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四章:蠶食河南

這支被給予厚望的金國大軍,還在採用早已經被陳憲淘汰的莫里斯方陣,火槍裝備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而在這百分之五十的火槍手當中,有一半還在使用火繩槍。

在他們對面呢?蒙古漢軍的火槍裝備比例已經高達70%左右,而且全都是燧發槍。

在火炮方面,蒙古人帶來的數百們大炮當中,十斤炮超過一百門,而金人最大的大炮只有五斤,他們的炮隊當中,甚至有着數來那個不少的又笨威力又小的鐵箍鑄鐵小炮!

在騎兵方面,金國人的鐵騎和人馬具裝騎兵,已經完全不能適應現在的戰場,而蒙古人當中的哥薩克式漢軍騎兵則是完全爲這種戰場而設計的。

戰鬥的結果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註定了。

金國的十萬大軍在棱堡帶中被蒙古人打的全軍覆沒。

失去了野戰能力的金國人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蒙古人將他們的棱堡一座又一座的圍困起來,最終順利的通過了他們苦心經營的棱堡防禦帶!

不過即便通過了潼關東部的下場棱堡帶,蒙古人也並非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還有一道難關擺放在他們面前,那就是金國人在洛陽,依託北邙山和東部丘陵地帶,修建的棱堡防禦羣。

自從成吉思汗東征之後,金國人龜縮在陝西,河南,安徽這條下場地帶上,除了發動了幾次想要從宋國人身上找回損失的愚蠢戰爭之外,他們作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在洛陽和南京(開封)兩地經營起了兩個棱堡防禦圈。

這兩個防禦圈,當然是金國都城南京(開封)的防禦圈更大,棱堡更多,更大。

但開封城外一馬平川,地形並不適宜防守。

洛陽防禦圈規模和質量雖然不如南京防禦圈,但這個地方的地形比較複雜,有利於防守。

中國歷史上,又多次戰爭,都是圍繞着洛陽的防守爲核心展開的,足見這裡的防禦態勢的優良。

金國人經營的洛陽防禦圈,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洛陽城,另外一個就是北邙山大營。

兩處防禦核心互爲犄角,互爲應援。

特別是北邙山大營,依託地形,和居高臨下的火炮和火槍防守,比冷兵器時代更加的易守難攻。

而如果不攻克北邙山大營,你就無法去攻打被密集的棱堡保護在內的洛陽城。

如果沒有棱堡這個作孽的東西,光靠洛陽的地形,金國人是不可能擋住蒙古人的。

但是,有了在這個時代幾乎無法被攻克的棱堡之後,洛陽易守難攻的態勢就被棱堡給放大了。

金國人學陳憲的做法,將洛陽城周圍的百姓全都集中在了棱堡當中,以棱堡控制四周的耕地,讓蒙古人在洛陽附近連糧都打不到。

在洛陽東邊的平原上,也鋪滿了簡單的棱堡,維繫着洛陽和河南東部平原的交通。

窩闊臺在洛陽城外差點愁白了頭。

洛陽這地方,你又不能繞過去,那裡面藏着十萬大軍呢,你要從這裡繞過去,補給線還要不要了?

如果只帶着蒙古騎兵倒還罷了,完全可以靠燒殺搶掠來維持補給,反正蒙古人一直是這麼幹的,但帶着十餘萬漢軍步兵他就沒法這麼幹了。

就在窩闊臺在洛陽城外發愁的時候,陳憲大軍在開封和徐州附近的黃河南岸修了兩個月的堡壘之後,終於覺得安心了,終於將大軍開出了黃河岸邊的堡壘,向着開封和徐州城進發。

這些年,金國人重點經營洛陽和開封城的防禦。

倒不是他們不重視徐州方向對東海國的防禦,而是這個方向,除了黃河之外,一馬平川,一旦敵人跨國黃河,就根本防不勝防,單純經營一兩座城市,毫無意義。

金國人想經營,也無從經營得起。

按照作戰計劃,李石率領着他的西路軍,直撲開封城,在開封城的東部紮下大營,然後在選擇了正面幾座棱堡,開始在其外圍修建圍牆和簡易棱堡。

這些年,金國上層爲了苟安,在開封城外修建了相當密集的棱堡,哪怕是火力強大的陳軍也拿這樣的棱堡羣沒辦法,只能用笨辦法一座一座的圍困起來。

另外一邊,楊小乙輕易的攻下了沒有棱堡保護的徐州城。

接下來,他以徐州城爲大本營,分兵數路,一路駐守徐州,並沿着黃河南岸掃蕩沿途州縣,奪取和建立據點,一路南下,掃蕩沿途州縣,主要一路由楊小乙親自率領,直撲歸德府。

留守徐州的有兩個步兵師,他們分兵兩路,沿着黃河向上遊和下游掃蕩,短短數月時間,在黃河南岸佔據了數十處據點。

陳憲在北岸組織大量工程隊,以徐州軍在黃河南岸佔領的據點爲依託,架設了數十座浮橋,將早就準備好的大量物資,大量工程人員,大量官員,大量民兵輸送到黃河南岸。

在軍隊的開路下,過河的預備官員和民兵開始入主鄉間的堡寨。

陳憲的官僚政府在被壓制多年後,有一次開始全速運轉起來。

雖然遭到多年的壓制,但這次在佔領區重新開始建立和運行,這套官僚政府卻並沒有退化,反而運轉更加順暢。

原因很簡單,因爲此時的東海國,有着在這個時代專業素養最高的事務官集團,和數量衆多系統培養的各種專業人才,保證官僚系統運行效率的其實是這些基層人員,而不是中高層的政務官員。

東海國的戰時官僚系統,迅速的控制了黃河南岸從歸德府城到淮泗這段六七百里長的區域。

在這片區域中,所有的縣城,州城全部被佔領,所有的豪強堡寨全部被控制。

早就聽聞陳憲兇殘手段的河南豪強們紛紛逃亡,有能力的,就往西邊逃,沒有能力的就往縣城州城裡跑,人人都知道,地主豪強只要放棄了土地,跑進了城裡,陳憲就會網開一面。

但有一羣人,即使跑進成立,陳軍竟然也不放過,那就是女真人!

無論是鄉里的,還是城裡的,女真人都被甄別出來。

這一次,陳憲沒有下令驅逐女真人,這些女真人被甄別出來之後,被集中關押,最後全部押解回黃河北岸,最後都集中在了青島城外的集中營裡。

最終女真人絕望的哭號中,他們被以家庭爲單位,押上了一艘艘大船,乘風離港,向着南方遠航而去。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一七七章:大勝,霸道一五四章:騎兵二十章:鍛刀(上)一九六章:襲擊,海戰三四四章:水泥過剩九十五章:新建八十一章:治傷如殺豬九十一章:治療十七章:開工一一八章:戰後三十一章:故意泄露一零一章:鎖子甲二十二章:良性發展八十三章:解刨二十章:鍛刀(上)一五五章:論騎兵,八旗軍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一七二章:軍改,擴軍三一二章:技術擴散,棱堡四十八章:威脅一八三章:擴張,行政改革一四九章:發展,麻煩四十一章:技術擴散一一九章:安撫三十二章:差點真泄露一一五章:抄後路八十二章:練手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九十四章:何長青三十九章:報紙一零七章:竣工一六八章:球磨機,水泥窯,說招安一零六章:知己一二七章:白世傑一零五章:否極泰來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一二六章:噩夢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十八章:飯票第七章:思考未來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四十九章:吃裡扒外二十三章:鴛鴦陣(上)八十二章:練手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九一章:商品八十三章:解刨四十三章:外援三二五章:兵權!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一二五章:奸細一三八章:擴軍一零三章:行政體制五十六章:戰場急救二十四章:鴛鴦陣(下)一九八章:遼東七十八章:收俘一三二章:燈籠引路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三十三章:暗流涌動一三八章:擴軍二十七章:書到用時方恨少二零二章:蠶食華北,偵騎初交鋒一六九章:據萊蕪一零五章:否極泰來一三六章:勝負翻轉一五一章:仿製一九零章:船隊三四零章:錯失良機一三六章:勝負翻轉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一四九章:發展,麻煩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五十二章:重弩十六章:紮根八十一章:治傷如殺豬三一七章:大勝一八四章:鐵騎成軍,楊妙真的煩惱一七零章:建設萊蕪第二章:葉公好龍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轍七十七章:垂死掙扎九十三章:衝突一一七章:勝利二十二章:良性發展一八三章:擴張,行政改革三四二章:東海國的底蘊九十三章:衝突一二四章:硫酸九十一章:治療一六二章:佔領,解決一九五章:見官四十六章:首戰九十九章:送神一七三章:百里侯一零九章:造炮三十九章:霍員外
一七七章:大勝,霸道一五四章:騎兵二十章:鍛刀(上)一九六章:襲擊,海戰三四四章:水泥過剩九十五章:新建八十一章:治傷如殺豬九十一章:治療十七章:開工一一八章:戰後三十一章:故意泄露一零一章:鎖子甲二十二章:良性發展八十三章:解刨二十章:鍛刀(上)一五五章:論騎兵,八旗軍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一七二章:軍改,擴軍三一二章:技術擴散,棱堡四十八章:威脅一八三章:擴張,行政改革一四九章:發展,麻煩四十一章:技術擴散一一九章:安撫三十二章:差點真泄露一一五章:抄後路八十二章:練手六十四章:對比試驗三二七章:矛盾,選擇九十四章:何長青三十九章:報紙一零七章:竣工一六八章:球磨機,水泥窯,說招安一零六章:知己一二七章:白世傑一零五章:否極泰來三二四章:棱堡防線,棉花一二六章:噩夢一三七章:佔領西莊子十八章:飯票第七章:思考未來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四十九章:吃裡扒外二十三章:鴛鴦陣(上)八十二章:練手八十五章:大逆不道一九一章:商品八十三章:解刨四十三章:外援三二五章:兵權!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一二五章:奸細一三八章:擴軍一零三章:行政體制五十六章:戰場急救二十四章:鴛鴦陣(下)一九八章:遼東七十八章:收俘一三二章:燈籠引路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三十三章:暗流涌動一三八章:擴軍二十七章:書到用時方恨少二零二章:蠶食華北,偵騎初交鋒一六九章:據萊蕪一零五章:否極泰來一三六章:勝負翻轉一五一章:仿製一九零章:船隊三四零章:錯失良機一三六章:勝負翻轉一八五章:疏遠,救兄一四九章:發展,麻煩第十章:“來”“往”(求收藏,求推薦)五十二章:重弩十六章:紮根八十一章:治傷如殺豬三一七章:大勝一八四章:鐵騎成軍,楊妙真的煩惱一七零章:建設萊蕪第二章:葉公好龍六十章:擴大學徒招募一五二章:伺機,結親三一五章:九斤炮,重蹈覆轍七十七章:垂死掙扎九十三章:衝突一一七章:勝利二十二章:良性發展一八三章:擴張,行政改革三四二章:東海國的底蘊九十三章:衝突一二四章:硫酸九十一章:治療一六二章:佔領,解決一九五章:見官四十六章:首戰九十九章:送神一七三章:百里侯一零九章:造炮三十九章:霍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