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陶丞相

而這位剛剛登基的新皇,眼下卻還不滿半歲。

新帝登基後,陶貴妃雖然神志不清,身體欠安,但依舊是被冊封爲太后,其身份尊崇位於大漢之巔,目下安居於後宮養病調神。

而東南境內的陶氏舊臣們,則因爲新朝的建立,而一律得到了大幅度的地位提升。

至此,東南勢力政權達到了巔峰。

其中,陶應被封爲驃騎將軍,總領南境,撫慰百越。

陳登被敕封爲尚書令,總領尚書檯,糜竺次之爲尚書郎。

張昭,張紘,韓浩,陳羣,司馬朗等五名一直負責經營金陵,杭州,蘇州三大城池的政首皆任東南各地郡守,敕封爲侯。

諸葛亮和司馬懿分別被任命爲東西曹掾。

郭嘉被封爲衛尉,總督探聽,刺探,校事府,同時亦督京中宿衛。

趙雲爲徵東將軍,魯肅爲徵西將軍,太史慈爲徵南將軍。

許褚爲武衛將軍,關內侯,總領禁軍。

徐榮爲左將軍,徐晃爲右將軍,陶基,甘寧,周泰,徐盛封爲四鎮。

其餘諸將謀臣皆有升遷冊封。

但最重要的,還是陶商本人。

因爲陛下年幼,太后身體不足矣監管國事,陶商則被敕封爲大漢丞相,總理百政,待天子處理國事。

從此以後,陶商便成爲了漢朝名義上的最高執政官。

同時,也因爲當年太平公子的美譽稱號,世人也有稱呼陶商爲太平丞相的。

大漢太平丞相受詔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代天子行詔:公開天下,直接斥責荊州伏完,董承,以及三劉集團所擁立的天子劉瓊乃是僞帝,並斥責他們的重大罪行,天地不容,罪不容誅。

當然了,這聲討檄文詔書也是馬虎不得的。

如今已經是被敕封爲丞相門下督的禰衡,責無旁貸的肩負起了這個重任。

他寫下一篇正義感十足的聲討檄文,直接頒佈天下,矛頭直指荊州七郡。

另外,陶商還下詔書,敕封呂布和孫策分別爲前將軍和後將軍,統領江淮之地,助他剋日平賊,推翻僞朝。

消息傳到荊州,整個荊州震動,甚至連益州的劉璋也被震動了,雖然是在西蜀偏遠之地,但他畢竟也是支持劉瓊一朝的漢室宗親。

劉表和劉備,對於陶商氣勢洶洶的檄文倒是沒太當回事,但伏完和董承卻比之他們兩位,卻明顯差了不少耐性。

特別是伏完,肺管子差點沒讓禰衡氣的噴出來。

其實換了誰也得生氣,禰衡的檄文實在是太氣人。

言辭犀利也就罷了,偏偏還把他伏完,這個僞朝的丞相,單獨列出來,跟陶商這個新的太平丞相做一個比較。

這不是擺明了對人下菜碟嗎?

禰衡在書中,列舉了自打八年前,陶商討伐董卓開始的所有功績和君子行徑,包括拯救天子,討伐董卓不臣,得許紹十句金評,受封太平公子,發展金陵,立克袁術,收攬流民,富甲一方,拯救漢室等等。

而伏完跟陶商一比,除了是先帝的丈人爹外,一點優點沒有!

完全沒有可比性啊,純純的廢物丞相一個。

兩個丞相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怪不得伏完氣的七竅生煙,這等於當着天下人所有的面,狠狠的抽了他十七八個大耳刮子,最後還重重的在臉上啐上一口。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當即叫囂,說一定要出兵討伐陶商一下。狠狠的給僞朝一個響亮的耳光。

但問題是眼下和他一同在江陵輔佐幼帝的劉瓊,乃是劉備,劉備如今雖然被劉表所親信,但荊州的大部分兵權,還是在劉表的手中掌握。

伏完就是再怎麼欺負劉備也沒用,劉表不答應出兵,一切都是免談。

直到劉表又按照時間,從襄陽前來江陵面君彙報,伏完才逮到機會跟他說這事。

但劉表對於伏完起兵的說完,則是撫摸着鬍鬚微笑不語,顯得高深莫測。

伏完嗓子都說冒煙了,劉表屁都不放一個。

最終他在無奈之下,只得蔫蔫的走了。

伏完走了以後,劉表則是笑呵呵的去找劉備。

一見到劉備,劉表隨即直言:“賢弟,你近日在朝中準備一下,將手頭的瑣事處理乾淨,如無意外,不數日之後,我們便該向東面出兵了。”

劉備聞言很是驚奇。

“兄長,你前番不是跟我說,咱們不會對陶商用兵嗎?怎麼如今,反倒是又要與其交手?”

劉表呵呵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不向陶商用兵,乃是因爲南方的張羨之亂未定,荊州雜事較多,且沒有外援,但如今,形勢卻非一樣……況且陶商在東面立朝,還發布檄文聲討我們,咱們若是不做一下回應,豈不是顯得理虧?”

劉備聽了劉表的話,道:“聽兄長這言下之意,似是已經請來了外援?”

劉表點了點頭,道:“這段時間,我在襄陽,一直派人再和季玉溝通,寫書信向他陳明箇中厲害,並讓他派兵支援,如今季玉已經答應派出將領和兵馬支援我們,再加上北邊的那一位也想和老夫合作,老夫眼下正是和陶商過過招的好時機。”

“北邊的那一位?”劉備皺眉思慮了一會,方道:“兄長指的人,乃是袁紹?”

劉表笑呵呵的點了點頭,接着從袖子中拿出一卷白帛。

“賢弟且看,這是前日從北面送過來的。”

劉備疑惑的展開白帛,但見上面乃是袁紹的親筆書信,並蓋有大將軍袁紹的印綬。

袁紹書信中的意思很簡單,他表示,願意臣服於荊州三劉集團所建立的新朝,支持劉瓊,並會公開視陶商所擁立的皇子劉曦爲僞帝。

但他需要劉表現在立刻起兵,討伐陶商,而他也會在北面興兵,一南一北的夾擊陶商。

劉備仔細的沉吟了片刻,道:“兄長,袁紹不是等閒之輩,您可切莫讓他誆騙了纔是。”

劉表笑着道:“賢弟放心,袁紹此舉爲何,老夫心中多少有數。官渡一戰之後,袁紹曾經佔據的絕對優勢,短期內已經不復存在,但他又想在短時間內報仇,因此只能忍辱負重,向老夫求援,並答應臣服朝廷,嘿嘿,殊不知他以爲他是在用陶商吊老夫,老夫卻還用陶商來吊他呢!”

劉備聞言拱手道:“請兄長指教。”

劉表笑呵呵的道:“老夫此番聯合季玉的兵馬,與陶商交戰,勝負乃在其次,縱然打不了陶商,但老夫也可在收兵之際,突然調轉兵峰,直指荊南,張羨這廝背叛老夫,割據自立,老夫就要在他以爲老夫最忙的時候,將他拾掇了!只要從新安撫住了荊南,縱然沒有袁紹的支持,老夫也不懼陶商,足可和他分庭抗禮。”

劉備聞言恍然大悟。

但他隨即又提出一個憂慮。

“兄長,只是袁紹曾有害死先帝之嫌,此事目下雖無作證,但若是日後被有心之人抓住了把柄,只怕對我們不利,還請兄長三思。”

第六百九十四章 煮酒論英雄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一章 老少君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陶分工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軍即將抵達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水賊與新水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六百四十七章 暫且罷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三百零七章 說聲對不起第九百一十章 定長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七十二章 洶涌暗流第八百六十一章 藥 至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一百五十八章 袁家乾兒(第九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七百四十九章 火拼各營第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八百三十五章 呂布主陣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九十五章 議計黃巾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失手被擒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時 局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四百零五章 八面來風第八百零五章 二鮑做戲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五百六十三章 病體愈沉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三十五章 桃園兄弟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浴佛會第七百四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五十七章 壞事的曹昂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四百八十六章 狼狽的叛將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毒肉毒心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跟宦官交朋友第一百二十二章 偷 營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一百六十四章 終回徐州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七百五十章 夫妻上陣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九百二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九十六章 不食嗟來之食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五百八十四章 音火之亂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代祖孫第三百二十九章 沛國抗曹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 崩第八百三十六章 龐統與關羽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
第六百九十四章 煮酒論英雄第八百五十七章 再戰龐統第一章 老少君子第七百八十一章 進攻曹仁第一百二十六章 專治嘚瑟第五百零三章 緊守五地!第七百三十九章 誰埋伏誰?第五百五十一章 曹陶分工第二百七十三章 交出赤兔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八百七十四章 交州軍即將抵達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水賊與新水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四百六十九章 能翻案者,天子也第六百四十七章 暫且罷兵第七百九十四章 叛亂的士族第五百七十五章 曹陶再離第二百五十七章 對陣呂布第八百零九章 再成全你一次第一千章 憤怒的情緒第三百零七章 說聲對不起第九百一十章 定長安第三百一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六十六章 金陵城的守護者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七百二十三章 丞相在此會怎麼辦?第三百一十九章 以糧擒賊第七百七十二章 洶涌暗流第八百六十一章 藥 至第七百四十一章 後起之秀第一百五十八章 袁家乾兒(第九更求訂閱與月票)第八百一十章 夜襲第七百四十九章 火拼各營第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八百一十二章 張遼和高順第五百四十四章 陶商出糧第八百三十五章 呂布主陣第四百八十四章 張繡之恥第九十五章 議計黃巾第七十一章 回 軍第五百一十七章 失手被擒第一百三十二章 胡 才第一百零三章 河內四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時 局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二百三十五章 南天雙柱第四十四章 人中呂布第一百四十五章 追陶商第八百一十八章 戰曹仁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四百零五章 八面來風第八百零五章 二鮑做戲第八百四十四章 陷陣之威第七百七十六章 空前膨脹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五百六十三章 病體愈沉第七百七十八章 袁紹之觴第八百一十章 遺漏之處第八百二十九章 十戰將第十八章 化敵爲友?第三百零八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五十八章 陶太傅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八百五十六章 蠻王沙摩柯第八百九十五章 雙將登城第七百二十章 王帳有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濡須塢(第三章)第三十五章 桃園兄弟第二百六十七章 四件事第二百九十五章 浴佛會第七百四十三章 故人相見第五百五十七章 壞事的曹昂第三百五十五章 幽州牧的歸屬第三百五十四章 陶商賣官第四百八十六章 狼狽的叛將第五十九章 汴水之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冢虎之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毒肉毒心第五十章 共同追擊第三百五十一章 跟宦官交朋友第一百二十二章 偷 營第七百一十章 對付袁紹的詭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董卓的無奈第一百六十四章 終回徐州第六百八十章 得馬又抓人第七百五十章 夫妻上陣第四百七十九章 陶家長子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二十二章 江東猛虎第九百二十四章 有舍有得第六百二十一章 以一敵衆第九十六章 不食嗟來之食第四十二章 兩方的動靜第五百八十四章 音火之亂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代祖孫第三百二十九章 沛國抗曹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 崩第八百三十六章 龐統與關羽第四百一十三章 於 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