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鄭度的到來

劉璋僅如今的勢力考慮了許久現在的這種情況,說實話,他真的不願意將自己的兄弟送到長安城,在他看來把自己的兄弟送到長安城,如同將自己的兄弟的性命交給了別人。

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重視親情的人,現在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實在不願意做出這樣的違心之事,經過了一個晚上的深思熟慮,現在他終於下定了主意,決定帶着軍隊投降給長安的陳儀。

“父親,或許這樣才能保住我們家族能夠長期以往的存活下來,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得到延續和保護!”

劉璋開始想起自己父親當初臨終前對自己所說的話,如今的他或許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父親留下來的地盤,但是他也要考慮保證自己家族能夠延續下來。

思考好的劉璋連忙派人將黃權和鄭度兩個人請過來,畢竟如今這種情況他還是打算和兩人直接說明白,畢竟這樣的事情可是一件非常大的事。

不過士兵並沒有快速的叫來兩人,而是慌慌張張的來到了劉璋的府邸,此時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驚慌之色。

“怎麼了?”

劉璋看着這名士兵面色如此慌張的模樣,此時的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疑惑之色,語氣極爲小聲的詢問道,如今的他的心中有些不好的預感。

那名士兵喘了一口氣,看着自家主公,面色凝重的望着自己,只能無奈的把事情告訴了自家的主公。

原來他前去請兩人,結果發現兩人並不在自己的府邸,向他們的首位詢問了一下才知道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黃權和鄭度兩人一大清早就帶兵趕往了劉瑁的府邸,把劉瑁五花大綁的抓了起來,現在正離開成都向北而去。

“什麼,快點給我備馬!”

劉璋聽到自己手下士兵所說的話,此時的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驚訝之色,頓時面色變得極爲慌張,語氣極爲沙啞的對着身旁的士兵大喊道。

根本不需要劉璋太多的思考,他就明白,黃權兩人現在到底是去幹什麼了?

倆人無非看出自己不願意將自己的兄弟送往北方,如今把自己兄弟給綁了起來,準備送往長安去做人質。

士兵看着自家主公這面色慌張的模樣,此時他也沒有太過猶豫,連忙前去給自己家的主公準備馬匹。

成都城,劉璋帶着自己手下的護衛,騎着胯下的戰馬飛快地來到了成都城的北門,此時他看着遠處的人影,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着急之色。

那站在城門之處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劉璋手下的大臣黃權。

黃權看着自家主公騎着戰馬,面色急匆匆的來到了如今的城門口,此時的他不要思考,就知道自家主公現在到底爲什麼而來,如今看着自家主公來勢洶洶的模樣,他的臉上沒有露出一點驚慌的表情。

“州牧!”

黃權臉上帶着一絲平和的笑容,語氣極爲恭敬的向着急匆匆到來城門處的劉璋說道。

劉璋看着城門處,面色淡然的盯着自己的黃權,將自己的目光望向了周圍,始終沒有看到自己兄弟劉瑁的身影,不由的面色變得極爲凝重的對黃權問道:“公衡!我兄弟呢?”

“主公,現在可是要爲大局考慮,可不能爲了感情而意氣用事……”

黃權看着劉璋如此急切的模樣,此時他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沉重之色,稍微的猶豫了一下,最終語氣沙啞的說道。

劉璋看着對方並沒有告訴自己兄弟所在的位置,而卻看不到鄭度,差不多猜到了如今自己兄弟恐怕已經離開了成都城。

“走!出城!”

劉璋看了一眼黃權,稍微的遲疑了一下,最終面色極爲凝重的對着手下的護衛說道,緊接着就要騎着自己胯下的戰馬,準備離開成都。

黃權見到眼前這樣的情形,表情掙扎了一下,最終好像是做出了什麼決定一般。

“來人把城門給我關了,今日誰都不允許離開成都!”

黃權感覺到劉璋從自己的身旁躍馬而過,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沉重之色,最終咬了咬牙,語氣有些嚴肅的對着站在城頭之上守衛的士兵下達了命令。

劉璋正要準備離開城門,只見成都城的大門竟然緩緩的關閉,直接攔住了他要出去的道路。

“黃權,本州牧現在要出城,你竟敢爲難於我,你是想要反了不成?”

劉璋回過神來,氣急敗壞的看着那黃權的背影,眼神之中透露出一股濃烈的殺意,語氣極爲陰冷的說道。

黃權倒是極爲坦然的回過身來,面色極爲平靜的看着對方,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淡然之色,好像如今他做出了這樣的事已經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若是州牧在大事的決斷之上,有剛纔那樣的殺伐果斷,何必讓下官做出這樣的事情,州牧,你現在就算是殺了我,你也出不了這成都城!”

黃權眼神之中帶着一絲決然之色,彷彿如今的他早已經視死如歸一般,看着劉璋眼神之中帶着一絲坦然,面色極爲平靜的對着自家的主公說道。

劉璋聽到自己手下臣子所說的話,此時他緊緊的握緊自己的拳頭,面對現在的這種情況,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去解決。

“哎!回府!”

劉璋看着黃權依舊是一年坦然的站在這裡,此時的他臉上露出了一絲無奈之色,最終苦澀的搖了搖頭,騎着胯下的戰馬,緩緩地向着州牧府而去。

“別駕!別駕!”

劉璋已經帶着自己手下的護衛,騎着胯下的戰馬緩緩地離開了城門,而等到他離開以後,只見城門之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呼聲。

黃權此時額頭上早已經沾滿了汗水,如今的他已經癱瘓在地上,被手下的士兵連忙扶起。

做出這樣的事情,本來就算是犯上作亂,當初鄭度和黃權商議這件事的時候,他可是思慮了許久,最終才答應了對方,不過如今把這件事完成以後,他依舊是感覺到自己整個人完全的虛脫了。

“州牧,不要怪我啊!”

黃權在士兵的攙扶之下緩緩的站立起來,目光帶着苦澀的看着州牧府的方向,不由的嘆氣道。

半個月後的長安城,陳儀這些日子正帶着自己手下的軍隊進行着操練,畢竟他覺得劉璋真正能夠投降的可能性或許只有一半,若是對方真的不願意投降的話,自己恐怕真的要向巴蜀用兵了。

巴蜀之地,可以說是非常的難以攻打他的攻打難度,比起漢中起碼要多上兩倍甚至三倍,歷史上的劉備靠着有內應的情況下在巴蜀打了將近八年的時間,才完全的把巴蜀攻打下來。

成都方面的劉璋要不是主動投降的話,恐怕這場戰爭最少也要再多打一年。

而陳儀這一次派兵前去攻打巴蜀,難度可以說也不小,雖然現在的劉璋比起當初劉備攻打的時候要弱小了許多,而且還遭受到了內憂外患的干擾,但是實力卻也是不容小覷的。

而陳儀甚至打算這次攻打巴蜀,至少也要準備將近八萬以上的軍隊,纔能有把握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之內,將巴蜀之地完全的歸入自己的囊中。

“將軍,外面有一人自稱來自益州,想要拜見將軍!”

就在陳儀正在處理着自己朝堂之上公務的時候,只見一名士兵面色極爲恭敬的來到了陳儀的面前。

益州,莫非劉璋派來的?

陳儀此時用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眼神之中露出了一絲疑惑之色目光,有些沉重的看着自己手下的士兵,很顯然如今的他認爲此時到來的人應該是劉璋派過來。

只不過對方如今派人過來,到底是準備投降呢,還是接着和自己決一死戰?

“把他給我帶進來吧!”

陳儀稍微的遲疑了一下,面色極爲平靜的看着面前的士兵,語氣極爲柔和的說道。

很快在士兵的帶領之下,只見一位身穿黑色袍子的中年人帶着平靜的笑容,面色極爲恭敬的出現在了陳儀的面前。

“益州從事鄭度拜見車騎將軍!”

只見那中年人帶着謙和的笑容,面色極爲平靜的看着那坐在位子上的年輕人,語氣恭敬的說道。

鄭度?

陳儀看着對方介紹自己,此時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沉重之色。

鄭度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是非常的顯赫,甚至在三國之中也是名聲不大的人。

但是歷史上依舊是有着他的記載,在歷史上此人可是劉璋手下難得一見的謀士。

可以說是一位非常足智多謀的人,歷史上劉備曾經攻打西川的時候,劉璋曾經召集自己手下的衆官員商議如何對付劉備。

而鄭度提出了自己的計謀,將劉備即將路過的地方的百姓全部遷移到自己這方,並且將所有的糧食完全的燒燬,然後堅守我方等到劉備沒有糧食的時候,劉備自然會選擇退兵,到時候自己的軍隊再趁勝追擊,可以將對方完全的擊敗。

而這樣的消息傳到了劉備的耳朵之中,劉備也感覺到異常的恐慌,連忙找來自己心腹謀士法正詢問要如何面對這樣的計策。

而法正倒是讓劉備不要害怕,畢竟他已經完全的把自己老主公劉璋的性格完全的看透了。

劉璋本身是一個非常的善良的人,甚至善良的有些過頭了,若是按照對方這樣的計謀做的話,到時候許多的百姓將無家可歸,法正認定劉璋不會採納對方的計策。

而劉璋果然沒有采納對方的政策,並且還對對方批評了一頓,最終還罷免了鄭度的官職。

如果劉璋聽從了他的建議,用對方的計謀的話,恐怕西川也不會輕而易舉的被劉備奪到。

只不過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

而劉備完全的佔領了西川以後,特意派人請他爲官,可惜鄭度和張任一樣都不願意爲劉備效力,最終隱世而終,從此在歷史上面再也沒有過他的名聲。

智謀之士!

陳儀看着面前面色極爲平靜的中年人,此時的他也不敢小瞧對方,畢竟對方雖然在歷史上聲名不顯,但是他的能力還是擺在那裡,自己可不能小瞧了對方,若是有可能的話,還要儘量的將對方拉入自己的陣營之中。

“哦!鄭從事,不知道你家州牧是否已經考慮好了,是否願意歸附朝廷?”

陳儀嘴角帶着一絲笑容,面色極爲平靜的看着對方,語氣淡然的向着對方詢問道。

鄭度聽到對方所說的話,面色之上露出了一絲淡然之色,稍微的遲疑了一下,最終語氣極爲恭敬的回答道:“我家州牧對於朝廷忠心耿耿,自從天子派人前來,我家州牧就已經下定決心願意投靠朝廷!”

“哦!”

陳儀睜大了自己的眼睛,此時面色極爲平靜的看着對方,看着對方說話欲言又止的模樣,此時他感覺到對方應該沒有把話完全的說完整。

鄭度看着對方那目光之中帶着侵略性的樣子,此時的眼神之中也露出了一絲無奈的苦笑。對方年紀輕輕便能做到如今這樣的位置,擁有着如此多的土地,看起來可不是易於常人之輩。

“益州世家大族,以及南蠻暫時不安分,我家州牧擔憂到時候來到了長安,這些人到時候必然會選擇造反,所以特意讓我前來和將軍說一聲!我家州牧打算先將這些隱患除掉以後,在前往長安向將軍覆命!”

鄭度看着對方目光帶着審視的望着自己,此時的眼神之中也露出了一絲沉重之色,最終語氣極爲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陳儀這時聽到對方所說的話,稍微的遲疑了一下,便把對方這說話的意思完全的聽明白了,看樣子如今的對方可是並沒有真正願意投降的心思,如今這樣做只不過是爲了推脫時間而已。

“鄭先生,你當我是三歲小孩不成這些理由就能把我打發了不成,你家州牧若是對於這些傢伙沒有能力解決的話我願意親自率領軍隊前往成都!”

陳儀眼神之中帶着侵略的盯着對方,嘴角微微上揚,語氣沉重的向着鄭度說道。

第三百五十二章 叫罵的敵軍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三百二十三章 河北落手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攏江夏城第三百五十章 曹操的平靜第一百零一章 撤離的呂布第二百七十八章 曹操的憤怒第六十三章 呂布好凶猛第二百五十五章 劉備的預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的變動第二十九章 世家的臣服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懷鬼心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懷鬼心思第一百零一章 撤離的呂布第一百零二章 鎮守汜水關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海的包圍第四百三十五章 尋找新糧食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三百零七章 瞞天過海謀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蠻的解決第九十三章 隱藏的野心第九十四章 夜裡訪楊府第三百五十二章 逃離城池中第六十四章 難攻下邳城第八十一章 西涼的局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召見的鳳雛第七十四章 狂妄馬孟起第三百零六章 質子和家族第四百三十五章 尋找新糧食第四百零九章 遼東的叛亂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想到吧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仁的死亡第三百八十四章 漢朝繼承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中攻巴蜀第三百六十四章 正面的作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東的接替第七十一章 特殊的糧食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燒敵軍糧第三百五十四章 追擊潰散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延的疏忽第二百五十三章 荊州軍埋伏第十章 政變董卓隕第三百四十一章 魏延的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西域的國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甘寧的去留第五十六章 辭歲邁今年第一百零九章 兩派系衝突第一百一十四章 鄭度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殺不殺劉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術的消息第四百三十二章 橘子的妙用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東的攻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世家的表態第三百六十五章 潰不成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魯肅的想法第二十六章 李儒終出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關張投長安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軍返長安第三十四章 巧釋呂奉先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面烽火起第四百二十八章 封賞的不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望公孫恭第三百一十五章 突出的鄴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尋找新糧食第三百四十九章 英雄的見面第五十二章 投降或滅亡第三百六十六章 沒路的劉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攻打西羌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制度推廣第二十一章 路遇攔路虎第一百八十八章 古怪的地區第九十六章 再見荀文若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著的衝突第四百一十五章 突破鎖遼關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三百八十章 倭國俾彌呼第三百二十二章 河北兩謀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巧奪廬江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的攻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結束的戰爭第四百章 敵方的策略第十八章 南陽袁公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馬趙爭高下第二百七十章 江夏城攻略第四十六章 收復上黨郡第三百三十五章 無奈的曹操第二百一十六章 孫策的仇恨第二百二十八章 諸侯的表現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著的衝突第一百五十四章 密謀的諸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入囊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延的疏忽第四十九章 周泰的堅持
第三百五十二章 叫罵的敵軍第一百三十章 長安的異動第三百二十三章 河北落手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攏江夏城第三百五十章 曹操的平靜第一百零一章 撤離的呂布第二百七十八章 曹操的憤怒第六十三章 呂布好凶猛第二百五十五章 劉備的預謀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一百二十五章 徐州的變動第二十九章 世家的臣服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懷鬼心思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懷鬼心思第一百零一章 撤離的呂布第一百零二章 鎮守汜水關第二百八十一章 火海的包圍第四百三十五章 尋找新糧食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三百零七章 瞞天過海謀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蠻的解決第九十三章 隱藏的野心第九十四章 夜裡訪楊府第三百五十二章 逃離城池中第六十四章 難攻下邳城第八十一章 西涼的局勢第四百二十五章 召見的鳳雛第七十四章 狂妄馬孟起第三百零六章 質子和家族第四百三十五章 尋找新糧食第四百零九章 遼東的叛亂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想到吧第三百一十二章 曹仁的死亡第三百八十四章 漢朝繼承者第一百一十五章 暗中攻巴蜀第三百六十四章 正面的作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江東的接替第七十一章 特殊的糧食第一百七十八章 火燒敵軍糧第三百五十四章 追擊潰散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延的疏忽第二百五十三章 荊州軍埋伏第十章 政變董卓隕第三百四十一章 魏延的計劃第三百九十章 西域的國家第二百一十五章 甘寧的去留第五十六章 辭歲邁今年第一百零九章 兩派系衝突第一百一十四章 鄭度的到來第一百五十章 殺不殺劉備第一百四十六章 進攻秣陵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袁術的消息第四百三十二章 橘子的妙用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一百三十五章 江東的攻略第二百八十五章 世家的表態第三百六十五章 潰不成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魯肅的想法第二十六章 李儒終出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關張投長安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軍返長安第三十四章 巧釋呂奉先第三百五十章 暗夜的來襲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熙和張遼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面烽火起第四百二十八章 封賞的不同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望公孫恭第三百一十五章 突出的鄴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尋找新糧食第三百四十九章 英雄的見面第五十二章 投降或滅亡第三百六十六章 沒路的劉備第三百九十八章 攻打西羌族第一百九十六章 新制度推廣第二十一章 路遇攔路虎第一百八十八章 古怪的地區第九十六章 再見荀文若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著的衝突第四百一十五章 突破鎖遼關第一百九十七章 科舉制推行第三百八十章 倭國俾彌呼第三百二十二章 河北兩謀臣第二百三十七章 巧奪廬江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最後的攻勢第三百七十九章 結束的戰爭第四百章 敵方的策略第十八章 南陽袁公路第二百四十八章 馬趙爭高下第二百七十章 江夏城攻略第四十六章 收復上黨郡第三百三十五章 無奈的曹操第二百一十六章 孫策的仇恨第二百二十八章 諸侯的表現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著的衝突第一百五十四章 密謀的諸侯第一百七十七章 釋放南蠻王第一百零三章 人才入囊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魏延的疏忽第四十九章 周泰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