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再問大師(第一更)

無論是秦國,亦或者是山東六國,均是如此,沒有賦稅作爲支撐,國府便不能夠做任何事情,舉國上下便不能夠做任何事情。

想要對外戰爭,需要錢糧!

想要在國內大修工程,需要錢糧!

想要發放俸祿,同樣需要錢糧!

……

而那些錢糧的來源便是賦稅,如果是往年,秦王政倒還不擔憂,但今年確實與往年不同,去歲夏種的時候,正逢乾旱綿延,糧食的生長几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而田地內的薄收,也影響了今年的收成,無疑也影響着今年的賦稅,從大田令文書所言,今歲賦稅有三大難點,均爲難以剋制的難點。

其一,荒年薄收,尤其是關中腹地的民衆,根本無法完成賦稅。

其二,秦法不救災,上次,因爲涇水河渠之事,徵發民力於其上,抵消徭役,然則,天下跨年大旱,整個秦川與河西高原的北地、上郡幾十個縣都是幾乎顆粒無收。

庶民百多萬已經大上涇水河渠,賦役頂稅也在事實上成爲不可能,除非在變更秦法,只是,對於秦王政來說,一直奉行遵守法制,決然不會如此。

其三,三晉之地也是奉大旱跨年,諸國都早在去歲下令免除今歲賦稅,而後,整個關東六國的目光便是落在秦國身上。

距離徵收賦稅的日子還有兩三個月,看似很長,但對於王書的下達和執行,如今的抉擇已經有些晚了,如果秦法依舊,那無疑落入關東六國的鄙夷之中。

若要同山東六國一樣,無疑要破除秦法,這是秦王政不可能爲之的。

然而,若是不免除賦稅,無疑會令如今剛收攏的民心流失,有違邦國大勢。更甚者,距離文信侯呂不韋《呂氏春秋》之書傳遍秦國上下不遠。

若要免除賦稅,無疑表明,當今秦王贊同文信候的寬緩刑罰,贊同文信候的施政理念,若爲之,先前加持在文信候身上的所有罪名可就值得商榷了,一個不好,那些惹事的門客又要出來了。

“昌平君、王綰,你二人以爲該如何處之?”

去歲剛解決一個進退兩難之事,如今又來了一個,免除賦稅不可行,不免除的話,同樣有不小的弊端,略微思忖,秦王政將手中文書放下,視線落在昌平君熊啓和身側的王綰身上。

“賦稅該免,又不能免,如此難矣!”

“秦國倉廩,原本殷實。涇水河渠開工,關中大倉源源輸糧,庫存業已大減,撐持一年,尚可。明年若不大熟,軍糧官糧,都難以繼續維持!”

於此事,昌平君也思考良久,終究還沒有一個兩全之法,世間之事,兩全之法最爲難尋,自己和大田令等人也商討過,如今,還沒有沒有理清頭緒。

身着淡紅色的錦衣長袍,悠然起身,拱手對着上首的秦王政一禮,言語緩緩,頗有嘆息,接連不能夠爲大王分憂,慚愧也。

“我王,如昌平君所言,今歲賦稅史載難以定論。去歲夏收以後,旱情不斷,搶種之粟、稷、黍、菽,出苗不到一尺,便十有八九旱死。”

“好在,數月之前,涇水河渠之上,以大師爲首,水車而出,調動水流,關中情況略有緩解,雖如此,但對於整個秦國來說,還是有些不夠,縱有存糧,也只夠庶民存活。”

“臣也與大田令商討過,唯一之法爲免賦免稅,但此舉又與秦法衝突,故而,一直蹉跎至今,未能夠形成真正的策略。”

隨着昌平君起身,一旁的王綰也是爲之而起,拱手向上首一禮,賦稅之事,軍政要事,一舉一動,都要合乎情理,若隨意爲之,只怕於國有損。

這也是直到現在仍舊沒有一個好的應對之策之故。

“大師令工匠造的水車,如今渭水兩岸也有,的確是妙,如果涇水河渠修成,再輔以水車,當可將益水遍佈整個關中之地。”

“昌平君剛纔所言,關中大倉只能夠支撐一年了?”

於那使用便捷無比的水車,秦王政也見過,人力踏動,水流便緩緩而出,如果水車日夜不息,那麼,水流便會順着水渠蔓延,流入庶民所需要的田地。

水車的妙用,秦王政早已下達王書,令各郡縣官署造就,以此緩解旱情。隨之,又聞昌平君與王綰之語,眉頭不由得又是一挑。

“近一百八十萬民力在河渠之上,消耗盡在大倉之中,此等之事,古來不曾有。”

玄清大師先前所言之策,所妙,但對於秦國的消耗也是巨大的,一百八十萬民力可不是十八萬,每一天的消耗都超過當年長平之戰的歲月。

“明歲若不豐收,大倉可有幾多存糧供給軍中?”

於昌平君所擔憂之事,秦王政神情也是瞬間凝重起來,於大師之策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主要就是旱災還要持續多久,秦國只要撐過去,一切都不是問題。

如果真到了大倉消耗一空,無論如何,也得率先保證軍隊有糧食,不然,秦國可就真的危險了,一時間,秦王政也是豁然間從上首站立而起。

“若無水車給予緩解旱情,存糧頂多供給十萬大軍,如今,卻是可以供給十八萬大軍至二十五萬大軍,勉強可以保證對於山東六國的威懾和北方匈奴的震懾!”

昌平君神色越發的不好看,秦國常備軍自從長平之戰以後,一直穩定在四十萬左右,如果旱情不能夠緩解,到明年的時候,將會有一半的軍士不能夠吃飽。

那……可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

“大師一物,令秦國軍士多十萬飽食,堪爲大功也。”

“今歲距離明年尚遠,暫不提軍糧存糧,倘若明年還是旱災之年,王室禁苑連同秦川全部山林,能否保得關中秦人採摘狩獵度過荒年?”

於秦國來說,面臨此等之事,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只要軍士還有能力威懾六國,那就儘量穩定國內局勢,只有國內安穩,軍士纔會有更強之力。

“去歲大旱,關中秦人全力抗旱搶種,入冬又大上河渠,秦國民衆沒有進山討食,只有山東入秦饑民進山,關中山林倒是沒有多大折損,野菜野果還算豐茂。”

“然則,秦法不救災,災年曆來不開王室禁苑……”

昌平君熊啓緩聲言之,大倉不足,那就只有另尋他法來滿足秦人的消耗,無論如何,也要將眼前的難關渡過去。

“昌平君只需要言語,若是開放禁苑,可否保關中度荒?”

不過,還未等昌平君說完,秦王政便是打斷其言。

“若是開放王室禁苑,大體可度荒年。”

數息之後,昌平君給了秦王政一個滿意的迴應。

“如此,秦國還能夠堅持兩年,縱然上天繼續幹旱,老秦人也無懼。”

秦王政面上多了一絲歡喜,雙手猛然一合,清脆的聲音迴旋在空曠的興樂宮廳殿之內。

“我王,臣以爲,目下秦國之財力物力存糧,尚有周旋餘地。所以左右爲難者,法令相左之故也。”

“王綰斗膽,敢請我王召廷尉、國正監等執法六署會議,於法令斟酌權變之策。法令但順,經濟各署救災救荒,方能放開手腳。”

既然大王已經做了這等打算,接下來的事情也能夠酌情爲之,似乎就算因此而變更秦法也不是不可以,王綰拱手一禮,對着上首秦王政隨之說道。

“可!”

秦王政點頭回應之。

一個時辰之後,廷尉、國正監等官署在興樂宮商討完畢,令出而下,以廷尉贏騰爲首,反對此等危難關頭,變更秦法。

秦國之根基便是在秦法,秦法若是改,秦國很有可能生亂,國正監爲之認同,只可惜,廳殿內的大田令、王綰等眉頭輕皺。

想不到廷尉對於眼前情況還是那般的堅持,秦法不可改,那就意味着賦稅之事還是要收的,如此,接下來的麻煩該怎麼處理?

“諸位可有良策?”

靜靜的端坐在上首,聽着廳殿內諸人的談論,於己身心中,同樣堅持秦法不可改,但王綰等人所言不無道理,秦法不改,賦稅照舊,秦人民心如何?

這一幕何其相似數月前的山東六國民力處置爭論!

只是,那件事因爲有着大師的在場,最後一語定乾坤,解決麻煩,而今又是一個相似的難題擺在他們面前,難住羣臣,各執一隅。

語落,整個興樂宮內瞬間歸於寂靜,策略雖有,然,卻不能夠兩首兼顧之。

豁然之間,整個偌大的興樂宮爲之寂然,秦王政深深的呼吸一口氣,抉擇此等之事,他並不怪羣臣,實在是百年來,秦國未有如此之事。

如果是百年前,秦國未曾變法之時,想來事情很容易解決,不就是免除賦稅嗎?正合穆公以來的王道霸業之道!

但此道卻不合秦國法治之道!

“趙高,你即刻啓程前往涇水河渠,問策大師。”

“上一次,大師一語化解諸位難題,這一次,寡人仍舊相信,大師不會令寡人失望!”

真論起來,數年來,大師所爲之事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撇開國事,武道至強,鎮壓山東諸子百家,涉入國事,亦是微言大義,高屋建瓴。

視線再一次掃視下首羣臣,一雙丹鳳之眸中掠過點點精光,隨即,看向身側的少府令趙高,語落令下,趙高沒有遲疑,躬身一禮,悄然離去。

待在大王身邊十多年,對於大王的性子自然知曉。

“這……,玄清大師乃世外高人,一向不涉俗事,大王之語,是確信大師有解難長策?”

秦廷重臣爲之困難的難題,大王卻將其拋給遠在涇水河渠的大師身上,此語一出,整個秦廷之內的諸人神色微變,尤其是文官爲首的昌平君熊啓。

大王之策無異於表達其對自己的些許不滿,身爲相邦,不能夠調理陰陽,解決大事,反而要依靠道家天宗的世外高人。

“昌平君,國事難題,大師已經替寡人解決一個,而且大師之眼界、見識,遠非普通人可比。”

“道家《德經》有云:治大國,如烹小鮮!大師武道境界之高,萬法殊途同歸,以大師的境界,或許會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地方。”

見昌平生神色略有難看,觀廳下羣臣神色略有古怪,秦王政朗朗一笑,不知爲何,自己就是堅信大師會有良策,會和上次一樣,有兩全之策。

若說憑空問之,倒是令諸人不服,但有了上次之事,廳殿內的羣臣一時間也不好多說什麼,彼此之間,相視一眼,均無奈。

算着時間,趙高此時前往涇水河渠,想來在子夜便可歸來。

******

去歲大旱以來,幾乎每件公文都是緊急事體。秦王政又習慣於隨時批閱,幾乎沒有片刻積壓,即或短期出巡,在王車上也照樣批閱文書。

年青的秦王親政近兩年,這種快捷利落之風迅速激盪了秦國朝野,即便是最爲遙遠的巴蜀兩郡,文書往返也絕不過月。

關中內史署直轄的二十多個縣,更是文書早發晚回。秦國官員人人惕厲敬事,不敢絲毫懈怠。王綰身爲咸陽長史,更是做好表率。

日暮時分,尚食坊之人將食物送入興樂宮偏殿之中,秦王政匆忙吃了一罐肥羊燉和兩張鍋盔,便是繼續王書的批閱,王綰隨行之。

時間過的飛快,興樂宮內的報時之人已經言語四更過,秦王政仍舊在偏殿中,在偏殿一側書房行事的長史王綰知曉,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趙高還沒有回來。

原本按照往常的慣例,王綰在三更之時便可離去,然,今日事情特異,王綰預料秦王定然要等李斯回話,隨後必然有緊急事務,所以王綰也守在書房,一邊梳理文卷一邊留意書房內外動靜。

很快,五更時分便是到了,春日剛起,殿外的夜色仍舊茫茫漆黑,淡淡的微風吹拂,隱隱入殿中,帶着清新的微涼,其間夾雜淡淡的塵土氣息。

非旱災如此,山清水秀的秦川之地不會有如今遭遇,也算是百年來頭一遭了,王綰在書房內整理着文書,等待明日將其迅速下發。

“可是少府令趙高?”

忽而,便是一陣急切的馬蹄之音迴旋在殿外空曠幽靜的廣場上,瞬間,王綰神色一動,連忙走出殿外,向着那已經快速下馬,行至己身方位的人影看去。

“見過長史,正是趙高!”

帶着淡淡沙啞的聲音涌出,趙高的身形飛快而至,帶着強烈的旋風,便是奔入偏殿之內,那裡是秦王政所在區域。

見狀,王綰啞然一笑,這等形態在少府令趙高的身上可是少見。

既有如此之態,想來必有所得,面上帶着微笑,心中掠過深深感慨,難道白日裡難住秦廷羣臣的要事真的被玄清大師解決了?

“少府令,先去歇息吃食,這裡有我!”

行入殿內,緩步而近秦王政身側不遠處,那裡,渾身泥土灰塵覆蓋的趙高,正周身散發濃烈的熱氣,大汗淋漓不過如此,王綰觀此,連忙上前輕語。

不過,於王綰之語,趙高恍若未覺,仍舊靜靜的站立在秦王政身側,如同一尊巨石,堅韌不動,汗水任意流淌,浸染衣衫。

“趙高,你先下去歇着吧。”

秦王政則是正在看着手中一道不大的紙質文書,數息之後,雙眼微微眯起,點點笑意擴散。片刻之後,擡起頭對着趙高吩咐道。

語落,趙高躬身一禮,喏聲而退。

“這是大師的意見,王綰,你覺如何?”

隨後,秦王政將手中紙質文書輕輕遞給王綰。

第四百零七章 善柔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楚滅(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七絕堂第九百七十一章 長城之界(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妖嬈臨世(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魅圓滿(大章)第八百三十八章 聲震天下(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九章 法勢(求票票)第七十二章 轉魄劍主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一別經年(求票票)第一千四百章 萬劍生(第三更)第八百四十章 統統該死(求票票)第八百二十八章 鎮秦劍(第一更)第九百三十章 至尊擇主(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四章 今夜殺你(求票票)第一百九十章 持三尺劍(第三更)第九百五十八章 鄢陵故地(第二更)第九百一十二章 鼎肉壞鼠(第一更)第兩百六十六章 斯(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代價(第一更)第一千零二章 三策天論(大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法勢(求票票)第八百四十五章 如影隨形(第二更)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滅楚主將(求票票)第三百章 史冊(第三更)第八百六十六章 河西兩郡(第三更)第八百五十二章 壓陣鋪橋(第一更)第三百四十六章 至陰莫邪(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無畏獅子印(求票票)第三百五十二章 五城(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赳赳老秦(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朝會(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國之柱石(求票票)第兩百七十九章 醫家念端(大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宮論政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無心大謀(求票票)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護體真罡(求票票)第四百九十六章 紫蘭隱秘(求票票)第八百一十二章 伏念問道(求票票)第七百六十四章 盤庚(求票票)第三百零四章 太乙觀妙(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太虛赤松(求票票)第八百六十四章 現實與理想(第一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合道內丹(求票票)第三十二章 大梁披甲第七百六十八章 黑暗(月初求票票)第六百三十五章 子有何策(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再臨蜀山(第二更)第七百一十四章 雛鳳之謀(求票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封建邦國(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九章 白帝之身(萬更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燕國滅(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口吞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禮樂大之(求票票)第五百五十七章 納地效璽(萬更求票票)第七百二十九章 小教訓(求票票)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發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口吞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百家爭鳴(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公子天明(求票票)第四十九章 百步飛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發吧第九百五十四章 《心印真經》(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至高機緣(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煉丹奇物(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焰靈悟虛(求票票)第三百章 史冊(第三更)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大日陰陽咒(求票票)第六百零九章 本源之力(票票來點)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服食內丹(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勝算(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北冥有魚(求票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七脈三輪第八百九十八章 扶桑神殿(第一更)第九百六十九章 曉夢下山(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絕對公平(求票票)第三百九十六章 嫁衣玄功第三百八十章 錯過第一百二十章 紫蘭軒第兩百一十一章 離(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縱橫兩道(第五更)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五行八陣(大章求票票)第九百九十四章 鬼谷何在第七百零三章 太乙觀妙(求票票)第兩百六十九章 駟車庶長(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一章 暖牀(第一更)第六百零四章 金剛不壞體(月初求票票)第兩百八十三章 新鄭之非(第一更)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鬼谷陰陽(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一念生死(求票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天地鯤鵬(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楚軍騰龍(第三更)第兩百三十三章 計然家(第三更)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萬物冰封(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楚滅(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戰法(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魏國初滅(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繼續跑啊(求票票)第九百九十九章 王者之心(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論斷(第一更)
第四百零七章 善柔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楚滅(五)第一百五十二章 七絕堂第九百七十一章 長城之界(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妖嬈臨世(第一更)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魅圓滿(大章)第八百三十八章 聲震天下(第一更)第六百八十九章 法勢(求票票)第七十二章 轉魄劍主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一別經年(求票票)第一千四百章 萬劍生(第三更)第八百四十章 統統該死(求票票)第八百二十八章 鎮秦劍(第一更)第九百三十章 至尊擇主(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四章 今夜殺你(求票票)第一百九十章 持三尺劍(第三更)第九百五十八章 鄢陵故地(第二更)第九百一十二章 鼎肉壞鼠(第一更)第兩百六十六章 斯(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代價(第一更)第一千零二章 三策天論(大章)第六百八十九章 法勢(求票票)第八百四十五章 如影隨形(第二更)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滅楚主將(求票票)第三百章 史冊(第三更)第八百六十六章 河西兩郡(第三更)第八百五十二章 壓陣鋪橋(第一更)第三百四十六章 至陰莫邪(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無畏獅子印(求票票)第三百五十二章 五城(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赳赳老秦(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朝會(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國之柱石(求票票)第兩百七十九章 醫家念端(大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西宮論政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無心大謀(求票票)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護體真罡(求票票)第四百九十六章 紫蘭隱秘(求票票)第八百一十二章 伏念問道(求票票)第七百六十四章 盤庚(求票票)第三百零四章 太乙觀妙(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太虛赤松(求票票)第八百六十四章 現實與理想(第一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合道內丹(求票票)第三十二章 大梁披甲第七百六十八章 黑暗(月初求票票)第六百三十五章 子有何策(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再臨蜀山(第二更)第七百一十四章 雛鳳之謀(求票票)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封建邦國(第二更)第五百六十九章 白帝之身(萬更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燕國滅(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口吞下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禮樂大之(求票票)第五百五十七章 納地效璽(萬更求票票)第七百二十九章 小教訓(求票票)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發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一口吞下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百家爭鳴(第二更)第四百八十六章 公子天明(求票票)第四十九章 百步飛劍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發吧第九百五十四章 《心印真經》(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至高機緣(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煉丹奇物(求票票)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焰靈悟虛(求票票)第三百章 史冊(第三更)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大日陰陽咒(求票票)第六百零九章 本源之力(票票來點)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服食內丹(求票票)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勝算(求票票)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北冥有魚(求票票)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七脈三輪第八百九十八章 扶桑神殿(第一更)第九百六十九章 曉夢下山(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一章 絕對公平(求票票)第三百九十六章 嫁衣玄功第三百八十章 錯過第一百二十章 紫蘭軒第兩百一十一章 離(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七章 縱橫兩道(第五更)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五行八陣(大章求票票)第九百九十四章 鬼谷何在第七百零三章 太乙觀妙(求票票)第兩百六十九章 駟車庶長(第二更)第兩百三十一章 暖牀(第一更)第六百零四章 金剛不壞體(月初求票票)第兩百八十三章 新鄭之非(第一更)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鬼谷陰陽(求票票)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一念生死(求票票)第七百三十五章 天地鯤鵬(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楚軍騰龍(第三更)第兩百三十三章 計然家(第三更)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萬物冰封(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楚滅(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戰法(第三更)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魏國初滅(求票票)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繼續跑啊(求票票)第九百九十九章 王者之心(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一章 論斷(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