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平定河西

發生在建安二十二年五月的河西叛‘亂’將註定是一場悲劇,趙雲率四萬五千大軍殺入張掖,在張掖城下與五萬羌軍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結局並不出人意料,漢軍僅僅用一個時辰便擊潰了五萬羌軍,兩翼酒泉羌軍的敗逃引發了羌軍的全線潰敗,漢軍銜尾追殺,一直殺出去三十餘里,殺得羌軍屍橫遍野,投降者不計其數,馬超身負重傷,帶着千餘親衛逃進了大斗拔谷,向河湟逃去。

這一戰全殲了羌軍主力,所有貴族酋長都在戰前戰後死傷殆盡,河西羌人從此元氣大傷,再無分裂自立之心,紛紛臣服於漢國,歸籍爲漢國之民。

由於各部落青壯男子在戰爭中死傷慘重,很多部落由此消失,牧民紛紛轉爲依靠官府,很多牧民轉爲農耕定居,河西漸漸變成了半牧半農的社會,漢國隨即在河西設立羣牧監,專‘門’牧馬養牛羊,供濟中原。

馬超率領千餘殘軍在大斗拔谷內一路奔逃,奔出百餘里才漸漸停下,這時,馬超傷勢極重,無法再騎馬,親衛們找到一處休息之地,給主帥包紮療傷。

此時馬超已經知道大斗拔谷被龐德率軍截斷,他臨時休息之地位於一座山崗上,四周已被漢軍團團包圍,他們根本無法突圍,但馬超還抱着一線希望,希望龐德放自己一馬,使他能夠逃去青海。

他讓一名親衛帶着自己的佩劍去見龐德求情,龐德距離馬超療傷之地只相隔兩裡,他令副將冷苞率軍包圍了馬超,自己卻不肯‘露’面。

在一座大帳內,龐德坐在火堆旁沉默不語,儘管現在是五月,但大斗拔谷內的氣候多變,盛夏降雪也並不罕見,此時已至黃昏,氣溫較冷,須烤火取暖。

龐德心事重重,他一向是重情重義之人,馬超是他的故主,昔日對他厚待,視他爲左膀右臂,尤其馬騰更是對他有養育之恩,使他難以忘記舊情。

但漢王卻信任於他,把關鍵的大斗拔谷讓他來鎮守,這無疑是對他的最大信任,也是對他的考驗,他不可能背叛漢王,背叛信義,況且,就算他放馬超走,他手下的將士也未必答應。

這讓龐德心中糾結,難以決斷,他也暗暗後悔,早知道他就不該主動申請這個任務,讓自己置身事外,或許他就不會這樣煎熬了。

這時,一名親兵在帳外稟報:“啓稟將軍,馬超派人來求見。”

龐德想說不見,但猶豫片刻,又點了點頭,“讓他進來吧!”

片刻,一名士兵被領進了大帳,士兵跪下並高高舉起寶劍,泣道:“我家王爺身負重傷,懇請將軍看在昔日情分,救他一命!”

士兵手中的寶劍正是當年龐德送給馬超,睹物思情,龐德又動了舊念,但士兵卻稱馬超爲王爺,頓時又令龐德勃然大怒,心中剛剛升起的舊情頓時無影無蹤,他怒斥道:“給我閉嘴!這裡沒有什麼王爺,滾出去!”

士兵自知失言,拼命磕頭道:“是小人妄言,馬將軍早已不敢稱王,將軍息怒!”

龐德將一口怒氣壓在心中,緩緩道:“有因必有果,他落到今天這一步,完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漢王殿下恩待於他,他卻不思報恩,反而背叛,他走出這一步,就註定了他今天的下場,我不會救他,他既爲大丈夫,就該承擔一切後果,你轉告他,我是重義之人,也是忠誠之將,他如果還有一點良心,就不要再陷我於不義。”

士兵再三哀求,龐德堅決不肯答應,這時,他清醒過來,如果他今天放了馬超,他非但不是報恩,反而會將自己陷入不忠不義的境地,他原本有些動搖的心思也變得堅定起來。

士兵見龐德堅決不肯答應,只得含淚告辭,龐德又叫住了他,命人拿一些傷‘藥’,並送一頂帳篷給他,讓他帶回去給馬超,士兵千恩萬謝去了。

入夜,氣溫驟降,谷內下起了鵝‘毛’大雪,漢軍士兵熬不住寒冷,紛紛點起火堆禦寒,山頂也被大雪覆蓋,將馬超和他的手下困在山上。

這時,馬超糧食已盡,士兵們只得殺馬充飢,士兵四處去尋找木柴,不少士兵被凍死在山上。

馬超躺在帳篷內,他傷口已經發炎,流出了膿血,惡臭撲鼻,整個身體虛弱之極,在嚴寒的侵襲下,馬超已到了彌留之際。

半夜,他用鮮血寫一封懺悔信,懇求劉璟看在他參與破匈奴的份上,饒恕他兒子的‘性’命,天快亮時,守衛他在身邊的親兵只聽他喃喃自語,“早知今天,又何必當初!”

士兵再看馬超,發現他已經嚥了氣,一代梟雄馬超就這樣死在了大斗拔谷內。

........

五月下旬,趙雲率領大軍凱旋迴京,劉璟親自在長安城外舉行儀式,歡迎遠征河西的將士歸來,並厚賞三軍,加封趙雲爲左將軍,翼縣侯,賞綵緞萬匹,黃金五千兩,趙雲再三推辭不掉,便將黃金和綵緞分賞給部下將士,自己不受一文,將士們一片歡呼,對趙雲充滿了感‘激’。

劉璟隨即任命馬岱爲河西左都督,率八千軍鎮守敦煌和酒泉,又任命吳蘭爲河西右都督,率六千軍守武威和張掖,又任命李文等數十名太守縣令,前往河西就職。

河西需要時間來慢慢整合並且療傷,但對於漢國而言,這畢竟不是漢國的主流,它就像大江的一條支流,在短暫吸引人目光後,便又漸漸被人遺忘。

漢國的主流是休養生息,恢復因合‘肥’大戰而耗盡的國力,需要糧食的增加和人民安定,軍隊也需要休息調整。

儘管民間是穩定和休養,但漢國的官場卻有不少變化,首先是江淮地區和河西地區任命了大量官吏,進行了很大的職務調整。

其次是長安朝廷的變化,原來的漢王秘書監改爲中書省,龐統出任左中書令,襄陽太守董允出任中書左丞,蜀郡太守費禕出任中書右丞。

而負責審覈政令的‘侍’中寺改名爲‘門’下省,由法正出任‘侍’中,但法正目前在江淮恢復合‘肥’經濟,所以依舊由尹默暫代‘侍’中之職。

平章臺改名爲尚書省,下轄六部,除了原有的吏、民、兵、刑、工五部外,又增加了禮部,由原武威太守杜畿出任第一任禮部尚書。

但這些只是部‘門’名稱的變化,官員們更感興趣的卻是權力的變化,原本漢國政務中樞由五相一‘侍’中組成,徐庶、蔣琬、董和、司馬懿和費觀爲五相,‘侍’中爲尹默,但他們掌權已經多年,漸漸要到了替換和‘交’接權力之時。

更重要是,這五相是爲平衡各地域而產生,像徐庶代表劉璟嫡系,蔣琬代表荊州,董和代表巴蜀的東州士,司馬懿代表關中三輔,而費觀則代表巴蜀。

這在劉璟剛剛奪取益州時,確實有必要這樣平衡權力,但隨着時間推移,漢國已在長安定都數年,這種狹隘的地域平衡就沒有必要再延續了。

所以這次權力框架的改革使權力分配到了改變的時候,龐統、法正和杜畿進入了權力中樞,這就意味着五相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調整了,或者是權力再分配。

這便使得長安的官場變得微妙起來,再加上科舉將在兩個月後舉行,這兩件事便成爲長安,乃至整個漢國關注的焦點。

夜晚,賈詡和平常一樣在書房裡看書,由於賈詡年事已高,他已不再參與政務和軍師,只出任劉璟的幕僚,被漢國官場稱爲閣老,在漢國地位崇高,而且劉璟待他不薄,他的長子賈穆和賈訪被封爲太守或者郡丞,而三子賈璣則封爲吏部從事,負責各縣縣令的考評,頗有一點實權。

賈詡也心滿意足,只希望能平平靜靜安度晚年,走完最後的人生歷程。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只聽兒子賈璣在‘門’外道:“父親休息了嗎?”

“有什麼事就進來吧!”

賈璣快步走進房間,跪下行一禮,“孩兒拜訪父親大人!”

賈詡很瞭解兒子,他一般不會來打擾自己,尤其晚上更不會來打擾自己休息,如果他過來,那一定要什麼要緊事,賈詡放下書笑問道:“吾兒有什麼事嗎?”

賈璣猶豫半晌道:“孩兒遇到一點麻煩事,想請示父親。”

賈詡見兒子手上有一個盒子,便問道:“什麼麻煩事?”

賈璣將盒子放在父親面前,慢慢打開,頓時光彩奪目,賈詡的眼睛頓時眯了起來,盒子裡竟然是數十顆明珠,顆顆飽滿圓潤,都是極品上珠,他不‘露’聲‘色’問道:“這是何意?”

“父親,這是今天下午長安百寶齋大掌櫃親自送給孩兒。”

賈詡不由冷笑一聲,“你是要和他結親嗎?他居然送這麼貴重的聘禮。”

賈詡久歷人世,這數十顆明珠至少價值千金,別人自然不會無緣無故送來,必有所求,賈璣嘆了口氣,“父親所有不知,百寶齋的後臺其實是費家,成都百寶齋就是費家的產業。”

賈詡當然知道百寶齋的後臺是費家,儘管低調,但實際卻是天下第一大珠寶鋪,成都、長安、武昌、吳縣、許昌和鄴都都有店鋪,專做上品珠寶。

他們送這麼貴重的禮物給兒子,莫非是想讓兒子關照費家子弟?

賈璣咬一下嘴‘脣’,半晌才低聲道:“這其實只是一小部分,孩兒明白他們的意思,這些明珠並不是送給孩兒,而是送給父親。”

“送給我?”

賈詡一下子愣住了,笑道:“送給我做什麼,難道他們是可憐我的陪葬太寒酸,送我去填棺材嗎?”

“父親,孩兒猜想,這其實是費尚書送給父親的禮物。”

..........

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68章 綿裡藏針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552章 籠絡世家(上)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83章 進營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17章 禮尚往來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354章 蘄春風雲(一)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248章 清船第1008章 劉曹聯姻(上)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34章 圍剿亂賊第941章 如假包換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610章 血戰西城(下)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280章 謀長沙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1060章 賈詡毒計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9章 二見甘寧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564章 初戰歷城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847章 把話挑明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566章 張任首戰
第531章 漢中風雲(一)第719章 兵進西海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902章 豐盛收穫第245章 聯軍抗曹第856章 步步殺機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706章 太原失守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779章 江東風雲(二十三)第68章 綿裡藏針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552章 籠絡世家(上)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83章 進營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17章 禮尚往來第793章 楊崔之謀第354章 蘄春風雲(一)第835章 家事煩憂第279章 諸葛亮與賈詡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403章 消息泄露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188章 彭澤生變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030章 兵圍建業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1015章 太湖夜襲第714章 毫無誠意第967章 曹丕謀權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688章 殺一儆百第1028章 圍獵丁奉第348章 夜戰安陸第379章 很爲難啊!第1116章 再見伏後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248章 清船第1008章 劉曹聯姻(上)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34章 圍剿亂賊第941章 如假包換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933章 濡須破局(上)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970章 重返合肥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502章 劉璋變卦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610章 血戰西城(下)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985章 隱患彰顯第280章 謀長沙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303章 夏口議戰第1103章 中原大戰(二)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456章 急於求和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126章 家有逆子第1060章 賈詡毒計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374章 神醫角色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9章 二見甘寧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564章 初戰歷城第110章 黃府家宴第847章 把話挑明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142章 千鈞一髮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555章 再起風雲第671章 被迫撤軍第797章 人情薄面第252章 主帥之爭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10章 劉景升的煩惱第258章 黃雀在後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65章 蔣齊非蔣幹第566章 張任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