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十八章 太學開學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洛陽城內外,再次重現了一派欣欣向榮之景象。

連續十多日來,各處城門,都是人頭涌動,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往城中趕去,洛陽城中的各處酒店、客棧,房價連續上漲,卻依然是供不應求。

而在太學的門口,正圍聚着不知多少人在此,甚至於連太學的四周圍牆之外,也有許多人,伸長了脖子,試圖查看裡面的情況。

之所以有這般熱鬧,原因很簡單,那便是這座籌辦了大半年,鬧得大漢天下的士族與百姓,都紛紛擾擾的太學,終於要在今日開學了!

說是開學,其實也並不完全準確,只是自今年正月初一開始,太學便正式對外接受入學報名,距今也有兩個月了。

在數日之前,太學便對所有報名之人,進行了一番簡單的考覈。而今日,便是依照考覈成績,對這些人進行年級分配,並就此昭告天下。

之所以要分出年級,這也是劉赫的提議。

他根據歷史上,王安石變法中的“太學三舍法”,稍加修改,將這大漢的太學,定爲五舍。

年齡小於十歲,而學識極低,甚至目不識丁者,便在一舍。

年滿十歲,而小於十三,初通學文者,便在二舍。

年滿十三,小於十六,稍識經史者,便在三舍。

年滿十六,小於二十,多有見地者,便在四舍。

年滿二十,小於二十五,學識不凡者,便在五舍。

每一舍學子,半年便要考校一次,凡連續三次考校不合格者,便逐出太學,考校優異者,無論年齡,皆可升入下一舍。

而年齡達到本舍上限,卻不足以升舍者,同樣也要逐出太學。

到五舍之後,每次考校所得成績,都會交由朝廷審查,隨後從中選拔人才,派往各地任職。

不但如此,這太學之中,也並非如往常一樣,只教授經學,而是設置了四大分院。

這四大分院,分別是經、工、醫、兵。

經院,教授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儒道墨法,還有算學等。

工院,則是包含了鹽、礦、鑄造、建築、農學等諸多類別。

醫院,顧名思義,便是傳授醫學之分院。

兵院,自然就是教導武藝、兵法、韜略。

太學的最高首腦,乃是院長,總攬太學所有事務,享受上卿俸祿。

在院長之下,還有典學僕射兩名,司學五名,監學十名,分別負責輔助院長,管理院務與學子成績,以及監督院內秩序,執行院規。

四大分院,也各有司院、監事等職。

如此一座太學設置,簡直是令人聞所未聞,再加上其不論士農工商,凡大漢子民,皆可入學,因此吸引了四方士子與百姓,前來一探究竟。

在太學的大門外兩側,分別樹立着兩塊一丈多高的告示牌,這四塊告示牌上,分別張貼着四大分院此次招收學子,經過考覈之後的錄用及分配名單。

“我中了……我中了,我進了經院三舍甲二班……”

“我也上了,我是醫院四舍乙三班……”

“哈哈,沒想到我也能進,我自幼跟着父親學習木匠,不想竟然此生還能有機會進太學,父親,您可以瞑目了……”

“兵院,我進兵院啦……父親您快看,孩兒進兵院了,二舍丁六班,您快看吶……”

“看見了看見了。我兒出息了,出息了。進去之後,定要好好求學,多多上進,以求日後爲國效命,若敢懈怠,便不是我錢家的子弟……”

“想不到啊,想不到……我一個世代農戶之家,如今也能出一個讀書人了,好……我高興,我高興啊……兒啊,你可要多多努力啊……”

“嗯,孩兒……孩兒知道了……”

“暢兒,你也被錄取了,好,好啊!走,咱們回家,把那頭羊羔宰了,今晚讓你好好飽食一頓,明日開始,便當發憤圖強了。”

在這四份榜單之前,有無數人,或激動難當,或喜極而泣,或暗暗自勉,或受長輩諄諄囑咐,當然,也有因考覈不過,年齡又過大,以至於落榜不得入學者,躲在一旁,暗自傷神,懊悔不已。

而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或三五成羣,或十人成堆,一片片聚集起來,交頭接耳,面露不爽。

“哼,什麼太學,除卻經學之外,另設兵院,還則罷了,竟然還有什麼工院,醫院,簡直有辱斯文。”

“和一羣農民,工匠,商賈之子,同窗求學,哼哼,此等太學,不去也罷。”

“就是,諸位且看,那些得知能夠入學的賤民們,在這大庭廣衆之下,一個個手舞足蹈,或哭或笑,成何體統?這是太學,還是集市?”

“有這諸多聖人之言,還不夠學的麼?竟還要傳授這些旁門左道,那農學,還需要教麼?不就是種地,誰不會?不過就是泥腿子罷了,也要與我等士族平起平坐,置聖人於何地?”

“不過聽說這太學總院長,乃是盧植盧公,他可是我大漢首屈一指的經學大家,更是文武雙全,又兼德高望重。他卸任了左車騎將軍一職,接掌太學,便將《論語》,《詩經》,《三字經》等十餘冊典籍,列爲各院必修,還有鍾元常,蔡伯喈等當世名家,每半月向全院教習書法,想來四院之中,還是以經院爲首的。”

“嘁……那有何用?單單是要我與這些滿身土腥與銅臭之人同窗,我便避之猶恐不及,還學什麼?”

在周圍扎堆看熱鬧的衆多士子,多半早就因衆多傳聞,而都對太學多有成見,如今看到此情此景,更加坐實了他們心中所想,也就對太學愈發嫌棄起來。

在太學之中,一座四層的高樓之上,劉赫穩坐泰山,透過窗戶,俯瞰四方。

“陛下……”

盧植雙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冊子,快步走來。

“此乃本屆太學,四院之中所招學子名錄,還請陛下御覽。”

“不必了。”劉赫揮了揮手:“盧公乃朝中老臣,文武兼備,處事幹練,辦事穩妥,朕自無不放心之處。說說,此名錄之中,有多少世家子弟?”

盧植雖然年邁,不過多年來有華佗爲其調理,這幾年又勤練五禽戲,原本歷史上在幾年前就該去世的他,如今卻還十分健朗,聽到劉赫的問話後,當即不假思索回答。

“回陛下,此次共有兩萬四千三百七十九人前來報名,錄用入學者,共計一萬六千五百三十八人,其中經院學子佔據三成有七,兵遠兩成有八,醫院其次,工院最末。”

“在這一萬多人中,世家子弟,佔據不到三成,而當初陛下在雲海郡所敕封之諸多商賈、工匠,陛下曾給他們等同士族出身,此次他們中多半都有家族子弟前來應考,且多數都得錄用,共有四千六百餘人。剩餘者便是尋常百姓出身。”

聽完盧植的彙報,劉赫微微頷首:“嗯,倒是和朕先前預料,相差不多。”

“陛下聖明。”盧植躬身說道。

錢理湊上前來說道:“陛下,開辦太學,除卻是要爲朝廷培養人才之外,還要收盡天下士子之心,然如今太學學子,如此出身,只怕這士子人心,依舊與朝廷相背離。”

“司隸校尉所言不差。”京兆尹蔡邕也附和道:“老臣斗膽進言,是否可爲士族子弟,提供些許便利。如不經招考,便可直接入學。或五舍之考覈,可適當給與加分,使其能爲朝廷所用,不至離棄。”

蔡邕此言一出,在場的不少大臣,都紛紛表示贊同,連帶孟建、石韜、趙瑾、霍清等跟隨劉赫多年的親信,也都是如此。

在所有大臣眼裡,士族向爲萬民之首,如今陛下能夠將這太學向所有百姓開放,已是仁慈至極,給與士族些許特權,也在情理之中,百姓們也斷然無話可說。

劉赫看了看錢理,發現連他這個真正窮苦百姓出身的人,也對此提議露出了贊同之色,只是沒有出言表態而已。

劉赫卻是嘴角一揚:“數日之前,皇叔劉虞,曾帶着幾位皇親前來見朕。”

大臣們不知道他忽然提起這事,是有何深意,只能低着頭聽下去。

“皇叔向朕提了一個請求,他說如今我漢室皇族之中,年輕子弟極多,然其中多有不肖之子,平日裡不學無術,還望朕能通融一二,放他們入學,嚴加管教,以求日後能爲國效力,封妻廕子。連太后也在用膳之時,側面提點了朕幾句。”

劉赫說完,掃視了衆人一圈:“你們猜猜,朕是怎麼回覆他的?”

大臣們面面相覷,隨後一名大臣首先說道:“劉虞不但是朝廷宗正,更是陛下皇叔,中正仁和,處事穩妥,當年出使荊州,震懾劉表,多有功勳,何況如此請求,既合乎情理,又是爲皇室以及朝廷着想,還有太后的面子,陛下想來應當答允了。”

荀彧眼珠轉動了下,說道:“陛下應該回絕了宗正。”

劉赫笑道:“哈哈哈……果然,唯有文若,最知朕心。不錯,朕當場便回絕了皇叔。”

看着大臣們一臉驚愕和茫然,劉赫說道:“朕對皇叔說,家世出身,不過是父母所賜,不值得炫耀。即便是皇族子弟,又能如何?平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指望着依靠父母所賜皮囊的身份,謀求什麼特權,混混度日,終究是害人害己,更害了朝廷。他們若是不能浪子回頭,縱然入了太學,也只是敗壞太學風紀。如若能幡然悔悟,發奮讀書,憑藉自身考入太學,甚至直接出仕爲官,建功立業,豈不反而能留下一段佳話?”

“這……”經他這麼一解釋,衆人自然也明白了劉赫說這段話的用意了。

連劉氏皇親,尚且不能有什麼特權,更何況士族了?

只是明白歸明白,多數士族出身的大臣,還是心有不忿,只是不敢表露了而已。

錢理問道:“那不知陛下意欲用何手段,解如今局勢,收士子之心?”

劉赫看向了窗外,淡然說道:“士族終究對我大漢,多有功勳,這特權麼……朕可以給,不過僅此一次,下不爲例。”

聽他這麼說,許多大臣頓時眼睛一亮。

只見劉赫對盧植說道:“盧愛卿,你即刻發榜通告四方,就說此次太學招考,有諸多士族子弟,因種種原因,未及趕到,以至於錯過招考。念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特此于于三日之後,再次考覈,所有士族子弟,若能通過第二次考覈,同樣可以入學。另外,屆時朕會公佈當日曾說過的太學之中那件絕世寶物。”

盧植有些不明所以,不過還是領旨退了下去。

“陛下……”錢理有些不解道:“士子們對太學多有成見,本就不願前來應考,並非未及趕到,陛下何必……”

荀彧卻打斷了他的話:“道準不必多問了,陛下此舉之意,三日之後,我等便可盡知矣。”

錢理不再說話,劉赫也繼續扭過頭,看向了太學內外那人頭攢動,諸多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個個臉上都透露着疑惑之色。

盧植很快便將二次招考的榜文張貼了出去,這一消息,一時間又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何意?莫不是對我士族子弟之特殊優待?”

“不像啊……若真要優待,何必還要考覈,直接入學不就是了?”

“不過你們說,陛下爲太學準備的那件絕世寶物會是何物?我倒當真有幾分好奇了。”

“嗨,我看吶,不過就是哄騙人心罷了,能是什麼好東西。”

這些士子們正在議論紛紛時,有幾個人擠入了這一堆堆、一羣羣的士子之中。

“各位且放寬心就是,以在下之見,這太學根本是徒有虛名,什麼招考,什麼寶物,不過都是幌子,諸位切莫上當。”

周圍的士子們,絕大多數對太學都多有怨憤之意,一聽此論,自是正中下懷,紛紛扭頭朝說話之人看去。

“哦?何以見得?還請兄臺明示。”

“嘿嘿,你們就沒發現麼?此次太學入學名單上,多數都是商賈,小民之子,而我士族子弟,佔比極少啊。”

聽了這話,衆多士子朝那榜單上了看了一眼:“確實如此啊。不過這又能如何?”

後擠進來的那些人說道:“這說明天下士人,心不在朝廷啊。然而當今天子,雖然對我士族歷來多有打壓,卻也深知士族不可或缺,極爲重要,因此仍舊想要對我等加以拉攏。我看陛下定是見此次入學之中,我士族子弟極少,因此有些急切,這才匆匆命盧公準備第二次招考,否則如此大事,何以之前毫無消息?”

衆人一聽,大覺有理:“對啊,兄臺所言甚是。那以足下之見,這招考,我等當應否?”

那人搖了搖頭:“自是不當應考。陛下如若真是有心待我士族,理當免試入學,我士族子弟,自幼便飽讀詩書,豈能與那些尋常小民相比?至於那絕世寶物嘛,嘿嘿,時至今日也不曾透露半分,定是想借此引人注目罷了,不值一哂。”

“不錯不錯,兄臺所言,正合我意。辦學便是辦學,還要是寶物,我等又不是商人,前來求學,要寶物作甚?”

“經兄臺一言,我等茅塞頓開啊。”

“看來果然還是豫州的那位,更有招賢之誠意,我意已決,過幾日便去豫州投奔……”

衆多士子,紛紛下定了決心。

而就在他們說得熱鬧時,那些挑撥是非之人,又悄然離去。有的直奔洛陽城外,有的則往城北的某幾處府邸跑了過去……

第一千五十三章 全面大戰第一百八十章 靜思閉關第五百九十七章 袁紹全力第九百二十一章 士子倒戈第八十五章 匪患終平第二十章 好多寶貝第八百八十四章 終極算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趙呂相鬥第一百三十五章 陰謀暗藏第七百零四章 再施毒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勸你不聽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射之威第一百八十章 靜思閉關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一百二十章 六大神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強陰大亂第三百八十二章 是你祖宗第一千六十四章 宿敵再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覆手乾坤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猛相鬥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鷹視之相第八百十四章 朝會變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意北伐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八十四章 進軍各鄉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雲暴怒第四十一章 賭徒心態(加更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真的敵人第二十六章 慶功賀宴第二百七十五章 他鄉故知第八百五十七章 身陷包圍第一千五十一章 獸王遲暮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將破陣第八十三章 準備兵器第二百三十九章 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二章 宮門被破第五百九十四章 劉赫算命第六百九十三章 現撿功勞第七百七十七章 步步爲營第六百三十二章 角逐縣尉第九百四十二章 戰局突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赫下套第六百十一章 衆臣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突圍第七百五十七章 陳宮泄密第一千九十七章 劉正犯法第七百六十九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託孤重臣第五百七十二章 最終爆發第四百八十章 簡單難題第六十五章 再次進攻第七百七十一章 曹操入城第五百零一章 皇城哭喪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戰慎陽第四百零九章 最後時刻第六百二十二章 破門而出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鬧曹營第七百三十一章 最後底牌第八百七十一章 劉赫趕到第五百三十四章 荀璟送禮第四百零三章 施反間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順危急第六百八十七章 姑臧之襲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個大猛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利局勢第二百二十章 部隊名分第六百八十二章 征伐西涼第一千六十三章 程良魏延第四百九十二章 宮門被破第六百二十六章 敲詐曹操第四百一十一章 曹操抉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局勢嚴峻第四百七十五章 滷城淪陷第八百零五章 力挽狂瀾第二百一十六章 慘烈戰局第五章 收第一將第六十八章 鄉勇揚名第六百五十二章 傳召天下第一千二十二章 孫堅心思第七百七十一章 曹操入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現撿功勞第一千十四章 融合特技第八百九十一章 徐庶獻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嚴綱圖謀第一百零八章 槓桿原理第一千零七章 再見虎牢第一百十七章 我當爹啦第八百四十四章 曹劉角逐第三百零八章 殺氣瀰漫第一百二十四章 種地人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六十五章 互相算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互爲敵後第五百一十五章 高覽出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開戰藉口第五百八十八章 最終決戰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上鉤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五百一十八章 射術比拼
第一千五十三章 全面大戰第一百八十章 靜思閉關第五百九十七章 袁紹全力第九百二十一章 士子倒戈第八十五章 匪患終平第二十章 好多寶貝第八百八十四章 終極算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趙呂相鬥第一百三十五章 陰謀暗藏第七百零四章 再施毒計第二百八十四章 勸你不聽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射之威第一百八十章 靜思閉關第六百零五章 父子約定第一百二十章 六大神兵第三百三十六章 強陰大亂第三百八十二章 是你祖宗第一千六十四章 宿敵再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覆手乾坤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猛相鬥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鷹視之相第八百十四章 朝會變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決意北伐第七百七十四章 兇悍典韋第八十四章 進軍各鄉第九百三十三章 趙雲暴怒第四十一章 賭徒心態(加更一章)第二百零八章 真的敵人第二十六章 慶功賀宴第二百七十五章 他鄉故知第八百五十七章 身陷包圍第一千五十一章 獸王遲暮第八百二十三章 二將破陣第八十三章 準備兵器第二百三十九章 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二章 宮門被破第五百九十四章 劉赫算命第六百九十三章 現撿功勞第七百七十七章 步步爲營第六百三十二章 角逐縣尉第九百四十二章 戰局突變第三百六十九章 劉赫下套第六百十一章 衆臣心思第一百七十一章 將計就計第七百七十九章 曹操突圍第七百五十七章 陳宮泄密第一千九十七章 劉正犯法第七百六十九章 風雲突變第三百五十九章 託孤重臣第五百七十二章 最終爆發第四百八十章 簡單難題第六十五章 再次進攻第七百七十一章 曹操入城第五百零一章 皇城哭喪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戰慎陽第四百零九章 最後時刻第六百二十二章 破門而出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鬧曹營第七百三十一章 最後底牌第八百七十一章 劉赫趕到第五百三十四章 荀璟送禮第四百零三章 施反間計第二百一十五章 高順危急第六百八十七章 姑臧之襲第六百四十九章 兩個大猛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利局勢第二百二十章 部隊名分第六百八十二章 征伐西涼第一千六十三章 程良魏延第四百九十二章 宮門被破第六百二十六章 敲詐曹操第四百一十一章 曹操抉擇第一百八十七章 局勢嚴峻第四百七十五章 滷城淪陷第八百零五章 力挽狂瀾第二百一十六章 慘烈戰局第五章 收第一將第六十八章 鄉勇揚名第六百五十二章 傳召天下第一千二十二章 孫堅心思第七百七十一章 曹操入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現撿功勞第一千十四章 融合特技第八百九十一章 徐庶獻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嚴綱圖謀第一百零八章 槓桿原理第一千零七章 再見虎牢第一百十七章 我當爹啦第八百四十四章 曹劉角逐第三百零八章 殺氣瀰漫第一百二十四章 種地人才第三百八十八章 酸棗會盟第一百六十五章 互相算計第九百七十二章 互爲敵後第五百一十五章 高覽出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開戰藉口第五百八十八章 最終決戰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上鉤第二百三十八章 嚇退張燕第五百一十八章 射術比拼