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張大人放心,沒事的。?”轄裡片刻的失神,卻見張啓元色變,即好笑又鄙夷,這廝還真是怕死啊!
張啓元驚異未定,千里路程到了九百九,可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對方竟然說沒事,簡直是笑話,他吸了口涼氣道:“沒事?兩艘戰船過來,猛安竟然說沒事,你就做戰死的準備吧!”
“咱們是順風而行,幾乎不用船槳,他們是側逆風,必須要調整風帆,用船槳不斷奮力才能行進。嗯,如果他們是敵人,必須擦肩而過大轉彎,才能追擊我們,那時早就是半個時辰後的事情了。”轄裡嘿嘿地笑了。
尼瑪,怎麼不早說,害得老子差點嚇死了,還以爲真跑不掉了。張啓元捏了把汗,尷尬地道:“原來如此,那我們還得加快速度。”
“爲何要加快速度?”轄裡驚訝地看了眼張啓元,那目光就像看白癡。
張啓元眉頭微蹙,感到轄裡的異色,沉聲道:“爲了以防萬一。”
“張大人,如果保持幾天的風向,我們很有可能抵達復州化城,他們也就鞭長莫及了。”
“哦,如此甚好。”張啓元懂了口氣,心中總是不痛快。
“對了,大人有所不知,這個時節南來的海上大風帆,多是民間的大福船,並非南朝侍衛水軍的戰船。”轄裡笑眯眯地道。
張啓元翻個白眼,暗罵轄裡真不是個東西,有話不能早說,讓他白擔心半天,但又不能說什麼,現在形勢差人強啊!
“雖說是規律,卻也不能不防備萬一,我要知會做好戰鬥準備,還請大人回艙。”轄裡隱去笑容,變的無比地蕭殺。
張啓元心情是大起大落,複雜地瞪了眼轄裡,毫不猶豫地轉身離去。
卻說,呂頤浩從尚書兵部回家,正要休息片刻,卻聽家人來報李綱來訪,急忙出來相迎。
二人來到客廳奉茶,呂頤浩讓家人退下,李綱當先笑道:“元直兄謹慎,此君子存身之道。”
“伯記匆匆來訪,必有要事教我。”呂頤浩淡淡地笑道,他明白李綱無事不登三寶殿。
面對呂頤浩的開門見山,李綱搖了搖頭,正色道:“既然元直兄坦蕩,在下也就直說了。王文實自杭州卸任,提倡官制革新,開始倒也是流於形式,大家也喜聞樂見。只是,時下卻要逐步推行所謂的立憲,雖說對外朝是有好處,但茲事體大,不知老兄有何看法?”
呂頤浩眉頭微蹙,他知道李綱並非反對王秀提倡的官制,相反非常熱心地支持。作爲吏部尚書的他,對新官制中內外朝分離,殿中省剝離外朝很清楚,絕對是一次大膽的改革,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有點過,卻讓士人看到長治久安的希望,這絕不是流於形式的革新,而是真正平衡君臣權力。
平心而論,他也非常贊同,在吏部給予極大的支持,但李綱的憂慮卻不能不考慮,有些人不放人放心啊!
重臣們之間達成諒解,對新法實施至關重要。
“還有,公使錢也久拖不決,阻力實在太大。”李綱見呂頤浩猶豫,又拋出個大難題。
“怎麼,伯記要全力支持王文實?”呂頤浩感覺到李綱的變化,用李綱進入都事堂,也是爲了制衡王秀,竟然生出全力支持的心思,委實讓他吃驚不小。
人們是很看重內外朝分離,糾結點卻集中在公使錢,這可不是小事啊!
李綱看了眼呂頤浩,頗爲感慨地道:“元直兄,王文實所謂二元君主制,的確是長治久安的上善法子,無論是內外朝分離,還是公使錢歸公,都是於國於民有利的良法。哦,歐陽德明在成都府路做的不錯,兩銀法短短一年時間,就讓治下風氣使然,官吏辦事得力。”
“王文實,是難得的人才,他所用之人也多是幹練之士,無論是何治也還是鍾離明叔,都有可取之處,哪怕是戴罪立功的時子睦,在小小犍爲也是有聲有色,聽說費解齋倒好,整個兩浙路海事局,成了最拿錢的衙門,也是他的本事。”
呂頤浩作爲吏部尚書,對天下官吏比較瞭解,尤其是關注王秀的親信門人,這些人果然讓人刮目相看,不能不讓人羨慕,就算費蘇言利之人,卻不妨礙人家能套錢。
“那些都是外話,現在元直兄看怎樣?”李綱看明白王秀用意,也非常的贊同,他需要拉攏一批仁人志士。
呂頤浩絕對是首選。不要小看尚書禮部,經過新官制的調整,尚書吏部權力空前,真正成爲六部之首,作爲老臣的呂頤浩,又具備旁人不能比的資歷,引以爲援再合適不過。
再說,呂頤浩是老臣,在士人中威望不小。
“既然伯記說了,只要有利於天下蒼生,不就是這副老骨頭嘛!”呂頤浩很爽快地笑了。
“哎,其中艱辛,斷不能讓王文實一人承擔,我等也需要擔待。”李綱見呂頤浩答應,不由地欣慰不已,他縱然防範王秀不假,也在暗中限制首相權力,有些事還是要支持的。
官制的不斷革新,明顯有利於家國天下,他需要團結一批有威望的老臣,來力挺王秀實施。
不要看王秀已經是兩府首相,在某些事情上卻不能率意,少了一幫實權派的支持,還是寸步難行的。
就在這兩天,李寶、上官謙、邵青來到行在,因爲隨着李長昇率戰隊南下,大宋侍衛水軍遠征主力也準備得當,他們要做最後的準備。
此次,朝廷一共組建三個大型遠航戰隊,戰船二百餘艘,轉運船、輜重船、民船等千餘艘,侍衛水軍吏士五萬七千人,其中兩萬人是虎翼軍和沿海軍州簽發鄉軍,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至少在南海是頂級的戰力。
還有彙集在沿海杭州、明州、泉州、廣州等港口的貧苦生民三四萬人,光是民船的水手就有二萬餘人,他們願意跟隨大軍討生活,說白了就是爲淘金。
甚至可以說,這是朝廷組織大規模移民的開端。
(四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