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中壘堡之戰(二)

木綁紮成型,下有木輪,在它左右翼伸出推杆,由人推動向前,每部井欄至少要四十人的推力。

在井欄頂部是望樓,弓箭手可在上面射擊,不過在殘酷的戰場環境中,他們也必將成爲敵人的首要打擊對象!

頂樓下面則有鐵鏈拉起的跳板,當迫近城牆,跳板放下,士兵們直接從井欄內衝上牆頭……

井欄是攻城利器,但製作麻煩,根本不可能靠自力進行遠距離的移動,使用受到地形的嚴格限制,不過中壘堡前地形平坦開闊,倒有點適合使用。

嚮往井欄是隨用隨造,多在原地(攻擊的地點)製作,一則花時間,二則有粗製濫造的嫌疑,在戰場上容易出大問題。如將精心做好的井欄拆開攜帶則非常不方便,可是帝國有大船,而大船的的載重是不成問題的。

戰場上,大量的井欄如同一座座移動的堡壘,在士兵們的簇擁下緩緩向前。

一枚滾圓的石彈呼嘯而至,砸中了一部前移的井欄的中部,不費吹灰之力穿過了井欄外沿蒙着的生牛皮,再擊穿幾條木欄,井欄內部最前面的二名阿三連哼都不哼一聲,就被石彈擊斃,石彈的動能相當巨大,他們身後的其他阿三被前面阿三猛力一撞。當即數人吐血!

又一枚石彈擊中一部井欄,這回更乾脆利落,三名阿三慘叫着從五米處掉到了地上,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砰地一聲悶響,一枚火壇在隊伍前十米爆開,一大灘火流燃燒着,發出嗆鼻地黑煙,軍隊被迫繞道而過。

忍了幾天的貴霜人籍着投石車大力發泄他們的怒火。最重型的投石車拋射出過百公斤的石彈,將地面砸出2多深的彈坑!落地裡爆開,正在推着井欄前進的大羣阿三下意識地一低頭,剎時渾身上下落滿了土、臉上、手上被飛舞的石片劃傷,滲出血跡。

巨石接二連三地落下,火彈呼嘯而來。煙霧飄蕩,塵土飛揚,一時間帝國軍團被搞得烏煙瘴氣。

大地震動,阿三兵在帝國軍官地指揮下,冒着貴霜人的石彈火團襲擊,繼續前進。

後面帝國軍的大型投石車和火炮、蛤蟆臼炮顧不得可能的誤傷,猛烈開火,一些小口徑炮(它們發射一個手掌大的鐵彈)被推到前線,以火炮上刺刀的形式向着中壘堡猛轟,排炮不斷打去。炮彈不停地投入了中壘堡,只見中壘堡地方上時有烈焰升騰。到後來濃煙塵土,瀰漫天空。目光都爲之遮蔽!

雙方地傷亡持續上升。

越來越近,貴霜人設在第三重城牆後的小型投石車(器)投出了尖利的石塊,象烏雲般砸入阿三神兵隊伍中。

這類的投石車相對簡單,一根長長粗粗的槓桿,長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裝載的石塊,短端繫上多條繩索,當命令下達時,投石手同時拉動繩索。利用槓桿原理將石塊拋出,它們投得近。但勝在射速快。

而遠程投石車,是十分先進的對重式投石車,很少幾個士兵利用絞車和轉輪將重物升起,裝上石彈或者火彈後,再釋放重物從高處落下,將彈火遠遠地投出,這種方法除了大幅減少操作的人員(輕型投石車依靠人力發射),還能減少操作所需的空間外,對於投擲的準確度也大爲提升,可以調整重物來控制射程。

塵土飛揚中.兩名阿三身體一歪,躺倒在地上;

一枚石彈準確地砸倒一面旗幟;

一名士兵好運氣地用盾牌擋着一枚自天而降地飛石,居然纖毫無損,還沒等他感謝大神保佑,緊接而來的火油壇,在他附近爆開,火焰瞬間將他捲入;

成排士兵被擊中,有地倒下了,有的被砸得頭破血流,哀鴻一片。

火彈擊中一株樹木,火油流趟下,它熊熊燃燒着,形成了一枝奇特巨大地火炬。

……

戰爭的百態圖:此時此刻,在巨大的行進隊伍中,命運是士兵們無法掌控的,唯有聽天由命。

距離堪堪接近,貴霜人的號角響起,一隊隊的弓箭手們手執弓弩,到達城垛邊,對着下面的人瞄準。

沉穩地將手指一鬆,弓弦顫響,須臾在尖嘯聲中,箭枝落入了帝國神軍羣中。

“奪、奪、奪……”前面的阿三將盾牌高舉,有效地抗擊了弓箭,力道十足地弓箭釘上盾牌,根本無法穿透。

當然有人倒黴地,中箭者渾身一顫,一下子仆街。

阿三神兵防護和帝國華族一個樣,都是攔截者II型護甲,當然不算差,但依然被從高處射下的箭矢擊穿。

帝國軍中地弓箭手,從盾牌兵後面鑽了出來,排出了三道掩護的陣列後,搭箭仰弓,還以顏色。

“胡、胡、胡……”弓弦聲在戰場上響成一片,帝國軍特有的藍幽幽的淬過火的鋼矢如同潑雨般飛向城頭!

貴霜人憑藉着垛牆和盾牌躲避,發射的弓箭明顯比先前稀疏多了。

箭矢飛上飛下,當帝國軍進至離城牆很近的範圍時,又一陣密集的的箭枝在他們當中落下,那是中壘堡第二道城牆的弓箭手對天仰射的結果。

一批帝國軍倒下。

井欄底部的軍官渾身是汗,神經緊張地大叫大吼,士兵們機械地按命令順梯而上,在上梯前,有人先往他們身上潑水,很快木板上溼漉漉一片,一不小心就會打滑。

近了,近了,更近了,呆在井欄肚子裡的阿三神兵都在喃喃地念着經文,祈禱大神的保佑。

嗡嗡嗡聲中,再勇敢的士兵都是呆滯着眼,木着臉,緊握手中的武器。

這一刻,有人竟覺得不知過了多久!

終於,井欄停住,跳板“軋軋軋”地放下來了。

迎面而來的是貴霜人砸來的陶瓶,裡面全是火油。

清脆的碎裂聲中,火焰在他們身上猛烈燃起!阿三們發出了撕心裂肺的慘叫,控制不住劇烈的痛疼,無法控制身體的行動,又被對面的貴霜人敵住過不去,他們從高高的跳板失足掉下來

如果他夠幸運,那就是摔死;不夠幸運,摔下來又不能動彈,唯有被火活活把他們燒死或者燒個半死,那真是生不如死!

前進是死,後退也是死,一個勇敢的阿三兵,身上火焰如同毒蛇的舌信吐個不停,他大叫着:“大神萬歲!”一跳三丈高,落上城頭上。

匆忙之間,貴霜人竟沒有殺到他,他就在城頭跌跌撞撞,引起貴霜人好大的驚慌!

城頭處如火如,城下也是水深火熱。

用於撞擊城門的衝車進至城門處,開始有節奏地撞擊着銅芯包着的大門,也沉重地撞在城門的另一邊,正嚴陣以待的貴霜人的心頭上!

這批人共有幾百人,如果大門告破,他們將要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去抵抗帝國軍的瘋狂入侵。

今天是他們的幸運日,不必直面慘淡的人生。

大量的火油自城頭順着早已做好的孔道淋下,然後被點燃。

衝車的周圍頓時成爲烈焰世界!

更多的火油繼續淋下,更是火上澆油。

士兵們驚叫着逃開,逃不掉的則葬身火海中,他們全身着火,身體扭曲成奇形怪狀,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聲,戰場上任何聲音也蓋不過他們的慘叫聲!

督戰的霸兩眼瞪大。嘴角哆嗦,身不由己向前走了三步!

我們打下了大量土地,歸順地各族想過上好日子,當然得付出代價,眼下攻城的基本上都是阿三,充當炮灰,消耗貴霜人的力量。

霸原本在帝國本土北方築鐵路,後來將領導責任轉交給專業的鐵道兵。他和他的副將們匆忙下南洋,雖然和阿三們接觸的時間並不長,但也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甚至臧霸都能說上幾句印地語。

看着自己的士兵英勇地戰死,此時此刻地臧霸,嘴裡無比苦澀。心急如焚!

城頭的爭奪越趨激烈,貴霜人奮力頂住井欄的阿三兵,還把弓箭和油瓶不停地投射過去,一些井欄居然被射成刺猥!

井欄內的阿三兵則不顧一切地想衝上牆頭,他們手執肉搏專用的大刀、斧頭和圓錘,奮勇衝殺,端的是視死如歸。

一方守土有責,另一方本來是軟稀泥,豈料如今宗教信仰狂熱,因爲是他們地大神降下神諭“唯有參與戰爭。纔是神的忠實信徒,頂得上無數遍的祈禱”。大神的意旨必須得到執行,那些見過皇帝的信徒(他們都是高級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回來後全都成爲了狂熱的帝國主義者,他們率先領隊衝鋒,有如帝國華族軍官!

城下帝國軍的弓箭和小火炮拼命掩護,每一道井欄下都有幾名華族軍官在指揮,把弓箭和炮彈往井欄前面城牆的一段範圍內狂扔,殺傷貴霜人,井欄內的阿三神兵則相應配合,發動了一次次地衝擊。

如此的攻擊。貴霜人地火油也不怎麼靈光了,大量的阿三神兵從城下順着梯子上到井欄地跳板處。衝上城牆,雙方在牆頭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錚、錚、鏗、鏗……啊!……嗖……嗖!”兵器的撞擊聲、投射武器的呼嘯聲、人們的喧譁和或高或低的呻吟慘叫聲……煙塵在城池的上空盤旋,滾滾而起,帶走了一個接一個人的性命……中壘堡,許多士兵戰死,在倒下地那一刻,眼也要再看中壘堡最後一眼!

在許多井欄前方的城牆上,鮮血淤積到你一落腳,能聽到“譁”地一聲!

兩軍不斷地投入兵力爭奪,城牆下的屍體很快就積成堆,一些沒死的士兵在痛苦地呻吟着。

城頭死的人是如此之多,來不及清理,以致於兩名敵對的士兵奮勇衝到高過城垛的屍堆上交戰,打不到幾下,收不住腳,雙雙從城頭上的肉堆上滑掉下城去!

戰爭機器一開動,誰都不能後退了,臧霸和徐晃的第一和第二軍團作爲攻城的主力,輪番上陣,持續對中壘堡施加壓力。

無論是白天或者晚上,投石車和火炮向着中壘堡發射了數以萬計的彈丸,

Wшw ◆тт kan ◆¢ O

軍部要求以最快速度攻下中壘堡,據情報分析,中壘堡武器彈儲備充沛,放開打,能夠打許久,糧食是小麥磨成的麪粉、咖、豆子和茶葉起碼夠吃一年半,食水也不成問題,所以圍困是沒有用的,唯有以堅攻堅,速速打下中壘堡,我們是志在必得!

高強度的攻擊不過三天,我們軍隊的死傷已達三萬人之多!(不是全部陣亡,輕傷也算進去)

超過九成的死傷者是阿三神兵,我們的忠實戰友,他們打得非常頑強,幾乎是前仆後繼,面對死亡沒有絲毫的遲疑,無愧於他們肩章上的青龍軍徽,也正式融入帝國軍隊中。

說來神奇,阿三兵以前和帝國軍對陣,軟得如同柿子,一捏就爛;如今阿三兵光榮地加爲到帝國軍隊的序列中,一點也不熊,兵不熊,官不熊,其戰鬥力產生了質的飛躍,精銳的貴霜守軍死傷過萬人!

打大仗,一般到了晚上就不打了,帝國軍打着白旗,得到貴霜人的允許,到城下收屍。每一具烈士的的忠骸都得到妥善的處理,在收取他們的頸間軍標後,幫辦的(原貴霜)河口城的人小心地洗乾淨他們,穿上好衣服。

阿三兵信婆羅門教,死後火化,帝國軍焚燒最好的木頭和香料送他們上路,這些木頭和香料是隨船而來,早就備好的,在阿三民間只有最高級的婆羅門才能用得上!

陣亡者的葬禮辦得十分隆重,由高級的婆羅門唸經,軍中的高級華族軍官盡數參加,一齊舉手行軍禮致敬。

戰死的阿三兵的家庭,全都得到帝國的豐厚撫卹,帝國一視同仁!

如今的帝國很有錢,撫卹的發放正向着陣亡者得到的撫卹金超過他在職所有年份的總和方面發展,重度殘廢者的撫卹待遇等同陣亡者,甚至更多!許多阿三兵的家庭在這樣的政策下受益非淺。

當皇帝的兵,被要求一不怕死二不怕苦,軍令如山倒,哪怕是赴湯蹈火也得上!但皇帝必會給予他的兵儘可能好的待遇(一打仗,軍人工資超過同級官府公務員收入的兩

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

第四天一早,帝國軍又展開了猛烈的攻勢,一隊隊的阿三士兵殺上陣去,被打殘,拉下來整頓,其他人接着上。

戰至中午時分,大家都很疲倦,戰場上出現了新的一批井欄和軍隊,他們士氣旺盛,行跳如飛,竟是徐晃手執雙板斧,和于禁、張任、李嚴四將率領兩個軍團的二萬華族部隊發動衝鋒。

軍號和帝國軍的呼號聲響徹雲霄,一時間殺聲震耳,貴霜人面如土色!

除了井欄、還架起了雲梯,每裡的城牆集中了一萬人,密度非常大,密密麻麻的爬滿了城頭。

在城頭的貴霜射箭、投擲石木,惜沸油鍋多於日前被破壞,否則就有帝國軍的好瞧。

徐晃就象個霹靂一樣落入了城頭上,他厲吼一聲,板斧擺動,一名貴霜人的大好頭顱呼地撥地而起,在空中飛滾,頭顱的雙眼瞪大,透露了對死亡的驚駭,無頭的屍體扭動着倒在地上,頸部的鮮血狂噴!

“殺!”狹路相逢勇者勝,徐晃板斧狂舞,硬生生地撞進貴霜人羣中,斧頭大開大闔,斧光血跡中所到之處,貴霜人盡數仆地!

他使斧子招熟力沉,運斧如風,不必擊中要害,被他傷着,對方要不是身體少了一些零件。要不就是開膛破肚,更糟糕地是他殺人的手尾長,他殺的人,往往是失去戰鬥力,人卻沒死,躺在地上等死。

徐晃一路殺過去,後面盡是慘嚎着的貴霜人,嚇得貴霜人魂飛天外。甚至有的不敢和他放對,直接跳了下城!

帝國軍發出了陣陣的歡呼,在三處城牆上豎起了帝國的旗幟!那是張任、李嚴也掃清了一段城牆,後繼部隊源源而上。

然而突破第一道城牆並不代表萬事大吉,還有第二、第三道城牆,而且橫向的城牆之間有着一道道豎向城牆。把區域分成一段段,呈“井”字形,帝國軍最多能局部突破而不能全部突破。

攻打第二道城牆一點也不輕鬆,帝國軍順着城牆往第二道城牆而去,如此會受到左右兩翼地打擊,而已方的掩護兵力少了許多;要不就是槌城而下,在城下與敵戰鬥。

貴霜人很快從混亂中清醒過來,憑藉着(第二、三道城牆比第一道城牆要高)的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箭枝如同倒水般向帝國軍陣地傾瀉。大捆大捆的投槍轉眼間就被他們投射一空,同時。第三道城牆後的輕型投石車也在不顧一切地發射。

城頭上帝國軍被打得擡不起頭,戰亂中連徐晃也都肩頭中箭(他太醒目。N多箭向他招呼),下到兩道城牆之間的帝~

受傷後徐晃簡單包紮一下,依舊留在城頭作戰,他不能下來,要是他地將旗轉動,會導致已方士氣下降。

攻擊沒能向縱深發展,我軍受到敵人密集投射兵器的全方位打擊,攻擊被迫停滯。

城中守將諾利茲沉着指揮部隊。將城內所有的機動兵力編成二個反衝鋒隊進行反撲,一個打累打殘換第二個。帶頭的則是重賞下的敢死隊,輪番連續向着我軍反撲,他們無懼生死,順着城牆而來,或者在第一道城牆上搭高梯登梯而上,其瘋狂和激烈程度是我軍很少遇見的,上到城頭的我軍鬱悶地將主動攻擊變成被動防禦,和反撲的貴霜人展開激烈的肉搏。

戰鬥打成膠着,反反覆覆,敵人重奪城牆,我軍又衝上去,奪回城牆,雙方隔着城牆對射,箭矢橫飛,生命飛速流逝!

李嚴手握短柄馬槍,刺出如同毒蛇吐信,收回必帶着戰場上最瑰麗的血花,所向披靡。他地一杆槍,都不知殺了多少人,積了厚厚一層血垢,粘乎乎的十分難受。

正殺得快意,馬槍被人抵住,三槍盡被那人地彎刀擋開,還似遊刃有餘的樣子。

來者正是貴霜大家地副將班達率隊反衝鋒。

李嚴不憂反喜,手腕一抖,施展出一套細膩的槍法,槍花盡往班達上半身點刺。

如同百花盛開,招招奪命,班達也不含糊,熟練地擋、格、削、砍……你來我往,戰得難分難解。

李嚴不是三國中超一流大將,但武力值也相當可觀,只是他已經殺得累了,班達是以生力軍的姿態上陣,所以李嚴戰不下班達。

突然,李嚴的臉稍微一側,象傾聽的樣子,班達也聽到了,微現喜色。

“這是怎麼回事?大營鳴金收兵?”李嚴偷眼一覷,才驚覺落日半沉,竟是黃昏了!

李嚴槍頭疾刺,一口氣連環七招,班達盡數接下,待李嚴抽身想走時,班達如影隨形緊追不放。

李嚴冷哼一聲,依然後退,帝國軍左右兩名百夫長揮刀狂攻,又有一枝箭飛向班達。

軍中沒有人情,做得百夫長,都是人命在身,刀枝精熟,一時間班達被弄了個手忙腳亂,眼睜睜地看着李嚴消失在帝國軍中,氣得他哇哇大叫。

兩名百夫長夾攻班達,戰不到數合,一人一口飛刀放出來,也向後撤,班達哪裡肯舍,追上三步,揮刀一砍,卻被一名渾身血跡的帝國士官敵住,待士官後退,又有一名揮動血滴滴錘子的士兵來戰班達,戰不到數合,士兵逃走,班達繼續追,這回在城牆上是十個弓箭手排成兩排,向他放箭!

班達這才醒悟原來帝國軍交替掩護撤退,絕不會潰敗。

攻城難,攻進去撤出來更不易,帝國軍組織部隊有序掩護撤退,以少部分悍兵掩護主力撤出戰鬥。他們下城的路徑是通過還立在城邊地井欄下去,大將的將旗就立在井欄跳板邊,不撤出所有士兵,大將不退!

班達再次和李嚴交手,只是當李嚴跳上井欄,他唯有徒呼奈何……下面地阿三兵推動井欄離開呢。

衝着班達微笑,李嚴揮手道:“兀那貴霜狗,下次我們再戰個痛快。”

也露出了笑容,黑臉爆出兩排雪白的牙齒,班達生硬地道:“花豬(華族),歡迎你再來,下次見到你,必宰你下酒!”

大戰就在雙方大將的告別聲中降下了帷幕!

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49節 羅馬娛樂時光(二)第18節 九一一事件神秘的樓蘭第8節 定鼎貴霜第4節 茫茫雪路第42節 絕世毒婦(二)第48節 最後解決(三)第1節 居獅子國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14節 波斯血原第9節 激戰西喀斯鎮(一)第8節 阿克蘇姆人的進攻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37節 過大年第9節 蟻與龍鬥(三)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44節 夢露佚事第74節 “幸福”的呂宋土著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24節 周瑜的終極下場(二完)第29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三)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34節 頂峰(一)第14節 離奇經歷第15節 萬事俱備第24節 情與恨(一)第12節 高峰會議波斯波利斯宮第12節 向西挺進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26節 情與恨(二)第40節 二打新野第26節 建業開埠第90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二)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15節 萬事俱備第38節 名將之路(三)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15節 消滅彌加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25節 立國瑣事第12節 不可愛的兩個傢伙:金環三結和阿會喃!第10節 波斯人的下馬威第39節 皮洛士式勝利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39節 總督之死(一)第1節 出兵伐董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33節 樂極生悲第13節 人才歸順第12節 正常說書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66節 趙雲于吉的任務第20節 大同鎮第34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五)第48節 最後解決(三)第5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搶婚記第19節 隔海互聯第11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8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印度古國與宗教第22節 美人計(二)第7節 蟻與龍鬥(一)第53節 最後一戰(一)第79節 日耳曼時光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39節 柳林團之戰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43節 南匈奴滅族第23節 新疆建州(二)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31節 建業瑣事(一)第3節 天子南巡(一)第12節 向西挺進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34節 文具的用一種用法第5節 路途皇帝下西洋之曲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34節 對日耳曼統治的對策第17節 老將出馬?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50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六)第26節 屠夫文聘第16節 破鎖丹成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
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49節 羅馬娛樂時光(二)第18節 九一一事件神秘的樓蘭第8節 定鼎貴霜第4節 茫茫雪路第42節 絕世毒婦(二)第48節 最後解決(三)第1節 居獅子國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14節 波斯血原第9節 激戰西喀斯鎮(一)第8節 阿克蘇姆人的進攻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37節 過大年第9節 蟻與龍鬥(三)第31節 馬家遊江南(二)第44節 夢露佚事第74節 “幸福”的呂宋土著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24節 周瑜的終極下場(二完)第29節 萬里煙海度若飛(三)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25節 雷霆猛女第33節 馬家遊江南(四)第34節 頂峰(一)第14節 離奇經歷第15節 萬事俱備第24節 情與恨(一)第12節 高峰會議波斯波利斯宮第12節 向西挺進第53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波斯遊記第18節 酒色醉人(二)第46節 最後解決(一)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26節 情與恨(二)第40節 二打新野第26節 建業開埠第90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二)第65節 北洋水師徵東第15節 萬事俱備第38節 名將之路(三)第19節 凹陷部之戰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15節 消滅彌加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25節 立國瑣事第12節 不可愛的兩個傢伙:金環三結和阿會喃!第10節 波斯人的下馬威第39節 皮洛士式勝利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39節 總督之死(一)第1節 出兵伐董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33節 樂極生悲第13節 人才歸順第12節 正常說書第10節 張昭修地球第48節 帝國的聚寶盆(一)第19節 和平比戰爭好第66節 趙雲于吉的任務第20節 大同鎮第34節 公雞跑進母雞窩(五)第48節 最後解決(三)第57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搶婚記第19節 隔海互聯第11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13節 戰鬥開始了第8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27節 撲克牌之黑桃8印度古國與宗教第22節 美人計(二)第7節 蟻與龍鬥(一)第53節 最後一戰(一)第79節 日耳曼時光第17節 吞併日耳曼(十三)第39節 柳林團之戰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43節 南匈奴滅族第23節 新疆建州(二)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31節 建業瑣事(一)第3節 天子南巡(一)第12節 向西挺進第30節 後宮風波起第20節 激戰共青城第34節 文具的用一種用法第5節 路途皇帝下西洋之曲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34節 對日耳曼統治的對策第17節 老將出馬?第36節 元老院內外第50節 三國英雄奧運會(六)第26節 屠夫文聘第16節 破鎖丹成第23節 丟臉的處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