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虞氏倒戈

“李縣令以爲我們是誰?”陸遜笑眯眯問道。

李縣令簡直懵了,這裡可是餘姚縣,會稽郡的腹地,居然出現一支不知來歷的軍隊,不是山越人,也不是賀齊的軍隊,更不是江東軍,他頭腦亂成一團,呆呆地望着陸遜

陸遜笑了笑,“我們是漢軍。”

“漢軍.。。”李縣令倒吸一口冷氣,腿有些發軟,對方竟然是漢軍,他有一種轉身想跑的衝動。

這時,婁發見他模樣可憐,便上前笑着拍拍他肩膀,“李縣令快帶我們去住宿吧!漢軍軍紀嚴明,李縣令應該感到慶幸纔對。”

李縣令的心頓時一鬆,這位將軍說得對,漢軍軍紀嚴明,至少不會像曹軍或者山越人那樣燒殺搶掠,他畢竟是縣令,多少有點見識,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我明白了,請將軍隨我來。”

李縣令帶領漢軍來到東城,指着大片沒有點燈的房宅道:“這邊十之八九都是空宅,只要沒有點燈的房宅,你們都可入住,只希望不要損害屋內物品。”

婁發立刻命令士兵們入宅居住,李縣令又戰戰兢兢對陸遜道:“這位將軍說要買糧食,其實也不必,官倉糧食有軍糧和官糧兩部分,你們可以取一千石官糧,我不敢收錢。”

陸遜見他居然不認識自己,便忍不住笑問道:“我是吳郡陸伯言,你真不認識我?”

李縣令大吃一驚,“你是.。陸都督?”

“正是,你沒見過我嗎?”

李縣令嚇得連忙要跪拜,陸遜一把攙住他,“我現在已經不是江東軍都督了,我已歸降漢國,李縣令不必多禮。”

聽說對方是陸遜,李縣令頓時長長鬆了口氣,“在下李滋,是錢塘人,去過建業幾次,但沒有見到陸都督,只是久聞大名,陸都督.。。你們.。怎麼會從東面過來?”

這是李縣令憋了很久的疑問,現在終於問出來,陸遜笑道:“我們是鹽官縣乘船過來。”

陸遜不想告訴他實話,隨便扯了一個理由,李縣令這一臉恍然,鹽官縣就在錢塘灣對面,如果是乘船那就近了,他心中疑惑消除,連忙道:“我這去安排糧食,陸都督先去休息吧

!”

陸遜又囑咐他幾句,這才向宿處走去,他還要和婁發商議行軍路線,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李縣令匆匆回到縣衙,把縣丞和十幾個衙役找來,命他們開官倉取糧,一千石糧食不少,他們還得去徵集民夫,就在李縣令在倉庫裡忙得腳不沾地之時,一名衙役疾奔而來,在李縣令耳邊低語幾句,李縣令嚇得渾身一哆嗦,手中量鬥‘噹啷!’落地。

這時,從外面走進一人,他打量一下正在搬運糧食的民夫,冷冷問道:“李縣令這是要把糧食送給漢軍?”

此人正是虞望,他和賀景率軍趕去鄞縣,卻聽說一支軍隊進了餘姚縣,他們便立刻意識到,這就是登陸的漢軍,賀景在城外駐紮,虞望先進城探一下虛實。

李縣令嚇得兩股戰慄,只得上前硬着頭皮道:“漢軍駐紮在城內,卑職要顧全城平民安全,若不給糧,他們縱兵搶掠更是可怕,而且陸都督說是要買糧。”

“陸伯言也在嗎?”

“在!他是首領。”

虞望沉思片刻道:“你去把陸伯言請來,我就在縣衙等他,就說我有話要對他說。”

李縣令飛奔而去,虞望轉身去了縣衙,不多時,陸遜跟着李縣令匆匆趕來縣衙,李縣令不敢參與他們談話,又去了倉庫,內堂上只剩下虞望和陸遜兩人。

陸遜笑問道:“世叔這是回祖地探望嗎?”

虞氏家族就是餘姚人,不過大部分家族都遷去了郡治山陰縣,餘姚老宅內只剩下一些偏房遠支,虞望搖搖頭道:“我不是來探望祖宅,我是奉賀齊將軍之令去鄞縣迎接你們,另外還有一千軍隊,就在城外駐紮,由二將軍賀景率領。”

“原來他也來了。”

陸遜和賀景曾交戰過幾次,均將賀景殺得大敗,他知道賀景是個極爲記仇之人,他掌軍權後還將兒時得罪過他的人全家斬盡殺絕,在江東是出了名的睚眥必報,他若見到自己,未必肯與自己善罷甘休

陸遜沉吟片刻道:“世叔可知吳郡三大世家都效忠了漢王?”

虞望愕然,他只知陸氏家族因陸遜的緣故投降了漢國,別的兩家卻不知道,他遲疑着問道:“難道顧家和張家..”

“顧雍之侄顧裕去荊州遊學多年,至今未歸,傳聞他在鹿門書院讀書,但實際上他參加了荊州的公開舉士,高中第八名,十七歲便出任秭歸縣主簿,現已升任巴東魚腹縣令,也是漢國最年輕的縣令,世叔不知道吧!”

虞望搖搖頭,他確實一無所知,陸遜又道:“至於張家,我在漢王桌案上看見過張溫寫給漢王的兩封親筆信。”

說到這,陸遜嘆了口氣道:“他們不像陸家那麼張揚,做事低調隱秘,若不是我效忠了漢王,這些事我根本就一無所知,不過想想也對,現在的孫氏江東還能維持多久?”

江浙世家因爲偏安一隅,較少受到戰爭衝擊,乃至於傳承兩千年而不散,至今蘇州的顧、陸仍是大姓,而浙江的虞氏家族千年來更是人才輩出,貴族傳承權力,士族傳承文化,這也是中華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根源。

但世家也有狹隘之處,那就是他們過於看重家族的利益,像隋唐的五姓七望,綿延數百年,經歷了無數王朝依然興盛不倒,就是因爲在他們心中,家族的利益遠遠高於國家及王朝的利益。

這也使得漢文明的王朝更迭比任何一個文明都更加頻繁,人民的災難更加深重。

虞家其實也是一樣,餘姚縣名的起源就是‘虞姚’兩個大姓,虞氏家族更是會稽第一望族,家主虞翻最早效忠於會稽王朗,當王朗被孫策剿滅後,虞翻並沒有跟隨王朗流亡,而是直接投降了孫策。

不僅是虞家,整個江東世家也大同小異,赤壁大戰前,曹操率百萬軍南下,江東一片請降之聲,唯有魯肅一番話驚醒了孫權。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爲家族的利益高於江東政權的利益,孫氏政權不過是江東世家們依附的一棵大樹,當這棵搖搖欲墜時,附蔭的世家們自然不會與大樹共存亡,當年曹操強盛時如此,現在劉璟強大,其實也是如此。

陸遜是世家子弟,他當然很清楚同樣是會稽世家的虞家的心思,而且他說得很含蓄,但又很透徹,用吳郡三大世家的選擇來提醒虞望,響鼓不需重槌,只要陸遜說到要害處,自然就會點醒虞望

虞望沉默了,他明白陸遜的深意,去年他代表賀齊去長安見漢王劉璟,劉璟對他禮遇有加,但劉璟說得也很清楚,並非是因爲賀齊敬他,而是因爲會稽虞氏而敬他,在劉璟心中,會稽虞氏遠比賀齊重要。

而且他的兄長虞翻也不止一次寫信勸過他,賀齊是弒主之人,哪個諸侯都不會容忍這樣的臣子,跟隨他不會有好結果,其實虞望也並非是效忠於賀齊,而是爲了保全家族,纔不得不爲賀齊做事。

現在眼看孫氏已衰敗,劉璟日益強大,又打着光復大漢的旗幟,佔據了道義的高點,得到天下世家的支持,漢軍掃平江東只是時間問題,虞望又怎能不考慮家族的前途?

想到這,虞望嘆了口氣,低聲問道:“漢王殿下準備如何處置會稽郡?”

陸遜見他已被自己說動,便也坦言相告,“上次世叔來定海城,沒有見到孫紹嗎?”

原來孫紹也在定海城,虞望頓時醒悟,“莫非漢王要立孫紹爲江東之主?”

“不!一山不容二虎,江東不會再有主人,各郡皆由漢國直轄,孫紹將爲會稽太守,世叔爲郡丞,漢王會看在尚香公主的面上,善待孫氏。”

虞望默然,孫紹是孫策獨子,只要保住孫紹,就能最終籠絡住江東軍方,漢王的手腕果然高明,而且孫紹只是一介文弱書生,讓他爲會稽太守,不過是掛名,而自己爲郡丞,纔是掌握會稽實權。

想到這,虞望的心頓時熱了起來,目光變得明亮,既然要任命孫紹爲會稽太守,那漢軍過境就不會那麼簡單了,他滿懷期望地注視着陸遜。

陸遜笑了笑,“會稽大亂已數年,人心思定,我們要順民心而爲,這次我們過境北上,我希望賀氏兄弟能來浙水送行,怎麼才能說動賀齊,還得指望世叔了。”

虞望點了點頭,他確實知道,怎麼才能說動賀齊。

第34章 圍剿亂賊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141章 第二次血戰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248章 清船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67章 竹林試刀第32章 興師問罪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64章 趁夜殺人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1046章 兩使會交州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236章 夜來鐵騎聲第136章 奪權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74章 意外來信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179章 反攻柴桑第83章 進營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787章 假金案(上)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77章 新野急報第336章 施壓江東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431章 皖水之戰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12章 蒯蔡兩族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45章 矛盾激化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37章 少女人質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280章 謀長沙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157章 撿軟的捏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68章 綿裡藏針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1060章 賈詡毒計
第34章 圍剿亂賊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195章 吞併江夏第141章 第二次血戰第774章 江東風雲(十八)第1033章 秣陵城破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918章 出兵南陽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248章 清船第119章 叔侄夜談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130章 陶家的禮物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861章 斥候遭遇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150章 黃蔡之謀第484章 運籌帷幄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292章 彰顯誠意第923章 騎兵伏擊第281章 老將黃忠第67章 竹林試刀第32章 興師問罪第184章 迎頭重擊第628章 曹軍北撤第239章 攔路再獻計第307章 兩軍對陣第442章 柴桑突圍(下)第1019章 出兵之爭第838章 娶妾與納妾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583章 武昌偶遇第597章 尚香歸來第64章 趁夜殺人第897章 陶家抉擇第1046章 兩使會交州第1061章 風雲突變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698章 最後的收穫第236章 夜來鐵騎聲第136章 奪權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74章 意外來信第759章 江東風雲(三)第179章 反攻柴桑第83章 進營第520章 倉促迎戰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685章 小人物的抉擇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787章 假金案(上)第758章 江東風雲(二)第909章 人口戰略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77章 新野急報第336章 施壓江東第1083章 各尋出路(上)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573章 意外援兵第393章 部署後路第431章 皖水之戰第340章 四面楚歌第880章 曹操出兵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625章 周瑜病逝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12章 蒯蔡兩族第95章 蛇蠍婦人心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438章 孫權抉擇第106章 絕妙好事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45章 矛盾激化第276章 損兵折將第380章 達成妥協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37章 少女人質第1104章 中原大戰(三)第349章 居高臨下第916章 魏吳結盟第355章 蘄春風雲(二)第172章 戰爭陰雲迫近第69章 第三者的目光第280章 謀長沙第359章 蘄春風雲(六)第101章 積極營救第157章 撿軟的捏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802章 啓程北上第68章 綿裡藏針第893章 心事難平第1060章 賈詡毒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