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說明

本書說明

寫此書的動機:一來寫三國的多,但跟風書太多,所以我想別出心裁;二來在寫三國時,一些人熱衷於外國的政體、民主、自由,直個批判本國儒家!甚至數典忘宗,背叛祖先!

他們連什麼是儒家都不懂!就罵自己的祖先,認爲自己祖先的學說誤國,外國什麼都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們改了自己的名字,恨不得自己不是黃皮膚,也不是黑頭髮和黑眼珠!(譏笑道:最好他們去學學美國黑人傑克遜,他小子用藥水脫了黑皮膚,換成白皮膚!我看他們日後的科技是要大力開發出那種藥水,然後發行全國,大家脫了黃皮膚,去當白皮豬!哎呀,不好,還有眼睛顏色呢!)

儒家是什麼?就是提倡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要求人們禮、樂、射、御、書、數全面發展。事實上,中國很多朝代之亂,恰恰就是因爲沒有堅持真正的儒學!試想一下,有多少皇帝是以“仁”治天下的?當他們橫徵暴斂時,實際上就是背叛了“仁”字!有不少官員,也是因爲沒有堅持儒學,背叛了“忠孝”二字,纔去當了漢奸!不說別的,單說一個“信”字,難道不是現代人津津樂道的“誠信”嗎?

孔子要求禮、樂、射、御、書、數全面發展,後世之人,斷章取義,往往只以書字爲首,但實際上射、御,是用來做什麼的?一來健身,二來是用來打仗的!

至於儒家的天地君師親、君權神授等糟粕實際上不少是後世皇帝自己加進去的,好加強自己統治!一幫人就以此批判儒家,那好,看看號稱當今最“民主”的米國,他們沒有皇帝,但在他們白人中,都以爲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派來統治地球的!看看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徑吧!好得很,中國是君權神授,只有一個皇帝,而米國,是(白)人權神授,白人是至高無上的,個個都是皇帝!那麼他們想統治的子民是什麼呢?就是其它白人和黃種人,黑鬼和棕色人種!

儒家學說,是中國的靈魂!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根!儒家學說,重點是如何用制度保證儒學的貫徹,以仁治天下,天下豈會亂?事實上,中國王朝之亂,主要在於背叛了儒學,皇帝首先背叛儒學,你不仁我不義,接着就是大臣和百姓!要加強儒學的射、御,全民皆兵,試看天下誰敵手!當是時,漢武帝就是如此,大興武學!方能大破匈奴!

在中國王朝,有一些朝代,就是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和宋朝一些朝代,較爲國富民強,有種種原因,但是對百姓較爲關心,符合了以仁治天下。

當然,任何事物要一分爲二的,儒家也有其侷限性,中國太過廣大,民族衆多,若簡單以儒家統治,則無法有效的統治如此廣大的領土和千差萬別的國情,中國的文化,中華的文明從來都不是儒家一家之言所能概括的,而中國歷史上的統治階級千年如一日的死抱住儒家政治簡單化的理想,結果是導致王朝內部的矛盾無法調和,最後在內憂外患下經歷一次次王朝更替的,矛盾積累到最後,就是暴風雨般的中國大革命。另外也沒有好制度確保儒家的真正實施,還有不少時間是以仁對外國,反仁對本國人,沒有進取外國之心,不過大家可以看到,隨着本書的展開,也可以看到主角是如何進攻外國的,甚至不用主角自己下令,他的子民也要求主角進攻外國了!還有如何剋制皇帝的貪慾,也是個大問題!

至於說儒家讓中國人沒有血性!胡扯!看看中國人爲什麼以“漢”人爲多,爲什麼以“唐”人爲榮!漢武帝進擊匈奴,殺的人少嗎?(當是時,匈奴人並沒有溶入華夏大家庭),唐朝一些皇帝,更是個殺外國人不眨眼的傢伙!(我很喜歡見過某歷史書的 一句話:“盛唐國力強盛,邊境一線陳兵十數萬以上!”這十數萬兵難道是隻守不攻的?想盛唐的兵家絕對不會是SB來的,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嘿嘿,我可能踩了一些人的尾巴,一些民主人士可能叫嚷着我去死!不過我想我死後,見到的肯定是閻羅王派來的牛頭馬面,絕對不會是傻旦或者天屎!至於他們死後,則和我相反!

本書中,主角信奉儒家學說,不過也不是純粹的儒家,而是經過改良的儒家,要徐徐改良,水到渠成式。反正主角不急,因爲他有長壽基因!大概是以儒家爲靈魂(實際是人的道德,內在思想),法家爲骨肉(保證政策法規的實施),兵家爲拳腳(日後民衆喜歡外國的女人和金銀,渴望得到外國的土地,要求皇帝給他們呢!),再吸收一些民主的思想吧(我早說了,任何學說都是有好有壞的,民主思想,也有好的地方,當然要吸收)。另外左佛教,右道教作爲人們的精神麻醉劑(很正常,和耶酥教一樣)。總的來說,儒家是最大股東吧!

在初期,皇帝的集權統治是不會被削弱的(只有SB纔會自己削弱自己的權力),當然以後難說。比較欣賞一句話:帝國的邊界是軍力和軍餉的邊界,聯邦國的邊界是支持國家的國民的邊界!

要是現在實行什麼三權分立,成立什麼元老院和國會,那就會出現多種聲音,多個權利中心,在對外擴張時,一來難以協調!二來萬一遇挫,另外的權利中心肯定會想方設法掌權!從而推翻原來的權利中心!因爲是民主,原來的權利中心無權鎮壓他們!要是鎮壓了,那根本就不是民主!

一、漢朝對外貿易:

西漢時,由於西域交通的溝通,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開始發展,中國的絲和絲織品,經“絲綢之路”運到西亞大秦。

唐代以前的海上交通的北路航道是到日本,朝鮮;而南海航線在公元前140-87年間,已經通到了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緬甸,更遠航到黃支國(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換取上述國家的特產,然後從斯里蘭卡返航。這樣,中國的絲綢就傳到了這些國家,又經今天的印度尼西亞到緬甸,印度;從那裡到了被稱爲大秦的羅馬帝國。但那時,強大的漢朝控制着中亞,保證了路上絲綢之路的暢通,海上貿易還未成爲主流。

後來陸上絲綢之路中斷後,而海上絲綢之路依然存在。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大秦國……與安息、天竺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採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當時與安息人和解的時機尚不成熟,但爲了避開阿拉伯人,羅馬人卻找到了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這就是冒險越過阿拉伯與非洲之間紅海南端的曼德海峽(Mandeb),利用六月末至九月的東南季節風穿過印度洋,直接到印度商港做生意。20世紀以來,印度及巴基斯坦全境發現68枚羅馬金幣,其中57枚在印度南部發現,金幣大多數是奧古斯都和提比留斯(Tiberius,14-37年)時代的[①d]。由此可見,一世紀初羅馬商人已來到了印度,連結地中海和印度洋的經由紅海的海路相當活躍。

所以,當主角以國家之力組織船隊對外貿易,投入物力財力,改進船隻,過南亞次大陸,進抵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進行廣泛的貿易,是可行的!然後設立商務處,進行補給和修理後,分出探險船隊繞非洲海岸而下,不是難事!

不過,在當時沒統一中國時,主角着重於阿拉伯半島、伊朗高原,和波斯人、阿拉伯人、羅馬人的貿易,而不會組織沿非洲海岸南下,長久來說,必定要控制好望角,把那裡建成中華的超級殖民地,一來那裡控二大洋交接,地勢緊要,二來是爲了南非的黃金和鑽石!

中國缺少黃金白銀,主角要使用大量黃金以實行金本位,進而實行紙幣。現在(建安十五年),主角的財政是以銅和絹爲主,不過外貿得來的黃金白銀已經大量使用,並且極受歡迎。

二、主角來到過去的方式,不過是不想跟風,不想讓雷打了,也不想掉下山崖,所以才坐了飛船來的,但這艘飛船再也無法起動,主角的電腦中沒有鍊鋼火藥蒸汽機等舊科技,只是激光、核聚變、太空跳躍等,無法應用的,主角掌握最熟練的科技只有一種基因科技,能自由應用各物種基因,除此之外,什麼舊科技也不懂了,一來主角根本沒有記着那些科技的具體情況,二來主角很懶!不會當發明家的。

懶得粘貼了,看鏈接:

又或者使用百度查找佛教傳入中國時間這個關鍵字,可以看到在三國之前,佛教已經進入中國了。

四、作戰地圖來自於襄陽網:

第57節 奧古斯妲(二)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42節 豬哥亮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45節 劉備出川第2節 兩條主線第5節 大貴族第1節 裝神第24節 百團大戰第3節 北方軍情第35節 福兮禍兮第37節 名將之路(二)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23節 印第安之王(一)第44節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第84節 淵源、報紙第32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二)第2節 戰略決策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第6節 裝藥過量第71節 破邪馬臺國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第2節 圈套本書說明第64節 羅馬內亂(一)第72節 邪惡皇帝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14節 美洲我來也第37節 再幹一票(三)第12節 激戰西喀斯鎮(二)第40節 準備,請準備第22節 打嘴皮仗第3章 番外話第52節 猛將兄第7節 張遼威震消遙津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50節 劉備的命運(一)第46節 大前門開第49節 羅馬娛樂時光(二)第46節 木頭猴第68節 激戰泰西封II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35節 再幹一票(一)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26節 三聖至上第16節 皇后閱兵第8節 定鼎貴霜第10節 吞併日耳曼(六)第54節 插曲:違令作戰第44節 妙才不妙第31節 日耳曼好時光(二)第21節 司馬折棒子(四)第7節 前哨戰第60節 雞累雞累第24節 先鋒曹洪第51節 劉備的命運(二)第8節 試探與準備第2節 戰略決策第32節 絕色雙姝第38節 朕是個和平分子第44節 終結者I-----終結神廟第70節 夫人英明第56節 龐統進神廟第4章 17節閒話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3節 破局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21節 勝利進城第16節 收個打手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26節 算舊帳(一)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第19節 各有各難處第48節 中壘堡之戰(二)第10節 大盤點第35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一)第45節 大豐收(三)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73節 荒唐皇帝(一)第24節 徵召令第52節 朕來溝(二)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15節 慶祝勝利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42節 強迫入教第71節 攪屎棍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32節 征服的慶典帝國皇帝的自白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10節 赤壁大戰第40節 二打新野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
第57節 奧古斯妲(二)第45節 愛麗芙娜達第29節 變身爲亢金龍第42節 豬哥亮第69節 那天我好累第45節 劉備出川第2節 兩條主線第5節 大貴族第1節 裝神第24節 百團大戰第3節 北方軍情第35節 福兮禍兮第37節 名將之路(二)第40節 皇帝不見鳥第23節 印第安之王(一)第44節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第84節 淵源、報紙第32節 昆杜斯和阿蘭的報告(二)第2節 戰略決策第91節 索福倫妮雅之野望(三)第6節 裝藥過量第71節 破邪馬臺國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第2節 圈套本書說明第64節 羅馬內亂(一)第72節 邪惡皇帝第47節 羅馬大亂(二)第14節 美洲我來也第37節 再幹一票(三)第12節 激戰西喀斯鎮(二)第40節 準備,請準備第22節 打嘴皮仗第3章 番外話第52節 猛將兄第7節 張遼威震消遙津第71節 希臘有戰火(一)第50節 劉備的命運(一)第46節 大前門開第49節 羅馬娛樂時光(二)第46節 木頭猴第68節 激戰泰西封II第2節 羅馬內戰(一)第35節 再幹一票(一)儒家時代是歷史必經的時期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26節 三聖至上第16節 皇后閱兵第8節 定鼎貴霜第10節 吞併日耳曼(六)第54節 插曲:違令作戰第44節 妙才不妙第31節 日耳曼好時光(二)第21節 司馬折棒子(四)第7節 前哨戰第60節 雞累雞累第24節 先鋒曹洪第51節 劉備的命運(二)第8節 試探與準備第2節 戰略決策第32節 絕色雙姝第38節 朕是個和平分子第44節 終結者I-----終結神廟第70節 夫人英明第56節 龐統進神廟第4章 17節閒話第26節 太壯觀太美了第3節 破局第9節 連環計借東風第21節 勝利進城第16節 收個打手第19節 大舉進攻(一)第26節 算舊帳(一)第56節 張老師的典型戰例(二)第19節 各有各難處第48節 中壘堡之戰(二)第10節 大盤點第35節 屠光北極熊祖宗(一)第45節 大豐收(三)第39節 偉大的事業第73節 荒唐皇帝(一)第24節 徵召令第52節 朕來溝(二)第34節 建業瑣事(四完)第46節 哪來狼狽呢?第15節 慶祝勝利第3節 襄江之戰(一)第24節 皇帝當強盜(五)第23節 妾心爲君而動第42節 強迫入教第71節 攪屎棍第35節 馴服軍心、民心、女人心第59節 羅馬新生活(二)第32節 征服的慶典帝國皇帝的自白第56節 辛巴德歷險記之入教第10節 赤壁大戰第40節 二打新野第32節 建業瑣事(二)第16節 駛入陽光燦爛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