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

崇禎皇帝的上位和趙構其實差不多。

他們都算得上是被迫登基爲帝,一開始並沒有做皇帝的那個野心。

所以,崇禎皇帝在清除閹黨之後,便覺得朝廷已經是一片清明之地。

誰知道,連他的岳丈都是一個富家翁。

而他一個大明天子,卻是一個窮人。

其實也不算是窮人,畢竟是大明天子,吃穿用度宮中也不是很缺。

奈何,遼東的袁崇煥要的太多。

這也是後來,崇禎皇帝中了離間計的原因之一。

他對遼東的付出可以說是巨大的,用一切辦法來給遼東餉銀,養着這些將士們。

可是結果卻是皇太極直接破關而入,直接兵圍紫禁城。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這也是崇禎皇帝最終選擇殺了袁崇煥的原因。

現在,有了楚風的指點,皇太極並沒有成功從龍井關等地關口破關而入。

左良玉、楊鶴等大軍鎮守在北地邊關。

張家界的晉商也被殺的血流成河,保住了紫禁城北地的屏障。

切斷了皇太極的一些物資來源,算得上是保住了大明的國運。

大明之所以最後滅亡,己巳之戰便是一個開始。

自從己巳之戰以後,大明一下子戰死了不少總兵,還被崇禎皇帝處死了一個總督。

袁崇煥的是非功過自是不必評論,此人在遼東,總比殺了他泄憤要強多了。

“東廠和錦衣衛便是你手中的刀和劍,東廠監察百官,錦衣衛監察朝野。

當你在大明殺的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造次的時候,你才能成爲大明真正的天子。

上一代人,已經被所爲的儒家還有大環境的影響,變得自私自利起來。

而你作爲大明的天子,需要的是真正忠心以及正直的人。

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忠。

這樣的人用起來,才能順手。

殺一批,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最後頒佈仁政,對大明百姓永不加賦,然後徵收商稅,再大力舉辦工廠。

大明以後會遭受很多天災,這個時候糧食的收成就會很不好。

北地多工廠,他們就能夠生產很多貨物,到時候再以這些貨物和南方換取糧食。

而南方的鄭芝龍,鄭家的商船橫行海上,從西洋那邊可以換取到糧食。

這便是穩定大明的最好國策,也是唯一的辦法。”

楚風最開始並不想講這些,總覺得自己被他們帶歪了。

和幾個戲精講什麼改變歷史,中興大明或者是大秦的話,自己也要變成了戲精。

但是奈何,他們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至今,楚風的心中也有着一個疑問。

他們真的是歷史上的帝王,還是說,已經入戲太深的角色扮演呢?

這個世界,當真存在穿越之門?

那爲何自己沒有看到?

僅僅是他們的自證身份,楚風是不太相信的,因爲歷史似乎並沒有改變。

上一次,他去市區的時候,去過那裡的圖書館,看了最新出版的史書。

上面寫着,大秦二世而亡的。

所以自己似乎並沒有改變歷史!

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點。

如果他們真的是戲精,那爲何甘願把那麼貴重的玉器送給他,僅僅是聽着他胡扯?

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崇禎深深地記下了楚風說的話,東廠和錦衣衛是自己的刀和劍。

要殺很多很多人,然後再實行仁政,永不加賦和徵收商稅,再建立工廠應對以後的天災。

有了方向,自然是擼起袖子加油幹!

嬴政聽到工廠,便有一些不解,這是做什麼?

“先生,何爲工廠?”

他知道東廠和錦衣衛應該是監察百官的機構,這一個,大秦不需要。

他有着影衛和羅網,回去之後,在加強影衛和羅網的實力就行了。

至於工廠,爲何能夠換取糧食呢?

至於西洋,他已經明白,在大秦的西邊,還有一個廣闊無邊的大陸。

那裡就是大明時期的西洋,那裡似乎比大明還要繁華。

連火炮都是出自於西洋人之手,聽說還有艦船和強大的海軍,是一個不可匹敵的存在。

“工廠就是生產一些物品的廠子,大秦可以讓墨家去建立工廠,然後招收那些民夫進入工廠從事生產。

比如,生產桌子、椅子、鍋、碗、瓢、盆等等生活用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如果你能夠把墨家的很多技藝都大力發展出來,便可惠澤萬民。

並且促進大秦的商業發展。

一個國家的繁華和興盛都離不開商業的發展,商是王朝的經濟命脈。

商業發展的好,很多人都會有一個養家餬口的機會。

而且,朝廷徵收商稅,便是國庫收入的來源,更爲關鍵的便是這貨幣的流通。

這就要涉及到貨幣的職能了。”

楚風是越說越多,越說越發的深奧,越說越難以理解。

趙構早已經放棄了。

默默地吃着靠魔芋,這個嫩嫩並且有嚼勁兒的食物,當真是好吃極了。

韓世忠則是一直在用心聽,可是到了後期,也難以理解。

這些和治國理政有什麼關係。

大宋現在面臨的是強大的大金,而不是什麼商業或者是工廠以及民生。

看到官家已經放棄聆聽,他也沒什麼不滿。

畢竟官家的能力他已經是瞭解了,想要讓官家理解這些,怕是很難。

到時候那位大秦始皇和大明天子,似乎是聽懂了一些。

“可能這些內容你們難以理解,畢竟這是經過了五千年的演變之後的智慧結晶。

而你們受到的教育知識,都有些淺薄,自然難以理解。

不過嘛,大秦可以讓墨家拿出一些技藝建立工廠,到時候物品上面可以貼上墨家的標籤。

而你要做的就是成爲大秦最大的、最有錢的商賈。

這樣一來,你可以養活更多的大軍,也能夠有錢賑災和發放俸祿,更能夠去建立更多的工事。

比如以工代賑,給那些民夫一日兩餐、一日一個錢的俸祿,讓他們修建學堂,修建都城、修建水庫、修建水渠等等。

有吃有收入,相信很多民夫都不會再有什麼怨言了。”

嬴政點點頭,施禮道:“多謝先生指點。”

崇禎皇帝也是連忙施禮,他此行的收穫,算得上是最多的。

“多謝先生指點。”

趙構只好放下手中的串,也施禮道:“多謝先生指點。”

楚風這才注意到,今夜又多了一個歷史上的帝王,南宋官家趙構。

本來因爲這位的所作所爲,楚風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再加上,這位本身的人格魅力也讓人有些討厭。

如此一來,這一晚上,他都是旁聽。

“想要救大宋,你就要變得很強勢,學一學始皇帝,只有強硬的手段,才能讓所有人臣服於你。

到時候,就算是二聖回來了,也每人敢說讓你歸還皇位。

因爲到時候,朝堂之上都是你提拔起來的人,文臣認你這個知遇之恩,武將認你這個中興之主,百姓認你這個大宋明君。

至於什麼二聖,誰都不會忘記靖康之難。

如若你還是一如既往的昏庸無能,不敢收攏大軍,制定戰略,來一場勝仗,穩固你大宋官家的位置。

到最後,可能便是誰也不服。

奸臣當道,忠臣哀嘆,武將報國無門,戰死沙場。

最終便會被那北方草原的鐵騎南下,一舉踏破中原之地,讓你趙宋最終在崖山上跳海殉國!”

趙構被楚風的這一番話給震住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家兄弟之間的那點事兒第兩百二十二章 讓帝王們羨慕的大秦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秦的遠航軍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四百五十五章 湊齊十個王朝第四百二十八章 突如其來的抓捕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三百八十六章 老朱親民,戰神鋪路第四百一十章 反面教材朱祁鎮第三十二章 崇禎帝賄賂始皇帝第三百一十五章 袁公路孤軍深入、曹阿瞞反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贏子戈引起的時間波動第四百二十章 烈如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於憂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崇煥的明修棧道第兩百二十七章 竇嬰第三百三十七章 仙門楚風終攤牌第三十五章 崇禎指點趙構如何救國第兩百二十章 始皇帝退位讓賢第兩百八十九章 仙師手段驚全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世界那麼大,就不想去看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三章 想救大明,你先殺幾個人再說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南水賊第兩百四十八章 現代化第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九十八章 孫權最後的掙扎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所顧忌第兩百三十二章 謠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四十六章 大宋的反撲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朱祁鎮的教導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玉昊,我發現了盲點第九十八章 一天就達到十萬訂貨量第兩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呂奉先第十七章 罷黜百家、獨尊五學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兩百六十章 幾位帝王的思辨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紹病倒,許昌之戰第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治的選擇第九十八章 一天就達到十萬訂貨量第三百三十八章 多邊交易,做大做強第兩百一十二章 給漢武帝開小竈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勵精圖治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兩百九十五章 曹操的抉擇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兩百一十四章 漢武帝的小心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八王之亂第兩百四十二章 後手第兩百八十七章 劉玄德請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章 所爲的仙師不過是就這樣第三百八十四章 點化曹操,世家大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煥然一新的大宋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銅門研究院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秦勳章,大漢魍魎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駒科技的成功不可複製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明戰神朱祁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不允,何人敢逆?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兩百六十九章 以科技改變民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三百八十五章 盛世未來,心生懈怠第十章 炒的一手好菜第六章 謹遵教誨的始皇帝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易的真正目的第八十一章 離開仙境的第一天,想他第四百四十六章 改革派第兩百九十八章 曹操某漢中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的火炮爲誰而鳴第兩百二十七章 竇嬰第六十九章 獵殺時刻到了,婁室挨炮吧第兩百一十五章 三歲的霍去病第一百八十七章 敗像已顯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極的部署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處放火第三百零三章 崇禎之大明總算是安穩了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兩百一十六章 衛子夫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五十三章 當大秦有了虎樽炮第五十五章 官家,我們回汴京城吧第一百零七章 天子腳下的魑魅魍魎第五十八章 這一屆的臣子太難帶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溜之大吉第兩百八十三章 悔不當初曹阿瞞第三百八十六章 老朱親民,戰神鋪路第兩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兩百四十八章 現代化第四百二十章 烈如火第兩百五十八章 發展大計第十一章 他對錢不感興趣
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家兄弟之間的那點事兒第兩百二十二章 讓帝王們羨慕的大秦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秦的遠航軍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四百五十五章 湊齊十個王朝第四百二十八章 突如其來的抓捕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三百八十六章 老朱親民,戰神鋪路第四百一十章 反面教材朱祁鎮第三十二章 崇禎帝賄賂始皇帝第三百一十五章 袁公路孤軍深入、曹阿瞞反擊第三百三十二章 贏子戈引起的時間波動第四百二十章 烈如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於憂患第一百七十九章 袁崇煥的明修棧道第兩百二十七章 竇嬰第三百三十七章 仙門楚風終攤牌第三十五章 崇禎指點趙構如何救國第兩百二十章 始皇帝退位讓賢第兩百八十九章 仙師手段驚全場第一百七十二章 世界那麼大,就不想去看看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三章 想救大明,你先殺幾個人再說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南水賊第兩百四十八章 現代化第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三百九十八章 孫權最後的掙扎第四百二十六章 無所顧忌第兩百三十二章 謠言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四十六章 大宋的反撲第三百六十四章 對朱祁鎮的教導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玉昊,我發現了盲點第九十八章 一天就達到十萬訂貨量第兩百七十九章 三姓家奴呂奉先第十七章 罷黜百家、獨尊五學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兩百六十章 幾位帝王的思辨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紹病倒,許昌之戰第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治的選擇第九十八章 一天就達到十萬訂貨量第三百三十八章 多邊交易,做大做強第兩百一十二章 給漢武帝開小竈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一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勵精圖治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兩百九十五章 曹操的抉擇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兩百一十四章 漢武帝的小心思第四百二十二章 八王之亂第兩百四十二章 後手第兩百八十七章 劉玄德請臥龍出山第一百三十章 所爲的仙師不過是就這樣第三百八十四章 點化曹操,世家大族第三百九十四章 煥然一新的大宋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銅門研究院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秦勳章,大漢魍魎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駒科技的成功不可複製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明戰神朱祁鎮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不允,何人敢逆?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七章 朕得了仙師點化第兩百六十九章 以科技改變民生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三百八十五章 盛世未來,心生懈怠第十章 炒的一手好菜第六章 謹遵教誨的始皇帝第三百四十二章 交易的真正目的第八十一章 離開仙境的第一天,想他第四百四十六章 改革派第兩百九十八章 曹操某漢中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的火炮爲誰而鳴第兩百二十七章 竇嬰第六十九章 獵殺時刻到了,婁室挨炮吧第兩百一十五章 三歲的霍去病第一百八十七章 敗像已顯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太極的部署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處放火第三百零三章 崇禎之大明總算是安穩了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兩百一十六章 衛子夫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五十三章 當大秦有了虎樽炮第五十五章 官家,我們回汴京城吧第一百零七章 天子腳下的魑魅魍魎第五十八章 這一屆的臣子太難帶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溜之大吉第兩百八十三章 悔不當初曹阿瞞第三百八十六章 老朱親民,戰神鋪路第兩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兩百四十八章 現代化第四百二十章 烈如火第兩百五十八章 發展大計第十一章 他對錢不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