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崇禎皇帝該硬不硬,該軟不軟

崇禎皇帝之所以焦頭爛額,就是因爲他找不到一個自己能夠做,也可以做好的事情。

“解決旱災說起來容易,可是這做起來,很難啊。”

崇禎皇帝感嘆了一下。

“朝中的大臣在朕殺了周延儒這些個奸臣之後,便已經比之以前要好多了。”

“可是,朕對地方的賑災,卻還是不見效。”

崇禎皇帝就不知道問題出現在了什麼地方。

他明明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

用這些虎樽炮換來的錢財,還有對那些個貪、官、污、吏抄家之後得來的錢財,都用來賑災了。

他是一點兒都沒有花啊。

可是就算是如此,各地的旱災還是不斷地上報。

叛亂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大。

以至於他本來要培養盧象升和孫傳庭以及洪承疇去鎮守山海關北地的計劃,就這樣被擱置了。

如今洪承疇在鎮守陝西之地,盧象升在江南剿匪,孫傳庭在河南以北,追殺那些個叛軍。

漢中的秦良玉也不得不面對突入漢中的張獻忠等叛軍。

大明已經沒有了可用之兵。

崇禎皇帝還要面對北地左良玉和袁崇煥等人的鉅額軍餉。

這種局面,怕是誰來都不好使。

“那就親自去地方,看看是誰,在貪墨你的賑災之銀!”

始皇帝對崇禎皇帝這種左右爲難的性子,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

“你乃是大明天子,更是九五師尊,誰敢不聽你的?”

“況且,你如今已經算是掌握了兵權,直接抽調一隊人馬帶在身邊,然後去地方上,親自查看。

看看是誰,竟然膽敢徇私枉法,直接把你的賑災之銀給貪墨了。”

“查到一個,殺一個!”

“殺到讓人不敢再貪墨你的賑災之銀爲之,到時候,這個賑災之銀自然會到百姓的手中。”

要說這殺貪、官、污、吏,最狠的不是始皇帝,而是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這位明太祖殺起自己的官員來,那真的是毫不手軟。

始皇帝的話,也讓崇禎皇帝想到了自己的這位太祖皇帝。

“朕……朕明白了。”

說起來,早在崇禎皇帝來到這民宿,遇到了楚風之後。

楚風就指點他,讓他重新拿起錦衣衛和東廠這兩把利器,當做皇帝的刀和劍。

崇禎皇帝也的確做了。

只不過嘛,到底是能力有限,做的並不是太好。

要是朱元璋在,又或者是武則天在,大明的局面可能已經很快就穩定下來了。

“仙師曾有言,也點化我等,要學會平衡之術,既然殺了那些貪、官、污、吏,那就要提拔一些有能力並且忠心的人才。”

始皇帝繼續教導着,他希望大明能夠穩定下來,到時候給他提供更多的火炮。

“如此一來,這些被你提拔的官員,自然是會向着你的,至於那些叛亂,難道被仙師提點的洪承疇、盧象升和孫傳庭都不能平定嗎?”

要知道,能被仙師稱之爲忠臣和大將之人,那都是真的又忠心又有能力的人。

大宋的幾位武將便是如此。

“他們三人的確有帥才,可是這叛軍實在是太多了,如今四地流竄,並不好完全平定。”

還有一個,自然是朝中大臣在渾水摸魚,拖了後腿。

“這大明想要強大起來,還是要靠你這位天子的決策。”李世民見到崇禎皇帝的神情有些低落,便勸慰了一下。

“朕今日帶來了兩百石的糧食,願意和你做一筆交易。”

李世民進來的時候,和長孫無忌各自推着一輛大木板車,上面放着好幾袋子的糧食。

“一門虎樽炮,外加五發炮彈。”崇禎皇帝看了看兩板車的糧食。

現在大明最缺的就是糧食,至於虎樽炮和炮彈,其實並不是很缺。

在楚風的指點之下,崇禎皇帝明白了這些火炮的強大作用,就立即着手讓人去組建了一個兵工廠。

如今在通州的兵工廠,每一天都能夠打造出來十幾門的虎樽炮。

就是這炮彈,有點兒難度,需要一些時間。

畢竟火炮的材料並不是現成的,需要合成,需要購買材料用來製造。

而大明現在的琉璃、輕工業的發展,在東廠和錦衣衛的刺激之下,還算是死灰復燃了。

讓崇禎皇帝能夠有了一筆比較大的收入,可以投入到兵工廠裡面。

“朕這一次也帶來了三百石的糧食,就換一些炮彈吧。”始皇帝說道。

大秦在北地和匈奴的戰爭已經接近了尾聲。

在幾門虎樽炮的鎮壓之下,匈奴已經不敢大舉入侵雲中郡。

而只要等到時機成熟。

大秦就可以開啓遠征,到時候先滅西域各國,再圖匈奴之地。

草原可是一個放牧的好地方。

到時候要是有了草原,大秦的百姓就可以頓頓吃上羊肉了。

始皇帝依稀記得當初仙師就有這樣的話。

趙構這一次還是一個人,他帶來的還是黃金,糧食太重了,他根本就帶不動。

還好,這一次他們都理解大明崇禎皇帝現在的境地,表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崇禎皇帝帶來的虎樽炮也就四門,多了,帶不下。

還有十門炮彈。

如今北地還在和韃奴交戰,已經是好幾個月了。

韃奴南下之心不死。

所以大明要用的炮彈更多,無法拿來做交易。

衆人交易完了之後。

李世民便開始講述自己在大唐的發展。

大秦開啓了科舉制度,便說明科舉制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策略。

崇禎皇帝便立即表示,科舉制度自從隋建立,唐完善之後,就一直沿用至今。

大明還有這三甲,從童試、鄉試、會試到殿試,有着一套非常完整的科舉考試製度。

這種選拔機制,的確是給了始皇帝和李世民兩人很大的啓發。

至於士大夫治天下,被楚風說教的大宋,自然是沒什麼說服力。

趙構只能在一旁安靜的聽着。

“陛下,青銅門開了。”

就在嬴政、李世民、崇禎皇帝興致勃勃地談論科舉、民生和軍事等問題的時候。

蒙毅走上前,對始皇帝小聲提醒道。

“也罷,今夜就先到此。”

始皇帝帶着炮彈先一步離開了。

他覺得大秦如今的科舉制度並不是很完善,倒是可以根據剛剛崇禎皇帝的提醒,繼續加以修改。

李世民也沒什麼好留念的。

直接帶着長孫無忌離開了,回到了長安的皇宮。

“輔機,你說大唐現在是以民生爲重,還是開啓海商?”李世民踏出青銅門之後,便對長孫無忌問道。

這周圍,乃是御林軍重兵把守。

至於百官們,並沒有前來候着。

“陛下,臣以爲……。”

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太極努力跟隨崇禎的腳步第三百五十章 結束亂世的方法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一十章 沒有人能夠阻擋我的崛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十六章 秦始皇,我又被點化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假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兩百零六章 讓始皇帝不爽的天子第兩百四十六章 斬賊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一章 朕的後宮通仙界第三百七十九章 坐等被擒,關羽帶軍第兩百六十一章 話術和權術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不允,何人敢逆?第六十九章 獵殺時刻到了,婁室挨炮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曹仁智謀,扶蘇年老第四百二十二章 八王之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袁紹的生死危機第兩百八十八章 三顧茅廬請孔明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出好戲第六十八章 家有賢妻,夫復何求第一百三十章 所爲的仙師不過是就這樣第三百五十三章 雄心變了質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團壯大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角逐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唐的仙器觀賞大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袁崇煥表示自己不想背鍋第九十九章 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第三十九章 不想再做趙跑跑第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六十章 楚風給皇帝上的第一課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治吏,巡查冀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拒絕之後,就像是一條狗第十五章 做昏君易,做明君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始皇帝帶着蒙恬砸場子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體面人第四十八章 黃天蕩戰役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火炮支配的恐懼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三百零七章 炮火覆蓋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紹病倒,許昌之戰第八十章 李世民,我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啊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好生活和不充分發展的矛盾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第兩百一十九章 淮南王劉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發殺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兩百零一章 阿秀之死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一百零四章 始皇帝的屠刀拿起來就未曾放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家兄弟之間的那點事兒第兩百八十四章 再入民宿劉玄德第三百七十七章 魯肅捷報,曹劉南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郭嘉謀荊州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三百七十五章 于謙出兵,楊浦巡查第七十三章 迎接工業時代的到來吧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二十三章 難受的官家和難受的大臣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府總督,石亨言戰第四百零七章 爛泥扶上牆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劉備借兗州第兩百九十九章 顧家的呂布第一百八十七章 敗像已顯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兩百四十九章 興教育第五十八章 這一屆的臣子太難帶了第一百八十章 吳襄的暗度陳倉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第兩百三十三章 四公相第二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自述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袁崇煥表示自己不想背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宋的關鍵是要堅挺第兩百五十三章 士族第兩百八十五章 腹背受敵曹阿瞞第三十章 崇禎皇帝的刀和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趙構三辭官家之位第一百九十五章 溜之大吉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三十三章 老趙家來人第一百零九章 緊跟李世民腳步的世家第三百四十八章 制定價格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雷霆一擊第一百零六章 刺客團的內鬼,項梁的一敗塗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驚天之語,涼心之言第三百三十章 密謀之局第三百零八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一百零六章 大唐要大力發展基礎建設第三百八十七章 崇禎遠志,神器升級第一百四十章 我的一篇論文獲獎了第四章 始皇要重振雄風第一百五十七章 科技輸出之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太極努力跟隨崇禎的腳步第兩百六十章 幾位帝王的思辨第四百一十四章 奸臣賈似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太極努力跟隨崇禎的腳步第三百五十章 結束亂世的方法第兩百六十二章 擴張第一百一十章 沒有人能夠阻擋我的崛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畫大餅第十六章 秦始皇,我又被點化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真假第九十六章 我這手機啊,它叫秦二代第兩百零六章 讓始皇帝不爽的天子第兩百四十六章 斬賊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一章 朕的後宮通仙界第三百七十九章 坐等被擒,關羽帶軍第兩百六十一章 話術和權術第一百八十五章 天不允,何人敢逆?第六十九章 獵殺時刻到了,婁室挨炮吧第三百二十六章 曹仁智謀,扶蘇年老第四百二十二章 八王之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袁紹的生死危機第兩百八十八章 三顧茅廬請孔明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出好戲第六十八章 家有賢妻,夫復何求第一百三十章 所爲的仙師不過是就這樣第三百五十三章 雄心變了質第一百四十九章 皇帝團壯大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角逐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唐的仙器觀賞大會第一百六十五章 袁崇煥表示自己不想背鍋第九十九章 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第三十九章 不想再做趙跑跑第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六十章 楚風給皇帝上的第一課第三百七十章 曹操治吏,巡查冀州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拒絕之後,就像是一條狗第十五章 做昏君易,做明君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始皇帝帶着蒙恬砸場子第三百零五章 都是體面人第四十八章 黃天蕩戰役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火炮支配的恐懼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郃初領兵第三百零七章 炮火覆蓋第三百二十五章 袁紹病倒,許昌之戰第八十章 李世民,我辛苦打下來的江山啊第兩百二十四章 美好生活和不充分發展的矛盾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第兩百一十九章 淮南王劉安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發殺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終究是留下了後怕的眼淚第兩百零一章 阿秀之死第四百四十三章 無奇不有第一百零四章 始皇帝的屠刀拿起來就未曾放下第一百二十四章 趙家兄弟之間的那點事兒第兩百八十四章 再入民宿劉玄德第三百七十七章 魯肅捷報,曹劉南下第三百一十一章 郭嘉謀荊州第兩百五十七章 治理草原第三百七十五章 于謙出兵,楊浦巡查第七十三章 迎接工業時代的到來吧第一百六十四章 恩威並施第一百二十三章 難受的官家和難受的大臣第三百七十六章 宣府總督,石亨言戰第四百零七章 爛泥扶上牆第兩百一十章 漢武帝要做的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劉備借兗州第兩百九十九章 顧家的呂布第一百八十七章 敗像已顯第一百零三章 幾位皇帝對崇禎的諄諄教導第兩百四十九章 興教育第五十八章 這一屆的臣子太難帶了第一百八十章 吳襄的暗度陳倉第兩百二十六章 漢天子建鹽田第兩百三十三章 四公相第二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自述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大秦的都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袁崇煥表示自己不想背鍋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宋的關鍵是要堅挺第兩百五十三章 士族第兩百八十五章 腹背受敵曹阿瞞第三十章 崇禎皇帝的刀和劍第一百二十二章 趙構三辭官家之位第一百九十五章 溜之大吉第兩百六十八章 大秦關係網第三十三章 老趙家來人第一百零九章 緊跟李世民腳步的世家第三百四十八章 制定價格第一百二十六章 創業的艱難也只有創業者知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雷霆一擊第一百零六章 刺客團的內鬼,項梁的一敗塗地第三百九十二章 驚天之語,涼心之言第三百三十章 密謀之局第三百零八章 落後就會捱打第一百零六章 大唐要大力發展基礎建設第三百八十七章 崇禎遠志,神器升級第一百四十章 我的一篇論文獲獎了第四章 始皇要重振雄風第一百五十七章 科技輸出之後第一百三十五章 皇太極努力跟隨崇禎的腳步第兩百六十章 幾位帝王的思辨第四百一十四章 奸臣賈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