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漢局勢

公元194年冬,大漢天下諸侯並起,羣雄割據之局面,進入了一個特殊的階段。

洛陽朝廷,以劉赫爲帝,佔據北方六州之地,同時得到青州稱臣呼應,實力最是雄厚。

益州朝廷,以劉焉爲帝,佔據益州一地,同時交州也宣佈臣服,並出兵呼應益州攻勢。

豫州朝廷,則尊奉原本已宣佈禪位的獻帝劉協,實則由曹操主政,下轄有豫州全境,徐州半境,還有荊州的南陽郡。

除了這三個“大漢朝廷”之外,另外還有幾大諸侯,遊歷在外。

焦和、孔融等人佔據青州,不但臣服於洛陽朝廷,更是對其錢糧、兵源要求,來者不拒,一概應允,可謂忠心耿耿。

劉備佔據徐州北部,以及青州的東萊、城陽二郡,名義上臣服洛陽朝廷,可在洛陽大軍多次與曹軍交戰時,都並未出兵相助,也沒有向洛陽進貢過半點錢糧財帛。

劉繇佔據揚州,然其人生性溫和,不修兵事,而揚州過半郡縣城池,實際上都被孫堅所佔。

劉表佔據荊州,然而南郡被曹操攻取,荊南四郡,又實質上又四地太守聯合當地豪門所割據,因此他實際所轄之地,也僅限於南郡、江夏郡兩郡而已,不過荊州最富庶之地,本就是北部三郡,因此劉表雖只佔兩郡,實力卻依舊超過了荊南四郡總和,尤其是襄陽和江陵兩座城池,水陸通衢,農商興旺,兩座城池的人口,便幾乎抵得上荊南四郡的任何一郡。

只是他名義上終究是荊州之主,因此面對交州來犯,他雖然不用親自出兵抵抗,卻也難免要向荊南四郡供給糧草器械,何況四郡有失,襄陽城就要面對劉焉、曹操、士燮三面夾攻,因此面對四郡求援,他也往往不敢怠慢。

而在大漢最南端,交州雖然貧瘠荒蕪,卻也有百餘萬人口,物產豐富,正被當地大族士燮佔據。他派兵攻略荊州,響應劉焉,只是交州貧乏,士兵軍械不齊,因此一直久攻不下,毫無進展罷了。

豫州劉協,發檄文聲討劉赫,招攬劉焉,而劉赫也發檄文於天下,痛斥曹操目無君上,不忠不義,挾持已禪位之天子,私相逼迫,圖謀叛逆。

至於劉焉,三方勢力之中,就屬他最弱,天下所有人,都認定了他會選擇沉默,不予表態,既不退位受封,聽命於豫州朝廷,也不與其他兩方任何一方爲敵,坐山觀虎鬥,甚至於曹操和劉赫本人,也都這樣認爲。

可偏偏在新年來臨前的幾天之內,劉焉竟然叱責劉協,說他既已退位,便不再是天子,而自己劉焉,於如今皇室之中,輩分最高,聲望最隆,繼承大統,討伐逆賊劉赫,纔是名正言順的大漢天子。

這一下,全天下所有人都驚呆了雙眼,各地酒肆之中,街巷之內,都在議論紛紛,覺得這位益州天子是不是神志不清了,居然放棄大好局面,以一弱硬鬥兩強,簡直與尋死無異。

與此同時,劉焉派張任增兵三萬,駐守漢中,關羽、趙雲佯攻之計,被張任識破,大軍在城外叫嚷半日,直到正午時分,正要回營用飯之時,張任忽然領兵殺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雖有關、趙二將親自出營廝殺,可漢軍也因此損失了近兩千人,從此,漢中之危自解。

已經成爲涼州刺史的崔鈞,急忙修書給關羽,言明厲害,請二將領兵撤出漢中一帶,回到武都駐紮,以免大雪封山,退路被堵,招來大禍。

關羽原本十分不甘願,他豈是是吃虧之人?當即集結兵馬,全力猛攻漢中城,卻毫無建功,反而累得損兵折將,之後劉赫聖旨親至,他才和趙雲一起,乖乖領兵後撤。

同時,益州東側,由嚴顏、孟達、吳蘭等將,分別領兵鎮守上庸、房陵、涪陵等重鎮,與荊州對峙。

而劉表則在襄陽和江夏,囤積了近十八萬大軍,嚴陣以待,隨時準備應對曹軍攻勢。

至此,三漢鼎立,諸侯紛爭之局面,就此開啓。

轉眼間,冬去春來,司隸地區各個城池之中,不久前剛剛迎來了最後一場大雪,而在南方的荊州,這些時日,已是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但是這積雪融化之時,天氣卻最是寒冷,因此荊州各城之中,依舊是行人稀少。

劉表本就年邁體衰,如今荊州不穩,更丟了南陽大郡,一時情急之下,舊病復發,臥牀至今,直到這幾日,才堪堪恢復了幾分元氣,能夠重新下牀行走自如。

這日,他正在自己臥室之中休息時,只聽得“吱呀”一聲,房門打開,卻是劉琦走了進來。

“父親,該用飯了。”

他端着一碗稀粥,幾碟小菜,放到了牀榻旁邊的一張桌案之上,隨後親自來到牀邊,扶起了劉表。

“吾兒最是孝順,不枉爲父如此疼愛於你。”

劉表大感欣慰,下了牀榻,坐到了桌案前。

他端起稀粥,正要食用時,忽然問道:“對了,這些日子,城防可有異樣?”

劉琦回道:“回父親,城中防備,由孩兒與劉磐堂弟親自整頓,如今城內有八萬守軍,城外江面上,尚有一萬五千水軍,枕戈待旦,曹賊不來則矣,若敢來時,定叫他有來無回。”

“好,好啊,有琦兒如此用心,荊州可無憂矣。”

劉表臉上一陣輕鬆,這纔開始用飯。

劉琦臉色之上,浮現出了幾分傲然:“孩兒多謝父親誇讚。不過孩兒早就說了,父親纔是荊州之主,往日那蔡氏一族,自恃當年輔佐父親有功,在荊州橫行無忌,甚至霸佔兵權,大有臣欺主上之象,然而,當初父親將後母圈進,蔡瑁貶爲城門校尉,我荊州不也一樣安穩無恙麼?”

聽到他這番話,劉表放下了碗筷,輕嘆了一聲:“唉,爲父這些年過於倚重蔡氏一族,導致荊州兵馬,超過六成,竟然都掌握在蔡氏手中,正因如此,當初皇叔來襄陽時,他纔敢肆無忌憚派人前去刺殺,對我這主公之禁令,置若罔聞,實在可恨。好在東窗事發,爲父及時將其貶謫,否則任其如此肆無忌憚,只怕用不了兩年,連爲父也難以對付他們了,到時以蔡氏這般小肚雞腸,定會加害於你。”

“父親放心,如今荊州兵馬,已被孩兒與堂弟係數接管,軍中諸將,個個臣服,並無一人爲蔡氏求情,足見此人平日爲人。以襄陽之城堅糧足,抵擋曹軍,並非難事,隨後父親再遣一善辯之士,攜帶厚禮,前往洛陽拜見天子,請求天子發兵攻入豫州,我荊州兵馬,遙相呼應,兩面夾擊,定可將曹賊一舉殲滅。”

劉琦的話,引得劉表頻頻頷首。

“不錯,這曹操野心勃勃,狂妄自大,竟敢尊奉已禪位的獻帝陛下,公然與朝廷對抗,陛下定然震怒,發兵繳賊,也是理所當然。爲父本想着割據一方,稱孤道寡,可如今日漸衰老,而陛下卻是龍體康健,如日中天,這些時日,爲父臥牀養病之時,也算想明白了,天下一統,成就當今天子萬世偉業,已是不可阻擋之大勢,我荊州絕難獨善其身,不若早早投誠,徹底歸順朝廷,尚可換取功名爵位。”

說完,他拉起了劉琦的手,語重心長道:“如此重擔,便要交予你雙肩之上了。借滅曹之際,建功立業,甚至揚名立萬,名垂青史,便是吾兒之大好良機,萬不可錯過。”

劉琦聞言,大喜不已:“父親放心,孩兒定不負重託,稍後,孩兒便親自挑選去洛陽之使臣,約定攻伐曹賊之日。”

劉表點了點頭:“如此甚好,爲父也可放心了。”

兩人正是相談甚歡之時,門外忽然有人來報:“稟主公、少主,劉磐將軍從江夏發來急報,說曹軍忽起兩路兵馬,分別由豫州和南陽攻入江夏,敵軍來勢洶洶,其勢不下七八萬衆,請主公速速發兵馳援。”

劉表驚呼道:“曹賊行動,怎會如此迅猛?”

劉琦卻寬慰他道:“父親不必驚慌,此乃曹賊病急亂投醫爾,孩兒看來,他是死期將至也。”

“哦?何解?”

劉琦冷笑了一聲:“這曹賊必是見我軍防守嚴密,而豫州兵馬又不擅水戰,自知戰則難以取勝,故此孤注一擲,將豫州守軍調來,妄圖先攻江夏,再兩面進軍,攻我襄陽。殊不知如此一來,豫州必然空虛,高順、張勇二位將軍威名遠揚,智勇兼備,如今只怕不需我荊州派出使臣,二位將軍也將不日領兵南下,奪取豫州。”

“我荊州兵馬佯作馳援江夏之狀,曹賊對江夏久攻不下,見腹背受敵,必然驚慌,趁其軍心大亂之際,孩兒轉兵北上奪回南陽,再令劉磐堂弟出城廝殺,曹賊區區之力,豈有不敗之理?”

劉表聽得雙眼冒光,撫掌大笑:“好,吾兒見識日漲,日後在朝廷軍中定可立下不朽功勳,爲父便將荊襄之地所有兵馬,交由你全權調遣,一切軍機要務,你自行決斷,不必再回稟爲父。”

“多謝父親!”

劉琦抱拳拜謝,眼神之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第八百四十二章 殺神張飛第九百四十四章 曹操火攻第八百八十八章 陣宗之能第三百二十六章 飲馬黃河上架通知及感言第三百六十三章 圖謀大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八十七章 程良登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元興改革第八百九十章 臨走暴殺第六百一十章 另類逼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絕世大勝第一千四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四百八十六章 憑空誣陷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哉小卒第六百十二章 張妤教夫第九百二十三章 王允得逞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的太守第三百章 重重包圍第五百八十二章 援兵到來第四百零五章 騙取函谷第四百三十二章 馳援趙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衛氏計謀第四十三章 惡賊中計第八百零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互相伏擊第八百零四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懸殊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堂混亂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局變幻第五百五十五章 山中風雲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理河套第九百六十四章 三撫二剿第二百一十七章 高順加入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的太守第一千零六章 俘虜逃跑第四十九章 鄉民齊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黑山內鬥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血戰第二百零七章 再次戰敗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七百章 平定西涼第三百三十九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六十八章 韓遂敲詐第四百六十六章 直闖王帳第八百二十二章 猛將會面第九百九十一章 城破在即第九百八十三章 再戰惡虎第八百九十五章 焦急關羽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真正後手第九百六十五章 酷吏手段第一百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八百三十三章 荊州之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司馬出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雲海一遊第七百零三章 張任出川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覽中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雲海一遊第三百四十三章 再出意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丁原抉擇第八百九十七章 徐庶之計第九百七十三章 再戰安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憑空誣陷第五百一十八章 射術比拼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真正後手第七百四十二章 徐牽之殤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局變幻第一百七十九章 實力膨脹第六百三十六章 王允獻女第三百三十二章 醫館學堂第一千五十六章 孫策登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七十五章 滷城淪陷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軍回朝第一千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四十七章 政委開訓第五百三十四章 荀璟送禮第一千六十九章 虎牢絕響第三百七十二章 修建官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進虎牢第一百八十九章 平定內患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時瑜亮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成熟第九百零九章 劉赫籌書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燕逃脫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計初成第四百一十章 收網之時第四百八十九章 劉赫之死第十六章 遭人忌恨第四百零三章 施反間計第十三章 聰明丫頭第五百七十八章 正面廝殺第七百二十一章 張馬交鋒第七百二十章 死皮賴臉第九百七十三章 再戰安城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後手連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謀劉赫
第八百四十二章 殺神張飛第九百四十四章 曹操火攻第八百八十八章 陣宗之能第三百二十六章 飲馬黃河上架通知及感言第三百六十三章 圖謀大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投羅網第五百八十七章 程良登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元興改革第八百九十章 臨走暴殺第六百一十章 另類逼宮第四百七十三章 絕世大勝第一千四十五章 再次交鋒第四百八十六章 憑空誣陷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哉小卒第六百十二章 張妤教夫第九百二十三章 王允得逞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的太守第三百章 重重包圍第五百八十二章 援兵到來第四百零五章 騙取函谷第四百三十二章 馳援趙府第四百八十一章 衛氏計謀第四十三章 惡賊中計第八百零四章 意料之外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互相伏擊第八百零四章 意料之外第四百一十五章 懸殊之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血戰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堂混亂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局變幻第五百五十五章 山中風雲第三百三十三章 治理河套第九百六十四章 三撫二剿第二百一十七章 高順加入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的太守第一千零六章 俘虜逃跑第四十九章 鄉民齊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黑山內鬥第二百九十九章 單騎血戰第二百零七章 再次戰敗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七百章 平定西涼第三百三十九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六十八章 韓遂敲詐第四百六十六章 直闖王帳第八百二十二章 猛將會面第九百九十一章 城破在即第九百八十三章 再戰惡虎第八百九十五章 焦急關羽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真正後手第九百六十五章 酷吏手段第一百十四章 破而後立第八百三十三章 荊州之變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司馬出兵第六百二十九章 雲海一遊第七百零三章 張任出川第五百二十三章 高覽中計第六百二十九章 雲海一遊第三百四十三章 再出意外第三百二十二章 丁原抉擇第八百九十七章 徐庶之計第九百七十三章 再戰安城第四百八十六章 憑空誣陷第五百一十八章 射術比拼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真正後手第七百四十二章 徐牽之殤第三百一十八章 戰局變幻第一百七十九章 實力膨脹第六百三十六章 王允獻女第三百三十二章 醫館學堂第一千五十六章 孫策登城第二百二十三章 一箭雙鵰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七十五章 滷城淪陷第四百一十六章 大軍回朝第一千三十四章 守株待兔第四十七章 政委開訓第五百三十四章 荀璟送禮第一千六十九章 虎牢絕響第三百七十二章 修建官道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進虎牢第一百八十九章 平定內患第九百九十二章 一時瑜亮第一百六十一章 時機成熟第九百零九章 劉赫籌書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燕逃脫第六百七十二章 一計初成第四百一十章 收網之時第四百八十九章 劉赫之死第十六章 遭人忌恨第四百零三章 施反間計第十三章 聰明丫頭第五百七十八章 正面廝殺第七百二十一章 張馬交鋒第七百二十章 死皮賴臉第九百七十三章 再戰安城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後手連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密謀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