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杭州,天氣潮溼悶熱,卻又是烈日當頭,知了是那個的呱噪人們紛紛尋地納涼,能不出去就不出去。就算市井苦力也會拿一文錢,買上滿滿一大杯冰鎮酸梅湯,或是買上一大鉢冰鎮甜綠豆湯,尋一處綠蔭或是風口,坐下來慢慢享用,解除一肚子的煩躁。
一文錢,真的很便宜,就算碼頭上的役夫,也能天天拿出來。富庶的地方,隨時能夠賺到錢,哪怕是出苦力,也能每月收入幾貫錢,處在溫飽之上,閒暇時享受小市民八卦的生活,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要過的有滋有味多了。
士人們紛紛避暑于山舍、湖水之間,似乎沒有什麼事情,能夠提起他們期盼清涼的那份愜意。
就在這份燥熱不安的環境中,王秀似乎要給天氣增添熱度,玉泉山書院院刊東南新聞,相當高調地分期推出《心學註釋》版本,對《心學正論》進行全面解讀,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打破了沉寂於陰涼的士林,炙烤着士人驚愕的目光。
最引人眼球的是,書中明確提出民本主義思想和地方議政,還有三步走的君主立憲制。當然,主要講到了二元君主制,君主立憲制說的很籠統,相當的不清晰。
就算是這樣,也猶如一顆重磅炸彈。
一時間,士林陷入短暫的驚愕,不再關注王秀慢慢推動的經濟改良,目光全被吸引過來。
如果說讀書人不關注,那絕對不是讀書人,無論是地方議政,還是二元君主制,都是驚爆人眼球的新鮮玩意。不過,按照王秀的說法,一點也不新鮮,他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稍加改良,上古聖皇有百姓議政,現今有地方三老,上古君王總大局不問細節,現今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首篇提議強調,文章是建立在上古聖皇治政基礎上,是純粹的學術見解,是對上古大同的某種探討,無關現有的家國體制。並且以考究的論調,提出了先秦之前,遠在極西之地的大秦,曾經出現過羅馬共和國。
看着一篇篇不斷出來的文章,士人的心情是複雜的,說一千道一萬,人家王秀敢說出他們沒有說出來的思想,那就是規限皇權,真正的共治天下。
他們一直在努力,無論是共治天下的提法,還是言事官和中書門下言事制度,都是對皇權的限制。但是,沒有人真正以明確立法形式,來公開限制皇權,更沒人想到從思想上提倡,而且並不依賴皇權存在,實在令人咂舌。
他們紛紛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王秀,定策輔政大臣,一代文學名士,儒門大學都不足以形容這個男人。尤其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說王秀在蠱惑人心時,來自海外的那些商人,也證實了王秀的考究,極西的確存在過一個強大的國家,把整個海洋作爲內湖,曾完整章節(8)(6)(k)(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