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宋的反撲

一想到自己可能會死,趙構便是恐懼不已。

特別是已經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對於趙構來說,他會更加的怕死。

所以在聽到崇禎皇帝說,大宋會亡國,他會死,並且還得到了仙師的肯定之後,他就更加擔心自己會在什麼時候被金兵給殺死了。

只不過,趙構不知道的是,崇禎皇帝並沒有完全告訴他,他的結局是什麼。

不管是誰,都會死。

趙構並不是被人殺死的,而是老死的。

這就是讓人最爲憤怒、遺憾、不甘心的地方。

他殺死了大宋的抗金英雄岳飛,導致中原大地的百姓被蠻夷奴役,最後還面臨這北方蠻夷的統治和壓迫。

而他自己,這個中原大地的千古罪人,卻是老死於牀榻。

或許,這也是崇禎皇帝知道了趙構身份之後,心中所產生的一種不甘。

纔會讓他產生激將的想法。

崇禎皇帝知道歷史上的趙構不僅怕死,還怕自己的皇位被二聖給拿回去。

這才下了十二道金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岳飛。

對於崇禎皇帝這樣的帝王來說,他自然是頗爲岳飛這樣精忠報國的名將而感到惋惜。

以至於,如今的趙構二話不說,殺死了黃潛善,罷免了汪伯彥。

刑不上士大夫,他還沒有那個魄力,直接殺死汪伯彥這樣的士大夫。

而趙構主戰的想法,也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支持。

他們很多都是投機派,只要是官家一意孤行地要抵抗大金,自然會有不少大臣表示支持。

特別是趙構的身邊有着韓世忠這樣的御衛營的支持和保護,還有不少河北人的呼聲。

建炎三年的中旬,趙構以韓世忠爲徵北大元帥,帶領御衛營,再招募各地潰兵、民夫,組建了一直徵北軍。

而趙構選擇了一起跟隨,算是御駕親征。

只不過,他的行在距離韓世忠的大軍還是有着一段距離。

他也擔心到時候大宋的人打不過金兵,他不好逃走,所以就遠遠地跟着。

“大帥,信字旗的兄弟傳來消息,阿里的大軍如今正在明州燒殺搶掠。

至於大金主帥完顏兀朮,此刻正在建康城,已經動身前往臨安,相信不久就會進駐臨安城。”

韓世忠的副將走進來,躬身施禮說道。

雙手摟着腰帶,看着輿圖,“他們太目中無人了!”

阿里就是一個萬戶,卻能夠直接追着大宋的行在一路逃亡,猶如狼入羊羣一般。

再這般逃下去,大宋的脊樑真的就沒了。

“某的想法很簡單。”

韓世忠對樞密張浚說道:“若某是金兀朮,眼見大宋的行在如此不堪,便會暗自拔營北上,在蒙城處忽然啓動,引騎軍主力急襲濟州,吞掉那個什麼岳飛、張榮所部,如此就可以解決自己孤軍深入的後方危機。”

張浚也是一個懂戰事的文官,更是大宋所爲的中興四將之一,如今也得趙構的寵信。

聽完韓世忠的話,稍微點點頭。

“另一處自然也就是官家的這個行在。”

這話一出,張浚面色陰沉起來,直言道:“行在必須穩住,再逃下去,就只能是去海外了。

你乃是進入了仙境之人,必定是得仙師欣賞,此戰,你有何想法,儘管說。

官家曾有言,這一戰,你爲主帥,一切調動皆以你爲主。”

韓世忠聽到張浚的話,頓時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對自己能夠進入仙境而深感榮幸。

要說這大宋的弊病, 那就是士大夫治天下。

韓世忠好歹也是和趙構一起進入了仙境,見到了仙師的武將。

還有着平叛苗劉兵變,保全了趙構的從龍之功。

就算是如此,這大軍之中,依然需要張浚這樣的士大夫坐鎮,才能完全有着作用。

“明州的阿里不足爲慮,我們想要完全解決金兵追趕之危機,必定要給他們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某的意思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人假扮行在,吸引阿里這個萬戶。

再從此處折回,過襄城轉道大江真州,繞到金兀朮的後方。

這裡有着岳飛和張榮所部,聯合他們一起,兵圍金兀朮,直接吞掉這個大金四太子。

到時候,不僅僅能夠解決大金的追兵,還能夠給大金一個沉重的打擊。”

韓世忠在輿圖上面指了指,然後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算得上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了。

真要是繞到了北方,到時候北方的金兵反應了過來,行在就可能面臨兩面夾擊。

張浚沉默了。

如此大膽的想法,他可不敢一口答應了。

而此謀劃到了趙構的眼前,他自己也不敢直接做出決策來。

畢竟,如果真的答應了,到時候失敗了,他可能真的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可是不答應,他到時候也只會被金兵一直追擊。

“官家,金兀朮也不是一個莽夫,他如今自然明白自己算得上是孤軍深入。

所以在追擊行在無果的情況下,也會想辦法返回北地。

畢竟在北方,還有一個宗老將軍駐守,還有岳飛以及張榮等義軍。

當行在緩過氣來,必然會有反撲的形勢,金兀朮自是會放棄臨安城。

而我的這個謀劃,正是在他追擊行在無果,想要返回攻打岳飛和張榮等義軍之時,給他一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趙構還是有一些飄忽不定,不敢答應韓世忠的這個決定。

而下面行在的大臣們,自然也不太敢直接建言,畢竟大金的鐵騎之強大,他們是有目共睹的。

就在事情有一些僵浞的時候,韓世忠再一次建言道:“官家,仙師曾有言,大宋需要一場勝戰來穩定根基。

一旦大宋的脊樑都沒了,以後想要決一死戰,也是不太可能了啊!”

趙構聽完,咬咬牙,說道:“就按你說的辦!”

韓世忠心中一喜,連忙說道:“遵命!”

與此同時,大宋即將反撲的消息,也開始傳到了軍中,而一些將軍,聽到有了戰事,自然也有了想法。

憑什麼,他韓世忠能夠進入仙境,能夠成爲大宋的大元帥,而自己就不能呢?

劉光世如此這般想着。

就找到了殿中侍御史趙鼎,言說自己也願爲大宋拋頭顱、灑熱血。

而趙鼎也是看上了劉光世出身於將門之子,大宋很多將士都是劉家培養出來的,劉光世在軍中的聲望還是比較高的,所以就向趙構建言,以劉光世爲左軍統帥。

趙構自然同意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 查漏補缺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拒之門外的袁崇煥第四百三十四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第三百七十八章 曹仁出兵、劉表親征第五十章 你們也太有錢了吧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兩百五十二章 槽幫第兩百九十六章 兗州爭奪戰的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三百八十八章 蒸汽時代、火車出現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要讓四海臣服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處放火第兩百九十四章 諸葛亮變法圖強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四百五十六章 興衰第四百三十四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第一章 朕的後宮通仙界第三百六十九章 馬順爲刀,世人皆知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徹的高光時刻第兩百七十一章 疑心病害死人第四百章 魯肅當衆斥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三百七十八章 曹仁出兵、劉表親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勵精圖治第一百七十七章 驚弓之鳥胡惟庸第兩百三十八章 號角第三百七十八章 曹仁出兵、劉表親征第三百四十六章 教育是強國的基礎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體面人第四百章 魯肅當衆斥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治吏,巡查冀州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二十七章 兩位帝王的交易第兩百二十五章 連自己的臣子都騙的漢武帝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六十六章 這劍,它利否?第三十六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兩百零六章 讓始皇帝不爽的天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讓大明少走一些彎路第八十六章 萬事開頭難,後面會更難第八十六章 萬事開頭難,後面會更難第三百零二章 沮授獻策第三百九十八章 孫權最後的掙扎第三百四十章 咋就這麼像是洗腦呢第三百零八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一百零八章 大秦應當永世銘記仙師之恩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玉昊,我發現了盲點第兩百六十七章 子見父未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左良玉的特殊謀士第三百九十二章 驚天之語,涼心之言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體面人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兩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在東漢末年殺貪官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徹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兩百章 崇禎從海外換來的糧食第三百三十七章 仙門楚風終攤牌第一百九十章 你們先吃,我給你們做份邸報第兩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棄車保帥第四百零九章 東漢要輝煌第兩百一十九章 淮南王劉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洪武八年的一場異變第兩百六十七章 子見父未亡第六十二章 崇禎只想當個好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趙構退位,儲君登基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陽羣衆第三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治荊州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兩百五十九章 白鬚始皇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中可有裝下大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孫權最後的掙扎第十三章 熱情好客的東家第兩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棄車保帥第兩百二十八章 金賊不可原諒第一百零七章 兩小兒辨政,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我的唾沫已經忍耐不住第四百一十四章 奸臣賈似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治荊州第兩百四十六章 斬賊第兩百八十七章 劉玄德請臥龍出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帝王們的態度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陽羣衆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個國策不是皇帝說了就算第四十六章 大宋的反撲第四十九章 一灘爛泥第六十六章 這劍,它利否?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秦的遠航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今非昔比的萬歲爺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用了兩年時間來中興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八十六章 萬事開頭難,後面會更難第三百五十八章 朱祁鎮
第三百五十七章 查漏補缺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拒之門外的袁崇煥第四百三十四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第三百七十八章 曹仁出兵、劉表親征第五十章 你們也太有錢了吧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兩百五十二章 槽幫第兩百九十六章 兗州爭奪戰的序幕第一百六十八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三百八十八章 蒸汽時代、火車出現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明要讓四海臣服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處放火第兩百九十四章 諸葛亮變法圖強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四百五十六章 興衰第四百三十四章 寇可往,朕亦可往第一章 朕的後宮通仙界第三百六十九章 馬順爲刀,世人皆知第三百七十三章 魯肅治冀,人心初定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徹的高光時刻第兩百七十一章 疑心病害死人第四百章 魯肅當衆斥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三百七十八章 曹仁出兵、劉表親征第一百五十三章 朱元璋的勵精圖治第一百七十七章 驚弓之鳥胡惟庸第兩百三十八章 號角第三百七十八章 曹仁出兵、劉表親征第三百四十六章 教育是強國的基礎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體面人第四百章 魯肅當衆斥周瑜,黃蓋巧施苦肉計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治吏,巡查冀州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二十七章 兩位帝王的交易第兩百二十五章 連自己的臣子都騙的漢武帝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六十六章 這劍,它利否?第三十六章 他們給的實在太多了第兩百零六章 讓始皇帝不爽的天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讓大明少走一些彎路第八十六章 萬事開頭難,後面會更難第八十六章 萬事開頭難,後面會更難第三百零二章 沮授獻策第三百九十八章 孫權最後的掙扎第三百四十章 咋就這麼像是洗腦呢第三百零八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一百零八章 大秦應當永世銘記仙師之恩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玉昊,我發現了盲點第兩百六十七章 子見父未亡第一百六十二章 左良玉的特殊謀士第三百九十二章 驚天之語,涼心之言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體面人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兩百九十二章 李世民在東漢末年殺貪官第三百四十五章 劉徹的高光時刻第一百七十四章 一言堂的早朝第兩百章 崇禎從海外換來的糧食第三百三十七章 仙門楚風終攤牌第一百九十章 你們先吃,我給你們做份邸報第兩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棄車保帥第四百零九章 東漢要輝煌第兩百一十九章 淮南王劉安第一百七十一章 洪武八年的一場異變第兩百六十七章 子見父未亡第六十二章 崇禎只想當個好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趙構退位,儲君登基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兩百八十六章 貨車入徐州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陽羣衆第三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治荊州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兩百五十九章 白鬚始皇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中可有裝下大明第三百九十八章 孫權最後的掙扎第十三章 熱情好客的東家第兩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棄車保帥第兩百二十八章 金賊不可原諒第一百零七章 兩小兒辨政,五十步笑百步罷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我的唾沫已經忍耐不住第四百一十四章 奸臣賈似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治荊州第兩百四十六章 斬賊第兩百八十七章 劉玄德請臥龍出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帝王們的態度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陽羣衆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個國策不是皇帝說了就算第四十六章 大宋的反撲第四十九章 一灘爛泥第六十六章 這劍,它利否?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秦的遠航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今非昔比的萬歲爺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用了兩年時間來中興第三百五十一章 以和爲貴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八十六章 萬事開頭難,後面會更難第三百五十八章 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