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常平倉

毫無疑問,任何時候糧食都是一個政權和勢力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生產和儲備足夠多的糧食,則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劉和來自於後世,雖然沒有經歷過新中國初建時“三年自然災害”那種極端困苦的時期,但他對於儲備糧食的重要性卻是有着深入骨髓的認識。

實際上,不僅是劉和重視糧食儲備,數千年以前的老祖宗們很早就重視儲備糧食,並且漸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那便是“常平倉”。相對於影響深遠的“四大發明”而言,常平倉制度在後世已經被許多人忘記,但這項制度實際上已經成爲後世各個國家都在執行並且不斷完善的重要制度,始終不曾廢棄。

西周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了糧食儲備,並且從那時起,糧食儲備就具有了後世的一些主要功能,比如穩定糧價、防備凶年歉收、應對國家大事,例如軍事或工程建設。春秋戰國時期的李悝和范蠡還制定過具體的措施。

到了西漢宜帝年間,大司農中丞耿壽昌是當時主管農業的官員,他精通《九章算術》,長於計算經濟措施的功利與得失,以此得到皇帝的賞識。耿壽昌發表過不少重要言論,並提出了一些頗得民心和推動經濟的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而他提出來的衆多制度措施當中,“常平倉”便是其中最具特點的一項,用“光耀千古,澤被後世”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據史料記載,在耿壽昌任職前。朝廷每年都要從關東水運不少糧食到洛陽,因此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很不合算。在耿壽昌任職期間,他上書漢宜帝,建議在豐收之年就近收購糧食儲備起來。以供應京城,這樣可節減從關東運糧兵卒一半以上。宜帝雖然在史書中聲名不顯,但卻不是昏君,因此很快便接納了耿壽昌的建議,並且迅速推廣天下。

由耿壽昌極力倡導和負責建立起來的常平倉制度,主要是運用價值規律來調劑糧食供應。充分發揮穩定糧食的市場價值的作用。在市場糧價低的時候,適當提高糧價進行大量收購,不僅使朝廷儲藏糧食的大型穀倉“太倉”和“甘泉倉”都充滿了糧食,而且邊郡地方也倉廩充盈。在市場糧價高的時候,則打開這些儲備糧庫。適當降低價格向老百姓出售。這一措施,既避免了“穀賤傷農”,又防止了“谷貴傷民”,對於平抑糧食市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儘管當時有人對“常平倉制度”有不同的議論和看法,歷代王朝對於這個制度也時有興廢,但常平倉制度自從出現以後,便成爲一項重要經濟政策,一直被推行到了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一世紀。

《漢書?食貨志》在總結前人關於糧食生產和儲備的論述時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話:“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斂。野有餓殍而弗知發”。這句話的意思是孟子指責國王:“豐年,社會上存在着豬狗吃着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儲蓄糧食;凶年。野外有餓死的窮人,而不知道貸放糧食給百姓”。出現這種社會現象,正好從反面證明了“常平倉制度”的重要意義。

常平倉制度的根本就在於維護廣大農民和全社會的利益,避免“穀賤傷農”和“谷貴傷民”。除了正常的農業豐歉外,常平倉制度還能保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國家開倉放糧。無償救濟災民。

制度雖好,但也要靠掌握政權和實施政策的人來推行。大漢推行常平倉制度已有數百年。各級官府對於如何落實這項制度也是駕輕就熟,但因爲中央朝廷的日益腐朽墮落和世家豪族不斷兼併窮苦農民的土地。加之連續不斷的各種自然災害,所以到了黃巾起義之後,常平倉制度便名存實亡,以至於整個大漢墮入了一個因爲沒有糧食吃,所以各地百姓起來造反,然後毀壞更多的良田,導致更多的百姓沒有糧食吃,然後更多的人起來造反這樣的惡性循環。

劉和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從長安逃回幽州之後,牢牢地抓住兩件事情不放。

一是保境安民,二是提高糧食產量。

爲了保持地盤的穩固安定,劉和跟公孫瓚、袁紹、鮮卑人、烏桓人不停地作戰,甚至不斷地將戰線向外推,等於是變相地擴大了自己的地盤。爲了提高糧食產量,劉和大量吸納和安置流民,實施軍屯和民屯,興修農田水利,在自己控制的地盤內恢復常平倉制度……

前幾年,幽州和冀州遭受大旱和蝗災的時候,因爲幽州的糧食儲備較爲充足,加之劉和的應對果斷迅速,所以有驚無險的渡過了這場原本可能會導致幽州和冀州元氣大傷的災害。這次危機過後,劉和在幽州和冀州的聲望已經與劉虞持平,而郡縣兩級官府對於常平倉的建設更加重視。經過數年積蓄,幽州和冀州的糧倉內又堆滿了糧食,等到這次席捲大漢的大災荒爆發之後,終於派上了用場。

劉和下達給各州、各郡、各軍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從陸路、從海路向着北方和東方傳遞過去。

薊城州牧府,剛剛上任不久的幽州牧劉惠接到劉和的親筆書信後,立即召集州中各級官員召開緊急會議。

劉惠對大小官員說道:“本官剛剛收到驃騎大將軍從鄴城傳來的急報,要求幽州立即進入緊急狀態!”

別駕齊周問道:“可是要對幷州用兵?”

“此次進入緊急狀態,卻不是爲了用兵,而是爲了賑災!”

治中魏攸皺眉問道:“幽州去歲風調雨順,今春以來農耕順利,各縣百姓糧食充足,何來賑災之說?”

劉惠一臉凝重地說道:“公子這次卻是要憑幽州、冀州和遼州的常平倉儲備之糧,拯救大漢千萬掙扎在生死之間的民衆!”

“什麼!”

“此事非同小可,一旦幽州的常平倉被掏空,來年萬一災荒蔓延至境內,又該如何應對!”

“驃騎將軍這次卻是有些冒進了,幽州前些年才遭過一次大災,如今情形剛剛好轉,豈能忘了教訓。”

議事廳內一片衆說紛紜,許多人對於劉和的決定表示不理解,甚至是反對。

劉惠似乎早就料到衆人的反應,只是冷着臉聽大家聒噪,等到衆人把牢騷發完之後,他一臉嚴肅地說道:“此事,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驃騎大將軍總督北方五郡軍政大事,他的命令,必須不折不扣地在幽州貫徹落實!本官宣佈,從此刻起,幽州進入緊急狀態,所有官員立即分赴各縣,監督常平倉出糧!若有陽奉陰違、藉口阻攔、中飽私囊者,按軍法處置,絕不姑息!”

廳中官員很快想到劉虞父子如今雖然離開了幽州,但薊城還留駐着五千龍虎衛,幽州更有驍騎、幽燕、鎮北三支大軍鎮守,一旦幽州進入緊急狀態,劉惠便握有生殺大權,誰要是敢在這種節骨眼上冒泡,那就是在找死。

鑑於劉虞父子巨大的威望和劉和剛硬的手段,幽州各郡縣迅速行動起來,大批的糧食開始向着西線和南面運輸。

漁陽狄平,鎮北軍駐地,主將徐榮剛剛接到劉和的軍令。

“傳本將號令,各屯堡負責人於明日未時前來軍部議事,過時不到者,軍法從事!”

很快的,數十騎手持軍令的傳令兵馳出軍營,向着廣袤的原野呼嘯而去。

第二日未時,數十個屯堡的頭領悉數到場,沒有一人缺席。

“驃騎將軍有令,各屯除了留夠秋收之前的糧食,其餘糧食立即入袋裝車,七日之內運抵泉州。此次運糧,事關數百萬黎民的生命,各屯堡不得有半分延誤和截留,若是有人違抗軍令,定斬不饒!”

隨着徐榮一聲令下,兩萬鎮北軍立即行動起來,無一人質疑和違抗劉和命令。

劉和的命令從海路傳到遼州襄平,遼州牧趙該和度遼軍主將鮮于銀幾乎是同時收到劉和的親筆書信,兩人立即碰頭,商議從本州運輸糧食前往洛陽的事宜。

趙該說道:“公子心懷天下黎民,此次欲憑一己之力補天裂,我們作爲下屬,理當竭盡全力地支持他。遼州雖然初創,但地廣人稀,每年的糧食產量卻也不低,這次我打算超額完成公子下達的指標,不知明輝有什麼建議?”

鮮于銀毫不遲疑地說道:“理當如此!公子就在鄴城看着我們,遼州雖然地處偏遠,這次卻要好好讓大漢各州瞧瞧咱們是如何做事的。州牧放心,度遼軍舟師一定全力承擔運輸之事,絕對是隨叫隨到,不會出現半點延誤!”

別駕王烈建議說道:“可派人前往樂浪向公孫度籌糧,值此舉國危急之時,他也該分擔一些纔對。”

“對!不能便宜了這廝!除了從樂浪籌糧,還可以從夫餘國購買糧食,雖然數量不多,但有多少算多少,我們在這裡多努一分力,受災的地方或許就會少死一些人。”()

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391章 折服(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136章 分官咯第6章 組團忽悠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30章 一羣臭皮匠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62章 追趕第238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60章 信都會盟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75章 強勢上位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17章 大俠之威第87章 子龍督糧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130章 神射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157章 後怕第248章 北訪(下)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47章 各有算計第10章 豈能無信第51章 牛皮吹的很大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13章 越裝越上癮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245章 固若金湯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246章 北訪(上)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25章 張網以待第1章 猥瑣大公子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57章 子龍往事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371章 歸順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64章 考校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201章 互助社第77章 謀定第151章 威風凜凜大公子第123章 大掃除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第87章 子龍督糧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93章 “面試”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254章 送禮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338章 狂飆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457章 驅離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4章 慾壑難填第142章 警告第344章 鎮胡碑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9章 遲早要跑偏第378章 入谷
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535章 開戰之前(上)第170章 戰爭沒有如果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391章 折服(下)第297章 公子愛才,招之有道第136章 分官咯第6章 組團忽悠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30章 一羣臭皮匠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423章 西北風甚急第250章 拐啦,賣啦!第62章 追趕第238章 這位姐姐好漂亮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375章 亂世人心第389章 猛漢典韋第60章 信都會盟第182章 李郭叛亂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75章 強勢上位第207章 人才大豐收第17章 大俠之威第87章 子龍督糧第328章 曹操的決斷第130章 神射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157章 後怕第248章 北訪(下)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47章 各有算計第10章 豈能無信第51章 牛皮吹的很大第327章 臧霸兇猛第394章 各說各話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340章 澆水築冰城第13章 越裝越上癮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349章 隱真示假第245章 固若金湯第192章 激戰長安(中)第409章 黑山張燕第246章 北訪(上)第319章 虎將來也!第434章 文丑戰典韋第118章 自作自受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187章 驪山會師第536章 開戰之前(下)第25章 張網以待第1章 猥瑣大公子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57章 子龍往事第176章 王允的條件第371章 歸順第537章 三戰定中原(上)第291章 連鎖反應(中)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64章 考校第315章 越來越壞第201章 互助社第77章 謀定第151章 威風凜凜大公子第123章 大掃除第368章 碧波萬頃可爲路第199章 超級女秘書第87章 子龍督糧第381章 禍從天降第512章 太傅的大手筆第93章 “面試”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35章 初冬夜談(中)第254章 送禮第133章 大練兵(下)第338章 狂飆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397章 何去何從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457章 驅離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54章 慾壑難填第142章 警告第344章 鎮胡碑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501章 二張會馬城第41章 公子來信第489章 英雄與劊子手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9章 遲早要跑偏第378章 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