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笑》!”
“感覺好普通啊!”
“我倒是覺得挺直接的。”
“我感覺比《萬萬沒想到之王大錘傳奇》好多了。”
“這倒也是!”
就在衆人說笑時,李文化卻顯得有些嚴肅地問道:“那節目內容呢?到底要如何製作?”
翟南沉思片刻,說道;“節目內容,多數以表演喜劇段子的行事,固定的名字叫做段子屋。每次都表演不同的喜劇段子,可以是咱們演,也可以使當期嘉賓演,也可以互相配合。當然,這要看劇本的需求如何,再來看人員的搭配。”
李文化想了想,“這樣太單薄了吧?”
翟南點頭,說道;“只是這樣,的確太單薄了。不過節目裡,會固定兩個單元,一個叫做滑溜溜,一個叫做鏡子屋。”
張大鬍子隨即問道:“什麼意思?”
翟南說道:“這個就要靠鬍子哥了。因爲這兩個單元,都需要大量的道具。滑溜溜,要建立一個斜面舞臺,角度要達到二十二點五度,舞臺要也別的光滑,讓人根本站不穩。”
李文化當即問道:“站不穩還怎麼演?”
翟南笑道:“這樣纔會笑料百出。每一期讓咱們的人,做主導來帶動嘉賓,然後在安排一個人做窗外導演,來臨時指揮場內的人表演。劇本只是個簡略的,更主要的是看大家的臨場揮。”
李文化質疑道:“這樣難度會不會太大了?我是說,如果有些嘉賓臨場揮的不好,會不會影響節目效果。”
翟南揮手道:“沒關係的,這個單元的買點,在與嘉賓和演員不斷地摔倒,在怪異情況下的演出。有時候即使臨場揮欠佳,但只要摔的好,一樣會有不錯的效果。”
張大鬍子點了點頭,“道具方面是有點難度,不過應該可以做到。那鏡子屋又是什麼?”
翟南隨即解釋道:“就是我做什麼,你就跟着我做什麼,學我做的一切動作和說話。這個單元我來做主導,嘉賓要來模仿我的動作就行。”
李文化疑惑地問道:“這有意思嗎?”
翟南笑道:“如果只是這樣,也就是覺得一時有趣。但是別忘了,我說過需要大量道具。就是將兩個道具做的外表一樣,但是內在不同。比如給我一個空的水桶,而嘉賓則是一個裝滿水的水桶。我可以輕易舉起來,嘉賓必須模仿我,但是他卻舉不起水桶。當然,如果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會要比這更加精密的道具和機關。”
翟南這話說完,衆人也都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這個單元就是要讓嘉賓出糗。平時裡的明星都是高高在上,翟南就是要把他們拉下神壇,讓他們更加接地氣一點。
不過李文化卻擔心地說道:“這麼做的話,會不會導致嘉賓翻臉。我以前做綜藝節目,有的嘉賓因爲一點小事,都可能隨時翻臉。你這麼直接讓他們出糗的話,恐怕不太好吧。”
翟南想了想,這的確也是一個問題。
這個世界的文娛產業本身就不夠達,所以導致明星藝人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明星本人的娛樂性,也就查了很多。
如果操作不得當的話,真的可能會有明顯,當即跟他們翻臉。
翟南想了想,說道:“如果拍攝第一期,咱們把標準定的高一點,比如一線藝人,被咱們整蠱了,還一句話也沒抱怨。那你說後來的那些小藝人,會不會跟咱們翻臉呢?”
張大鬍子隨即說道:“這應該可以,這個行業裡是很注重輩分的。如果一線藝人被整蠱了,一句話也沒說。但是二線藝人,卻爲此抱怨了起來,那就會有人說二線藝人耍大牌,對於以後的展會形成一定的阻力。”
李文化想了想,說道:“這倒也是個辦法,不過……網綜節目一般都請不來大咖,最多也就是二線藝人,這已經是最大牌的了。在往上,恐怕很難。”
翟南笑了笑,“這點就包在我身上了,咱們的《我們都愛笑》第一期,必須打響,打出咱們的風格來。”
李文化聞言,不禁問道:“你不會是想找……”
李文化就是想問,翟南是不是要找韓夏來撐場面,不過話說一半,纔想起這件事兒不能亂說,便又憋了回去。
翟南揮手道:“你是說韓夏吧?就跟她拍過一場戲,沒那麼熟悉,估計也不能過來。”
李文化皺眉說道;“那還能找誰?”
翟南笑道:“山人自有妙計,你們就不用擔心了,我肯定能找到一個級大牌的。”
李文化爲難地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翟南迴去找誰,不過翟南卻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所以李文化也就沒在追問下去。
而張大鬍子則問道:“那道具這邊的問題呢?”
陳峰則問道:“還有劇本。如果大量地拍段子,咱們可是需要很多劇本的。”
易新也跟着說道:“是不是要找幾個專業的寫手過來?”
翟南當即揮手道:“這些都不是問題,劇本我可以寫,道具我可以畫草圖。大家只要按照我的指示去做,就絕對沒有問題。”
翟南此言一出,衆人卻不禁有些擔心了。
“小南哥,你這樣會不會太辛苦了?”
“是啊,這纔剛出院,你也不說多休息幾天。”
“要不咱們還是多僱一點人吧。”
“對了,咱們是跟優越視頻合作的,他們也有專門的欄目組。”
翟南聽到這話,纔對李文化問道:“文化哥,跟楊文星到底怎麼談的?什麼樣的合作方式?”
李文化說道:“我昨天跟楊文星談了,他是支持跟咱們合作的。不過你也知道,他們公司裡並不是他完全說了算,自然也有反對的聲音。所以最後敲定,三千萬做十二期節目。”
翟南皺眉,“除去成本和人工的話,咱們也賺不到什麼了?利潤恐怕還不如萬萬的三分之一吧。”
李文化苦笑了一笑,說道:“這個價格,在網綜節目裡,其實已經很高了。一般網綜節目十二期能達到兩千萬投資的都很少,而且楊文星也答應我了,會派一組人過來幫忙,也能節省不少的人工開支。”
一直沒說話的王遠,突然開口說道:“的確是這樣,我以前也跟着做過網綜節目。一般的舞臺音箱設備,都是循環再利用的。嘉賓也都是公衆人物居多,一期才成本估計也就在二十萬左右。”
翟南苦笑道:“這麼算的話,給咱們的已經算是天價了。”
李文化無奈地說道:“完全可以這麼說。”
翟南卻揮手道:“可是我覺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