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

江都碼頭邊,趙雲也來送別。

他重重抱拳,站在人羣前排,目光飽含着希冀。

大漢雖有新舊更替,可活着的人,都在努力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和睦氣氛。

現在大將軍執政,擡手一刀就砍在湘關關稅上……這點關稅還不被田信看重,任何一座茶莊的收益,都在湘關關稅之上。

這已經是一個明顯信號,執政的大將軍正在削弱最強的陳公國,陳公國也表現出了退讓的誠意。

當然了,田信舉薦堂兄武陵郡守田紀擔任徵北將軍一事,廷議、朝議後,也是順利通過的事情。

北府的情況就擺在那裡,誰都搶不走這個徵北將軍。

北府吏士寧願擁護他們追隨、一起拼殺的蒙多當將軍,也不會接受外人。

馬超都不可能就任北府,其他人更不可能。

如果非要從北府之外選一個人來做徵北將軍,趙雲是最佳人選,起碼關羽樂意,田信也能接受。

諸葛亮站在漸漸離岸的船尾,頭戴綸巾,素衣外罩黑紗對襟衣,右手握着羽扇,兩手作揖身子微微前傾,目光與一名名漢室重臣接觸。

碼頭羣臣中領班的是關羽,他送走了先帝,送走了張飛,現在也要送走諸葛亮,此刻只有濃濃不捨。

淡薄、白色的江霧舒捲,遮住了視線,也讓鬍鬚多了幾縷明顯花白的關羽有些眼花。

他挽袖揉了揉溼潤的眼睛,又擺擺手:“諸公,散了吧。”

“是,大將軍請。”

文武兩班似乎排練過,不分先後拱手施禮,讓開一條黑紅分界的通道,關羽也不推辭,他不走,其他人也不好解散。

順着這條赤袍鶡冠武臣,黑袍進賢冠文臣讓出、涇渭分明,六尺寬的道路,關羽昂首闊步來到自己青傘戎車前,登車前回頭看一眼淡淡江霧瀰漫的碼頭,扭正頭登上戎車,兩班虎賁景從,護翼戎車返回城中。

文武羣臣班列中,有四人冠帽特殊,是戴着貂蟬冠的四位侍中:左中郎將張紹、右中郎將董允、五官中郎將費禕、江都尹李嚴。

原來的六侍中,新舊更替後,關興迫於關羽督促,率先請辭侍中一職,離開江都坐鎮東南,諸葛瑾作爲輔翼,協助關興處理江東事務;廖立就更簡單了,代表湘州士人,以辭職的方式,表達了憤慨態度。

田信、馬良的侍中身份,也被關羽進行升賞,以古三公三孤三師爲例,加馬良爲太子太傅,田信爲太子太保。

作爲迴應,關羽、諸葛亮、張飛也到了相應加官,關羽加官太師,諸葛亮加官太傅,張飛加官太保。

關羽是‘漢大將軍太師宋公羽’,諸葛亮是‘漢丞相太傅武鄉侯亮’,張飛是‘漢太保總督關東四州軍事衛公飛’;馬良是‘漢太子太傅兗州牧右護軍馬良’,田信是‘漢車騎大將軍太子太保陳公信’。

三師三孤滿員六人,現在還差一個‘太子太師’,這就是漢朝廷的尷尬,高層空出的官位有很多,就是找不到合適的人。

要麼有才能缺乏功勳資歷,要麼資歷功勳足夠,又不適合擔任這類官職。

所以中高層之間,官位競爭不強。

關羽率先離羣,隨後是四名頭戴貂蟬冠的侍中,再後纔是九卿、將軍,其他文武按着官秩有序離羣,走在回家的路上。

離開碼頭後,官員又因彼此關係,或順路與否等等原因重新匯流。

費禕身邊也聚了一批近侍官,此刻他看看一側的李嚴,總覺得李嚴眉目陰翳似乎察覺了不妥,正在猶豫要不要揭發,把東宮舊臣一網打盡;再看看另一側的宗預,也覺得這個人緣極好的人,也在有意識躲避自己,似乎在躲避時疫。

走在路上費禕疑神疑鬼,總覺得虎賁郎會從四面八方涌來,將自己這些人拖入黑夜裡,帶到城郊偏僻軍營裡。

然後就是嚴刑拷打,審問真相,最終難離暴斃。

在虎賁郎面前,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敢阻攔。

虎賁郎執法的背後,是關羽;關羽背後,是田信。

誰敢抗擊虎賁郎,就是跟這對翁婿,跟大漢宣戰。

李嚴察覺費禕目光,索性頓足,不想費禕又扭頭去看別處風景。

弄得李嚴莫名其妙,堂堂六侍中被拆爲四侍中後,傳說中的‘廷議’大權也相當於廢了,沒有田信,僅靠其他侍中,是無法形成強力‘決意’的。

這樣的侍中,當不當都無所謂。

難怪廖立這個官迷會很乾脆的辭職,是廖立早就預見、猜到田信會放棄六侍中。

六侍中的廷議大權,也就看着美好,缺乏實際意義。

實力不夠,依靠規矩、官制擅權的人,就很依賴六侍中的廷議大權;可田信實力已經足夠強,不需要‘六侍中’這個載體、平臺。

就現在,田信發一道公文到江都,誰敢忽視?

李嚴又瞥了兩眼,見費禕始終不看自己,可能剛纔是個自己的誤會。

他停留的兩個呼吸裡,走在身後七八步的宗預以爲李嚴在等自己,快步走上去笑說:“恭賀正方公後繼有人!”

諸葛亮走前,朝中完成四位公主的封號改易;關姬由鄧國公主改封南海長公主;張姬由唐國公主改封北海長公主;譙公主、沛公主改封譙國長公主、沛國長公主。

這次封號改易,會爲今後公主的封號擬定提供先例,具有參考意義。

封號改動,鄧國也就改國設郡,會將鄧國改易恢復爲南鄉郡;出於某種顧慮,關羽直接將南鄉郡合併回到南陽郡。

現在極爲強大的南陽郡,預示着今後會進一步細分,會分裂的更爲細碎,好方便管理。

可北府問題不解決,南陽地區設立一個郡比較好。

如果是南鄉、南陽二郡,那北府就能握着兩個郡守的位置,每年掌握三個孝廉名額;現在合併,北府只有南陽一個郡守的名額,以及每年兩個孝廉名額。

封號改易,鄧國合併到南陽郡後,南陽郡守陸議舉了兩名孝廉入朝,一人是李嚴的兒子李豐。

就這麼明晃晃的勾結在一起,誰能說什麼?

南陽成規模的大族早就遷移到江都尹,被李嚴管制;北府牢牢掌控南陽地區,舉李嚴之子做孝廉,南陽廣大的士民羣體都覺得很合適,自然輪不到外人置喙。

作爲南陽老鄉,宗預是真的是爲家鄉後繼有人而高興。

李嚴自然坦然接受這一切,與宗預說笑走在一起。

平心而論,今年朝廷恩舉,選拔的孝廉裡,自己兒子才器、眼界都是拔尖的!

這種事情,沒什麼好避諱的。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三章 嚮導官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章 年俸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十八章 先登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九章 局勢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主要戰場第四百三十二章 良知第五百七十五章 輔國將軍第五百八十九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面之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二百七十一章 斷劍第三章 嚮導官第二百九十七章 非敵手進退兩難第二百二十四章 驅狼吞虎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百零一章 神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惠陵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一百一十八章 火起第五百七十四章 白色手套第八百四十五章 前奏第四百三十一章 反彈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糧不足第六百七十三章 手足第一百三十三章 請戰第四百一十三章 工具第六百三十八章 缺乏神聖第七百九十七章 分析第五百七十一章 後發制人第二百二十八章 選士第四百一十二章 上策第七百三十六章 人情第一百九十八章 婚禮第四百七十六章 枯竭第五章 年俸第二百五十四章 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一章 建安二十四年春第七百一十五章 雨夜第三百八十二章 聯想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八百一十五章 變故第八百五十五章 太和第七百七十八章 齊王之變第五百三十一章 杜恕第三百零六章 難民第二百四十三章 絕第八百八十三章 前哨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第二百九十一章 投滍水張俊義阻流第三百三十七章 突第六百二十八章 錢第六百五十六章 再無退路第八百四十六章 殺手第一百二十四章 爲難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力以赴第一百五十三章 放血第五百七十六章 吳質的憤懣第二百九十五章 獲麟兒陳公信施背水計第七百一十一章 處置第七十七章 瘟疫上第七百四十四章 夏州第四百四十七章 區別對待第七百一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一十五章 垂簾第九十八章 物有所急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四百九十章 禁錮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元遜第五百三十章 遷都第二章 不可莽撞第八百四十九章 會館第三十四章 豬第二百三十三章 司馬文匡第五百二十六章 十二孫侯第二百四十八章 壓縮軍糧第十八章 先登第六百六十四章 寶藏青年第六百七十六章 四柱國第三十一章 爭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秋冬之雨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四百五十五章 深謀第七十八章 瘟疫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觀星樓第七百六十章 池水第三百三十八章 山崗第六百二十六章 南海鹽花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第四百零四章 反攻計劃第七百五十八章 捷徑第三百九十九章 磚茶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與喜第八百三十八章 瘋女第五百九十二章 講故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想明白第九章 局勢第六百五十章 本色第五百五十章 夏末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