更古怪了,試着想從小薛氏嘴裡打聽更多的消息,小薛氏卻露出了倦色,端茶送客。秦幼珍是守禮之人,見狀只好知趣地告辭。待她帶着長子出得門來,心中的疑問是越來越多了,忽然又想起,嫡兄明明有兩女一子,庶子不來拜見她這個姑母也就罷了,怎的不見秦伯復的長女秦錦儀出現?

回到承恩侯府,秦幼珍立刻就把自己在二房的經歷告訴了伯母許氏,然後直截了當地問她:“伯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呀?”

許氏倒沒覺得這有什麼可瞞人的,見盧初明已經退了出去,便將秦錦儀與秦錦春姐妹之間的矛盾始末告訴了秦幼珍,然後道:“錦儀丫頭不出來見你,大約是因爲近日正在禁足,也是爲了養傷。至於你嫂子,這些年一直沒少受你哥哥的氣,從前你母親還能護着她些,如今連你母親也對她越發冷淡了。她在家裡處境不佳,本來還有一雙女兒可牽掛,可錦儀丫頭傷透了她的心。她如今除了錦春,是誰都不在意了。你多體諒她些吧,她也不容易。她眼下還病着,多半是心病,心病卻是最難醫的。”

秦幼珍驚訝極了:“儀姐兒怎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從前我收到家書,只道她雖然有些氣量狹小,卻也是自幼熟讀詩書,知禮懂禮的孩子,怎變成了這副模樣?”

許氏嘆氣:“你不知道的事情還多着呢。這些事怎麼好在書信裡提起?叫人看見了也沒臉。如今你在家裡住着,閒時我就跟你多說一些吧。儀姐兒是沒法救了,你母親把她養歪了,她又犯了牛心左性。我只盼着你母親什麼時候能清醒過來,別再做白日夢,整天只想把儀姐兒往高門大戶裡嫁。她若能得個厚道人家,平平安安過一世,纔算是她的造化。再挑揀下去,這輩子都要耽誤了!底下還有錦春呢。錦春這孩子註定了會有比她姐姐更好的前程,你母親不該爲了大孫女兒,就把小孫女兒給拋在一邊不管的。”

秦幼珍抿了抿脣,絞着帕子沉默了一會兒,才繼續問道:“儀姐兒這事倒罷了,確實是她有錯,也難怪大嫂與春姐兒生氣。只是我哥哥的考評又是怎麼回事?果真是因爲他在公務上出了大錯麼?否則,怎麼也該得箇中平呀?”

關於這件事,許氏還真是說不清楚:“我沒聽人說起過他考評的事兒。這幾年我都沒理會過了,但衙門裡不會無緣無故給他這樣的評語,想必是他什麼時候犯了錯,又或是平日裡太過自傲,得罪了上峰吧?近日我倒沒聽說他家闖過什麼禍事,但幾日前,宗房的克用夫妻倆上京,跟你母親哥哥鬧過一場。”她簡單地提了提黃憶秋入念慧庵與黃家人被扣的事,卻並不覺得這是造成二房目前處境的原因。

道理很簡單,秦家宗房還沒有這樣的本事,能從六部發力,打擊秦伯復。秦克用與小黃氏夫妻更沒有。因此,動手的人一定是別人。但從二房薛氏與秦伯復母子倆平日的行事風格來看,很難說他們是不是在什麼時候得罪了實權人物而不自知,因此許氏與兒子媳婦們討論過這個問題,始終不得要領。

秦幼珍雖然與嫡母嫡兄不睦,卻清楚地知道,自己始終還是二房的女兒。如果嫡兄麻煩太大,得罪的人太了得,還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到她丈夫盧普述職升遷的事兒,因此她希望能把事情弄清楚。她向長房衆人打聽京城近日的消息,又讓下人到外頭市面上收集信息。如此忙碌了一圈,卻只是打聽到黃家嫡支跟二房因爲黃大爺一家被扣之事而起了矛盾。可是黃家嫡支會爲了一個旁支的不肖子弟,就公然去影響吏部官員考評麼?

黃家一向做事小心,因爲他們依然是外戚的身份。而外戚,就免不了會特別受到御史們的關注。沒有足夠的理由,他們沒必要爲了黃大爺一家,而對秦家二房出手,叫御史們非議他們公報私仇。黃家如今對秦伯復的態度,似乎相當強硬,不容他有任何打點的空間,定要他回家吃自己。他們從前可從來沒這麼較真過。

秦幼珍沒能從長房處打聽到什麼有用的消息,直到秦錦春無意中提到一事:“我祖母太糊塗了,竟然敢教黃家的女孩兒模仿皇后娘娘。就衝這一點,皇上沒當面發作她,就是皇恩浩蕩了。如今不過是讓我父親冠帶閒住而已,又算得了什麼?”

秦幼珍心下大震,忙問:“四丫頭,你是從哪裡聽到別人這麼說的?”

秦錦春眨了眨眼:“是三姐姐私下告訴我的。”

秦幼珍忽然覺得,自己總在長房打轉,恐怕是沒多少用處的。她該往三房走一走了。

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七十八章 盤問第一百五十九章 挑撥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六百八十九章 理由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二百六十五章 陪嫁第二十章 人多第四百三十一章 坦然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第二十五章 臺階第六百八十九章 理由第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結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二百三十九章 遇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七十一章 賞賜第二百零五章 西園第六百三十五章 噩夢第三百三十二章 討論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七章 家書第六百一十三章 傳遞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五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三百五十四章 消息第六百章 新婚第二百七十七章 來人第二十六章 質問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春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二百六十三章 借道第三百章 有愧第三百四十一章 封口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四十一章 招攬第十四章 沒有第一百四十一章 揭破第一百章 不忿第一章 三年第六百三十二章 審問第二百五十八章 耳目第五百二十四章 賠罪第五百章 嬉鬧第五百一十五章 讒言第一百二十五章 衝突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十五章 心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上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五百七十四章 親友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六十九章 拜訪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五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變臉第五百四十八章 爲鑑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二章 鐲子第八章 幼儀第一百一十章 指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坦然第二十一章 蘭雪第四十五章 虎勇第七十一章 撒潑第四章 發狠第三十章 態度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一百五十六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猜測第六百零三章 歡喜第一百一十章 指法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動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六百七十八章 回朝第七十一章 撒潑第二百三十章 小性兒第二百一十九章 扣鍋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四百八十一章 荒親第七百零三章 疑惑第三章 翠兒
第三百八十九章 父女第七十八章 盤問第一百五十九章 挑撥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六百六十八章 立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邀請第六百八十九章 理由第二百一十三章 報信第二百六十五章 陪嫁第二十章 人多第四百三十一章 坦然第七百二十章 官司第二十五章 臺階第六百八十九章 理由第十九章 發泄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四百一十九章 總結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反應第五百四十六章 圍觀第二百三十九章 遇見第一百七十七章 賠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心黑第七十一章 賞賜第二百零五章 西園第六百三十五章 噩夢第三百三十二章 討論第三百一十四章 喜訊第七章 家書第六百一十三章 傳遞第三十七章 癲狂第五十四章 失望第四百零三章 亂賬第三百五十四章 消息第六百章 新婚第二百七十七章 來人第二十六章 質問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春第一百三十二章 賠禮第八十二章 逼問第二百六十三章 借道第三百章 有愧第三百四十一章 封口第一百零二章 新人第四十一章 抵達第四十一章 招攬第十四章 沒有第一百四十一章 揭破第一百章 不忿第一章 三年第六百三十二章 審問第二百五十八章 耳目第五百二十四章 賠罪第五百章 嬉鬧第五百一十五章 讒言第一百二十五章 衝突第五百四十五章 紅妝第二百四十章 放飛第十五章 心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上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打擊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婚(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肝疼第五百七十四章 親友第六百七十五章 請求第六十九章 拜訪第二十六章 閒話第五百一十六章 籌謀第二百五十二章 變臉第五百四十八章 爲鑑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動第三百二十一章 見證第二章 鐲子第八章 幼儀第一百一十章 指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坦然第二十一章 蘭雪第四十五章 虎勇第七十一章 撒潑第四章 發狠第三十章 態度第六百三十八章 催促第一百五十六章 迴歸第二十九章 猜測第六百零三章 歡喜第一百一十章 指法第一百零三章 質問第一百八十章 默契第一百三十六章 衝動第七百零七章 郎舅第二百九十九章 暴露第六百七十八章 回朝第七十一章 撒潑第二百三十章 小性兒第二百一十九章 扣鍋第一百六十七章 相看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令第四百八十一章 荒親第七百零三章 疑惑第三章 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