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退!

“父親,如今來看,蜀漢大事不妙了,黃巾居然能繞過劍閣進入蜀中腹地,如今蜀中守備空虛,還有誰可制約他們,至少咱們這三萬兵馬肯定沒有這個實力!”

大軍剛剛停下不久,就地進行休整的時候,一個年輕將領便驅馬上前在魏延身邊擔憂的交談起來,他正是魏延長子魏昌。

魏延率領自己部曲投效蜀漢時日尚短,還不足以在蜀漢軍中豎立自身威望地位,手下也沒幾個可用之人,也就是自己帶來的嫡系部曲算是真正可以支使的。

魏昌其實不算是什麼天資卓越的將才,卻已經是魏延的左膀右臂了。

聽到兒子這般判斷,魏延也是緊鎖着眉頭一臉難色,連兒子都能看出來的事情,他如何能不明白,只是事實比魏昌說的更爲嚴重。

“何止是蜀漢大事不妙啊,是吳蜀聯盟都大事不妙了,是這長江南岸僅剩的門閥大戶都大事不妙了,此戰吳蜀聯軍還未與黃巾主力正面交鋒,就已經處處起火首尾難顧,後面根本就不可能打得過了。”魏延說話之時語氣深沉,帶着極大的憂慮。

魏昌先是一愣,隨後也是一陣沉默,顯然也醒悟過來。

說來,到現在爲止吳蜀和玄夏主力還沒有真正意義上正面開打,南方就招架不住了,那真正開打了之後會是個什麼場面根本就不敢想象。

若是揚州蜀中接連失陷,那吳蜀兩國的命根子分別就被黃巾攥住,這次戰爭還有贏的可能嗎?

“父親是說,吳蜀聯盟已經輸定了?”雖然心中已經隱隱有所判斷了,但魏昌還是不敢完全肯定。

魏延下了馬,一邊往距離只有幾十裡遠的涪城看了一眼,一邊往另外方向的成都看了一眼,神情明顯是在思索什麼,卻也不耽誤回答魏昌的問題:“雖說如今吳蜀局勢危急,翻盤的希望渺茫,但世事無絕對,我們最好還是做好兩手準備。”

魏昌也不由的緊張起來,天下大勢變化之下,沒有人能獨善其身,這次戰爭的結果也關乎着他們父子的命運。

若是黃巾取勝吳蜀滅亡,那麼他們作爲豪強士族的一份子,免不了要遭受黃巾的清算公審,或許本人可以因爲沒有作孽而保留小命,但是家族和個人的階層滑落卻無法避免。

能好好當着老爺作威作福,誰又願意重新去拿鋤頭在土裡刨食呢.

可是若要站在吳蜀一方與黃巾拼命,現在看來九成九也就是個自尋死路的下場,這樣別說階層滑落了,連小命都保留不下,想刨食都沒得刨了。

魏昌感覺,如今已經到了命運的岔口:“父親,我們該如何做纔好?”

魏延此時此刻的感覺,正如此前涪城縣令馬邈一樣,心裡正在經受劇烈的思想鬥爭,這時候一步走錯,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看到魏延久久不語,魏昌更是緊張。

往前去,就要面對那強大到令人窒息的黃巾,這究竟能有多少勝算,魏昌只要想想就頭皮發麻。

若是能佔着劍門關和黃巾打,那還能掰掰手腕,人家都已經殺進來了,他不知道該怎麼才能打的贏黃巾。

此次回援的這三萬大軍裡,唯一能指望的是魏延自己本身帶來的一萬私兵部曲,劉備調配的兩萬役兵根本就不經打。

就這點實力能打的過兩萬如狼似虎的黃巾?

魏昌再喝十壺酒也說不出這種話。

許久之後,魏延終於是有所反應了,只見他眼睛微眯的看着劍門關的方向道:“黃巾拿下涪城必會夾擊劍門關,我軍實力根本不足以阻擋他們行動,恐怕不得不接受劍閣失陷的現實了,爲今之計只有儘量止損,大軍修整片刻之後,立即掉頭往成都開進。”

魏昌聞言怔了怔,顯然有些意外:“這若是就這麼放黃巾入關了,也就等於把蜀中拱手相讓了,便是死守成都又能如何呢?”

魏延沉聲道:“我們能做的就是保全都城等待陛下大軍回援而已,若是陛下還能回來,蜀中仍有收復之希望。”

說罷,魏延只是拍了拍魏昌的肩膀,便不做更多解釋,往別處去了。

魏昌留在原地陷入了沉思。

他在魏延眼中看到了意味深長的意味,顯然魏延有些話並沒有說完,這讓並不聰明的魏昌只能事後慢慢細思。

好在魏昌雖然不算聰明,但好歹還算認真,想着想着還真有了些體會。

回到成都與其說是忍痛取捨保全實力等待劉備回援,還不如說是後退一步再看看局勢發展。

若是劉備當真回來趕走黃巾,自己保住成都便是一功,若是劉備回不來,這邊完全沒了退路,也就可以考慮投降了。

說到底,魏延仍是不敢完全做出決定,他要再等等再看看,以吳蜀聯軍主力戰場的結果來決定自己的選擇。

魏昌細想下來,這退一步不失爲一種選擇,至少不必去和黃巾正面碰個頭破血流,退守成都倚仗城深牆高的便利纔有資格和這兩萬黃巾叫叫板。

至於劍門關失守蜀中淪陷,這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而所謂退守成都拱衛皇城,也可以是挾持朝廷隨時保留向黃巾投降的可能,屆時只要把蜀漢朝廷上下所有人以及劉備親眷一起打包獻給黃巾,那也是大功一件了。

想明白了這些,魏昌不禁爲魏延的高瞻遠矚而服氣,可以說這樣幾乎是目前狀況下最有利於自身的選擇了,既保留着劉備歸來的可能,最差也有機會向黃巾投降。

思路打開之後,魏昌的心思也就稍稍安定下來,心道總歸不至於走到絕路。

當下局勢風雲變幻牽一髮而動全身,自家父子手中拿着這三萬大軍,考慮的事情已經不是如何爲蜀漢效力,而是靜靜觀察天下大勢的發展,爲自身謀取可能的利益。

爲劉備效死,爲蜀漢獻身,投效蜀漢不久的魏延父子並沒有這樣的覺悟。

而心中懷有這般念頭的人,或許也不僅僅只是魏延而已。

便是那襄陽戰場的鄧當,雖然心路歷程與魏延截然不同,卻也殊途同歸,和自身所屬的勢力漸行漸遠,乃至直接站在了對立面。

第497章 狂妄第576章 以牙還牙第468章 既定計劃第259章 使者第515章 這下真沒戲了第461章 殺雞第155章 拼什麼命啊?第627章 我沒錯!第177章 手術很成功第527章 偷渡陰平,直取蜀漢!第386章 風雨飄零第43章 不朽 (求下追讀!!!)第633章 今日明日第142章 乘勝追擊第329章 野生教徒第109章 可惡的許光頭第158章 全都瘋了!第237章 爭論第606章 巴掌第308章 伐漢檄文第344章 已經輸了第314章 吾愛子龍第351章 特使第488章 請教第32章 開倉!第629章 父子第421章 壓力還是太小第414章 偏偏是他第356章 十勝十敗第438章 譁變第273章 變局第257章 力第436章 疑惑第323章 廷議第41章 死戰!第392章 君主之害第437章 垂死掙扎第501章 要贏了!第181章 回頭第141章 烏桓亡了第141章 烏桓亡了第437章 垂死掙扎第634章 壓力測試第410章 這就是黃巾?第549章 漢家模樣第540章 太對了!第294章 迎駕第467章 物傷其類第510章 二弟,危!第554章 絕境第152章 黃巾很行第141章 烏桓亡了第212章 賭把大的第368章 真正的天子第351章 特使第563章 絕境第153章 教主保佑第269章 捐 借第350章 周瑜治黃蓋第369章 萬歲!第439章 聖人第460章 變化第143章 漢人殺來了第34章 送義師第569章 沒有選擇第189章 算我一個第24章 教法裁決第44章 收手吧黃巾(求追讀!!)第110章 黃巾要完!第323章 廷議第178章 締約第354章 糾結第211章 那白袍小將是?第2章 你這也叫法術?第228章 泄憤第471章 鄉野村夫第608章 不打了!第115章 錢與刀第136章 這就叫專業第576章 以牙還牙第553章 別無選擇第172章 走左邊第537章 生死存亡第599章 打炮第335章 畢業第433章 必然第9章 路在何方第142章 乘勝追擊第408章 叛逃第1章 我成教主了?第328章 國分南北第12章 自絕世家第354章 糾結第279章 天子東歸第22章 予取予求第170章 秘書第503章 事以密成第220章 他來了!第176章 教主風範第601章 兩各相安
第497章 狂妄第576章 以牙還牙第468章 既定計劃第259章 使者第515章 這下真沒戲了第461章 殺雞第155章 拼什麼命啊?第627章 我沒錯!第177章 手術很成功第527章 偷渡陰平,直取蜀漢!第386章 風雨飄零第43章 不朽 (求下追讀!!!)第633章 今日明日第142章 乘勝追擊第329章 野生教徒第109章 可惡的許光頭第158章 全都瘋了!第237章 爭論第606章 巴掌第308章 伐漢檄文第344章 已經輸了第314章 吾愛子龍第351章 特使第488章 請教第32章 開倉!第629章 父子第421章 壓力還是太小第414章 偏偏是他第356章 十勝十敗第438章 譁變第273章 變局第257章 力第436章 疑惑第323章 廷議第41章 死戰!第392章 君主之害第437章 垂死掙扎第501章 要贏了!第181章 回頭第141章 烏桓亡了第141章 烏桓亡了第437章 垂死掙扎第634章 壓力測試第410章 這就是黃巾?第549章 漢家模樣第540章 太對了!第294章 迎駕第467章 物傷其類第510章 二弟,危!第554章 絕境第152章 黃巾很行第141章 烏桓亡了第212章 賭把大的第368章 真正的天子第351章 特使第563章 絕境第153章 教主保佑第269章 捐 借第350章 周瑜治黃蓋第369章 萬歲!第439章 聖人第460章 變化第143章 漢人殺來了第34章 送義師第569章 沒有選擇第189章 算我一個第24章 教法裁決第44章 收手吧黃巾(求追讀!!)第110章 黃巾要完!第323章 廷議第178章 締約第354章 糾結第211章 那白袍小將是?第2章 你這也叫法術?第228章 泄憤第471章 鄉野村夫第608章 不打了!第115章 錢與刀第136章 這就叫專業第576章 以牙還牙第553章 別無選擇第172章 走左邊第537章 生死存亡第599章 打炮第335章 畢業第433章 必然第9章 路在何方第142章 乘勝追擊第408章 叛逃第1章 我成教主了?第328章 國分南北第12章 自絕世家第354章 糾結第279章 天子東歸第22章 予取予求第170章 秘書第503章 事以密成第220章 他來了!第176章 教主風範第601章 兩各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