嘡——
短刀架住了短刀。
齊王全身重量都集中在短刀上,這一擊使出了全力,震得李世民雙臂發麻,拼出全力才堪堪招架。
“死!”
齊王怒吼着,吐沫噴在李世民臉上。
李世民骨子裡的悍勇完全激發了出來,他大喝一聲,擡腳,朝齊王腿上的箭傷踢去。
“我——要——殺——了——你——”
齊王痛號着,力道被卸去大半。
李世民發狠力挑開齊王的短刀,反手,一刀砍在了齊王腋下。
“啊——”
接連兩下劇痛,齊王快瘋了,短刀終於脫手。
機會!
李世民拔出嵌在齊王腋下的刀,鮮血噴涌而出,澆在他的銀光甲上。
那是打下東都洛陽後,皇帝李淵親自爲李世民披上的鎧甲。
這已是皇帝父親所能給予的最高規格的榮譽。再高,就只能把太子的位置給他了。
今日,李世民特意穿着這身鎧甲襲殺兄弟,他希望得到父親的理解。
不理解,便只能連着父親一起殺。一想到弒兄的罪名,李世民就喘不過氣,再加一個弒父?他絕不願擔此罵名。
李世民緊咬牙關,手中的刀向着齊王脖子砍去。
齊王當然不會任憑他砍,翻身,側滾。
側滾時,丟了短刀的齊王順便撈起李世民掉在地上的弓——那是他摔下馬時掉落的。
只有弓,沒有箭,弓弦便被齊王當成繩子使用。
付出前心後背又捱了數刀的代價,齊王終於將弓弦勒在李世民的脖子上。
他雖被多次劈砍,卻只添了兩道新傷,因爲出門時齊王特意在絳紫團花袍內套了一層精密的鎖子甲。
自從秦王進宮告狀,他便心有不安,一開始他以爲這不安源於恐懼父親的責罰,此刻他已明白,那分明是命不久矣的預感。
此刻,齊王渾身的肌肉山丘般鼓起,因爲用力,腋下傷口血流如注。
縱然不祥的預感已經成真,他也要爲自己拼出一條生路。
李世民已聽到了自己的頸骨發出咯咯聲。
快斷了。
他伸出舌頭,翻起白眼,一張臉憋得通紅。他的手緊緊扣住齊王的手臂,想將那雙拼命勒緊弓弦的手臂掰開,可角度不對,能使上的力實在太小,只覺得齊王的手臂如鐵箍一般不可撼動。
再兩個彈指,齊王便可勒死李世民了。但他已沒有兩個彈指的時間。
尉遲恭趕來了。
“齊王!放開吾主!”尉遲敬德大喝一聲,手中馬槊被他當飛矛甩出,直砸向齊王前額。
被沉重的鈍器砸在頭上,半個腦袋都要稀巴爛的。齊王自己也善使馬槊,因此他十分清楚這種鈍兵器的威力。
他只得撒手,狼狽地滾向一旁。
可惜!
齊王的腦海中閃過太子最後的叮囑。
去武德殿!求父皇庇護!
那是他最後的機會。
他沒有時間重新上馬,只能用跑的。
跑出十九步,尉遲敬德的箭破空而來,刺透了他的後背,直穿胸膛。
和太子一模一樣的箭傷。
倒地的瞬間,齊王反倒輕鬆了。
“建成吾兄,慢行,元吉來也。”
自此,李淵的四個嫡子僅剩李世民一人,皇位傳誰,他再也不必糾結猶豫了。
李世民拽開脖子上的弓弦,大口呼吸着。
“阿兄!”
李孝節第一個迎了上去。他幾乎是滾下馬,跑得太快,連摔帶爬踉踉蹌蹌跑到了近前。他是想撲向李元吉的,眼看兄弟慘死,他很難抑制悲愴的情緒。
縱然難,還是剋制住了。他最終樓主了李世民。
“阿兄。”
死者已逝,唯有生者能給他帶來利益,保他榮華富貴。
李世民亦緊緊摟住了李孝節的肩。他太需要這個擁抱了,他不敢睜眼,在想象中,太子和齊王的魂魄就在他背後。
他們陰惻惻地盯着李世民。
李元吉道:“且看着吧,他將來定然比咱們死得更慘。”
李建成道:“不僅比咱們死得慘,死後還要掛鐵樹,上蒸籠,下油鍋……十八層泥犁獄裡的苦頭挨個嘗一遍……”
李元吉又道:“罪孽深重之人還將連累大唐,災禍連年,邊患不斷,民不聊生,任他熬得心血乾枯,也擋不住衰敗毀滅的國運。”
李建成接道:“是了是了,看他死後如何面對咱家列祖列宗。”
“嘿嘿嘿……”
“嘻嘻嘻……”
……
兩隻小鬼一唱一和,他們身上仍插着箭矢,說到高興處,兩人一同側身,想要對面而談,兩隻鐵質箭頭就會碰撞,發出雖不響亮但十分刺耳的叮噹聲。
金屬碰撞聲和小鬼的笑聲,也不知哪個更瘮人。
李世民不敢睜眼,他怕睜眼後發現這不是想象,而是現實。
李孝節感覺到了李世民的顫抖,看到了他蒼白的臉色,滿額的冷汗,輕生安撫着:“無事無事,阿兄莫怕,都過去了。”
……
片刻後,尉遲恭拎着李元吉的人頭走出了樹林。
秦王麾下的兵將可沒有糾結的情緒。
一想到日後秦王坐了江山,他們穩穩地把持權柄,吃香喝辣,一個個精神振奮得口中嗷嗷叫,眼裡直冒光。
有兵卒來報:“東宮、齊王府精兵正向玄武門外聚集!”
“多少人馬?”尉遲恭問道。
“近兩千,還有增援!”
被秦王手下看守的敬君弘趕忙嚷道:“讓我去!我願戴罪立功!”
敬君弘不僅是玄武門監門將軍,還是掌管宿衛軍的雲麾將軍,若他召集手下抵禦東宮兵馬,自然是一大助力。
且敬君弘親眼見到太子已死,再難生出二心,他這雙贏的提議確難讓人拒絕。
尉遲恭沉吟片刻,道:“好,就讓你戴罪立功。”
秦王麾下大將張公瑾,已割下太子人頭,尉遲恭將齊王人頭也拋給他,道:“你帶些人馳援玄武門,押上敬將軍,守得住嗎?”
張公瑾將兩隻人頭的頭髮系在一起,往鞍側一掛,道:“定不讓賊兵進來一個!”
玄武門。
東宮、齊王府兵馬聽聞太子於宮內遇襲,上下震撼。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齊王府副護軍薛萬徹率兵猛攻玄武門。
救主心切的兵卒爆發出了驚人的戰力,尤其猛將薛萬徹,在軍中本就有着在世張飛的威名,率領死士以身體撞門,竟將沉重的玄武門撞出嘎吱嘎吱的聲音,令守軍揪心。
可惜,玄武門畢竟是宮內重要關隘,絕不是一通猛攻就能拿下的。 ωwш◆Tтkā n◆¢○
眼看久攻不下,外面的人急,裡面的人也急。
裡面最着急的人莫過於中郎將呂世衡。
一個時辰前,秦王假扮太子帶兵入宮,就是他親自帶人開門,給“太子”行了方便。
此刻他依舊主張開門,放太子的人馬入宮馳援。
這場奪嫡之爭中,呂世衡始終看好太子。他暗地裡請人牽線搭橋,進了太子陣營。無奈他不過是個小小的門將,除非宮變,否則一輩子也沒有立功的機會。
偏偏宮變發生了,眼看到手的機會,呂世衡當然不能錯過,他當機立斷,率領手下拉開了與城門郎常何對陣的架勢。
“太子乃國之儲君,不僅外面的人,你我也該速去馳援!”呂世衡大聲道。
論講道理,常何講不過他,乾脆什麼都不說,只橫了橫手中的刀,意思是今天誰也別想開玄武門。
“爲太子援軍開門!”呂世衡殺向了常何。
呂世衡不計後果,常何卻不忍大唐兵卒自相殘殺,兩坊爭鬥中畏首畏尾施展不開,終於被呂世衡佔了上風。
沉重的宮門開啓,眼看外面的兵卒潮水一般涌入門內,常何急得左衝右突,連殺好幾人。
大勢將去,這可如何是好?
好在,張公瑾趕到了。
急於立功的敬君弘大喝一聲:“宿衛軍聽令!隨我殺敵!”
敬君弘的積極參戰,給了好不容易打開玄武門的呂世衡一個信號:太子真的死了。
呂世衡懵在了原地,主子死了,他這番忠心表給誰看?點兒也忒背了。
但呂世衡終究是個聰明的,他態度轉了一百八十度,也隨着敬君弘吼道:“守兵聽令,隨我截殺賊軍!”
就這樣,兩棵各懷心思的牆頭草,竟成了關鍵時刻抵禦敵軍的主要將領。
張公瑾亦提起鞍側兩顆人頭,高聲道:“爾等看清楚!太子、齊王已死!爾等速速投降,降者不殺!”
此話一出,原本勢如破竹的東宮兵馬整體勢頭一滯,每個人都看向了張公瑾高高提起的人頭。
他們先是注意到了張公瑾身下的白馬,那匹白馬一側身子已被人頭頸部滴流的血染紅,甚是駭人。
“哎呀!太子!”
“真是太子!”
“不好了!太子死了!”
隨着人們看清那兩顆人頭的相貌,似有一隻大手將戰場捂住,玄武門內外都安靜了。
東宮、齊王府將士等待着,他們需要一個話事人給出下一步的行動命令。
還攻不攻?攻進去以後呢?殺了秦王?那聖上所有嫡子不就都死了嗎?這樣沒問題嗎?
守軍可不給他們遲疑的機會。常何大吼着:“殺啊!”
敬君弘,呂世衡合力帶人拼殺,生生將已攻入玄武門的兵士逼退了出去。
“速速關門!”常何吼道。
張公瑾嫌兵卒慢,晃了幾槍,逼退猛將薛萬徹後,他乾脆躍下馬,僅憑一己之力,生生合攏了需十人合力才能關閉的玄武門。
最粗的一根門栓落下,危情終於緩解。
敵軍總該潰散了吧。所有人都這麼想着。因此敬君弘和呂世衡纔敢帶着少量兵卒殺出門去。
可惜,他們的算盤打錯了。
“豈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難!”馮立吼道。
那個他交付了所有忠誠,想親手扶上皇位,哪怕丟了性命也在所不惜的太子,就這麼死了,他的滿腔抱負驟然落空。除了衝殺,馮立實在不知自己還能做什麼。
下一刻,倒黴的呂世衡就被他挑下了馬。
“別殺……”呂世衡的求饒尚處於口型階段,剛發出一點聲音,就被馮立一槍刺了個對穿,死透了。
“殺!”
有人附和地喊着,緊隨馮立,開始了新一輪衝鋒。
這樣的變故可嚇壞了敬君弘,他殺到玄武門外,不過是想做做樣子,爲將來立足朝堂博些便宜籌碼,等秦王秋後算賬時,說不定念他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給些封賞。
呂世衡一死,敬君弘才明白,動不動真格,已不是他能說了算的。
“開門!放我進去!”敬君弘絕望大喊着。
門內守將不爲所動。
張公瑾鄙視他們的牆頭草做派,根本不予理睬。
常何倒還念着同僚情面,不忍見他們遭屠殺,可常何接到的指令是守住玄武門,貿然開門的風險不是他能承擔的。
軍令爲大,常何沒辦法,只能喊着:“敬將軍速速整備,拼命吧!”
拼贏了,則能保住性命。
“鳥!”敬君弘大罵:“常何鳥人!”
門內沒了動靜,馮立已殺到了眼前,敬君弘又焦急改口道:“馮將軍,我是自己人……”
“殺!”已殺紅了眼的馮立什麼都不聽。
敬君弘只得應戰。
他心中怯怯,毫無戰意,更別說拼命了,反觀馮立,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神擋殺神。
不用過招,勝負已明。
三招後,敬君弘死於馬下。
兩根機關算盡的牆頭草怎麼都想不到,自己偏就死在了曙光來臨的那一刻,從前的種種暢想,加官進爵,妻妾成羣,家族興旺……隨着兩條性命的流逝,被風一吹,不知散去了何處,令人唏噓。
有死士隨着馮立拼殺,更多人選擇潰散。
馮立失了理智,薛萬徹卻還有些頭腦,他大喊着:“都隨我走!咱們屠了秦王府!”
他希望以此動搖秦王軍心,若裡面的人主動開門,出來阻截,他們或許還有殺進去的希望。
可惜守門將士一大半並非秦王府兵,薛萬徹的要挾與他們毫無瓜葛,而秦王府兵同樣不怕要挾,他們知道,秦王府早已是座空殼。屠府?隨便。
眼看守軍不爲所動,太子齊王已死,無力迴天,薛萬徹衝馮立喊道:“撤!先撤吧!”
說着,他已率數十人向宮城外馳去,再晚,秦王挾持了聖上,有了調兵之權,他們就只剩死路一條了。
馮立仍痛心疾首,但他也清楚,僅憑手下這點人,無論如何都攻不進玄武門了。
他看着敬君弘、呂世衡的屍體,長嘆一聲:“末將無能,只能殺死兩個小人,略報殿下知遇之恩!”
說完,馮立丟下手中長矛,下了撤兵的命令,和薛萬徹一樣匆匆逃走。
至此,李世民的兵變算是徹底勝了。
還有一個艱鉅的任務等着他:和平說服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