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照我心伴我征途

拂曉,東方一片紅光,晨光曦微,海面微起波濤。

一支龐大的艦隊行駛在海面上,中有二艘重型炮艦,這種炮艦身軀巨大,每舷都有三層炮甲板,即有三排令人生畏的火炮,九艘較小的炮艦象待奉大將的小兵一般地跟着它們,還有大量的運輸艦和補給船,高掛着青龍國旗和代表勝利的羅馬鷹旗迎風飄揚,全部是蒸汽式船隻,趾高氣揚地向前推進。

“鏘鏘鏘鏘……”鏡頭打出“紅海,帝國曆開元十六年”的字樣。

鏡頭推移,遠方的海岸線漸趨清晰,露出了翠綠的小山巒和蒼茫的原野。

每條艦上都***通明,人聲鼎沸,象一隻只喧鬧的蜂巢。

水手與載客們——準備入侵的陸戰隊第1師的官兵們正忙着進餐和作進攻前的準備,擔任先頭部隊的那些團隊裡的新丁在擔任預備隊的人面前耀武揚威,運輸艦上的海軍人員不能理解中選去進行首發——行頭先死的人們歡欣情緒,也不能理解預備隊的苦惱——他們擔心先頭部隊在他們到來之前殺傷了太多的黑鬼。

沒錯,是去進攻黑鬼,士兵們大聲歡呼着:“殺光黑鬼!”那些老兵油子的嘴又毒又刁,可不會客氣。

那個不幸的黑鬼叫做“阿克蘇姆王國”,是位於非洲東北部埃塞俄比亞古國,地位於紅海邊,與埃及接近,公元1世紀前後建立,首都在阿克蘇姆城(離紅海的海岸線直線距離約有150公里)。、

公元前16世紀後,古代地中海地區同印度之間通過紅海進行的貿易漸趨繁榮,促進了阿克蘇姆王國的崛起。公元初年,阿克蘇姆成爲獨立國家,約在公元2世紀前後統一北方後。又向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擴張。

初時青龍國與阿克蘇姆王國的交往不多,一般地,青龍國與羅馬的貿易是運到波斯或貴霜後,由當地商人轉船入紅海,青龍商人沒有進一步深入,而波斯與阿三商人則在阿克蘇姆王國停靠進行補給。阿克蘇姆王國從中得到相當的報酬並受到了波斯及阿三的宗教、文化和科技的影響,大概舉國上下有15%信了阿三的大神教和5%信了波斯地拜火教。

但是阿克蘇姆王國畢竟非常落後,信原始宗教的人還是佔了多數,只有在海邊的村莊和城市,纔有阿三美輪美奐的神廟與拜火教莊重簡樸的神廟並存,越向王國內陸深入那就是原始宗教的天下了。(注:即使在平行空間裡。阿三神教對東南亞與印度洋周邊地區地影響比較大,本朝時,遠在華人到達之前,阿三神教在周邊地區顯得生氣勃勃)

所謂師出有名,這次戰爭。對外宣傳的是“宗教戰爭”!以大神教與拜火教兩教與原始宗教不斷髮生的宗教摩擦、衝突爲名義。要求阿克蘇姆王國取消原始宗教信仰,轉而信奉大神教與拜火教或者是天主教,三聖教也行,或者全信也行!

前三個教派是華族對統治地區的妥協,但並無不妥。畢竟都是同一個老闆,皇帝是大神教中溼婆大神的一個投影、他還是拜火教的最高祭司、天主教地大天使長,更是三聖教的寵兒。

這次戰爭等於幫助20%對80的戰爭,華族根本不在乎,如果80%對20%的戰爭,哪有那麼多利益。

可想而知。阿克蘇姆王國的頑固派拒絕了華族地最後通碟。戰爭如前在弦,勢在必發!

對外宣戰名義屬於遮羞布。對內地宣傳就完全不同了,我們……華族,天生高貴,特別是黃種人,上帝造人,黑的燒成了炭,白的未熟,唯有第三次剛剛好,黃種人是完全體,成熟體,是最完美的,對世界負有在所難辭的責任,傳播華族地禮儀、文化與文明是黃種人的天職,讓世界沐浴在華夏之光裡。

對外戰爭將會頻繁,不可能時時找到不同的藉口,使用的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標準和道理。

皇帝對自己人洗腦的理念有如某個平行空間地“米帝”地克隆版,有着根深蒂固的道德優越感,“米帝”覺得自己地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像天堂一樣完美。他們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別人,別人不來領取美式民主就一定要“無私”的送出,必要時用航母運過去、用飛機扔下去,不接受的話就用導彈和機槍來強逼接受。米國人心中自視像神父一樣公正,時刻高舉“民主”旗幟,自以爲是正義的化身,理直氣壯的干涉別國內政。

同樣道理,皇帝也熟練地演繹“米帝”的這一套,宣傳自己是老天爺的寵兒,天命所歸,代天而狩,整個地球都是皇帝的天下,那麼皇帝麾下的華族就負有重大的使命,在皇帝的統領下,把青龍旗插遍全球!

這是第三版華文《聖經》裡更新的最重要更新內容之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優越感,在帝國軍隊裡擁有廣泛的市場,被軍人們奉之圭臬,人手一冊以上!成爲了軍人們的膽氣支柱。

對外戰爭,必須讓軍人們相信自己從事的事業是神聖的、偉大的和光榮的,如此堅定的信念支撐着他們,他們纔會勇敢地面對敵人,慷慨地爲皇帝及他的帝國出生入死,有的軍人甚至將《聖經》的微縮版當護身符般掛在胸口,當他們胸部負傷時,鮮血把《聖經》都浸透了,真正是照我心伴我征途……

華文《聖經》的最新版本秉承皇帝意願,由張昭、蔡邕、華歆作主編,一本極其反動、全書充滿了民族主義狂熱和軍國思想,瘋狂地鼓吹君權神授和戰爭,成爲帝國內外政策的思想基礎和綱領。

張昭、蔡邕作爲帝國的開國元老,在位期間,他們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戰戰兢兢維繫皇朝統治,處事平和。講究中庸,然而下臺後,思想變得越來越開放,更加的敏感和左傾,他們決不能容忍他們一手打造的帝國淪落,更不許可任何人威脅到帝國的安全!

當由他們編纂的最新版聖經出爐時。令大家都大吃一驚,文中的尺度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對張昭和蔡邕熟識的人地觀感簡直有種羊吃掉老虎的感覺!

陸戰1師的師長鄧艾手裡就有那麼一本的《聖經》,他正在船艙裡讀着,雖然面臨着進攻,但是鄧艾的軍務不多。越到大戰前,長官的軍務越少,該做地都做了,下面的事兒由戰士們的軍刀去說話,當然少不得老天爺的眷顧。而帝國軍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更增加了軍人的迷信。

他輕輕地念道:“我們幾個人。我們歡樂的幾個人,我們這羣沙場兄弟。

今天和我在一起流過鮮血地人,就一定是我的兄弟。

即使他邪惡空前,一至於此,這一天將令他得到原諒!”

“得……到……原……諒!”鄧艾喃喃地道:“說的就是陸戰隊員啊!”

閱讀《聖經》的習慣是他跟着老長官甘寧時傳下來的。往往在進攻前,甘寧也讀上一會兒地《聖經》,從中汲取力量和信念,求得心靈地平衡。

對於這幫殺人如麻,雙手沾滿鮮血,屍山血海中趟過的人來說。如果沒有精神上的支撐。那麼他們就會瘋掉的。

鄧艾走出艙門,兩邊站得直闆闆的警衛急忙行軍禮致敬。他還禮後走到甲板上,天已經大亮了,紅海地日出非常壯觀,太陽噴薄而出,映出了一片心曠神怡的金色,海岸邊,第一支部隊登陸了。

重型炮艦僅僅起到威懾的作用,甚至是未發一炮,登陸艦輕而易舉地靠在馬薩瓦城的碼頭上,軍樂隊高奏迎賓曲,部隊從纜橋上輕快而下。

貿易城市、濱海城市馬薩瓦城,當地土著頭面人物擠滿了碼頭,跪滿了一地,美麗的黑玫瑰少女捧着鮮花,熱烈歡迎帝國軍的到來。

馬薩瓦城深受阿三神教地薰陶,更有好些人從貿易中得到了好處,許多人見識過外面地世面,這幫人成爲了帝國的堅定擁護者,待帝國軍一到,就順理成章地投過來。

投降過來地統治機構一個不改地被接收過來,甚至於城主還是舊城主,那個肥胖如豬的城主是阿克蘇姆王國的國王法庫拉.安卡蘇拉姆的表弟,多年來被商人們的錢給餵飽了,極端腐化,當倒戈的軍隊在他小妾睡房的牀底捉到他時,他不加思索地投降,背叛了自己的表兄,結果造成極大的政治影響,導致周邊地區迎風而降,華族倒也不刻薄,除了讓他坐回原位,還給自他而下的官員們發下了豐厚的獎金。

初時一切未變,人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馬照跑舞照跳,除了多了幾個華族的新面孔,街頭熱鬧如初,景況依舊,沒人抗議更乏人造反,平靜得可怕!

陸戰1師在碼頭區下了船,連城也沒進,繞城而過,徑直順着108國道疾進,他們的後面跟着成千上萬豬牛羊作爲補給。

國道108!是高標號的道路,起點在馬薩瓦城,終點阿克蘇姆城,全程水泥,這在貧窮落後的非洲是一個令人吃驚的大工程,簡直不可想象的!

如此好的道路當然不會是阿克蘇姆貴族建造的,由阿三商人提議並負責全部的人財物,真正埋單的是東方帝國的戶部,建造出一條和國內不相上下的好路。

如今千軍萬馬順着這條道路涌向了阿克蘇姆城……

而接到信息的阿克蘇姆王軍,自扼守的阿斯馬拉城傾巢出動,意欲奪回馬薩瓦,將敵人趕下海。

兩軍就在半路迎頭相撞!

第57節 《羅馬史》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24節 百團大戰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16節 吞併日耳曼(十二)第66節 炮轟波斯巨強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57節 神廟之會第8節 蟻與龍鬥(二)第46節 羅馬大亂(一)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3節 周泰修運河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39節 作戰計劃第38節 開國大典第81節 九九歸一:歸國第39節 羅馬祭司團第72節 攪屎棍第10節 波斯人的下馬威第3節 羅馬內戰(二)第28節 印第安之王(六)第23節 雲州始建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13節 法薩堡下的英雄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3節 頭上無毛,身帶陰謀第6節 襄江之戰(四)第42節 絕世毒婦(二)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第24節 呂部來投第8節 試探與準備第11節 十個軍團也解不了圍第77節 呂宋平叛之轉機第6節 向波斯開戰!第26節 走親戚(一)第46節 準備好了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18節 出兵幹陀利(二)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28節 波斯了局(一)第20節 回馬神槍第38節 呆在建業第12節 激戰西喀斯鎮(二)第15節 酒色醉人(一)第4節 工兵開路第8節 定鼎貴霜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72節 邪惡皇帝第4節 羣英會第29節 豔后現世(二)第8節 平定江東第34節 對日耳曼統治的對策第55節 奧運餘波第1節 和尚來了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46節 準備好了第62節 欣聞大耳之訊(二)第26節 建業開埠第25節 印第安之王(三)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14節 齊家治國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13節 極度嘔吐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81節 進謁皇后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11節 臨行狂歡第25節 結業證書第22節 向倭島進發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50節 小憩一會第16節 大戰之後(二)第10節 大盤點第15節 消滅彌加第56節 龐統進神廟第19節 各有各難處第73節 攪屎棍第51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捕鯊記第15節 子義揚威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12節 正常說書第2節 走馬上任第39節 總督之死(一)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本書說明第32節 日耳曼好時光(三)第41節 最高危機
第57節 《羅馬史》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24節 百團大戰第1節 波斯議出兵第12節 又一單工程第94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第16節 吞併日耳曼(十二)第66節 炮轟波斯巨強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57節 神廟之會第8節 蟻與龍鬥(二)第46節 羅馬大亂(一)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7節 如夢如煙的往事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3節 周泰修運河第19節 司馬折棒子(二)第39節 作戰計劃第38節 開國大典第81節 九九歸一:歸國第39節 羅馬祭司團第72節 攪屎棍第10節 波斯人的下馬威第3節 羅馬內戰(二)第28節 印第安之王(六)第23節 雲州始建第30節 三國英雄的黃昏(二)第13節 法薩堡下的英雄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17節 司馬折棒子(一)第3節 頭上無毛,身帶陰謀第6節 襄江之戰(四)第42節 絕世毒婦(二)第23節 皇帝當強盜(四)第24節 呂部來投第8節 試探與準備第11節 十個軍團也解不了圍第77節 呂宋平叛之轉機第6節 向波斯開戰!第26節 走親戚(一)第46節 準備好了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18節 出兵幹陀利(二)第52節 收尾,人踩我尾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58節 奪命雙胞胎第28節 波斯了局(一)第20節 回馬神槍第38節 呆在建業第12節 激戰西喀斯鎮(二)第15節 酒色醉人(一)第4節 工兵開路第8節 定鼎貴霜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72節 邪惡皇帝第4節 羣英會第29節 豔后現世(二)第8節 平定江東第34節 對日耳曼統治的對策第55節 奧運餘波第1節 和尚來了第61節 愛琴海,愛之海第46節 準備好了第62節 欣聞大耳之訊(二)第26節 建業開埠第25節 印第安之王(三)第43節 絕世毒婦(三)第14節 齊家治國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26節 可愛的阿三第13節 極度嘔吐第27節 夢斷樓蘭(一)第81節 進謁皇后第60節 羅馬新生活(三)第11節 臨行狂歡第25節 結業證書第22節 向倭島進發你有這麼厚的臉皮嗎第50節 小憩一會第16節 大戰之後(二)第10節 大盤點第15節 消滅彌加第56節 龐統進神廟第19節 各有各難處第73節 攪屎棍第51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捕鯊記第15節 子義揚威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12節 正常說書第2節 走馬上任第39節 總督之死(一)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本書說明第32節 日耳曼好時光(三)第41節 最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