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 自成體系

畢竟朱大博士是學歷史的,他立刻接受了火塘俱樂部的觀點,作爲一個明清史的博士,不會不知道歷朝歷代裡官府的人頭稅戶籍冊跟實際情況的差距——能有百分之六十的準確度就不錯了。

哪怕是在兩年後,大清要搞遷海令了,在沿海建起邊牆哨所封鎖海岸線,但那也只是一堵土牆而已,朱北國認爲,所謂的封鎖線,從來都是漏洞百出,越是漫長,越是千瘡百孔,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朱北國對此信心滿滿——咱就不信躲不過大清的巡邏隊,而且那些具體情節都不用腦補----趁着黑夜組織一幫人翻牆偷渡,即便被發現了,來個強行突破,然後登上早就停靠在海邊的船舶揚長而去,清軍又沒有水師,最後還不只能是望洋興嘆?

鑑於今後對於勞動力的渴望,參議院最終接受了黃海等人的建議,並且把開拓這個通道的任務正式交給了聯邦移民局,並劃撥了專項資金——朱北國在內地買地置業的錢,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花費,還包括今後打算給移民局購置專用的運輸船——王工船臺上的輕型混合動力武裝帆船就是其中之一。

於是,如今重任加身的朱北國在藍色閃電號抵達澳門後,就把生意完全託付給劉一爽田家駒等人,自己則跟代小山和艾魯什一起專門拜會了喬家老太太,以及鍾陸梁三家的當家人,朱北國只是稍微暗示了一下自己的“……關於貿易勞動力輸出的一些想法……”後,四家當家人無不立刻心領神會,表示願意全力支持----這年頭能做大家族當家人的都不是泛泛之輩,他們早就明白自家的家族利益已經跟澳洲人緊緊地捆在一起了,何況澳洲聯邦政府對這些移民是開了價碼的,總之算起來,這樁人口買賣的利潤跟“粗錫砂”不相上下,還因爲跟“粗錫砂”的商道和人脈是現成的,順帶販運一下人口這種事情就方便多了----礦山本來就需要礦工,不管有沒有偷渡人口這樁生意,開礦本身也是需要招募勞動力的,而且因爲合法開礦,敖樑兩家招募礦工聚集人口是可以合法公開做的。

當然了,官府那邊肯定需要更多的打點,尤其是商道沿途的各個州縣,那是招募礦工的理想地區,當然也是匯聚偷渡人口的理想地區,然而四家當家人又很義氣地婉拒了朱北國提出的----澳洲聯邦願意出錢補貼四家“打點官府所需費用”的提議,四家當家人都表示說,澳洲人仁義,咱們也要把義字放中間,這些費用還是四家各自承擔吧。

朱北國自然也不堅持,畢竟人家四家各有各的人脈,咱們硬要通過出錢的方式插一槓子貌似也不合適……

在澳門的幾天時間裡,四家的當家人在喬老太太的客廳裡,跟朱北國共同商議確定了各自的分工,其中喬家負責運輸,因爲跟平南王府的關係,喬家的商隊和內河船隊幾乎是暢行無阻的,敖家和樑家負責“招募礦工”,而鍾家則依靠自己在廣東水師裡的人脈能讓這些“礦工”登上停靠在海邊的船舶……

喬家的沙船在撐杆手們的努力下,終於停靠在一個緊鄰某個大宅院後門的專用碼頭上,跟喬家在廣州滿城附近的大宅子一樣,這種水岸邊的磚石碼頭在南國水鄉很是常見,船停,老把式一聲悠揚的吆喝,讓朱北國從遐想中回到現實,在喬家僕人的攙扶下,朱北國搖搖晃晃地走上搭板,然後左顧右盼地沿着青條石臺階拾級而上。

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座由青磚粉牆和灰瓦構成的漂亮建築,然後一行人進入了一扇朱黑漆的兩開後院門。

朱北國發現,這是一座三進的大宅子,隨行在旁的喬二公子告訴朱北國,這宅子原來的主人是大明的某個皇親國戚,如今,原來的主人和他的家族據說早已經遠遁海外,這院子就易主了,最終,喬家從平南王府手裡買到了這座府邸。

因爲生意上的關係,這宅子買得很便宜,平南王把這宅子當成“官沒逆產”,發賣給了喬家,於是這裡搖身一變成爲喬家的祠堂和祭祀田產所在地。

當然了,這個宅院的真正所有者,是澳洲聯邦移民局。

朱北國的第二對烏鴉燕子就計劃住在這裡,小夫妻倆也有公開的身份:男的是喬家的管家,女的是內宅的管事。

按照朱北國的既定規劃,這裡將成爲一個向海外輸出移民的中轉站,這類中轉站肯定不止一個,而且要完全獨立於澳門教會建立的移民輸出系統,兩邊要自成一系,互不干擾,也儘量不要產生業務上的交集。

朱北國是出於各種風險考慮後,做出上述這個決定的,因爲他很清楚,隨着天主教在內陸的深入傳播,和大清江山社稷的逐漸穩固,天主教會在大清文人和朝廷眼裡,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友好了。

天主教——或者說基督教,早在唐宋時期就在中原出現過,到了大明時代,已經普遍存在於中國內陸的不少地方,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比如嶺南和江浙沿海,那裡不僅因爲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人們的眼界開闊了,直接後果就是對各種外來事物的包容性提高了,於是社會對多元性的容納度也增加了,顯然,這種提高和增加又會反過來促進經濟繁榮和文化的發展。

到了大明的晚期,甚至皇帝身邊的肱骨大臣都可以公開地在朝堂上皈依天主,成爲天主教徒,比如徐光啓等等諸多位居朝廷樞紐甚至就是皇帝身邊的臣子們,僅憑這一點,就知道在大明的晚期,整個社會其實對外來宗教的態度是非常寬容的。

到了明清交替之際,清廷在初期很聰明地延續了大明的各種政策,其中包括對待中外宗教態度,因此,在清初的若干年時間裡,天主教會並沒有感覺到朝廷的敵意,甚至因爲清廷需要海外天主教會在火器和對付殘明勢力方面j進行合作,朝廷甚至對教會的活動比大明晚期更加的寬容。

但是,形勢發展到現在,天主教和教會終於開始感覺到朝廷越來越明顯的敵意了——對此朱北國與仁慈堂安格爾嬤嬤一樣,有着共同的、清醒的認識。

畢竟,專制統治者歷來都視宗教爲潛在的對手,因爲宗教從本質上講是反世俗權力的,是民心爭奪戰中的另外一級,況且正常的宗教只認同神對人的權力,而且只要是人,無貧富貴賤,在神的面前只能是羔羊,只能是僕人——包括那些不可一世的國王、皇帝和貴族們。

384 貿易先從水果開始925 豬肉漲價和養豬場445 真愛證明?775 如何立足?943 後知後覺的西班牙人1267 復國1035 幫扶移民1254 泗水城牆外的戰鬥1151 屠龍者與惡龍794 魏東籬的感慨1370 白文選的建議773 給陳上川的信件1115 還是方向性的爭論235 爆炸性消息658 航海人才培訓刻不容緩823 聯邦陸軍693 小萬山島的建設957 武裝貿易勞動力259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96 驕傲號1262 爪哇戰爭1197 “自己人”不夠用507 美食和烈酒911 八卦1272 財務預算1203 發生在碼頭上的那些事情400 鯊魚!鯊魚!13 不是去幼兒園的車820 紫霞島的農業和樂不思蜀的老王1132 震撼498 涼棚下的密談541 女公爵的產業計劃765 常風行動計劃1402 特殊的客人2 虎丘論壇的女神1028 關於朱哥的八卦643 來自紅樓的電報115 初期的戰略452 到家了270 聽朱博士講述大明的那點事1097 水楊酸計劃720 肉盾們257 孩子307 青黴素!345 登陸934 房地產開發商880 發鈔權947 魏鴻的陸軍操典1090 布口袋裡的五香粉757 對三艘帆船的魔改906 荷蘭人的迴應1055 韓校長的生意752 殘酷的燃@燒@彈992 民事1159 結案709 北上和西進之爭698 辣椒1071 球形閃電計劃1341 爭議401 何0爲0調0教?499 魔法表演101 微縮版工業設備1199 神父的所見所聞1167 大明天子使節1004 二百萬兩白銀的投資1177 與鄭家的合作897 葡澳帝力城市銀行677 眺望香江223 天道酬勤157 保持領先的秘密561 真實的幸福187 第一號工程:菜籃子1362 城牆上的討論1385 前朝和今朝的關係1310 轟天雷767 南洋星島437 歸化培訓?285 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992 民事262 出海!出海?200 燃燒之夜588 紅樓方面的支持1052 封疆大吏282 又要累個半死?784 朱北國船隊的旅途667 漢人村落836 貿易開發公司1346 小心謹慎792 提前到來的歷史機遇798 麗萍院軼事283 真材實料的航海訓練472 煤乾餾906 荷蘭人的迴應1175 不忍心說不738 仙人洞乳酒的傳聞846 教委的壓力1073 探望羣衆860 別讓小桂子腎虧612 機械組的生意3 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問題
384 貿易先從水果開始925 豬肉漲價和養豬場445 真愛證明?775 如何立足?943 後知後覺的西班牙人1267 復國1035 幫扶移民1254 泗水城牆外的戰鬥1151 屠龍者與惡龍794 魏東籬的感慨1370 白文選的建議773 給陳上川的信件1115 還是方向性的爭論235 爆炸性消息658 航海人才培訓刻不容緩823 聯邦陸軍693 小萬山島的建設957 武裝貿易勞動力259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96 驕傲號1262 爪哇戰爭1197 “自己人”不夠用507 美食和烈酒911 八卦1272 財務預算1203 發生在碼頭上的那些事情400 鯊魚!鯊魚!13 不是去幼兒園的車820 紫霞島的農業和樂不思蜀的老王1132 震撼498 涼棚下的密談541 女公爵的產業計劃765 常風行動計劃1402 特殊的客人2 虎丘論壇的女神1028 關於朱哥的八卦643 來自紅樓的電報115 初期的戰略452 到家了270 聽朱博士講述大明的那點事1097 水楊酸計劃720 肉盾們257 孩子307 青黴素!345 登陸934 房地產開發商880 發鈔權947 魏鴻的陸軍操典1090 布口袋裡的五香粉757 對三艘帆船的魔改906 荷蘭人的迴應1055 韓校長的生意752 殘酷的燃@燒@彈992 民事1159 結案709 北上和西進之爭698 辣椒1071 球形閃電計劃1341 爭議401 何0爲0調0教?499 魔法表演101 微縮版工業設備1199 神父的所見所聞1167 大明天子使節1004 二百萬兩白銀的投資1177 與鄭家的合作897 葡澳帝力城市銀行677 眺望香江223 天道酬勤157 保持領先的秘密561 真實的幸福187 第一號工程:菜籃子1362 城牆上的討論1385 前朝和今朝的關係1310 轟天雷767 南洋星島437 歸化培訓?285 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992 民事262 出海!出海?200 燃燒之夜588 紅樓方面的支持1052 封疆大吏282 又要累個半死?784 朱北國船隊的旅途667 漢人村落836 貿易開發公司1346 小心謹慎792 提前到來的歷史機遇798 麗萍院軼事283 真材實料的航海訓練472 煤乾餾906 荷蘭人的迴應1175 不忍心說不738 仙人洞乳酒的傳聞846 教委的壓力1073 探望羣衆860 別讓小桂子腎虧612 機械組的生意3 去還是不去,這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