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獻帝的想法

這一篇衣帶詔,董承看得是熱淚盈眶。

他算是知道皇帝的心意了。

禪位吧,趕緊的,累了。

對皇帝的這種心態,董承真的挺理解的。

這十幾年來,皇帝過的那是什麼日子?

之前的顛沛流離就不用說了,就算到了許都--伏後先後給他生了兩個兒子,然後這兩個兒子都沒活過三歲,就夭折了。

雖然現在這孩子夭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可是皇家的保護好歹還是要強一些,結果兩個不約而同地都活不過三歲--你跟我說這是偶然?我信了你的鬼,你個糟老頭子壞得很。

曹操這個糟老頭子,真的壞。

兩個兒子,基本就可以肯定是曹操弄死的。

因爲沒有兒子的皇帝,對曹操這樣的權臣纔是最有利的。

再這麼下去,就算獻帝自己還能活,也沒法留下自己的血脈了。

無後爲大。

哪怕是皇帝,也是一樣的。

只要他在曹操的控制中,只要他還當這個皇帝,他就沒法有兒子,生一個,就一定會被曹操弄死一個。

這都不能說曹操殘忍,在政治鬥爭中,這種殘忍,纔是正常的。

而袁紹也是一丘之貉的奸賊,袁紹贏了曹操,控制了自己,只怕會做得更狠。

不然的話,當時袁紹明明有那麼強的實力,都不來奉迎天子,反而是在曹操王易等人奉迎自己之後,強行找曹操要人?

這種行爲,比曹操更惡劣啊!

所以全村的希望……哦不,皇室的希望,也就只能寄託在劉皇叔身上了。

劉皇叔當不當皇帝,這一點天子倒無所謂,反正這傀儡皇帝當得也沒什麼滋味,如果說之前十來歲的時候,他還夢想過自己在皇帝的位置上,有機會重新拿回大權的話,那麼現在二十四歲的天子,已經不再抱有那樣的妄想了。

天下,有能力者才能夠拿到,盛世的時候,固然自己作爲先皇的兒子,也許什麼都不做,就能當天子,可是現在這樣的亂世,除了曹操袁紹以及皇叔這樣的豪傑,自己打下的天下才坐得穩之外,誰能坐得穩?

就算自己跑去了皇叔的地盤上,而且皇叔也很好的決定不奪自己的位置,讓自己繼續當皇帝,可是自己要怎麼才能夠指揮皇叔麾下的那些將領大臣?

他們效忠的可是皇叔,而不是自己啊。

到時候自己就得扶植屬於自己的勢力,那麼就會和皇叔的那些屬下發生衝突。

等到那時,皇叔還會袖手旁觀嗎?

這樣的勢力交替,本來就不會和平。

以劉協的聰明才智,當然看得出這一點。

最關鍵的是,在最應該學習的這十餘年的時間裡,他什麼都沒有學到。

沒有大儒給他講課,沒有人教他治國理政。

他已經二十四歲了,失去了學習治理國家的最好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協還能做什麼?他什麼都不能做。

他沒有班底,沒有能力,只有一個天子的名頭。

所以作爲一個聰明人,他也只能做一個最聰明的選擇。

逃出許都不可能,他只要還是天子,就會有着足夠的價值。

只有成爲一個平民,沒有任何的價值,纔有可能保住性命,保住後人。

讓一個絕對信得過的人,把自己的禪位書送去荊州皇叔那裡,然後自己找個機會,宣佈退位,禪位給劉皇叔。

接下來就不管自己的事了,帶着自己一後一妃,去民間當個普通人去。

當然,自己下場多半是被軟禁起來,可是那樣一來,自己的性命,反而可以得到足夠的保障。

留着自己,纔會有緩衝的餘地,自己要是死了,劉皇叔就沒有了最後的束縛。

以曹操的老辣,是不會輕易要自己的命的,這樣一來,自己面對的情況,就比之前好得多了。

更重要的是,曹操和劉備之間,也就沒了最大的矛盾所在。

曹操可以選擇投降,也可以選擇繼續抵抗。

可是不管他怎麼選擇,獻帝的命已經不重要了。

這是獻帝想出來的保命之法。

這麼多年下來,獻帝的雄心,那時已經幾乎沒有了,他現在想的就是安安穩穩地活下去。

可是位置越高,要想要在失去權力的情況下活下去,那就越難。

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不然怎麼有個成語叫激流勇退?

當然這個成語三國時期還沒有,可是意思是接近的。

在高處的情況下,想要抽身而走,沒點勇氣,還真做不到。

所以劉協思前想後,覺得也只有這條路了。

皇位對他來說,現在只見其害,不見其利。

交給別人吧,又對不起祖宗。

只有禪位給劉備,纔算是兩全其美。

首先不至於對不起祖宗--都是姓劉的當皇帝,祖宗在天有靈,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吧,再說了,那個王易,不是傳聞有光武大帝指點,纔有瞭如今的成就嗎?

後漢之所以興起,靠得不就是光武大帝?

光武帝是自己的先祖,不是劉備的先祖一-劉備可是中山靖王那一系的,和自己不是一碼事,可是卻去指點劉備的兒子不來指點自己,這說明啥?說明先祖也放棄了他這一系,而讓更優秀的另外一系來替代他呀!

想想他爺爺桓帝(雖然不是親爺爺),他爹靈帝(這個倒是親爹),在位的時候乾的那些倒行逆施,戕害士子的事兒,先祖拋棄自己,似乎也是應該的啊。

要是桓靈二帝有劉備的手腕,有王易的機智,又怎麼會搞得天下大亂呢?

自己只能順天應人,禪位皇叔,這才能夠彌補自己父親與祖輩的過失啊。

當人找到一個理由說服自己之後,就很容易把自己給麻醉了,所以劉協就愉快地作出了這個決定,然後把詔書縫進衣袋裡,接下來交給了董承。

至於董承接下來要怎麼操作,獻帝就管不着了。

只要那詔書到了皇叔的手上,他就可以對天下宣佈這一點,不愁自己的聲音傳不出去。

到時候,亂的就是曹操那一黨人了。

最主要的是,現在許都做主的是荀殘,荀彧雖然是曹操的鐵桿,可是他依舊是個保皇派,是不會對自己怎麼樣的。

對於這一點,劉協倒是非常自信的。

第275章秘密武器第117章調兵第341章識時務第408章暴亂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537章一片祥和第212章英雄上第168章不可能第561章重中之重第502章拭目以待第421章班師回朝第286章恐怖如斯第430章捧殺第341章識時務第414章戰略第319章期待來年第302章三顧茅廬第551章第一步的計劃第655章很可觀第386章沒有能力抵擋第56章劉備的慷慨第324章劣勢第38章未雨綢繆第233章分歧第55章呂布的搖擺第114章王易的計劃第218章婚姻大事第205章協議第357章前往烏巢第94章安排第492章不夠盡興第47章王易的計劃第62章一夜平壽春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39章寒門不易第72章要儘快第561章重中之重第656章成倍的增加第593章一場惡戰將要來襲第570章心中一陣難過第141章舒縣城牆第352章憋壞了的關羽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292章連鎖反應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200章攻城中第526章能夠成大器幹大事第627章夙願第369章放棄兵權第361章衝擊第505章帝王的威壓第362章不能做主第693章回復統一的第437章沒有用的取暖之物第169章不造第385章牽制住第184章背叛第562章專注於這麼一件事情第414章戰略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615章養成習慣第381章回歸朝廷第414章戰略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279章江夏的位置第30章腦補過多徐元直第557章非常痛苦的第686章帶路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723章已經融爲一體第350章名將對名將第429章越多越好第546章十分的緊繃第407章心情如何第179章隔岸觀火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338章麻雀在後第247章比刀好第391章冒險失敗第447章淡淡一笑第542章沒完沒了的折磨了第205章協議第643章尷尬第120章降維打擊第348章好的體系第535章令人爲之害怕的巨響第153章賈詡設謀第239章二線部隊第571章竟然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第47章王易的計劃第500章實施計劃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288章誰更強第702章成爲一個盟友第584章如意算盤裡面打的好好的第277章諸葛亮第513章一線生機第591章獨有的時代第231章大魚
第275章秘密武器第117章調兵第341章識時務第408章暴亂第50章只等你稱帝第537章一片祥和第212章英雄上第168章不可能第561章重中之重第502章拭目以待第421章班師回朝第286章恐怖如斯第430章捧殺第341章識時務第414章戰略第319章期待來年第302章三顧茅廬第551章第一步的計劃第655章很可觀第386章沒有能力抵擋第56章劉備的慷慨第324章劣勢第38章未雨綢繆第233章分歧第55章呂布的搖擺第114章王易的計劃第218章婚姻大事第205章協議第357章前往烏巢第94章安排第492章不夠盡興第47章王易的計劃第62章一夜平壽春第509章以後的計劃第39章寒門不易第72章要儘快第561章重中之重第656章成倍的增加第593章一場惡戰將要來襲第570章心中一陣難過第141章舒縣城牆第352章憋壞了的關羽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292章連鎖反應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200章攻城中第526章能夠成大器幹大事第627章夙願第369章放棄兵權第361章衝擊第505章帝王的威壓第362章不能做主第693章回復統一的第437章沒有用的取暖之物第169章不造第385章牽制住第184章背叛第562章專注於這麼一件事情第414章戰略第638章需要的物資第615章養成習慣第381章回歸朝廷第414章戰略第91章孫策的決心第279章江夏的位置第30章腦補過多徐元直第557章非常痛苦的第686章帶路第365章組織大戟士第723章已經融爲一體第350章名將對名將第429章越多越好第546章十分的緊繃第407章心情如何第179章隔岸觀火第116章對付不了烏龜第338章麻雀在後第247章比刀好第391章冒險失敗第447章淡淡一笑第542章沒完沒了的折磨了第205章協議第643章尷尬第120章降維打擊第348章好的體系第535章令人爲之害怕的巨響第153章賈詡設謀第239章二線部隊第571章竟然會是這麼一個結果第478章吃的其樂融融的第47章王易的計劃第500章實施計劃第272章蔡家的底氣第288章誰更強第702章成爲一個盟友第584章如意算盤裡面打的好好的第277章諸葛亮第513章一線生機第591章獨有的時代第231章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