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謀士之爭

時間又過了三年,建安十二年初春,有異星出現在北斗星座,天下人議論紛紛,是年必有君主亡故。

二月初,荊州傳來消息,荊州牧劉表病重,恐不久於人世。

鄴城,這裡原是袁紹都城,曹操在建安九年奪取鄴城後,爲了控制河北,遂遷都於鄴城。

劉表病重的消息終於傳到了鄴城,而曹操剛從淳于返回鄴城,大封功臣二十餘人,這就意味着河北大局已定。

此時,曹操正考慮東征烏桓,但荊州傳來的消息卻打亂了他的計劃。

丞相府大堂之上,曹操緊急召集數名心腹謀士商討荊州對策。

此時河北袁氏兄弟已平,但隱患尤在,袁尚、袁熙兄弟尚未被徹底殲滅,他們勾結烏桓,企圖借烏恆之力席重奪河北。

曹操準備東征烏桓,卻遭到了衆將的一致反對,衆將們皆說,袁氏兄弟不過是逃犯,烏桓是寡恩薄義之徒,豈會受袁氏兄弟利用,若大家遠離中原,一旦劉備乘虛攻打許都,大軍救之不及。

衆說紛紜,就在這個時候,南方出現了機會。

Wωω¸ Tтkд n¸ c○

大堂內,曹操顯得有點焦躁不安,揹着手來回踱步,按照他的計劃,他必須要完全平定河北之患後才考慮南下荊州,現在劉表病重,必然會引發諸子爭位,正是攻打荊州的千載難逢之機。

他忍不住又取出蔡瑁寫來的信,‘劉荊州病重,蔡氏執掌軍權,瑁願獻荊州於丞相,望曹軍早日南下,不復爲盼。’

很顯然,趁現在蔡瑁掌權之時南下,可以以最小的代價奪取荊州。

可烏桓不滅,袁氏不除,又必會生成後患,那如何選出一個最好的方案,三面皆能顧及呢?

曹操目光投向衆謀士,先落在程昱身上,他見程昱面帶微笑,手執羽扇,顯得胸有成竹,便笑道:“仲德先說說吧!”

程昱在所有人中,年紀最大,但精神卻最好,紅光滿臉,精神抖擻,和身旁的郭嘉形成鮮明對比。

程昱微微一笑,“自古以來皆是北強南弱,劉表雖然病重,是可能引發荊州內亂,可在我看來其實意義不大,就算劉表康健,荊州弱小之地,又怎能抵擋北騎王師,相反,烏恆有數十萬鐵騎,在袁紹時期便虎視河北,袁氏兄弟求助於他們,實則引狼入室,還有遼東公孫康,也是野心勃勃之輩,丞相舍強而謀弱,只怕剛得荊州,又失河北,得不償失也!”

旁邊荀彧也道:“仲德說得極是,我們其實並不擔心袁氏兄弟,擔心是烏桓,十年前,烏桓人趁中原大亂,趁機擄掠漢民十餘萬戶,極有可能袁氏兄弟與其達成共謀,烏桓要子女金帛,袁氏要河北土地,一旦我們南顧,烏桓鐵騎必然趁虛而入,席捲河北,丞相悔之晚矣。

而蔡瑁分明阿諛之徒,企圖背主求榮,說話多有誇張,他所謂執掌軍權,不過是襄陽之兵,南郡在劉琦手中,江夏被劉璟所佔,長沙實控於劉磐,蔡瑁如何能獻荊州?

不如就等他們內訌,丞相利用這個時機征討烏桓,徹底穩住河北局勢,回頭再考慮荊州,或許荊州勢弱,只須一支奇兵便可佔領荊州,何須丞相勞師遠征?”

荀彧是曹操的心腹謀士,同時也是漢室王朝的忠誠維護者,這便是他和曹操之間有一種微妙的關係。

這次曹操大封功臣,尤其重視荀彧,不僅食邑增加一千戶,同時還要加封他爲三公,遠遠高於其他謀士,甚至高於程昱和郭嘉。

荀彧心知肚明,與其說這是曹操對自己的封賞,不如是曹操對自己的試探,他堅決不受封賞,先後推辭了十餘次,才最終讓曹操撤銷了這個決定。

正是荀彧對朝廷有一種特殊的忠誠情節,所以在荊州和烏恆之間表現得格外堅定,支持曹操對異族的征討,反對攻伐荊州。

曹操很明白荀彧的心思,但也沒有多說什麼,又將目光落在後座的賈詡身上,他見賈詡雖然一言不發,但臉上神情明顯不太贊同,便點點頭笑道:“文和不要總是沉默,不妨也談一談。”

曹操帳下四大謀士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這四人也是他的心腹,對他們言聽計從,而賈詡雖然有謀,但還不屬於曹操的心腹,加上他的舊主張繡尚在,所以曹操對他的信任略有不足。

不過賈詡雖然不能和四大謀士相比,但他熟悉荊州,又在建安七年參加了新野之戰,恰好荀攸去許都催糧,所以曹操把賈詡找來共商軍機大事,頂了荀攸的位置。

賈詡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資歷還不足以躋身核心決策圈,尤其在新野兵敗後,他自覺慚愧,所以這幾年表現得很低調,一般都不會參與軍務決策,即使偶然參加,也儘量不發表意見。

但此時他被曹操點名,而且含蓄地批評他總是沉默,賈詡不得不起身道:“詡言恐怕會誤丞相決策,所以不敢言。”

“文和這話就不對了,我有什麼話不能聽?且說說看。”

賈詡只得硬着頭皮道:“荊州局勢也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簡單,劉琦、劉琮兄弟乃懦弱無能之輩,蔡瑁也不必放在眼中,臣擔心是劉璟和劉備,這兩年劉璟勵精圖治,兵精糧足,又和江東和解。

而劉備野心勃勃,暗助劉琦,遲早會吞併南郡之兵,若丞相不早圖謀,被此二人坐大,再加上江東聯盟,那時再攻荊州,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賈詡的話撥動了曹操的一根心絃,那就是劉璟,曹操怎麼也想不到,當年那個在亂軍中逃脫的少年在進入荊州五六年後,竟然成了荊州最強大的力量。

他得到荊州的情報,劉璟已擁有精兵一萬八千人,戰船千艘,其中兩千精銳騎兵和一支五百人的重甲步兵。

而劉琦雖然擁有三萬軍隊,戰鬥力卻不如劉璟,不過有關羽父子替劉琦操練兵馬,南郡軍隊也不容小覷。

賈詡說得也對,一旦喪失機會,讓劉璟和劉備坐大,再打荊州也不那麼容易了。

這讓曹操心中又有了一點糾結,這時曹操感覺賈詡並沒有完全盡言,似乎還有什麼話沒有說出來。

他看了一眼程昱,發現程昱眼中明顯有了不悅之色,他心中頓時明白了,恐怕賈詡是不想和程昱、荀彧等人發生矛盾。

曹操點點頭,對衆人笑道:“這件事讓我再考慮考慮,大家先回去吧!”

衆人紛紛起身告辭,曹操待衆人散去,又悄悄命令侍衛把郭嘉和賈詡找來。

書房裡,郭嘉和賈詡先後坐下,今天郭嘉在大堂上沒有發言,這和他身體虛弱有關,從去年冬天郭嘉便病倒了,雖然稍有起色,但依舊沒有痊癒,身體十分虛弱。

賈詡似乎明白丞相找自己來的意圖,他坐在一旁微笑不言。

這時,曹操先問郭嘉,“奉孝覺得是先徵烏桓,還是先徵荊州?”

郭嘉微微一笑道:“丞相欲徵荊州,請問有多少擅水戰的軍士?”

這一句話便將曹操問住了,北人不擅水戰,一旦劉璟距江而戰,恐怕兵力再多也無濟於事。

郭嘉又接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丞相南下,並非對付荊州一家那麼簡單,正如文和所言,劉璟和江東交好,我們極可能會遇到孫劉聯軍,這種情況下,若倉促南征,勝負難料,屬下建議,南征還是從長計議更好。”

沉思半晌,曹操嘆息道:“諸將皆不同意北征烏桓,奈之如何!”

郭嘉又淡淡道:“諸將不過是征戰疲勞罷了,不肯再遠征,其實丞相也不用耗費錢糧大舉出徵,屬下聞易縣糧草頗多,可以易縣爲後勤重地,兵貴神速,丞相可率輕兵千里突襲,打烏桓措手不及,屬下向丞相推薦田疇爲嚮導,此人熟悉烏恆地形,有他在,勝機可先佔一半,打完烏桓也就是夏天,正好休息士卒,操演水軍,明年初可南下荊州。”

曹操默默點頭,郭嘉的建議說到他心坎上去了,這就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沉思良久,曹操又問另一件讓他擔心的事情,“可劉備會不會趁機襲擊許都呢?”

郭嘉冷笑一聲道:“僅憑劉備一己之力,偷襲許都純屬癡人說夢,除非他能說動劉表,可劉荊州身體康健時尚不肯出荊州一步,現在快死了,又怎肯將軍隊外派,襄陽兵力空虛,南郡、江夏趁機偷襲襄陽怎麼辦?丞相根本不用考慮偷襲許都的可能。”

這時,賈詡在旁邊接口道:“劉表是不會,但劉璟難說,軍師別忘了他手上有兩千騎兵,聽說都是精銳的河西戰馬,從夏口北上,一路都是平原,三天便可抵達許昌。”

郭嘉臉色一變,回頭對賈詡道:“只要沿途多加警惕,及時防禦,騎兵來了也無意義,他們無法攻破許昌城,況且劉表病重,劉璟心思應在襄陽,不會顧及許都,甚至劉備也不會考慮許都,文和過慮了。”

賈詡依然搖了搖頭,“這是因爲軍師不瞭解劉璟此人,他的心思可不在襄陽,他的心思是在天下,軍師實在是小看了此人。”

“文和誤會了,我並非小看此人,實在是偷襲許都事小,征討烏桓事大,豈能因小而廢大?”

“我並沒有誤會,是奉孝太小看偷襲許都了,就算拿不下許都,拿下陳留如何?或者拿下洛陽,到時劉璟振臂一呼,就怕中原震動,引發軍心不穩,甚至有不滿丞相的異心者趁機興風作浪,使中原再陷戰火。”

曹操見兩人意見不一,便笑道:“先不要爭論,各說各的理,奉孝請繼續說下去。”

言外之意,就是要賈詡暫時不要打斷郭嘉,賈詡心中冷笑一聲,不再多言,他發現無論程昱、荀彧還是郭嘉,都沒有把劉璟放在心上,都有輕視之意,倒是丞相很看重此人。

郭嘉也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沉思片刻道:“或許可以這樣,我們增兵南陽,牽制荊州之軍,也包括牽制劉璟,若形勢危急,直接繞過新野,攻佔樊城,兵指襄陽,劉表必然會向劉琦、劉璟求援,這樣,許都無恙也!”

曹操點點頭,又問賈詡,“文和以爲呢?”

賈詡沉思片刻道:“拿下樊城可以,我贊成奉孝之謀!”

“好!”

曹操慨然應允,對郭嘉道:“我命曹仁爲主將,李典、于禁爲副將,樂進爲先鋒,增兵三萬於南陽,同時徵發三十萬民夫在鄴城北挖掘玄武池,三個月內必須完工,奉孝看如何?”

郭嘉笑了笑,“武略足矣,尚缺文濟!”

曹操恍然大悟,又笑着向賈詡望去,賈詡心裡明白曹操之意,只得躬身道:“臣願爲丞相效力!”

曹操點點頭,“文和可爲參軍中郎將,輔佐曹仁,若能牽制住劉璟騎兵北上,大功一件。”

“臣遵令!”

等賈詡退下,房間裡只剩下郭嘉和曹操兩人,郭嘉這才低聲對曹操道:“丞相欲伐劉表,朝廷內必有異動,屬下建議先肅整朝綱,再議南征之事。”

曹操眼睛眯了起來,緩緩點了點頭,他心裡明白,荊州是朝中很多人最後的希望,他確實需要殺雞儆猴。

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76章 孫權野望第421章 打擊信心第1051章 難容政敵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28章 初臨武昌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74章 意外來信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86章 初戰于禁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461章 益州使者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248章 清船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6章 一路追殺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873章 勇猛激戰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336章 施壓江東第41章 伯侄夜談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1109章 中原大戰(八)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994章 風起武威第692章 關中收官(中)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11章 舌戰蔡瑁第20章 蔡氏劍館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043章 小心掩飾
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76章 孫權野望第421章 打擊信心第1051章 難容政敵第11章 舌戰蔡瑁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07章 全面被動第28章 初臨武昌第623章 襄陽危機(下)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423章 夜謀巴蜀第74章 意外來信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649章 家有小女第86章 初戰于禁第939章 假道滅虢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495章 再見劉琦第461章 益州使者第22章 臺前臺後的較量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588章 南蠻僱傭軍第248章 清船第1080章 有所隱瞞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27章 天造地設一雙第740章 荊州路不通第6章 一路追殺第817章 羯人騎兵第705章 嚴密搜查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983章 解開心結第704章 奇兵出擊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1054章 交州風起第329章 張機建議第873章 勇猛激戰第384章 真正的勁敵第417章 偷襲柴桑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912章 張遼之謀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167章 有客自江東來第186章 浴血大戰第387章 赤壁大戰(上)第298章 緊急情報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361章 第 361章 不穩定因素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336章 施壓江東第41章 伯侄夜談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260章 曹丕之怒第1000章 科舉消息第70章 劉備的思慮第103章 關鍵證人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119章 誘軍出城第1097章 許昌危機第261章 張繡之死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953章 高臺攻守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825章 夜攻烏桓第287章 曹操使者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251章 再襲糧道第559章 春寒料峭第1075章 蝦道蟹路第722章 迎頭痛擊(上)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603章 魏延獻計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1109章 中原大戰(八)第1084章 各尋出路(下)第402章 以武拒婚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994章 風起武威第692章 關中收官(中)第333章 請君一見第1070章 誰的責任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212章 隔牆有耳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第11章 舌戰蔡瑁第20章 蔡氏劍館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126章 梟雄謝幕第1115章 青州之變(下)第1043章 小心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