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初臨武昌

江夏郡是荊州東部重郡,長江在境內蜿蜒流過,河網縱橫,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江夏郡南抵長沙郡,北接安陸郡,東鄰蘄春郡,從夏口經漢水可直達襄陽,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江夏郡同時也是江東軍進攻荊州的第一站,從孫堅跨江擊劉表開始,荊州軍和江東軍便圍繞着江夏郡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戰,連孫堅也不幸在江夏郡陣亡。

自從孫策在建安四年發動江夏之戰開始,江夏郡便進入了多事之秋。

張武、陳孫二人原本是荊州豪賊,軍隊被劉表擊破,便投降了劉表,劉表任命他們二人爲軍侯,各自駐兵在江夏郡中部的陽新縣一帶,時間流逝,也漸漸將二人遺忘。

此時江東孫權已即位一年,急需建功立業樹立威望,孫權的目光便轉向了江夏,但孫權的地位也並不十分穩固,他也擔心一旦江夏兵敗,會危及他的地位。

就在這時,大將魯肅提出了一個方案,挑起江夏內亂,伺機行事,張武和陳孫便成了江東手中之刀。

張武和陳孫已佔領了陽新縣,打家劫舍,聚賊兵八千餘人,而江東三萬水軍在魯肅的率領下屯兵於彭澤湖,虎視江夏,使江夏的局勢變得十分複雜。

武昌縣,這座城池是江夏郡的郡治所在,駐兵兩萬餘人,大將黃祖便駐紮在此。

武昌縣同時也是江夏郡的商貿中心,大江之上,商船絡繹不絕,滿載着各種物資前來武昌交易,絲毫不受張武、陳孫之亂影響。

武昌縣緊靠長江,相距江面約一里,有一條專門的漕河從長江通往城內,滿載貨物的商船便是沿着漕河駛進縣城,在縣城內進行商業買賣。

這天上午,三艘載重約五百石的商船緩緩從長江駛向漕河,從船隻吃水線便可看出,商船上也滿載着貨物。

在中間一艘船的船頭站着一名年約十一二歲的少女,雖然身材、相貌還略顯稚嫩,但已經長出了一個頎長、俊美的小美人模樣。

她臉龐豐潤、下頜略尖,白皙,晶瑩得儼如透明的玉石,眉毛很長、很黑,濃秀地彎入鬢角,但最漂亮的還是她那雙略帶憂鬱的嫣然動人的眼睛。

她頭戴一頂編制精美的竹笠,上身系一件淡紅色披風,內穿黑色貂皮襦襖,腰中系一條銀白色絲帶,下穿一條黑色百褶長裙,露出一雙精巧的小皮靴。

這個少女給人一種奪目的美感,不過她腰間佩着兩柄三尺利劍,後背弓箭,卻又使她美貌中帶着一絲殺氣,令人不敢和她對視。

不過顯示她身份地位的,並不是她的衣着氣質,而是插在船頭的一面三角黑邊杏黃旗,旗幟上繡着一條金色鯉魚,這便是柴桑陶氏商行的標誌。

陶氏是柴桑望族,因經商而鉅富,扶助貧弱,在民間享有巨大威望,它的影響力已不僅僅是柴桑一地,而是整個長江,在長江上提起陶氏商行,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商行擁有各種商船八百餘艘,船僕三千餘人,壟斷了長江中下游的糧食和食鹽貿易,同時涉足其他買賣,家主陶勝的妻子黃氏便是黃祖之妹,和江夏官府有很深的關係。

不過陶氏家族並不倚靠於某一方勢力,它始終保持着獨行特立,加上陶氏商行的巨大影響力,使陶勝同時成爲孫權和劉表的坐上之賓。

進漕河要過關盤查,因此漕河外的江中擠滿了上千艘商船,都在排隊等候檢查入城。

船頭上的金色鯉魚旗給這三艘商船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兩邊的船隻紛紛避讓,使得三艘商船能夠在擁擠的船隻中順利通行,不用排隊,直接去漕河關卡。

兩邊商船上的船員們紛紛低聲議論船頭少女,“你們說,那會不會是老陶家的女兒?”

“很有可能,你看她頭上竹笠,看見沒有,好像還鑲有寶石,在閃閃發光,還居然佩兩把劍,還背弓箭,這可不是一般的小娘啊!”

周圍的議論聲,少女渾然不覺,她在聚精會神注視着遠方江面上駛來的一支軍船隊,軍船隊聲勢浩大,足足有數百艘戰船。

這時,她身後船艙裡走出來一名年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身着白色錦袍,面容清瘦,目光清澈,三縷黑鬚飄然於胸,他看了看不遠處水門,馬上要進城了,便對少女笑道:“阿仁,馬上要進城了,先回艙吧!”

少女點點頭,嘴角露出一彎淺甜的笑容,她手指着遠處的軍船隊問道:“舅舅,那是什麼船隊?”

中年男子這纔看見江面上的船隊,他凝視半晌,臉上變得嚴肅起來,自言自語,“那難道就是黃祖的水軍?”

“不!那一定是襄陽援軍。”

從船艙裡又走出一名十六七歲的少年,身高有八尺,虎目濃眉,身材矯健而魁梧,腰佩一把鋒利戰刀,渾身充滿了力量。

他望着遠處江面上的船隊,冷笑道:“總有一天,我一定要親手繳獲這支船隊,壯我軍威。”

中年男子無奈地苦笑一下,“我最後悔之事,就是帶你們兄妹前來,尤其你這個愣頭青,萬一惹禍出事,我怎麼向你們母親交代?”

少女走回來嫣然笑道:“舅舅,哥哥不是保證過嗎?只要的盧馬,絕不惹禍,四哥,是吧!”

少年點點頭,“我只抒發志向而已,不會惹禍上身,更不會壞舅舅大事。”

停一下,少年又擔憂地問道:“舅舅,荊州援軍已到,必然去是攻打張武、陳孫,而的盧馬就在張武手中,我們爲何不直接去陽新縣?”

中年男子搖了搖頭,“以你們的身份,怎麼能直接和張武接觸,等會兒我們見到蘇公,他自會派人去向張武索要戰馬,你們就放心吧!”

這時,前方第一艘商船上有一名管事大喊:“進漕河了!”

漕河哨卡已經到了,中年男子連忙對兄妹道:“進艙吧!進漕河自然有陶家管事交涉,我們就不要惹人注目了。”

兄妹二人點頭,跟着中年男子進了船艙,少女走在後面,她又停住腳步,回頭深深看了一眼江面上的軍船隊。

軍船隊就從他們船隻旁駛過,在一艘大船上,她似乎看見一名執槍的少年將軍,在站在船舷邊注視着他們......

劉備率領的兩萬荊州軍從襄陽乘船出發,兵發武昌縣,首先要保護武昌縣的安全,然後再進入內陸陽新縣,剿滅張武、陳孫之亂。

大船上,劉璟默默地注視着不遠處密集的商船,已經換了一身盔甲,頭戴鷹棱盔,身披魚鱗甲,手執一杆兩丈長的亮銀槍,臨時出任屯長之職。

這次出征令劉璟頗爲失望,原本打算利用這次出征的機會,向趙雲討教騎射,卻沒有料到劉備竟然決定乘船,使他的期望落空。

騎射是一個爲將者的基本功,而他卻沒有具備,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事。

這時,趙雲走到劉璟身旁,他知道劉璟的失落,微微一笑道:“練習騎射沒有什麼訣竅,關鍵是下功夫練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是十七歲纔開始練習騎射,最苦的時候,曾經一個月沒有下馬,這需要長年累月的苦練,不在於這一時半會兒。”

劉璟默默點頭,“我知道。”

趙雲看了他一眼,又語重心長道:“關鍵是槍法,我教你的十三式槍法,你要把牢牢熟練於心,然後在實戰中隨意組合,這就要看天賦了,這套槍法我師父至少傳了一百多名徒弟,但只有我一人練成,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劉璟明白他的意思,其實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趙雲把槍法教給了他,但能不能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自己的悟性。

劉璟笑了笑,“我感覺槍法必須要和將軍最早教我那套落鳳功法配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威力。”

劉璟現在才知道,趙雲的師父是常山玉真人,在常山郡落鳳山出家爲道士,落鳳功法就是他所創,至今只傳給四人,他劉璟是第五人,由此可見趙雲對他恩情深重。

趙雲呵呵笑了起來,“說得很好,繼續說下去。”

劉璟想了想,又繼續道:“比如當初將軍反抽高覽那一記,槍法中其實就是回馬槍和錘槍的結合,但僅僅用槍法是沒有什麼效果,須聚力一擊,中途再加力,提高速度,才使于禁吃了大虧,我現在才明白過來,可惜明白了卻不會用,令人沮喪。”

趙雲心中暗贊劉璟的聰明,說得完全正確,他的悟力果然非同一般,他拍了拍劉璟的肩頭笑道:“學武的關鍵就是領悟,你既然已經領悟,那剩下就是時間了,一成的天賦加上九成的苦練,長年的積累,才能最終成才,用時間來證明你能力吧!”

趙雲停一下又道:“我教你的槍法只是簡略招式,只是讓你先略有體悟,並不是全部招式,全部招式其實有數百式,以後我再慢慢教你。”

劉璟點點頭,“多謝兄長!”

兩人又交談了幾句,就這時,劉璟忽然看見陶氏商行三艘船隻,他指着船隻上旗幟,好奇地問道:“兄長見過那面三角旗嗎?是哪裡的標誌?”

趙雲凝神看了片刻,搖了搖頭,“我從未見過。”

這時,大將王威慢慢走上前笑道:“那是柴桑陶氏商行的金鯉旗,江南第一大商人,老家主陶俊曾被朝廷封爲亭侯,對荊州的軍費錢糧貢獻很大,連我們主公都要給陶家幾分面子,去年孫權即位時,還專門請現任家主陶勝爲坐上嘉賓。”

劉璟點點頭,看來這個陶勝很聰明,向劉表輸送錢糧,保住自己在荊州的地位,然後再給江東實惠,所以又成了孫權坐上嘉賓,左右逢源,商場、官場兩頭得利,有機會自己倒要去拜訪一下此人。

他心中忽然一動,想起後世的陶淵明就是柴桑人,莫非就是這個陶家的後人?

遠處忽而傳來一聲大喊:“靠岸了!”

衆人向西望去,只見船隊開始緩緩靠近江邊碼頭,行船三日,他們終於抵達了武昌縣。

。。。。。。。。。

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63章 深夜急令第94章 不想遇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290章 攔路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331章 戰略撤退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391章 黃忠的忠告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39章 化解危機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94章 不想遇見第870章 進退維谷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第131章 婉拒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28章 初臨武昌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746章 反間之計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807章 驚天大案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11章 舌戰蔡瑁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
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606章 放長線釣魚第63章 深夜急令第94章 不想遇見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516章 緊急求救第533章 漢中風雲(三)第200章 途中遇險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598章 初步試探第290章 攔路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331章 戰略撤退第1124章 生死由天第946章 腹下毒刺第752章 將帥矛盾第635章 合肥激戰(上)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535章 漢中風雲(五)第842章 夜賊入室第971章 賈詡到來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795章 雙面間諜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1045章 鍾繇出使第781章 江東風雲(二十五)第957章 重鎮淪陷第1069章 各執一詞第222章 江夏太守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210章 孔明之妻第885章 舉兵投降第391章 黃忠的忠告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39章 化解危機第1029章 大堂對質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294章 兄妹之爭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766章 江東風雲(十)第488章 走投無路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782章 江東風雲(二十六)第164章 漫天要價第263章 匪夷所思的去處第94章 不想遇見第870章 進退維谷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976章 假道滅虢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653章 將計就計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823章 被迫撤軍第286章 魯肅弔唁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833章 有穴來風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318章 陶家的高人第915章 步步不利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第131章 婉拒第105章 大恩於陶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1012章 漢國科舉第891章 宅院風波第667章 進退維谷第522章 智取武陽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28章 初臨武昌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700章 許昌夜話第511章 益州內亂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743章 各個擊破第744章 坐地抽傭第465章 交州插曲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405章 趙雲歸心第746章 反間之計第977章 逼曹北撤第153章 劉表讓步第807章 驚天大案第270章 文聘抉擇第11章 舌戰蔡瑁第960章 狙殺胡使第414章 果斷與模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