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分析

“大公子憂慮的地方,我全部知曉。”

許攸笑着對袁譚道:“只不過在我看來,公子在青州,看似局面尷尬,實際上卻別有洞天。所謂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正如大公子你此刻的情況啊。”

袁譚若有所思。

顏良文丑對這種事情插不上話,也只能在旁邊聽着。

“現在的鄴城,是袁尚的天下。主公喜歡他,把他放在身邊,任憑他去接觸冀州的那些人,現在審配已經旗幟鮮明地支持三公子了,此人心胸狹窄,手段陰毒,如果大公子留在鄴城,必定爲其所害。在青州有什麼不好呢?手握大軍,沒有人能夠對付得了你。”

“這倒也是。”袁譚點了點頭,他當然也是讀過史書的,自然知道現在自己如果留在鄴城,那真的就是申生了--就算老爹不會對付他,可是老爹身邊那些人呢?老爹的正室是劉氏,是鄴城所有臣子的主母;老爹最疼愛的是袁尚,他是冀州人,鄴城在哪兒,不就在冀州?冀州派的那些中堅基本上都在鄴城,沮授、田豐、審配……雖然許攸他們也在鄴城,可是這兩年被冀州派都擠到了邊緣,袁譚也聽說過。

自己待在鄴城,對方想要找機會弄死自己,那簡直太多了,哪有一世防賊的道理。

而現在在青州,儘管青州凋零,不是基業,可是自己又不是真的要自立,在外帶兵,老爹的支援還是會源源不斷地送過來的。

“可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啊。”袁譚嘆息道。

“那是自然,不過只要在青州,大公子就是安全的,接下來主公的志向是什麼,想必大公子已經知曉了。”許攸笑道。

“再積蓄一兩年的實力,就可以揮軍南下,一統天下了!”袁譚道。

“正是如此,到時候征戰天下,不能只朝着一個方向,天下還有九個半州是需要我軍去征討的,主公如此英明神武,自然清楚,讓諸子各率一軍,分頭進攻,纔是平定天下的最好辦法,讓大公子你當青州刺史,二公子當幽州刺史,高幹公

子當幷州刺史,這正是體現出了主公的這種戰術思路啊。”許攸道。

袁譚點了點頭,這也是很明顯的事情了。

“到時候大公子你領軍在外,一路攻城略地之餘,積極的發展自己的實力,在各地和大族的關係打好,到時候大公子你經過的地方,都會成爲你的助力。至少在豫州之地,我等都會積極地幫助大公子你,這難道是很難的事情嗎?而到了那個時候,三公子因爲得到主公的愛護,反而不會有什麼上戰場的機會,這些利益,都不會在他的身邊。主公對三公子的愛,反而會阻礙他擴充自己的勢力啊。”

聽了許攸說到這裡,袁譚不由得眼睛一亮,熱切地看着許攸。

許攸泰然自若地繼續說了下去:“而其他可以獨自領軍的公子中,二公子是個老實人,他是不會有什麼野心的,最終肯定是遵照主公的意願行事,在情況明朗之前,他會保持中立。同時幽州的那些人,不管是鮮于輔、齊周、閻柔、田豫、牽招那些人,還是草原上的那些騎兵,他們都很能打,可是他們在內地,沒有什麼人脈,也就是隨着一起攻城略地罷了,大公子有機會見到他們的時候,要多折節下交,這等武人性子粗獷,要的無非是個尊重罷了,以大公子寬厚待人的性格,很容易就能得到他們的好感了。”

聽到這裡,顏良文丑也是連連點頭,他們就是這種性子粗獷的武人啊,所以一直以來都比較欣賞袁譚,畢竟袁譚很早就在軍中成長了,性格寬厚,善於待人,也容易得到他們的好感。

“至於另外一路,高幹公子,那可是您母親的外甥啊,到時候他會更偏向誰,還用說嗎?”許攸繼續道。

“沒錯,元才乃是我母族親戚,自然對我更親厚一些,他出自陳留高氏,怎麼可能不幫我呢?”袁譚拍了一下大腿,然後道。

“就是這個道理了,到時候主公之外,四處攻城略地的,不是大公子您,就是和您親厚的高幹公子,打下來的那些地盤,自然先天就傾向於您的。等到天下定了之後,不管是在朝還是在野,支持您的聲音,都是最大的,三公子那個時候能得到多少支援呢?就算主公再偏愛他,難道還能抵擋得住朝野之間巨大的聲音嗎?高祖、惠帝與趙王如意的故事,您還記得嗎?”許攸胸有成竹地說。

這說的,就是比較接近的事情了,而大漢的子民們,對這個事兒那是更加地熟悉。

高祖奠定大漢的基業之後,當然就要找接班人了,當時呂后生的長子劉盈是太子,戚夫人生的次子如意是趙王,高祖後來就覺得劉盈性格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則是聰明過人,才學出衆,所以有意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讓如意接替自己的位置當皇帝。

可是廢長立幼這種事情,確實爲所有人都不喜,張良就給呂后出了個主意,請當時最有名的四個隱士”商山四皓”爲太子張目,劉邦看了之後就知道天下只怕都不同意自己廢長立幼,所以也只能被迫打消這個念頭。

許攸拿這事當例子,就是表示立嫡這種事兒,也不是主公說了就一定算數的,畢竟還要考慮到下面人的接受程度,自古以來廢長立幼就是很容易引起反彈的,就算是冀州派,現在也只有一個審配旗幟鮮明地站在袁尚這一邊,沮授田豐等人都是態度曖昧,就是這個原因了。

而且審配也沒有公開表明過希望袁尚接替袁紹的位置--袁紹又沒死……

所以只要袁譚能夠牢牢把持住軍權,保留將來作戰的機會,然後在打下來的地盤上儘量地獲得大族的好感,獲得地方上的支持,到時候真有那麼一天,難道他就沒有反抗的力量嗎?

“子遠先生說開大計,譚心中這塊大石纔算是落了地!接下來,還要請子遠先生多多指教了!”

第321章軍校第117章調兵第448章不得不甘拜下風第457章目的性第436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33章食慾大漲第21章多麼好的一羣人沒有大的動盪。第46章真是高人第281章閉門謝客第75章不丟人第458章生死大敵第423章耽擱第380章離開第278章華麗的出場第344章互相爭鬥第202章真正的計劃第476章保重第640章顧及第550章傳國玉璽第130章江東豐饒之地第737章戰局情況第384章甄家的老窩第720章明白彼此意思第647章發揮效果第552章能夠安心工作了第539章 最後的自尊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507章念頭和安排第449章征戰第355章可抵十萬雄兵第595章應該是這樣的第487章什麼的都準備好了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631章振奮人心第140章連奪三城第25章周倉來了第187章大功第506章車馬物資重要第239章二線部隊第232章大島第494章奇怪舉動第625章感覺滿意第243章攻擊第482章要定了第642章汗瞼城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396章喉部一涼第540章應該怎麼開口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第108章原來我也很牛叉第104章精打細算第568章忽略了一件事第105章一石二鳥第197章急轉直下第75章不丟人第622章免費招待第546章十分的緊繃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396章喉部一涼第567章更謹慎第136章不想當猛將啊第696章這麼的震驚第187章大功第311章心知肚明第737章戰局情況第619章真正相信第307章先易後難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361章衝擊第242章威懾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284章以戰促和第631章振奮人心第364章愚忠第549章胡吃海喝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382章自相殘殺第35章消息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356章孤注一擲第55章呂布的搖擺第674章鬥志昂揚第211章二下揚州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470章兵不見血刃第522章恨意也與日俱增第83章由細微處見人性第703章可以馬上見效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82章劉曄的信第445章手到擒來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382章自相殘殺第619章真正相信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164章忠義第678章信息量大
第321章軍校第117章調兵第448章不得不甘拜下風第457章目的性第436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433章食慾大漲第21章多麼好的一羣人沒有大的動盪。第46章真是高人第281章閉門謝客第75章不丟人第458章生死大敵第423章耽擱第380章離開第278章華麗的出場第344章互相爭鬥第202章真正的計劃第476章保重第640章顧及第550章傳國玉璽第130章江東豐饒之地第737章戰局情況第384章甄家的老窩第720章明白彼此意思第647章發揮效果第552章能夠安心工作了第539章 最後的自尊第306章唯一的道路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507章念頭和安排第449章征戰第355章可抵十萬雄兵第595章應該是這樣的第487章什麼的都準備好了第663章可以遠程操縱第631章振奮人心第140章連奪三城第25章周倉來了第187章大功第506章車馬物資重要第239章二線部隊第232章大島第494章奇怪舉動第625章感覺滿意第243章攻擊第482章要定了第642章汗瞼城第503章誰的墊腳石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396章喉部一涼第540章應該怎麼開口第3章哈哈,我兒真厲害第108章原來我也很牛叉第104章精打細算第568章忽略了一件事第105章一石二鳥第197章急轉直下第75章不丟人第622章免費招待第546章十分的緊繃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396章喉部一涼第567章更謹慎第136章不想當猛將啊第696章這麼的震驚第187章大功第311章心知肚明第737章戰局情況第619章真正相信第307章先易後難第186章這是什麼操作第361章衝擊第242章威懾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第284章以戰促和第631章振奮人心第364章愚忠第549章胡吃海喝第144章皇族的角度第382章自相殘殺第35章消息第729章逐漸適應生活第356章孤注一擲第55章呂布的搖擺第674章鬥志昂揚第211章二下揚州第103章饒不了你們第470章兵不見血刃第522章恨意也與日俱增第83章由細微處見人性第703章可以馬上見效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82章劉曄的信第445章手到擒來第122章吳縣和烏程第10章忽悠之路從今始第382章自相殘殺第619章真正相信第504章形象大打折扣第164章忠義第678章信息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