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步兵的新遠程武器

眼看己方進攻受挫,原式糜高呼道:“全速衝鋒,衝過去,只要我們衝近了,這些漢人就沒招了。”說完他就快馬加鞭,帶頭全速向樑軍軍陣衝去。

烏孫的騎陣在對方弩炮襲擊下已經變了形,鬆散開來。但烏孫騎兵們不約而同的快馬加鞭,奔向樑軍的車陣。

烏孫戰騎衝到百步內時,紛紛開弓放箭,箭矢如驟雨般射向樑軍車陣,此前在車廂頂部的樑軍長弓手紛紛跳下車頂,躲避襲來的箭雨。

在原式糜的視野中,樑軍那用大車構築的“牆”離自己越來越近。突然,他發現陽光黯淡了下來,似乎被突然飛來的一朵烏雲遮蓋住。實際上,那是車牆後數千樑軍槍盾兵投出瞭如瓢潑大雨般的飛矛標槍,飛矛標槍密集到將陽光都遮蓋住一部分。

隨着不斷的慘叫哀嚎,不少烏孫戰騎北標槍射落馬下。即使摻雜在烏孫戰騎中的少數貴霜重騎兵,也被這些標槍洞穿了他們引以爲豪的甲冑,穿過他們或他們坐騎的身體。

幸虧烏孫的戰騎現在已散開,否則傷亡會更大。一支標槍擦着原式糜的頭盔而過,將他頭盔頂盾的裝飾物都捅掉了。此時,原式糜才發現那些車輛原來不是輜重車,而是他在金城見過的樑軍運兵車。

但是此時下令撤兵已來不及了,衝在最前的烏孫戰騎與那些大車近在咫尺。更何況遭受如此多損失,原式糜不會甘心就此空手而回。

“殺!殺!”原式糜呼號着,爲己方鼓舞着士氣。雖然到現在,烏孫兵傷亡遠遠超出預料,但他原式糜畢竟有一萬大幾千的戰騎,不談兵種的壓制,就是數量上也完全碾壓對方。原式糜依舊有戰勝對方的信心。

數騎烏孫兵已衝到大車跟前,他們竟然站立在馬鞍之上,然後乘勢向大車頂部飛躍而去。但是在車廂外壁的氣窗中突然捅出數支矛槍,有的正扎中這些烏孫兵的肚皮,有的扎中他們的腿部。中槍的烏孫斌哀嚎着從半空中掉落。

原式糜見此情景,睚眥盡裂。他也站立在馬鞍上,手操彎刀大盾奔近了車牆。他身邊的數十名親衛同樣如此。

只見原式糜一聲號令,大致排成兩排幾十人同時向車牆頂部跳躍而去。原式糜親眼看到前方自己的一名親兵被長矛捅落在地,但是他利用這個空檔跳到了車頂之上。與他一樣,二十餘名烏孫兵士都跳到車頂上。

但是原式糜突然發現,車牆後面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數以千計持盾拿槍的樑軍步卒嚴陣以待。原式糜高叫道:“先將車頂佔據了。人集齊了再殺下去。”

他的話音剛落,一支重箭就向他射來。原式糜反應了得,下意識的用盾牌一擋。砰的一聲響。那重箭射入盾牌之中,原式糜一看,箭簇竟然已經射透了盾牌,可見這箭矢的威力是何等的大。

登上車頂的烏孫兵有的已列起盾牆,有的彎弓搭箭向車牆後攢射,有的開始用長矛向下胡亂捅刺,在車廂頂部捅出一個接一個窟窿。但是車廂中的樑軍兵士早已退了出去,這些動作沒起到什麼作用。

樑軍兵士的矛槍似乎已投盡,沒有再向車頂的烏孫兵投擲矛槍。原式糜只等更多的烏孫兵士登上車頂,便向下殺去。

但就在這個時他突然聽的蓬的一聲脆響,他似乎被人用無形之力重重推了一把,原式糜直挺挺的向後倒去,摔落在車牆外面。

幾名親兵眼見如此,連忙跟着跳下車牆,幾人將原式糜扶起。

原式糜以爲自己中箭或中標槍了,但他沒感覺到疼痛。他伸手向胸口摸去,卻發現胸口空空如也根本沒有箭矢等物。但是他的親兵卻發現他胸口甲冑上的護心鏡有個深深的凹陷,裡面夾着一顆亮閃閃的東西—是個鐵珠。

同一時刻,車頂上的烏孫兵們發出鬼哭狼嚎的吼叫,而且有噼噼啪啪如同爆豆般的聲音傳來。車牆後,鐵珠如同驟雨般密集的向車頂上的烏孫兵們襲去…

若是仔細觀察車牆後的那些樑軍槍盾手,會發現他們中很多人盾牌做了改裝,盾牌頂部多了個V字形缺口,V字兩端還帶兩個小犄角。犄角上拴繫着如同繩索般的東西。但那東西不是繩索,而是硫化橡膠所製成的橡皮筋。樑軍典青軍團的主戰步兵在盾牌上裝備了“現代彈弓”。

馮宇在上世就精通彈弓橡皮筋的編結方法,在這一世幾經試驗,做出了威力巨大的彈弓,所射出的鐵彈在二十步內足以洞穿普通鐵製札甲上的甲片。除了現代彈弓,橡皮筋的出現也誕生了一種新型弩炮,讓弩炮的體積大大減少。

此時,兩千名使用彈弓的槍盾兵齊齊射出鐵丸,讓聚集在車頂上的烏孫兵損失慘重。有的當場被鐵丸射殺,有的被射成重傷。儘管他們也齊舉盾牌進行掩護。但彈丸太密集了,防住要害,防護不了四肢。

不時有人腿部中彈,哀嚎着翻滾下去。有的手指被直接射斷,兵刃掉落馬下。

原式糜沒有想太多就下令圍困樑軍,烏孫衆騎隨即分成若干股,在樑軍車陣外緩緩兜轉警戒着。將樑軍的所有去路封的死死的。

也許是原式糜因爲損失過大,太情緒化的原因,他竟然沒想到這可能是樑軍故意設的一個誘餌。

此時,樑軍的騎兵和戰車主力已離此不遠了,正快馬加鞭的向此處趕來。這一次行軍,馮宇爲了不打草驚蛇,沒有按慣例派遣先頭斥候部隊前行,而是直接帶着全軍壓了過來…

第1077章 習慣與法律第747章 不殺俘的理由第597章 厲兵秣馬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271章 連在一起的浮桶第586章 搜索第103章 秦嶺巴山第606章 曹衝的太傅第894章 刺殺第004章 廢墟中的射手第553章 窮追不捨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041章 發火了第1096章 十字架第1054章 改變策略第315章 心花怒發第907章 最不可能受襲的方向第1133章 東地中海大海戰第116章 鷹擊長空第681章 拉開序幕第826章 綠洲領主的不速客第419章 安達曼海的對峙第619章 岌岌可危第172章 巨大的口袋第648章 突襲潼關第723章 來自海路的敵軍第756章 半潛船第302章 烏雲壓城第682章 翻滾的戰車第665章 逐街逐巷第941章 料事如神第003章 契約第566章 自信的山賊第944章 沙漠大決戰第288章 交情第132章 曹操的魚鉤第279章 江陵風雲(二)第771章 一戰而定第171章 郭圖殺郭援第984章 狼煙驟起第436章 奇怪的靜默戰爭第322章 白毛風第995章 圖什麼第639章 兵行險着第064章 人口暴增第546章 樊城閃電戰第974章 一件大事第382章 飛軍奪城第112章 一人,一馬,一戟第347章 空中纏鬥第1117章 咽喉要衝第675章 “千里駒”的突襲第652章 收割人頭的鐮刀第505章 蠻耗港血戰第452章 破關而入第074章 華雄第299章 冰與火第205章 剎帝利將軍的野心第732章 海東軍第194章 巍然不動第669章 孤注一擲第231章 僰道第097章 決戰之日第604章 再圍宛城第1041章 東方古語第1090章 價格大戰第899章 酷刑第863章 黑雲壓城第267章 親自出馬第808章 崛起的新帝國第320章 回馬槍第1026章 不能動的近衛軍團第738章 偷雞蝕米第266章 大幅後撤第230章 撤!第898章 生擒哈薩爾第208章 巴蜀“巨坑”第900章 步步爲營第487章 捨不得用的鷹隼飛軍第082章 終收子龍第1113章 非常速度第631章 無法辨別的人頭第547章 虎爪山第973章 馬克裡努斯之死第975章 太上皇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941章 料事如神第850章 羅馬皇帝第434章 越國守軍中的生番第784章 不明兵馬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380章 大破烏孫第810章 西河口之圍第618章 司馬懿的攻城之術第908章 還是錯了第1119章 子龍再現第423章 飛過去第824章 水網第818章 新任的東部戰區統帥第658章 曹丕震怒
第1077章 習慣與法律第747章 不殺俘的理由第597章 厲兵秣馬第343章 北島戰爭第271章 連在一起的浮桶第586章 搜索第103章 秦嶺巴山第606章 曹衝的太傅第894章 刺殺第004章 廢墟中的射手第553章 窮追不捨第054章 李儒的困惑第041章 發火了第1096章 十字架第1054章 改變策略第315章 心花怒發第907章 最不可能受襲的方向第1133章 東地中海大海戰第116章 鷹擊長空第681章 拉開序幕第826章 綠洲領主的不速客第419章 安達曼海的對峙第619章 岌岌可危第172章 巨大的口袋第648章 突襲潼關第723章 來自海路的敵軍第756章 半潛船第302章 烏雲壓城第682章 翻滾的戰車第665章 逐街逐巷第941章 料事如神第003章 契約第566章 自信的山賊第944章 沙漠大決戰第288章 交情第132章 曹操的魚鉤第279章 江陵風雲(二)第771章 一戰而定第171章 郭圖殺郭援第984章 狼煙驟起第436章 奇怪的靜默戰爭第322章 白毛風第995章 圖什麼第639章 兵行險着第064章 人口暴增第546章 樊城閃電戰第974章 一件大事第382章 飛軍奪城第112章 一人,一馬,一戟第347章 空中纏鬥第1117章 咽喉要衝第675章 “千里駒”的突襲第652章 收割人頭的鐮刀第505章 蠻耗港血戰第452章 破關而入第074章 華雄第299章 冰與火第205章 剎帝利將軍的野心第732章 海東軍第194章 巍然不動第669章 孤注一擲第231章 僰道第097章 決戰之日第604章 再圍宛城第1041章 東方古語第1090章 價格大戰第899章 酷刑第863章 黑雲壓城第267章 親自出馬第808章 崛起的新帝國第320章 回馬槍第1026章 不能動的近衛軍團第738章 偷雞蝕米第266章 大幅後撤第230章 撤!第898章 生擒哈薩爾第208章 巴蜀“巨坑”第900章 步步爲營第487章 捨不得用的鷹隼飛軍第082章 終收子龍第1113章 非常速度第631章 無法辨別的人頭第547章 虎爪山第973章 馬克裡努斯之死第975章 太上皇第839章 一場及時雨第941章 料事如神第850章 羅馬皇帝第434章 越國守軍中的生番第784章 不明兵馬第242章 前往象郡第380章 大破烏孫第810章 西河口之圍第618章 司馬懿的攻城之術第908章 還是錯了第1119章 子龍再現第423章 飛過去第824章 水網第818章 新任的東部戰區統帥第658章 曹丕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