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仙師三策收民心

聽完蒙毅的話。

誰還不明白?

爲何始皇帝從仙境回來之後,就殺死了趙高。

爲何要把大秦右丞相李斯打入天牢。

又爲何要下令搜查六國之餘孽,大秦境內之方士。

最後還要讓馮去疾去北方遣返修長城的民夫,並且再一次重用蒙恬,還把蒙毅加封爲大秦右丞相。

這一切。

都源於仙師的指點。

“大秦奮六世之餘烈纔有一統天下之功業,朕和卿等勞心勞力覆滅六國而強秦。

結果大秦二世而亡!

朕初次聽到之時,也不敢相信。

然則,那一夜趙高之死便證明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方士煉製的金丹,根本就是毒藥!”

嬴政有一些忿忿不平,要不是爲了驗證金丹的毒性,他可能會選擇直接腰斬趙高。

畢竟此賊喜歡腰斬他人。

以金丹毒死他,實在是便宜他了。

“陛下,臣以爲趙高死得其所!”隗壯直接站出來,躬身施禮道。

隗壯說完之後,就列舉了趙高這些年以中車府令這個身份,犯了多少事情。

趙高已經死了。

有一些罪孽自然是死無對證。

但是這不妨礙隗壯對趙高的彈劾。

可以說,這位大秦的丞相,可謂是典型的痛打落水狗,陳列了趙高大大小小的罪孽差不多二十餘。

讓嬴政聽着是喘着氣,面色憤然不已。

其他人更是對隗壯充滿了敬意,也有一些莫名的害怕。

隗壯是什麼時候搜查到這些關於趙高的罪證的?

竟然如此詳細!

“嘭!”

嬴政氣的直接拍桌子,大聲叫道:“來人!”

外面的黑龍衛直接挎着寶劍,走進了大殿,單膝跪地道:“陛下!”

“章邯,你親自帶着人,去抄了趙高在外的府邸!”

這些府邸是隗壯剛剛曝光的。

要不然,嬴政還不知道趙高竟然在外面還有府邸,還有傭人。

“喏!”

章邯領命,帶着人出去了。

趙高已經身死,再做什麼懲罰,也不太可能。

隗壯彈劾完之後,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嬴政讓自己平心靜氣下來,因爲接下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可不能因爲一個死人而影響了大業。

“仙師曾有三策救秦,這第一策就是指點朕,宮內之方士都是欺君之賊,還有趙高此等狼子野心之奸臣。

李斯和趙高謀,未能保住大秦之基業,理應當罰。

第二策,則是實行仁政!”

嬴政說道這裡,停頓了一下。

因爲他要看一看大臣們的反應,想要獲得一些信息。

果然,聽到大秦要實行仁政,下面的官員都是神色各異。

畢竟這仁政也就代表着大秦願意遵從儒家之學說,畢竟孔子曰仁。

仁政之說,便是儒家的孔聖之道。

“陛下,臣請問,何爲仁政?”另外一位丞相王綰出列躬身問道。

他多少也猜得到一些始皇帝的心思,甘願成爲這朝堂的捧哏之人。

嬴政已經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便沉聲說道:“其一,則是永不加賦!”

此言一出,那當真是猶如巨石投入到了湖面,激起了非常大的浪花。

“陛下,不可!”

有官員直接就站出來了,作爲一個貴族,他是明白這永不加賦的後果。

“陛下,一旦永不加賦,大秦如何能夠保證大軍之糧食充盈,又如何能夠保證地方官員之俸祿?

而且永不加賦,看起來是與民讓利,然則大秦國庫必然堪憂啊!”

其他一些官員,也是連忙站出來,紛紛勸阻,讓秦始皇收回這個永不加賦的“仁政”。

隗壯也就剛剛陳列趙高的罪責的時候,一副慷慨激昂的樣子。

現在對於永不加賦,還有身後一些官員的勸阻,就像是沒看到一樣。

雙手抱着,站在那裡,看着前面,老神在在。

“仙師有言,君爲舟、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蒙毅站出來,對百官道,“大秦爲何能夠一統六國,乃是因爲當初的商君變法強秦!”

“爾等都是大秦之官員,是陛下之臣,食君之祿,爲君分憂。如今之大秦一統六國不久,正是人心不齊之時,永不加賦,可以減輕大秦百姓之負擔。

至於大秦大軍之軍糧,自有辦法,難道,爾等想要與民爭利不成?”

蒙毅的輸出算是致命的,簡直是一個帽子扣下來,讓那些大臣再也不敢反駁。

嬴政坐在上面點點頭,不愧是別仙師點化的蒙毅,比之以前還要深得他的心。

“右丞相所言不錯,大秦一統六國不久,如若把六國之人都視作餘孽,於他們而言,非常之不公。

如今中原之地都是炎黃之後,大秦一統六國便不會再有六國之分。

他們也都是大秦人!”

嬴政此言一出,不少官員都沉默了。

對於蒙恬而言,他覺得現在大秦的敵人就是北方的匈奴,其他勢力都不足爲慮。

至於蒙毅,這位可是真的被楚風影響到了。

心中早就下定決心要改變大秦二世而亡的宿命,對於楚風所言的三策,那是堅決的執行者。

而對於隗壯、王綰這些人。

只要是沒有損害他們的利益,永不加賦或者是加重徭役對於他們而言,都是毫無關係。

但是在這朝堂上,也不盡是蒙恬、王賁、隗壯、王綰這樣的大臣。

還有不少,那都是貴族階級。

大秦永不加賦,他們如何能夠從百姓手中得到好處?

嬴政繼續說道:“不僅如此,朕還要讓北地建長城之民夫回到關內,從事農桑。

大秦有了高產農物,以後將會有很多很多糧食,多餘的糧食便能夠買賣。

等到高產農物可以被分發出來耕種的時候,朕會以此高產農物,收取一定的分成。”

這是當初楚風帶着嬴政和蒙毅兩人蔘觀地窖的時候,突發奇想想到的一點。

如果秦始皇真的得到了高產農物,完全可以定下規矩。

得到高產農物的農戶、佃戶、地主等等,需要每一年交納多少糧食。

這個交納的數量,要和當時拿到的高產農物種子多一些。

畢竟,這可是畝產百石的高產農物。

種下去,來年的收成就可能非常多。

這其實也是賦。

但是也要比強行收賦稅看起來,要更加能夠讓人接受。

先是永不加賦。

結果又要在高產農物中收取一點兒好處。

看起來似乎還是農戶們賺了。

嬴政說完了仁政,自然就到了第三策。

“這第三策……。”

第三百八十七章 崇禎遠志,神器升級第一百零一章 六國之後的刺秦大業第三百一十五章 袁公路孤軍深入、曹阿瞞反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興衰第兩百二十五章 連自己的臣子都騙的漢武帝第九十七章 別開生面的手機發佈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今非昔比的萬歲爺第四百二十八章 突如其來的抓捕第一百三十六章 崔民幹說的有道理,朕允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唐要依法治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改革派第一百三十二章 岳飛戰秦瓊的下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用了兩年時間來中興第三百五十三章 雄心變了質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二十八章 崇禎皇帝大開殺戒第一百九十六章 他們的差別第兩百九十九章 顧家的呂布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兩百三十五章 互換第兩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棄車保帥第七十六章 論人設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章 所爲的仙師不過是就這樣第三百二十三章 袁紹的生死危機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銅門研究院第四百四十二章 教化第三百零六章 北伐之前的佈置第兩百零九章 每個王朝都在蒸蒸日上第二十二章 皇見皇,朱由檢的震驚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陽羣衆第一百零六章 刺客團的內鬼,項梁的一敗塗地第兩百二十八章 金賊不可原諒第兩百八十七章 劉玄德請臥龍出山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第三百六十三章 崇禎建立遠洋公司第三百零六章 北伐之前的佈置第兩百五十五章 遠征第兩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萬利第一百二十章 二聖歸來,趙構要有麻煩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四百零七章 爛泥扶上牆第三百二十一章 看破不說破第三百八十八章 蒸汽時代、火車出現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三百一十九章 仁義之師第五十六章 大明天子的生意經第三百八十五章 盛世未來,心生懈怠第三百八十九章 漢武中興、劉徹放權第兩百九十九章 顧家的呂布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大明的勝利,乾一杯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秦勳章,大漢魍魎第十六章 秦始皇,我又被點化了第七十七章 有錢了就想要創業第三百一十九章 仁義之師第三百六十二章 曹劉聯軍收冀州第四百零八章 戰神要自強第四十五章 大秦的科舉考試第一百四十八章 民宿中又來了新皇帝第兩百五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三十三章 帝王們的態度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十四章 大秦是最好的時代第四百零二章 決勝千里第五十六章 大明天子的生意經第三百一十九章 仁義之師第八十七章 始皇的獨裁和楚風的偷師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中可有裝下大明第三百二十章 忽悠袁本初第三百三十二章 贏子戈引起的時間波動第六十五章 完顏婁室的決戰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六國之後的刺秦大業第七十二章 民宿多了一個新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玉言正是入職白駒科技第三百章 天下之大,卻無布之容身之地第九十二章 趙構這樣的皇帝太難帶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洪承疇,要立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劉備出兵,曹洪迎戰第九十九章 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第兩百一十三章 讓衛青眼紅的武器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得漢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右相之謀第兩百零二章 崇禎皇帝還是對藩王下手了第兩百八十一章 錯過仙緣曹阿瞞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五十六章 大明天子的生意經第兩百九十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兩百零五章 世家的暫時妥協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專橫獨斷第三百零八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三百一十七章 劉備借兗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漢武中興、劉徹放權第一百七十一章 洪武八年的一場異變第四百五十章 啓用王玄策
第三百八十七章 崇禎遠志,神器升級第一百零一章 六國之後的刺秦大業第三百一十五章 袁公路孤軍深入、曹阿瞞反擊第四百五十六章 興衰第兩百二十五章 連自己的臣子都騙的漢武帝第九十七章 別開生面的手機發佈會第三百六十七章 今非昔比的萬歲爺第四百二十八章 突如其來的抓捕第一百三十六章 崔民幹說的有道理,朕允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唐要依法治國第四百四十六章 改革派第一百三十二章 岳飛戰秦瓊的下篇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用了兩年時間來中興第三百五十三章 雄心變了質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二十八章 崇禎皇帝大開殺戒第一百九十六章 他們的差別第兩百九十九章 顧家的呂布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兩百三十五章 互換第兩百零四章 李世民的棄車保帥第七十六章 論人設的重要性第一百三十章 所爲的仙師不過是就這樣第三百二十三章 袁紹的生死危機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三百四十四章 青銅門研究院第四百四十二章 教化第三百零六章 北伐之前的佈置第兩百零九章 每個王朝都在蒸蒸日上第二十二章 皇見皇,朱由檢的震驚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陽羣衆第一百零六章 刺客團的內鬼,項梁的一敗塗地第兩百二十八章 金賊不可原諒第兩百八十七章 劉玄德請臥龍出山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第三百六十三章 崇禎建立遠洋公司第三百零六章 北伐之前的佈置第兩百五十五章 遠征第兩百六十六章 用意第四百五十四章 李治的一本萬利第一百二十章 二聖歸來,趙構要有麻煩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四百零七章 爛泥扶上牆第三百二十一章 看破不說破第三百八十八章 蒸汽時代、火車出現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三百一十九章 仁義之師第五十六章 大明天子的生意經第三百八十五章 盛世未來,心生懈怠第三百八十九章 漢武中興、劉徹放權第兩百九十九章 顧家的呂布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第一百八十九章 爲大明的勝利,乾一杯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秦勳章,大漢魍魎第十六章 秦始皇,我又被點化了第七十七章 有錢了就想要創業第三百一十九章 仁義之師第三百六十二章 曹劉聯軍收冀州第四百零八章 戰神要自強第四十五章 大秦的科舉考試第一百四十八章 民宿中又來了新皇帝第兩百五十一章 招兵買馬第三百三十三章 帝王們的態度第一百三十七章 繁華王朝的起點就是種田第十四章 大秦是最好的時代第四百零二章 決勝千里第五十六章 大明天子的生意經第三百一十九章 仁義之師第八十七章 始皇的獨裁和楚風的偷師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中可有裝下大明第三百二十章 忽悠袁本初第三百三十二章 贏子戈引起的時間波動第六十五章 完顏婁室的決戰之心第一百零一章 六國之後的刺秦大業第七十二章 民宿多了一個新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玉言正是入職白駒科技第三百章 天下之大,卻無布之容身之地第九十二章 趙構這樣的皇帝太難帶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我,洪承疇,要立功第三百一十六章 劉備出兵,曹洪迎戰第九十九章 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第兩百一十三章 讓衛青眼紅的武器第三百一十章 曹操得漢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右相之謀第兩百零二章 崇禎皇帝還是對藩王下手了第兩百八十一章 錯過仙緣曹阿瞞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五十六章 大明天子的生意經第兩百九十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兩百零五章 世家的暫時妥協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一百七十三章 朱元璋的專橫獨斷第三百零八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三百一十七章 劉備借兗州第三百八十九章 漢武中興、劉徹放權第一百七十一章 洪武八年的一場異變第四百五十章 啓用王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